换热组件、换热装置及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6865发布日期:2019-03-02 02:3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换热组件、换热装置及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热交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组件、换热装置及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的换热组件包括若干换热管以及连接至所述换热管的若干翅片。所述换热管包括基部以及折弯部。所述翅片连接至相邻的两个换热管的基部。所述折弯部相对所述基部扭转一定的角度使得相邻的两个换热管的折弯部部分重叠。故,所述折弯部不能安装翅片,所述无翅片段影响所述换热组件的换热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效果较好的换热组件、换热装置及换热系统。

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基部、第二基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基部与第二基部的折弯部,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固定至所述折弯部的挡风装置,所述挡风装置包括第一遮挡部、第三遮挡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遮挡部与所述第三遮挡部的第二遮挡部,所述第一遮挡部覆盖所述第一基部连接所述折弯部的一端,所述第三遮挡部覆盖所述第二基部连接所述折弯部的一端,所述第二遮挡部覆盖所述折弯部。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基部连接的第一翅片以及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基部连接的第二翅片,所述第一遮挡部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基部与所述第一翅片,所述第三遮挡部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二基部与所述第二翅片。

进一步地,所述挡风装置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为所述第一遮挡部和/或第三遮挡部远离所述第二遮挡部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换热器的方向延伸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部包括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二基部包括相对的第三端与第四端,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挡风结构和第二挡风结构,所述第一挡风结构固定至所述第一端与第三端,所述第二挡风结构固定至所述第二端与第四端。

进一步地,所述挡风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端对齐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二端对齐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挡风结构固定至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挡风结构固定至所述第二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孔,所述挡风装置包括第三孔,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固持件,所述固持件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孔与第三孔以固定连接所述挡风装置与所述换热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包括壳体、固定至所述壳体的第一盖板、定位至所述第一盖板的过滤网组件以及上述换热组件,所述壳体包括收容空间,所述换热组件位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一盖板包括开口,所述过滤网组件覆盖所述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固定至所述第一基部的第一集流管以及固定至所述第二基部的第二集流管、位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下方的第一接水盒、位于所述第二集流管的下方的第二接水盒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接水盒与第二接水盒的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水盒包括第一开口,所述第二接水盒包括第二开口,所述水管连接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最底端高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最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组件包括覆盖所述开口的过滤网以及覆盖所述过滤网的进风板,所述第一盖板包括固定部,所述进风板包括固持部,所述固持部包括槽部,所述进风板包括固定于所述槽部内的磁性件,所述磁性件吸附连接所述第一盖板的固定部与所述进风板的固持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板包括限位孔,所述进风板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至少部分穿过所述限位孔。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换热系统,包括上述换热装置以及压缩机,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装置与第二换热装置,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一换热装置与第二换热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换热组件通过在所述换热器的折弯部处增加挡风装置,防止此处漏风,有效地保证所述换热组件的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换热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换热组件的组装示意图,其中第一盖板未组装至所述壳体。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换热组件的组装示意图,其中第一盖板组装至所述壳体。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换热组件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壳体的画圈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换热组件的挡风板与磁性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换热组件的第一盖板的靠近所述固定部的位置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换热组件的第一叶片与第一连接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换热组件的换热器与挡风装置以及挡风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换热组件的挡风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换热组件的换热器与接水盒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类似的,“多个”或“多层”等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重点参照图1至图8所示,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壳体1、固定至所述壳体1的第一盖板2与第二盖板3以及定位至所述第一盖板2的过滤网组件4。所述壳体1与所述第二盖板3围成收容空间10。所述换热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的风机5、接水盒组件6、换热器组件(未标示)与控制盒8。

所述壳体1、第一盖板2与第二盖板3由柔性材料制成,可选的,柔性材料为塑料。本申请并不对所述壳体1、第一盖板2以及第二盖板3的材质进行限制。所述壳体1包括前壁11以及自所述前壁11延伸的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与第三侧壁14。所述第一侧壁12与第三侧壁14对向设置。所述前壁11包括窗口110。

所述第一侧壁12包括第一贯穿孔120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贯穿孔120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固持部121与第二固持部122。所述壳体1包括组装至所述第一固持部121与第二固持部122以覆盖所述第一贯穿孔120的第一叶片123与第二叶片124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叶片123与第二叶片124的第一连接件15与第二连接件(未标示)。所述第一固持部121包括第一组装孔1210与第二组装孔1211。所述第二固持部122包括第三组装孔(未标示)与第四组装孔(未标示)。所述第一叶片123与第二叶片124可旋转打开以打开所述第一贯穿孔120或者旋转闭合以覆盖所述第一贯穿孔120。所述第一叶片123包括覆盖所述第一贯穿孔120的主体部1230以及自所述主体部1230的相对两端延伸的第一定位部1231与第二定位部1232。所述第一定位部1231包括第一柱体12310以及第一定位孔12311。所述第二定位部1232包括第二柱体12320以及第二定位孔12321。所述第一叶片123的第一柱体12310组装至所述第一侧壁12的第一组装孔1210、所述第一叶片123的第二柱体12320组装至所述第一侧壁12的第三组装孔以把所述第一叶片123固定至所述第一侧壁12。

所述第二叶片124固定至所述第一侧壁12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叶片123固定至所述第一侧壁12的方式相同,参照上述第一叶片123的结构,所述第二叶片124也包括主体部、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包括第一柱体以及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部包括第二柱体以及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叶片124的第一柱体组装至所述第一侧壁12的第二组装孔、所述第二叶片124的第二柱体组装至所述第一侧壁12的第四组装孔以把所述第二叶片124固定至所述第一侧壁12。

所述第一连接件15包括第一连接部151以及自所述第一连接部151的相对两端延伸的第一定位柱152与第二定位柱153。所述第一定位柱152组装至所述第一叶片123的第一定位孔12311,第二定位柱153组装至所述第二叶片124的第一定位孔12311以把所述第一连接件15固定至所述第一叶片123与第二叶片124。

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至所述第一叶片123与第二叶片124的方式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5固定至所述第一叶片123与第二叶片124的方式相同,参照上述关于第一连接件15的结构描述,所述第二连接件也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自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相对两端延伸的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组装至所述第一叶片的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柱组装至所述第二叶片的第二定位孔以把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至所述第一叶片123与第二叶片124。

当所述第一叶片123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15与第二连接件移动,所述第一连接件15与第二连接件移动时带动所述第二叶片124转动,实现所述第一叶片123与第二叶片124的联动。

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12还包括第二贯穿孔125以及覆盖所述第二贯穿孔125的第三叶片126与第四叶片127以及连接所述第三叶片126与第四叶片127的第三连接件(未标示)与第四连接件(未标示),所述第三叶片126、第四叶片127、第三连接件与第四连接件的结构以及连接关系参照上述关于第一叶片123、第二叶片124、第一连接件15与第二连接件的结构描述以及连接关系,在此不再赘述。

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贯穿孔120由第一叶片123与第二叶片124覆盖,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贯穿孔120可仅由第一叶片123覆盖,所述第一叶片123可旋转打开以打开所述第一贯穿孔120或者旋转闭合以覆盖所述第一贯穿孔120。本申请并不对所述第一叶片123的数量进行限制,所述第一叶片123可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

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12包括第一贯穿孔120与第二贯穿孔125,本申请并不对所述第一贯穿孔120与第二贯穿孔125的数量进行限制,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

所述第三侧壁14与所述第二侧壁的结构类似,也包括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覆盖第一贯穿孔的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以及覆盖第二贯穿孔的第三叶片与第四叶片,参照上述关于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的结构描述以及第一叶片与第二侧壁的连接关系的描述,第三侧壁14与第一叶片、第二叶片、第三叶片以及第四叶片的连接关系,在此不再赘述。本申请并不对所述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第三叶片以及第四叶片的数量进行限制,所述第三侧壁14可仅包括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一贯穿孔以及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三叶片。

所述第二侧壁13包括第三贯穿孔130以及位于所述第三贯穿孔130的相对两侧的第三固持部131与第四固持部132。所述第三固持部131与第四固持部132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固持部121的结构相似,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壳体1包括组装至所述第三固持部131与第四固持部132以覆盖所述第三贯穿孔130的第五叶片133与第六叶片134,所述第五叶片133与第六叶片134通过第五连接件(未标示)以及第六连接件(未标示)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五叶片133以及第六叶片134的作用与所述第一叶片123以及第二叶片124的作用相同;所述第五叶片133以及第六叶片134与所述第二侧壁13的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一叶片123以及第二叶片124与所述第一侧壁12的连接方式相同,参照上述描述,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第二盖板3包括固定至所述第一侧壁12的底壁30以及自底壁30延伸的后壁31。所述底壁30与所述第二侧壁13对向设置,所述后壁31与所述第一盖板对向设置,所述后壁31固定至所述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和第三侧壁14。所述风机5固定至所述第二盖板3的后壁31,可选的,所述风机5采用紧固件固定至后壁31。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机5可通过卡扣固定至后壁31,本申请并不对所述风机5的固定方式进行限定。

所述第一盖板2固定至所述前壁11,可选的,所述第一盖板2的固定方式为过盈配合。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盖板2的固定方式为紧固件固定,本申请并不对所述第一盖板2的固定方式进行限定。所述第一盖板2包括贯穿的开口20以及若干限位孔21与若干固定部22,可选的,所述限位孔21与固定部22靠近所述开口20设置。

所述过滤网组件4包括过滤网41与进风板42,所述过滤网41固定至所述第一盖板2以覆盖所述开口20,所述进风板42固定至所述第一盖板2以覆盖所述过滤网41。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网41通过紧固件固定至所述第一盖板2。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网41可通过卡扣固定至所述第一盖板2,本申请并不对所述过滤网41与所述第一盖板2的固定方式进行限定。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网41与所述进风板42均固定于所述第一盖板2,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网41也可固定于所述进风板42,所述进风板42固定至所述第一盖板2。所述进风板42包括主体板420、设置于所述主体板420的若干固持部421以及垂直于所述主体板420向外延伸的限位部422。所述进风板42包括位于所述主体板420上的若干进风口4201。所述进风板42位于所述风机5的一侧。所述固持部421包括槽部4210。所述过滤网组件4包括固定至所述槽部4210内的磁性件423。所述磁性件423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定位至所述槽部4210。所述磁性件423与所述第一盖板2的固定部22吸附在一起,以把所述进风板42限位至所述第一盖板2。所述限位部422组插入所述第一盖板2的限位孔21,以限制所述进风板42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移动。

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7以及固定至所述换热器7的第一集流管77、第二集流管78、挡风装置9、第一挡风结构911与第二挡风结构912。所述换热器7包括收容部70,所述风机5位于所述收容部70内。

所述换热器7包括换热管,比如扁管79。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扁管79并排设置的多根。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扁管79可以是一根。所述扁管79通常内部设有多个供制冷剂流动的通道。相邻的通道彼此隔离。多个通道排成一列,共同影响扁管的宽度。扁管79整体呈扁平状,其长度大于宽度,宽度又大于其厚度。扁管79的长度方向即由扁管79内的所述通道所确定的制冷剂流动方向。扁管79的长度方向可以是直线型或折线型或弯曲型等。这里所说的扁管79并不局限于此种类型,也可以是其它形态。比如,相邻的通道可不完全隔离。又比如,所有的通道可以排成两列,只要其宽度仍大于厚度即可。

重点参阅图9至图11所示,所述换热器7包括第一基部72、第二基部73、连接所述第一基部72与第二基部73的折弯部74、自第一基部72与第二基部73延伸的固定部75。所述换热器7通过所述固定部75固定至所述第二盖板3的后壁31。所述第一基部72包括相对的第一端720与第二端721、位于第一端720的第一孔7201以及位于第二端721的第二孔7210。第二基部73包括相对的第三端730与第四端731、位于第三端730的第三孔(未图示)以及位于第四端731的第四孔7310。所述固定部75自所述第二端721与第四端731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基部72以及第二基部73与所述壳体1的第一贯穿孔120以及第二贯穿孔125至少部分对齐,所述折弯部74与所述壳体1的第三贯穿孔130至少部分对齐,当所述第一叶片123、第二叶片124、第三叶片126、第四叶片127、第五叶片133以及第六叶片134旋转打开时,所述风机5吹出的风经过所述换热器7后再经过所述第一贯穿孔120、第二贯穿孔125与第三贯穿孔130吹出。所述第一叶片123、第二叶片124、第三叶片126、第四叶片127、第五叶片133以及第六叶片134可以改变打开角度调整风的方向或可以连续摆动以随时调整风的方向。

所述第一基部72、第二基部73以及所述折弯部74围成所述收容部70。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基部72的第一翅片723、设置于所述第二基部73的第二翅片730。所述挡风装置9覆盖所述折弯部74。所述第一挡风结构911固定至所述第一端720与所述第三端730。所述第二挡风结构912固定至所述第二端721与所述第四端731。所述挡风装置9位于所述第一挡风结构911与所述第二挡风结构912之间。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风结构911与所述第二挡风结构912结构相同,都为粘贴至所述换热器7的棉条,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所述第一挡风结构911与所述第二挡风结构912与所述换热器7的固定方式可为粘贴、卡持等方式,于此不做限制。所述第一挡风结构911与所述第二挡风结构912防止未经过换热的风不经过所述换热器7直接从所述换热器7与所述壳体1之间的缝隙处漏出。

所述挡风装置9的材质可以为金属、塑料等,所述挡风装置9的材质本申请不予限制。所述挡风装置9可通过手工折弯、模具冲压成型或者注塑成型的方式加工制成。所述挡风装置9的加工工艺本申请不予限制。所述挡风装置9通过固持件90固定至所述换热器7。所述挡风装置9包括与所述换热器7的第一端720对齐的第一端部97以及与所述换热器7的第二端721对齐的第二端部98。所述第一挡风结构911贴合至所述第一端部97,所述第二挡风结构912贴合至所述第二端部98。

所述挡风装置9包括覆盖所述第一基部72的第一遮挡部91、覆盖所述折弯部74的第二遮挡部92、覆盖所述第二基部73的第三遮挡部93、自所述第一遮挡部91与第二遮挡部92延伸的延伸部94、自所述第一遮挡部91延伸的第一折弯部95以及自所述第三遮挡部93延伸的第二折弯部96。所述第二遮挡部92连接所述第一遮挡部91与所述第三遮挡部93。所述第一折弯部95自所述第二端部98延伸形成。所述延伸部94朝向远离所述换热器7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遮挡部91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翅片723,所述第三遮挡部93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二翅片730。通过所述挡风装置9与所述第一挡风结构911与所述第二挡风结构912的共同作用,未经过换热的风不会经过所述换热器7的折弯部74、所述换热器7与所述壳体1、所述第一盖板2以及所述后壁31之间的缝隙处漏出,有效地保证了所述换热组件的换热效果。所述第二遮挡部92的形状可根据所述换热器7的折弯部74的形状进行变换,可选的,可以是弧型或者尖角型等形状,本申请不予限制。

所述第三遮挡部93包括与所述第一孔7201对应的第六孔930。所述第一遮挡部91包括与所述第三孔对应的第七孔(未图示)。所述第一折弯部95包括与所述第二孔7210对应的第八孔950。所述第二折弯部96包括与所述第四孔7310对应的第九孔960。所述挡风装置9与所述换热器7通过若干固持件90固定在一起。其中一个固持件90穿过所述挡风装置9的第六孔930与所述换热器7的第一孔7201进行固持;另一个固持件90穿过所述挡风装置9的第七孔与所述换热器7的第三孔进行固持;再一个固持件90穿过所述挡风装置9的第八孔950与所述换热器7的第二孔7210进行固持;又一个固持件90穿过所述挡风装置9的第九孔960与所述换热器7的第四孔7310进行固持。可选的,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固持件90为拉铆螺钉或压铆螺钉。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挡风装置9通过固持件90固定至所述换热器7。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挡风装置9可焊接至所述换热器7。

在图示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换热器7的第二孔7210与第四孔7310朝向所述壳体1的前壁11,所述第一孔7201与第三孔的朝向所述壳体1的第二侧壁12,故,所述挡风装置9设置第一折弯部95与第二折弯部96,所述第八孔950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弯部95,所述第九孔960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弯部96,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7的第二孔7210与所述第一孔7201的朝向相同,所述第四孔7310与所述第三孔的朝向不同,所述挡风装置9可不设置第一折弯部95与第二折弯部96。

在图示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77固定至所述第一基部72,所述第二集流管78固定至所述第二基部73。所述接水盒组件6固定至所述第二盖板3的后壁31。所述接水盒组件6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集流管77的下方的第一接水盒60、位于所述第二集流管78的下方的第二接水盒61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接水盒60与第二接水盒61的水管62,使得所述第一集流管77上的水可以流入所述第一接水盒60,所述第二集流管78上的水可以流入所述第二接水盒61。所述第一接水盒60包括第一开口601和排水口602。所述第二接水盒61包括第二开口610。所述水管62连接所述第二开口610与所述第一开口601。所述第二开口610的最底端高于所述第一开口601的最底端,使得所述第二接水盒61中的水由于重力原因可以自动经过所述水管62流入所述第一接水盒60,然后再经过所述排水口602排出,如此,仅设置一个排水口602即可。

所述控制盒8固定至所述第二盖板3的底壁30并位于所述第一接水盒60与第二接水盒61之间。所述接水盒组件6通过水管61连接第一接水盒60与第二接水盒61,给所述控制盒8预留空间,有效地节省了所述换热组件占用的空间。

本申请换热系统包括换热装置以及与所述换热装置连接的压缩机(未图示)与节流装置(未图示)。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装置与第二换热装置,当所述第一换热装置作为蒸发器制冷应用时,通过压缩机排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进入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内,再通过节流装置气化成低温低压的气液两相混合物然后进入所述换热组件即蒸发器,此时所述换热装置内的制冷剂从外界吸收热量气化,从而将外界降温。同时制冷剂再回到压缩机内,循环进行上述吸热制冷系统过程。

本申请换热组件通过在所述换热器7的折弯部74处增加挡风装置9,防止此处漏风,有效地保证所述换热组件的制冷或制热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