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站亭新风吧风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5310发布日期:2019-02-22 22:2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交站亭新风吧风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吧风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公交站亭新风吧风幕。



背景技术:

公交站亭是城市最普及的出行场所,它的智能化、便民化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百姓的出行体验。而现有的城市公交站亭多只具备单一的功能,并未能给市民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因此现在出现了一种用于公交站亭的新风吧,产生的风幕或是双层风幕能够隔离外部的灰尘,使人们在等公交时能够呼吸新鲜的空气,但是站亭顶篷的宽度是固定的,这种双层风幕之间的间距太小,导致人们在进出站亭时外部的空气会进入站亭内部,导致隔离效果变差。

因此,发明一种公交站亭新风吧风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交站亭新风吧风幕,通过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纵截面均设置为弧形,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端部切线呈向上45-60°角设置,能够将向上输送的风呈弧形向下抛出形成两层风幕,使风幕呈抛物线设置,从而能够将外侧的风幕超出公交站亭顶篷,与内层风幕的间距变大且无需延长公交站亭顶篷的宽度,当人们进出时,双风幕的间距能够大于人们身体的厚度,避免外部的灰尘进入内风幕的内侧,隔离效果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交站亭新风吧风幕,包括公交站亭顶篷,所述公交站亭顶篷底部固定设有支撑板和风幕机,所述风幕机设置于公交站亭顶篷后侧,所述风幕机一侧设有风腔,所述风腔一端设有总风道,所述公交站亭顶篷内部设有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设置于第一风道底部,所述第一风道一端对应的支撑板端面上设有第一出风板,所述第二风道对应的支撑板底部设有第二出风板,所述第一出风板和第二出风板上均设有多个出风口。

优选的,所述风腔纵截面设置为等腰梯形,所述总风道纵截面设置为弧形,所述总风道远离风幕机的一端水平面高于另一端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纵截面均设置为弧形,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与总风道相连通,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端部切线呈向上45-60°角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板和第二出风板截面均设置为U形,所述第一出风板和第二出风板两端端部与支撑板前侧壁设置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出风板顶部设有防灰罩,所述防灰罩与公交站亭顶篷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设置为两个,且上下设置,所述出风口纵截面设置为等腰梯形,所述出风口横截面设置为矩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纵截面均设置为弧形,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端部切线呈向上45-60°角设置,能够将向上输送的风呈弧形向下抛出形成两层风幕,使风幕呈抛物线设置,从而能够将外侧的风幕超出公交站亭顶篷,与内层风幕的间距变大且无需延长公交站亭顶篷的宽度,当人们进出时,双风幕的间距能够大于人们身体的厚度,避免外部的灰尘进入内风幕的内侧,隔离效果好;

2、通过第一出风板和第二出风板截面均设置为U形,能够在支撑板前侧的站台位置形成U形状的双风幕,使风幕与支撑板之间形成封闭的空间,隔离灰尘;

3、通过出风口纵截面设置为等腰梯形,横截面设置为矩形,能够将风呈扇形排出,使风幕无间隙,出风口封闭性更好,并且两个上下设置的出风口能够形成双风幕,从而使整个公交站亭共有四层风幕,隔离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出风口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公交站亭顶篷、2支撑板、3风幕机、4风腔、5总风道、6第一风道、7第二风道、8第一出风板、9第二出风板、10出风口、11防灰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公交站亭新风吧风幕,包括公交站亭顶篷1,所述公交站亭顶篷1底部固定设有支撑板2和风幕机3,所述风幕机3设置于公交站亭顶篷1后侧,所述风幕机3一侧设有风腔4,所述风腔4一端设有总风道5,所述公交站亭顶篷1内部设有第一风道6和第二风道7,所述第二风道7设置于第一风道6底部,所述第一风道6一端对应的支撑板2端面上设有第一出风板8,所述第二风道7对应的支撑板2底部设有第二出风板9,所述第一出风板8和第二出风板9上均设有多个出风口10。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风腔4纵截面设置为等腰梯形,所述总风道5纵截面设置为弧形,所述总风道5远离风幕机3的一端水平面高于另一端水平面,能够将风向上输送至第一风道6和第二风道7内。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风道6和第二风道7纵截面均设置为弧形,所述第一风道6和第二风道7与总风道5相连通,所述第一风道6和第二风道7端部切线呈向上45-60°角设置,能够将向上输送的风呈弧形向下抛出形成两层风幕,使风幕呈抛物线设置,从而能够将外侧的风幕超出公交站亭顶篷1,与内层风幕的间距变大且无需延长公交站亭顶篷1的宽度,当人们进出时,双风幕的间距能够大于人们身体的厚度,避免外部的灰尘进入内风幕的内侧,隔离效果好。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出风板8和第二出风板9截面均设置为U形,所述第一出风板8和第二出风板9两端端部与支撑板2前侧壁设置于同一水平面,能够在支撑板2前侧的站台位置形成U形状的双风幕,使风幕与支撑板2之间形成封闭的空间,隔离灰尘。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出风板8顶部设有防灰罩11,所述防灰罩11与公交站亭顶篷1固定连接,避免灰尘对第一出风板8上的出风口10造成堵塞污染。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风口10设置为两个,且上下设置,所述出风口10纵截面设置为等腰梯形,所述出风口10横截面设置为矩形,能够将风呈扇形排出,使风幕无间隙,出风口10封闭性更好,并且两个上下设置的出风口10能够形成双风幕,从而使整个公交站亭共有四层风幕,隔离效果好。

本实用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使用时,风幕机3工作,通过总风道5向上输送至第一风道6和第二风道7内,在经第一风道6和第二风道7呈抛物线形式从出风口10排出,形成U形状的双风幕,使风幕与支撑板2之间形成封闭的空间,隔离灰尘,并且风幕呈抛物线设置,从而能够将外侧的风幕超出公交站亭顶篷1,与内层风幕的间距变大且无需延长公交站亭顶篷1的宽度,当人们进出时,双风幕的间距能够大于人们身体的厚度,避免外部的灰尘进入内风幕的内侧,隔离效果好;

参照说明书附图2,通过第一出风板8和第二出风板9截面均设置为U形,能够在支撑板2前侧的站台位置形成U形状的双风幕,使风幕与支撑板2之间形成封闭的空间,隔离灰尘;

参照说明书附图3,通过出风口10纵截面设置为等腰梯形,横截面设置为矩形,能够将风呈扇形排出,使风幕无间隙,出风口10封闭性更好,并且两个上下设置的出风口10能够形成双风幕,从而使整个公交站亭共有四层风幕,隔离效果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