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挤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5099发布日期:2018-10-30 22:30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双面挤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功能挤干装置,特别涉及双面挤干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挤干设备挤干效率低,在挤干操作过程中,残留的水及杂质很容易遗留在设备中,需要进行频繁的清洁,挤干装置中手工进行清洁工作易发生危险,且空间有限操作也很不方便,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技术实现要素:

(一)发明目的: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挤干装置。

(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双面挤干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夹持板,两块夹持板平行相对设置,两块夹持板之间设置有两根挤压杆,挤压杆两端固定在夹持板上的装配孔内,两根挤压杆相对平行设置,挤压杆表面缠绕有绕丝;

夹持板在两根挤压杆之间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置物板,置物板装配在两侧挤压板的基座上,置物板可拆卸装配在基座上;

置物板上下表面上设置有多道凸台,上表面上的凸台与下表面的凸台相同,置物板设有有中空夹层,凸台表面设置有多道漏孔,漏孔与中空夹层导通;

置物板的中空夹层在相对的夹持板上分别与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导通连接。

优选的,夹持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挤压杆两端设有与安装孔匹配的凸柱,凸柱上设有内螺纹孔,通过夹持板外侧的固定螺栓及凸柱将挤压杆固定在夹持板上。

优选的,置物板上间隔设置有2-5道凸台,凸台具有半圆状截面。

优选的,相对设置的两个基座装配在夹持板的滑槽内,基座通过滑槽沿两根挤压杆连线方向位移。

优选的,绕丝为不锈钢丝,绕丝直径为5-10mm。

(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挤干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双面挤干设备可在竖直操作时两面同时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挤压杆与置物板配适实现物品的挤压操作,置物板上的凸台可增强挤压效果,凸台表面设置的漏孔与凸台的中间夹层可快速排出挤出的污水,可将杂质同时带走,不需要频繁清洁,使用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面挤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0-外壳;11-挤压杆;12-置物板;13-凸台;14-间隙;15-漏孔;16-中空夹层;17-基座;18-第一导管;19-第二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示意图,需要注意的是,此附图仅作为示例,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要求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挤干设备挤干效率低,在挤干操作过程中,残留的水及杂质很容易遗留在设备中,需要进行频繁的清洁,挤干装置中手工进行清洁工作易发生危险,且空间有限操作也很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面挤干装置,包括外壳10,外壳10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夹持板,两块夹持板平行相对设置,两块夹持板之间设置有两根挤压杆11,挤压杆11两端固定在夹持板上的装配孔内,两根挤压杆11相对平行设置,挤压杆11表面缠绕有绕丝;绕丝为不锈钢丝,绕丝直径为5-10mm;

夹持板在两根挤压杆11之间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置物板12,置物板12装配在两侧挤压板的基座17上,置物板12可拆卸装配在基座17上;夹持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挤压杆11两端设有与安装孔匹配的凸柱,凸柱上设有内螺纹孔,通过夹持板外侧的固定螺栓及凸柱将挤压杆11固定在夹持板上;

置物板12上下表面上设置有多道凸台13,上表面上的凸台13与下表面的凸台13相同,置物板12设有有中空夹层16,凸台13表面设置有多道漏孔15,漏孔15与中空夹层16导通;置物板12上间隔设置有2-5道凸台13,凸台13具有半圆状截面;

置物板12的中空夹层16在相对的夹持板上分别与第一导管18、第二导管19导通连接。

相对设置的两个基座17装配在夹持板的滑槽内,基座17通过滑槽沿两根挤压杆11连线方向位移。

置物板12与挤压杆11之间的间隙14可调,用于适用不同的挤干物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效果是:双面挤干设备可在竖直操作时两面同时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挤压杆11与置物板12配适实现物品的挤压操作,置物板12上的凸台13可增强挤压效果,凸台13表面设置的漏孔15与凸台13的中间夹层可快速排出挤出的污水,可将杂质同时带走,不需要频繁清洁,使用更加安全。

以上内容是对本发明创造的优选的实施例的说明,可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举例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创造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这些实施例的说明。对本发明创造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和变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