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柜台送风系统的风口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3218发布日期:2018-09-07 23:09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空调、净化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柜台送风系统的风口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空调、净化系统的送风口,对系统送风只有单一调节功能,要么只能实现风向调节,要么只能实现风量调节,调节的功能单一,影响用户体验。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柜台送风系统的风口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柜台送风系统的风口调节装置,包括:外壳、导风筒、风量调节组件和初效滤网;所述外壳为贯通的圆筒状,外壳的一端为出风口,另一端为进风口;所述导风筒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出风口内,所述导风筒朝向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两端贯通;所述风量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导风筒内靠近进风口一侧;所述初效滤网设置在导风筒内,并设置在风量调节组件靠近进风口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筒靠近进风口的一端开口大于靠近出风口一端的开口,导风筒靠近进风口的一端设有向导风筒中心凸起的圆角台阶,该圆角台阶延伸至导风筒靠近出风口一端,所述导风筒的外壁为圆弧状。

进一步地,所述风量调节组件包括中心转轴和两片通风页;所述中心转轴平行设置于所述导风筒的中心,所述两片通风页一起嵌套在所述中心转轴靠近进风口的一端,其中一通风页的四周卡接在所述导风筒的内壁上,另一通风页与中心转轴连接,并随中心转轴的转动而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两片通风页为圆盘状,通风页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上设有若干以中心为圆心的圆弧状镂空图案,并且相邻两个区域的镂空图案相间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转轴靠近出风口的一端伸出所述导风筒,所述导风筒靠近出风口的一端设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四周卡嵌在所述导风筒的内壁,防护网的中心嵌套在中心转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靠近出风口一端的内壁设有与导风筒外壁相应的凸棱,用于卡接导风筒。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导风筒外围的凸棱内侧。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容易安装且操作方便,可同时实现送风系统风口的风向和风量调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通风页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柜台送风系统的风口调节装置,包括:外壳1、导风筒3、风量调节组件和初效滤网5。

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外壳1为贯通的圆筒状,外壳1的一端为出风口,另一端为进风口;所述导风筒3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出风口内,所述导风筒3朝向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两端贯通;所述外壳1靠近出风口一端的内壁设有与导风筒3外壁相应的凸棱,用于卡接导风筒3。所述外壳1内还设有固定装置2,所述固定装置2设置在导风筒3外围的凸棱内侧。

所述导风筒3靠近进风口的一端开口大于靠近出风口一端的开口,导风筒3靠近进风口的一端设有向导风筒3中心凸起的圆角台阶,该圆角台阶延伸至导风筒3靠近出风口一端,所述导风筒3的外壁为圆弧状。通过改变圆角台阶的圆角大小可调节进风口风向,本实施例中,采用30°圆角,实现风向30°调节。

所述风量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导风筒3内靠近进风口一侧;所述初效滤网5设置在导风筒3内,并设置在风量调节组件靠近进风口的一端。

所述风量调节组件包括中心转轴42和两片通风页41;所述中心转轴42平行设置于所述导风筒3的中心,所述中心转轴42靠近出风口的一端伸出所述导风筒3,所述导风筒3靠近出风口的一端设有防护网43,所述防护网43的四周卡嵌在所述导风筒3的内壁,防护网43的中心嵌套在中心转轴42上。

所述两片通风页41一起嵌套在所述中心转轴42靠近进风口的一端,其中一通风页41的四周卡接在所述导风筒3的内壁上,另一通风页41与中心转轴42连接,并随中心转轴42的转动而转动。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两片通风页41为圆盘状,通风页41分为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上设有若干以中心为圆心的圆弧状镂空图案,并且相邻两个区域的镂空图案相间分布。转动其中一片通风页41,使两片通风页41的镂空区域重合或相间,实现对出风口的风量控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