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柜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3259发布日期:2019-01-22 22:5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柜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柜空调。



背景技术:

机柜空调,即机柜空气调节器、电柜空调,主要是针对电气控制柜而设计的一款制冷装置,从而解决机加工、自动化系统等传统行业散热问题。为各类机柜内部提供了理想的温湿度环境,同时隔离了外界环境中的灰尘、腐蚀性气体,延长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提高机器系统运行可靠性。适用于电气通讯、数据处理箱,自动化金切机床、焊切装备、钢铁冶金以及重电机设备控制箱等。传统电柜空调器结构由于受限于空间大小、风道和散热要求,一般结构设计复杂、松散,不便维修,且内循环风道距离短,外循环散热不良,工作环境要求苛刻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机柜空调结构松散、不便维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柜空调,包括框架、风道组件、压缩机、外壳;

风道组件、压缩机均安装在框架上,且风道组件通过管道与压缩机连通,外壳则安装在框架的外部,并与框架共同组成机柜空调的外表面。

优化的,所述框架包括框架主体、立柱;框架主体形成机柜空调的后面、底面及顶面骨架,框架主体的底面与顶面骨架通过立柱固定在一起。

优化的,所述框架主体后面与底面连接处及后面与顶面骨架连接处均设有加强板。

优化的,所述立柱设置两个,两立柱通过中间横梁连接在一起。

优化的,所述风道组件包括外循环风道组件、内循环风道组件,外循环风道组件形成外循环风道,内循环风道组件形成内循环风道,且外循环风道与内循环风道彼此独立设置,外循环风道进风口与外循环风道出风口位于机柜空调的不同面上,内循环风道进风口位于机柜空调某一侧面的上部,内循环风道出风口位于机柜空调某一侧面的下部。

优化的,所述框架上设置有中隔板,中隔板将外循环风道与内循环风道分隔开。

优化的,所述外循环风道组件包括安装在中隔板前侧的外循环风机,还包括设置在框架上的冷凝器,冷凝器与外循环风机位于中隔板的同一侧,外循环风机位于外循环风道进风口内部,冷凝器位于外循环风机的上方,且冷凝器位于外循环风道出风口内部。

优化的,所述框架的上部靠近外循环风道出风口的位置设置有冷凝器安装板,冷凝器安装在冷凝器安装板上。

优化的,所述内循环风道组件包括设置在中隔板后侧的内循环风机和蒸发器,且内循环风机位于内循环风道进风口处,蒸发器位于内循环风道出风口处。

优化的,所述内循环风机通过内循环风机安装板安装在框架上,内循环风机安装板可从框架上自由拆卸。

优化的,所述内循环风机和蒸发器之间设置有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将机柜空调拆分成框架、风道组件、压缩机、外壳等部分,并将风道组件、压缩机、外壳安装到框架上,使其结构更加紧凑、坚固,且维修更加便捷;

2.框架主体和立柱组成了框架的整体结构,且加强板的设置使其整体更加坚固;

3.中间横梁、冷凝器安装板的设置在增加了框架的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对冷凝器进行相应支撑,便于安装冷凝器;

4.外循环风道进风口与外循环风道出风口位于机柜空调的不同面上,解决了机柜空调工作时易串风的问题;

5.中隔板的设置能够使内、外循环风道分隔开,使二者形成完全独立的循环风道;

6.外循环风机、冷凝器均处在框架开放的位置,便于维护、维修等工作的进行;

7.内循环风机安装在内循环风机安装板上,内循环风机安装板安装在框架上,当内循环风机出现故障时,可以很方便的将其连同内循环风机安装板从框架上拆下进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柜空调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柜空调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柜空调的立体图(除去外壳);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柜空调的立体图(除去框架主体);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柜空调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柜空调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柜空调爆炸图的侧视图;

其中,框架-1、外循环风道组件-2、内循环风道组件-3、压缩机-4、外壳-5;

框架主体-11、立柱-12、中隔板-13、冷凝器安装板-14、中间横梁-15、外循环风道进风口-21、外循环风道出风口-22、外循环风机-23、冷凝器-24、内循环风道进风口-31、内循环风道出风口-32、内循环风机-33、蒸发器-34、加热器-35;

后面-111、底面-112、顶面骨架-113、加强板-114、内循环风机安装板-33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4所示,一种机柜空调,包括框架1、外循环风道组件2、内循环风道组件3、压缩机4、外壳5。

外循环风道组件2、内循环风道组件3、压缩机4均安装在框架1上,且外循环风道组件2、内循环风道组件3均通过管道与压缩机4连通,外壳5则安装在框架1的外部,并与框架1共同组成机柜空调的外表面,本实施例中所用管道为的铜管。

外循环风道组件2形成外循环风道,内循环风道组件3形成内循环风道,且外循环风道与内循环风道彼此独立设置,外循环风道进风口21位于机柜空调的前侧,外循环风道出风口22位于机柜空调的顶部,内循环风道进风口31位于机柜空调的后侧上部,内循环风道出风口32位于机柜空调的后侧下部。

重点参阅图2-3,所述框架1包括框架主体11、立柱12;框架主体11形成机柜空调的后面111、底面112及顶面骨架113,框架主体11的底面112与顶面骨架113通过立柱12固定在一起,本实施例中底面112、顶面骨架113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立柱12固定在一起。

如图3所示,所述框架主体11的后面111与底面112连接处及后面111与顶面骨架113连接处均设有加强板114,从而增强了框架1的整体强度,使机柜空调的强度也同步增强。

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12设置两个,两立柱12通过中间横梁15连接在一起,中间横梁15的设置则进一步增强了机柜空调的强度。

如图3所示,所述框架1上设置有中隔板13,中隔板13将外循环风道与内循环风道分隔开,从而使外循环风道与内循环风道互不干涉,独立工作。

如图3、7所示,所述外循环风道组件2包括安装在中隔板13前侧的外循环风机23,还包括设置在框架1上的冷凝器24,冷凝器24与外循环风机23位于中隔板13的同一侧,外循环风机23位于外循环风道进风口21内部,冷凝器24位于外循环风机23的上方,且冷凝器24位于外循环风道出风口22内部,外循环风道循环过程为:在外循环风机23的作用下,空气从外循环风道进风口21进入到外循环风机23中,随后上升至冷凝器24处,经冷凝器24后从外循环风道出风口22排出,进而实现外循环过程。

如图3、5-7所示,所述框架1的上部靠近外循环风道出风口22的位置设置有冷凝器安装板14,冷凝器24安装在冷凝器安装板14上,具体安装方式为:冷凝器安装板14的一边安装在顶面骨架113上,另一边安装在立柱12上,本实施例中的冷凝器安装板14设置两个,冷凝器24则安装在两个冷凝器安装板14之间,且本实施例中的冷凝器24斜向设置,冷凝器24的前端置于偏下位置,冷凝器24的后端置于偏上位置。

如图4-7所示,所述内循环风道组件3包括设置在中隔板13后侧的内循环风机33和蒸发器34,且内循环风机33位于内循环风道进风口31处,蒸发器34位于内循环风道出风口32处,内循环风道循环过程为:在内循环风机33的作用下,空气从内循环风道进风口31进入到内循环风机33中,随后向下进入到蒸发器34,随后从内循环风道出风口32排出,进而实现内循环过程。

如图2所示,所述内循环风机33通过内循环风机安装板331安装在框架1上,内循环风机安装板331可从框架1上自由拆卸,内循环风机33安装在内循环风机安装板331上,内循环风机安装板331安装在框架1上,当内循环风机33出现故障时,可以很方便的将其连同内循环风机安装板331从框架1上拆下进行维修。

如图6-7所示,所述内循环风机33和蒸发器34之间设置有加热器35,加热器35的作用在于:当空气温度低于某一数值时,加热器35加热空气,使周围环境温度上升,进而实现调节周边环境温度的目的。

另外,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框架主体11及外壳5均为整体式结构,但是框架主体11及外壳5也可根据需要设置成分体式的结构,以便于维修、拆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