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纺织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28144发布日期:2019-03-27 13:01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纺织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纺织烘干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烘干机是纺织领域广泛采用的一种重要设备,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出的布匹质量。现有的常规的烘干机一般包括一个箱体,箱体内设置热风装置,布匹在烘干的过程中穿过箱体,热风装置吹出热风对布匹进行烘干,然而发明人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现有的纺织用烘干机还存在以下诸多缺陷。

1、目前的烘干机,其烘干基本上都是采用热风烘干,其烘干效率主要取决于热风与布匹中水分的热交换速率、热交换行程长度等。但为了纺织高温对布匹的损伤,通常热交换速率的控制(也就是热风温度的控制)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为此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的做法是延长热交换行程,但这种方式将会导致烘干机的体积急剧增大,占用过多的场地,不利于烘干机的安装。

2、目前常规的烘干机为了充分利用热风中的余热,会将尾气进行回收,并利用尾气对布匹进行预热(一般就是利用尾气吹拂布匹进入箱体前的一段)。这种方式虽然提高了热效能,但尾气中同样也含有一定量的水汽,若不对该部分水汽进行去除,将会影响布匹的烘干效率。

3、目前常规的烘干机,其热风装置的进风口和加热部件的设置不合理,外界气体在进入箱体内时,无法与加热部件进行充分的接触,导致加热部件上的热量无法高效的转移到热风中,一方面缩短了加热部件自身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烘干机的能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干效果好、结构合理紧凑的高效纺织烘干机。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纺织烘干机,包括烘干箱和热风装置;所述烘干箱左侧设置进布口、右侧设置出布口,所述热风装置用于朝烘干箱内送入对布匹进行加热的热风,所述布匹经进布口和出布口穿过烘干箱的同时被热风烘干;

所述烘干箱顶面和底面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多张竖向的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进布口和出布口分别位于烘干箱左侧和右侧的上部;所述上隔板和下隔板相互交错,并在烘干箱内部构成呈蛇形迂回的烘干通道;所述进布口、出布口、上隔板的底部、下隔板的顶部均设置有导向辊,所述布匹沿着烘干通道延伸并依次绕过各导向辊。

优选的,所述烘干箱的顶部设置开口并适配有顶盖,所述烘干箱的顶面由顶盖构成;所述烘干箱前侧面和后侧面的左右两侧均对称设置有两根竖向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朝上并与顶盖固接。

优选的,所述顶盖与烘干箱顶部的开口相接触的边缘设置有橡胶密封条。

优选的,所述上隔板的数量为4张、所述下隔板的数量为3张。

优选的,每一张所述下隔板的中部均设置有一条沿烘干箱前后方向延伸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设置有击布辊;所述击布辊沿安装口的长度方向延伸,击布辊的两端同轴设置有安装轴;击布辊两端安装轴安装在烘干箱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并与烘干箱的前侧面和后侧面构成转动配合;所述击布辊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通过周面上的不同部位击打布匹以实现对布匹的震动。

优选的,所述击布辊的截面呈椭圆形或水滴形。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烘干箱前侧面的电机和同步带,每一根所述击布辊前端的安装轴端部均设置有一个从动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热风装置包括位于烘干箱顶部的负压室和位于烘干箱底部的进风室;所述烘干箱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若干沿烘干箱前后方向延伸的过风口,所述负压室与烘干箱之间、进风室与烘干箱之间均通过过风口连通;所述负压室的顶部设置风机,所述风机的进口与负压室的出风口连通;所述进风室内设置有电加热部件,进风室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由负压室向风机单向连通的气体止回阀。

优选的,所述进布口和出布口上方的烘干箱上均设置有沿烘干箱前后方向延伸的清洁刷,所述清洁刷由若干长纤维构成;所述长纤维的一端与烘干箱固接,另一端斜向延伸至布匹处并与布匹相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能够极大的延长布匹在烘干箱内与热风的换热行程,且结构精巧经凑,便于布置。具体来说,在烘干的过程,布匹从进布口进入烘干箱内,在导向辊的导向作用下迂回的在烘干通道内延伸,最后从出布口排出,与此同时热风装置不断的向烘干箱内鼓入热风。布匹在与烘干箱内迂回的前进,期间与热风充分的接触,从而实现快速的烘干,烘干效果好。同时由于采用呈蛇形迂回的烘干通道,烘干箱与传统的方式相比,更加的小巧,不占用空间,方便对本发明进行安装和布置。优选设置的顶盖与上隔板为整体,在电动推杆的驱动下顶盖可抬起,从而将上隔板连同其上的导向辊一齐升高。安放布匹时,工作人员只需要将布匹横向拉在烘干箱与顶盖之间,并固定住由出布口穿出的布匹断头。顶盖在电动推杆带动下回缩时,会自动将布匹下压,牵引布匹,从而形成迂回的蛇形构造,便于布匹的加载和各导向辊的检修、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结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击布辊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电加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的一种高效纺织烘干机,包括烘干箱1和热风装置。所述烘干箱1左侧设置进布口2、右侧设置出布口3,所述进布口2和出布口3用于布匹4进出烘干箱1,因此进布口2和出布口3的长度应当与布匹4的宽幅相适配。所述热风装置用于朝烘干箱1内送入对布匹4进行加热的热风,所述布匹4经进布口2和出布口3穿过烘干箱1的同时被热风烘干,也就是说热风装置的作用在于产生热风,并使热风在烘干箱1内流动,以对布匹4进行加热烘干。

本发明与传统的烘干机相比,其中一个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所述烘干箱1顶面和底面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多张竖向的上隔板5和下隔板6,如图2中所示,所述上隔板5的数量为4张、所述下隔板6的数量为3张,可以预见的是,也可以设置更多或更少。所述进布口2和出布口3分别位于烘干箱1左侧和右侧的上部。所述上隔板5和下隔板6相互交错,并在烘干箱1内部构成呈蛇形迂回的烘干通道,换言之也就是上隔板5的底部与烘干箱1底面具有一定的间距,下隔板6的顶部与烘干箱1的顶面具有一定的间距,上隔板5、下隔板6共同将烘干箱1内部分隔为一个迂回的通道。所述进布口2、出布口3、上隔板5的底部、下隔板6的顶部均设置有导向辊7,所述导向辊7就是一根可以绕其轴心自传的圆杆形、圆筒形部件,所述布匹4沿着烘干通道延伸并依次绕过各导向辊7。

关于烘干箱1的工作方式,具体来说,在烘干的过程,布匹从进布口2进入烘干箱1内,在导向辊7的导向作用下迂回的在烘干通道内延伸,最后从出布口3排出,当然布匹4的运动一般还需要配合卷布筒等牵引装置,牵引装置本身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布匹4在运动的过程中,与此同时热风装置不断的向烘干箱1内鼓入热风。布匹4在与烘干箱1内迂回的前进,期间与热风充分的接触,从而实现快速的烘干,烘干效果好。同时由于采用呈蛇形迂回的烘干通道,烘干箱1与传统的方式相比,更加的小巧,不占用空间,方便对本发明进行安装和布置。

当然,本发明由于设置有迂回的烘干通道,这就会导致在加载布匹4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更好的做法是,结合图1和3所示,所述烘干箱1的顶部设置开口并适配有顶盖8,所述烘干箱1的顶面由顶盖8构成。也就是说本发明的顶盖8与烘干箱1的主体部分之间是分体式结构,顶盖8可实现升降,当然为了确保烘干箱1主体部分与顶盖8之间的密封性,所述顶盖8与烘干箱1顶部的开口相接触的边缘设置有橡胶密封条10。至于如何驱动顶盖8,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手段是,如图1所示,所述烘干箱1前侧面和后侧面的左右两侧均对称设置有两根竖向的电动推杆9,所述电动推杆9的输出端朝上并与顶盖8固接。通过这样的设置,由于顶盖8与上隔板5为整体,在电动推杆9的驱动下顶盖8可抬起,从而将上隔板5连同其上的导向辊7一齐升高。安放布匹4时,如图3所示,工作人员只需要将布匹4横向拉在烘干箱1与顶盖8之间,并固定住由出布口3穿出的布匹4断头。顶盖8在电动推杆9带动下回缩时,会自动将布匹4下压,牵引布匹4,从而形成迂回的蛇形构造,便于布匹4的加载和各导向辊7的检修、更换。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烘干箱1的烘干效率,更好的做法还可以是,如图4所示,每一张所述下隔板6的中部均设置有一条沿烘干箱1前后方向延伸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设置有击布辊11,所述击布辊11也就是用于击打布匹4的转动辊,所述击布辊11沿安装口的长度方向延伸,击布辊11的两端同轴设置有安装轴。击布辊11两端安装轴安装在烘干箱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并与烘干箱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构成转动配合。本发明所述击布辊11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通过周面上的不同部位击打布匹4以实现对布匹4的震动。如图4中所示,所述击布辊11的截面呈椭圆形,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椭圆形的短轴侧和长轴侧与布匹4接触,从而使得布匹4不断的抖动,同样本发明所述的击布辊11也可以呈水滴形,但椭圆形的击布辊11可以同时击打两侧的布匹4,对布匹4的抖动效果更好。通过这样的设置,总体上布匹4除了与最接近其表面的热风进行换热外,还可以与抖动范围内更多的热风进行换热,。同时,抖动的过程也加速了布匹4上的水分的流失,因此烘干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另外,布匹4在抖动的过程中本身可以促进热风形成紊流,使与布匹4接触的低温空气和不与布匹4接触的高温空气再混合,进一步提高烘干的效率。

关于对击布辊11的驱动,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烘干箱1前侧面的电机12和同步带13,每一根所述击布辊11前端的安装轴端部均设置有一个从动齿轮14,所述电机12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15。所述从动齿轮14与主动齿轮15之间通过同步带13传动连接,从而利用电机12带动各击布辊11快速转动。当然,除此之外采用其他形式的驱动组件来驱动击布辊11也是可行的,例如:所述主动齿轮15与从动齿轮14直接啮合,甚至通过手摇的方式驱动也是可行的。

本发明所述的热风装置可采用常规的设置,也就是一个热风鼓风机,该结构类似吹风机,这种形式下,进布口2和出布口3也可以同步作为进风口和出风口。当然采用其他现有的热风装置也是可行的,但更好的做法是,本发明所述热风装置包括位于烘干箱1顶部的负压室16和位于烘干箱1底部的进风室17。所述烘干箱1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若干沿烘干箱1前后方向延伸的过风口18,所述负压室16与烘干箱1之间、进风室17与烘干箱1之间均通过过风口18连通。所述负压室16的顶部设置风机19,所述风机19的进口与负压室16的出风口连通,同时最好还在出风口处设置有由负压室16向风机19单向连通的气体止回阀,气体止回阀也就是一个单向阀,该结构较为简单,此处不再赘述。所述进风室17内设置有电加热部件20,进风室17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21。也就是说,本发明总体的热风路径为由下至上运动,也就是进风口21、进风室17、烘干箱1、负压室16,最终经过风机19排走。

在这种方式下,由于热风可经过烘干箱1底部的过风口18均匀舒畅的进入烘干通道1的每一段中,这就好比一个人独自跑20公里和10个人各自跑2公里,二者的里程相当,但却能够更快的完成。因此,本发明能够极大的提高烘干的速度,即使布匹4在较快的速度进行输送,也能确保其烘干效果,进而提升了烘干效率。

当然,在这种方式下,由于进布口2和出布口3处会有少量外界空气直接流入烘干箱1内部,会对烘干箱1内部的温度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更好的做法还可以是,所述进布口2和出布口3上方的烘干箱1上均设置有沿烘干箱1前后方向延伸的清洁刷23,所述清洁刷23由若干密集的长纤维构成。所述长纤维的一端与烘干箱1固接,另一端斜向延伸至布匹4处并与布匹4相接触。在烘干箱1内产生负压时,长纤维的尾端在外界气压的作用下紧紧的贴附在布匹4上,一方面实现了对布匹上杂质的清洁,另一方面也起到一定的封闭作用,使进布口2和出布口3处的进气对本发明的整体风路基本无影响。同时,经过实践发现,这样的设置还产生了发明人预料之外的技术效果,如图4中所示,布匹4输送的过程中,刚进入烘干箱1时水分较多,而快要从烘干箱1内排出时水分较少。本发明布匹4从出布口3排出时虽然干燥度得到了保证,但温度相对较高,不便于后续工作的展开。而本发明出布口3处进入的少部分外界气体正好起到对布匹4进行冷却降温的作用。为了便于本发明的整体移动所述进风室17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多个带刹车的移动滚轮22,为了便于烘干机能够适应各种高度的前端设备和后端设备,进风室17的底部甚至还可以设置高度调节支撑腿。

本发明与传统的烘干机相比较,第二大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风机19的出口朝向进布口2处的布匹4,可通过尾气余热对在布匹4进入烘干箱1前对布匹4进行预热。但由于布匹4中含有一定的湿气,为此本发明所述负压室16内设置有除湿组件,所述除湿组件用于清除尾气中的湿气。所述除湿组件包括多根并排布置的沿负压室16前后方向延伸的除湿棒24,所述除湿棒24的两端与负压室16的前侧面和后侧面连接。所述除湿棒24由芯杆和套设在芯杆外的吸湿海绵构成,芯杆主要起到支撑的作用,吸湿海绵主要起到吸附湿气的作用。

具体来说,风机19启动后,将负压室16内的空气排出,使负压室6内形成负压,外界的空气经过进风口21进入进风室17内,在进风室17内被电加热部件20加热后形成热风,热风经过烘干箱1底部的过风口18进入烘干箱1内部,从而对布匹4进行加热烘干。烘干后,夹带有湿气和少部分热量的尾气从烘干箱1顶部的过风口18进入负压室16内,由于负压室16内设置有除湿棒24,除湿棒24上的吸湿海绵能够将尾气中的湿气快速的吸收。湿气被去除后,还具有一定余热的尾气在风机19的抽送下从风机19的出口吹向布匹4,从而对布匹4进行预加热。

为了保证除湿棒始终具备较好的除湿性能,本发明更好的做法还可以是,如图2所示,所述负压室16后侧面的内壁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汇水槽25,除湿棒24由前端向后端斜向下倾斜,且后端位于汇水槽25上方。所述汇水槽25的一端设置有排水管26,所述排水管26伸出负压室16外。除湿棒24采用倾斜的方式,并设置汇水槽25,除湿棒24吸收的湿气在重力作用下缓慢的渗透并滴落至汇水槽25内,最终经排水管26排出,从而实现了湿气的收集和外排。

除此之外,本发明第三大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进风室17的四个侧面及底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进风口21,所述电加热部件20的位置高于进风室17侧面上的进风口21。本发明所述进风口21可以呈条形、圆形、椭圆形等等形状。本发明由于通过设置在进风室17侧面和底面的进风口21同时进风,使得外界空气能够从多个方向进入进风室17内,从而与电加热部件20进行换热,能够快速的将电加热部件20上的热量转移至热风中,使电加热部件20的各位置均能充分的散热,提高了电加热部件20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电加热部件20的能效。同时,与传统的单口进风的方式相比,本发明的进风噪声更小,基本实现了静音工作,改善了生产车间的工作环境。

关于电加热部件20的安装,本发明所述进风室17中部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圈环形的安装槽27,所述电加热部件20的边沿放置在安装槽27内,稳定性更好。所述电加热部件20由呈蛇形弯折的电加热管构成,具有更高的发热量。进一步的,本贩卖能够所述负压室16、烘干箱1和进风室17的内壁上均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一般可采用多孔树脂材料制成,当然采用其他材料只要能起到保温的作用也是可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