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电混烧多层缓冷辊道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3329发布日期:2018-12-07 23:06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气电混烧多层缓冷辊道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电混烧多层缓冷辊道窑,属于工业窑炉辊道窑高温烧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辊道窑实现了连续生产,输入坯体,顺次经过预热、高温烧成、急冷、缓冷,直接输出产品,连续自动生产,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烧成温度均匀,产品质量好。但是,传统辊道窑从预热到缓冷输出产品,窑体长度非常大,占地面积很大,限制了其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要扩大辊道窑生产效能,传统的设计需要每一个窑段都相应延长,其占地面积会非常大,而且,窑段长度过长以后,单位能耗上升,维护困难,产品品质无法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电混烧多层缓冷辊道窑,在窑体长度一定的前提下,提高了生产效能,降低了单位能耗,提高了产品品质的精确控制,提高了产品品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电混烧多层缓冷辊道窑,包括顺次布置的预热段、升温段、保温段、急冷段和缓冷段,急冷段和缓冷段之间设有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分别与急冷段和缓冷段之间设有密封装置,缓冷段内至少设有2层缓冷段辊棒;提升装置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提升板,提升板顶端设有提升顶板,提升板底端设有提升底板,提升顶板和提升底板两端分别连接急冷段和缓冷段,提升底板两端分别连接急冷段和缓冷段,两提升板之间设有提升辊棒,提升板外侧设有提升支架,提升支架与提升板之间设有提升组件。

经过反复研究发现,传统辊道窑一般缓冷段比较短,适合快速冷却的产品烧成。对于一些散热特别慢,需要长时间保温缓慢降温的产品烧制,如发泡陶瓷等,则缓冷段就需要设计的非常长,因为缓冷段的缓冷工艺对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必须确保缓冷段产品温度是按照冷却制度逐渐降低,避免温度变化差过大导致产品出现惊风断裂。对于厚度较大和保温性好的产品,因为产品温度散失慢,冷却周期非常长,因此,需要窑炉的缓冷段非常长,在窑炉总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必然要压缩预热段和烧成段的长度,烧成段包括升温段和保温段,这样就会严重限制窑炉的产量。通过在急冷段后设置一个密封的高温提升装置,将产品分层提升输送到后面的多层缓冷段逐渐慢慢冷却,通过缓冷段内设置多层缓冷段辊棒,实现缓冷段多层同时缓冷,缩短了缓冷段长度,同样的占地面积,可以相对延长预热段、升温段、保温段的长度,也就增加单位时间了烧成产品的数量,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能。

工作过程或工作原理:

坯体从预热段,进入升温段和保温段进行烧成,烧成后的产品处于高温状态,通常温度大约1100℃以上,产品进入急冷段,进行快速降温,降温到大约800℃±50℃以后,需要缓冷,进入缓冷段,缓冷段降温慢,缓冷段设有至少两层缓冷段辊棒,能够充分利用缓冷段窑体空间,减少了缓冷段占地面积。通过提升装置从急冷段向缓冷段输送产品。

进一步优选地,提升组件包括提升绕组,提升绕组设于提升支架顶端,提升绕组下方设有与其配合的提升主动轮,提升板上设有提升活动链轮,提升支架上设有提升固定链轮,提升链条固定连接提升主动轮和提升固定链轮,提升链条中部绕过提升活动链轮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两个提升板与提升支架之间均设有提升绕组,两提升绕组通过同步轴连接。保持两个提升板同步提升。

进一步优选地,急冷段包括急冷段顶板和急冷段底板,急冷段顶板和急冷段底板两侧设有急冷段侧板;缓冷段包括缓冷段顶板和缓冷段底板,缓冷段顶板和缓冷段底板两侧设有缓冷段侧板;提升底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急冷段底板和缓冷段底板;提升顶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急冷段顶板和缓冷段顶板。

进一步优选地,提升底板、急冷段底板与缓冷段底板一体设置;提升顶板、缓冷段顶板和急冷段顶板一体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提升板分别与急冷段侧板和缓冷段侧板之间设有密封装置。

进一步优选地,密封装置包括密封弹簧,密封弹簧外部设有外密封,密封弹簧内部设有内密封,提升板、急冷段和缓冷段上设有与密封装置配合的密封槽。

进一步优选地,提升板两侧设有密封条,急冷段和缓冷段上对应开设密封道,密封条横截面设为方形,密封条与密封道至少2个接触面上设有密封装置,密封条与密封道上均开设与密封装置配合的密封槽。

进一步优选地,缓冷段输出端设有提升装置。缓冷段输出端产品已经成型,温度为常温,因此缓冷段输出端设置的提升装置与缓冷段之间不需要设置密封装置。

进一步优选地,升温段内上部和/或下部设有燃气烧咀,保温段内上部和/或下部设有电加热管。

进一步优选地,保温段窑腔竖直方向长度小于升温段窑腔竖直方向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提升装置,以及至少2层缓冷段辊棒,实现了坯体高温烧成并急冷后,,可以在垂直空间上充分利用窑体空间,至少2层产品同时进行缓冷,同样的占地面积,缩短了缓冷段的长度,相对能够延长预热段、升温段和保温段的长度,提高了生产效能,降低了相对投资成本;

2、通过设置提升链条、提升活动链轮和提升固定链轮,提升板升降更稳固,结构简单,不易出现故障;

3、通过急冷段、缓冷段一体设置,结构稳固,加工制造简便,热能损耗少;

4、通过设置密封装置,解决了提升装置与急冷段及缓冷段之间的热密封问题,避免升降装置移动过程中热能泄露,避免热能损耗,避免缓冷段出现温度骤降的情况,不能够满足缓冷工艺要求,不能按照冷却制度逐渐冷却,导致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提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提升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密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入承接辊台2、预热段3、升温段4、保温段5、急冷段6、第一提升装置7、缓冷段8、第二提升装置9、输出承接辊台10、密封装置;

3.1、燃气烧咀;

4.1、电加热管;

5.1、急冷段顶板5.2、急冷段底板5.3、急冷辊棒5.4、急冷段侧板;

6.1、提升绕组6.2、提升主动轮6.3、提升链条6.4、提升活动链轮6.5、提升固定链轮6.6、第一提升辊棒6.7、第二提升辊棒6.8、提升支架6.9、第一提升板6.10、提升底板6.11、第二提升板6.12、提升顶板6.13、提升绕组驱动电机6.14、同步轴;

7.1、缓冷段顶板7.2、缓冷段底板7.3、第一缓冷段辊棒7.4、缓冷段侧板7.5、第二缓冷段辊棒;

10.1、外密封10.2、密封弹簧10.3、内密封10.4、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电混烧多层缓冷辊道窑,包括顺次布置的预热段2、升温段3、保温段4、急冷段5和缓冷段7,急冷段5和缓冷段7之间设有第一提升装置6,第一提升装置6分别与急冷段5和缓冷段7之间设有密封装置10,缓冷段7内至少设有2层缓冷段辊棒;缓冷段辊棒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相应的层数。缓冷段通常采用自然风冷却,缓冷空间符合共同冷却的条件,多个烧成品共同缓冷,彼此之间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可以设置2-10层缓冷段辊棒,通常的可以设置2层、3层、4层或5层。根据烧成效率以及安装空间需要,设置适当层数的缓冷段辊棒。预热段2输入端可以设有输入承接辊台1。如图2所述,缓冷段辊棒可以包括第一缓冷段辊棒7.3和第二缓冷段辊棒7.5。

第一提升装置6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提升板,提升板包括第一提升板6.9和第二提升板6.11,提升板顶端设有提升顶板6.12,提升板底端设有提升底板6.10,提升顶板6.12两端分别连接急冷段5和缓冷段7,提升底板6.10两端分别连接急冷段5和缓冷段7,两提升板之间设有提升辊棒,提升板外侧设有提升支架6.8,提升支架6.8与提升板之间设有提升组件。提升辊棒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层提升辊棒,如图2和图5所示,可以设有2层提升辊棒,提升辊棒可以包括第一提升辊棒6.6和第二提升辊棒6.7。提升辊棒之间的距离可以与缓冷段辊棒之间的距离设为一致,提升辊棒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小于缓冷段辊棒之间的距离。提升辊棒与缓冷段辊棒层数可以相应设置,提升棍棒层数也可以少于缓冷段辊棒层数。

提升组件包括提升绕组6.1,提升绕组6.1设于提升支架6.8顶端,提升绕组6.1下方设有与其配合的提升主动轮6.2,提升板上设有提升活动链轮6.4,提升支架6.8上设有提升固定链轮6.5,提升链条6.3固定连接提升主动轮6.2和提升固定链轮6.5,提升链条6.3中部绕过提升活动链轮6.4设置。通常地,提升绕组连接提升绕组驱动电机6.13。提升绕组带动提升主动轮转动,提升主动轮带动提升链条移动,提升链条移动带动提升活动链轮升或降,从而带动提升板升或降,也就带动提升辊棒升或降,实现坯体向不同层的缓冷段辊棒输送。

急冷段5和缓冷段7之间设有第一提升装置6。

工作过程或工作原理:

急冷段设有急冷段辊棒5.3,预热段输入端设有输入承接辊台1,缓冷段输出端设有输出承接辊台9。

送料:坯体从输入承接辊台送入预热段,经升温段和保温段烧制,然后送入急冷段,烧成品从急冷段输送到第一提升装置的第一提升辊棒,第一提升装置下降,第二提升辊棒与急冷段辊棒平齐,烧成品从急冷段辊棒进入第二提升辊棒,第一提升装置提升,第二提升辊棒与第二缓冷段辊棒平齐,烧成品从第二提升辊棒送入第二缓冷段辊棒,同时,另一烧成品从第一提升辊棒送入第一缓冷段辊棒,同时,烧成品从急冷段辊棒送入第一提升辊棒,然后,第一提升装置下降,如此循环。

实施例2

如图1~图7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两个提升板与提升支架之间均设有提升绕组,两提升绕组通过同步轴6.14连接。保持第一提升板和第二提升板同步提升,保持提升辊棒升降过程中平稳升降。

实施例3

如图1~图7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急冷段5包括急冷段顶板5.1和急冷段底板5.2,急冷段顶板5.1和急冷段底板5.2两侧设有急冷段侧板5.4;缓冷段7包括缓冷段顶板7.1和缓冷段底板7.2,缓冷段顶板7.1和缓冷段底板7.2两侧设有缓冷段侧板7.4;提升底板6.10的两端分别连接急冷段底板5.2和缓冷段底板7.2;提升顶板6.12的两端分别连接急冷段顶板5.1和缓冷段顶板7.1。

提升底板6.10、急冷段底板5.2与缓冷段底板7.2一体设置;提升顶板6.12、缓冷段顶板7.1和急冷段顶板5.1一体设置。

实施例4

如图1~图7所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提升板分别与急冷段侧板5.4和缓冷段侧板7.4之间设有密封装置10。

密封装置10包括密封弹簧10.2,密封弹簧10.2外部设有外密封10.1,密封弹簧10.2内部设有内密封10.3,提升板、急冷段5和缓冷段7上设有与密封装置10配合的密封槽。

缓冷段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缓冷,就是温度缓慢下降,不能出现快速的温度变化差,因此,急冷段与缓冷段之间的衔接至关重要,急冷段与缓冷段之间设置的提升装置的密封装置,保持急冷段到缓冷段热能不泄露,避免温度出现骤变,导致产品品质下降。

实施例5

如图1~图7所示,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提升板两侧设有密封条10.4,急冷段5和缓冷段7上对应开设密封道,密封条10.4横截面设为方形,密封条10.4与密封道至少2个接触面上设有密封装置10,密封条10.4与密封道上均开设与密封装置10配合的密封槽。

实施例6

如图1~图7所示,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缓冷段7输出端设有提升装置。缓冷段7输出端设有第二提升装置8。

工作过程或工作原理:

出料:缓冷后的产品从第一缓冷段辊棒送入第二提升装置的第一提升辊棒,从第二提升装置的第一提升辊棒送入输出承接辊台;产品从第二缓冷段辊棒送入第二提升装置的第二提升辊棒,第二提升装置下降,第二提升辊棒与输出承接辊台平齐,产品从第二提升辊棒进入输出承接辊台,第二提升装置提升,第二提升辊棒与第二缓冷段辊棒平齐,产品从第二缓冷段辊棒送入第二提升辊棒,同时,另一产品从第一缓冷段辊棒送入第一提升辊棒,同时,产品从第一提升辊棒送入输出承接辊台,然后,第二提升装置下降,如此循环。

实施例7

如图1~图7所示,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升温段3内上部和/或下部设有燃气烧咀3.1,保温段4内上部和/或下部设有电加热管4.1。保温段4窑腔竖直方向长度小于升温段3窑腔竖直方向长度。保温段4窑腔竖直方向长度小于急冷段5窑腔竖直方向长度。升温段需要更充足的热能,迅速提升温度,因此,采用燃气烧咀3.1。现有保温段通常是采用燃气烧咀加热,经过反复研究发现,燃气烧咀加热需要通入助燃气体,助燃气体本身就会消耗并带走保温段内一部分热能,造成了部分能源无效损耗。通常认为,采用电加热模式耗费电能更多,但是,本实用新型突破现有技术思路障碍,采用电加热管4.1,因为保温段为高温保温段,温度通常为1100-1200℃,高温保温段主要是进行保温,产品吸热不多,耗费的能源主要是平衡窑体热量的散失,因为,电加热本身不需要通入助燃气体,也没有燃烧废气的排出,因此,保温段窑腔空间可以缩小,保温段热能损耗减小,进一步提升了节能效果。另外,电加热管4.1能够更精确地控制加热温度,尤其能更好地控制窑炉横断面的温差,能够更精确地保证产品的烧成品质。能因此,采取气电混烧的模式,升温段采用燃气加热,保温段采用电加热,不但能更加节省能源,也能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

经过反复研究发现,传统辊道窑一般缓冷段比较短,适合快速冷却的产品烧成。对于一些散热特别慢,需要长时间保温缓慢降温的产品烧制,如发泡陶瓷等,则缓冷段就需要设计的非常长,因为缓冷段的缓冷工艺对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必须确保缓冷段产品温度是按照冷却制度逐渐降低,避免温度变化差过大导致产品出现惊风断裂。对于厚度较大和保温性好的产品,因为产品温度散失慢,冷却周期非常长,因此,需要窑炉的缓冷段非常长,在窑炉总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必然要压缩预热段和烧成段的长度,烧成段包括升温段和保温段,这样就会严重限制窑炉的产量。通过在急冷段后设置一个密封的高温提升装置,将产品分层提升输送到后面的缓冷段多层分布逐渐慢慢冷却,通过缓冷段内设置多层缓冷段辊棒,实现缓冷段多层同时缓冷,缩短了缓冷段长度,同样的占地面积,可以相对延长预热段、升温段、保温段的长度,也就增加单位时间了烧成产品的数量,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能。

工作过程或工作原理:

坯体从输入承接辊台输入,经预热段、升温段和保温段烧制成型,烧成品从急冷段向缓冷段输送,缓冷段冷却后的产品,输出到输出承接辊台。烧成品经第一提升装置提升输送到缓冷段的缓冷段辊棒上;缓冷段内一次同时设置多层缓冷段辊棒,可以同时缓冷多层烧成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缓冷段辊棒的层数,相应地,就可以充分利用垂直方向的缓冷空间,解决了缓冷段占地面积大影响生产效能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冷却后产品经第二提升装置下降输送到输出承接辊台。缓冷段内缓冷段辊棒叠加布置,最大限度地节约陶瓷厂内平面空间,大幅降低陶瓷厂基础建设成本。

本实用新型中对结构的方向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如前后左右上下的描述,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仅为描述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