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铝复合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7719发布日期:2019-06-15 00:32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铜铝复合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铝复合散热器。



背景技术:

在汽车、船舶、火车等交通工具中,其电力系统的发热元件(比如空调电路等)常常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就需要在其上加设散热装置,以帮助发热元件散热。

现有技术中,散热器通常是全铝结构、全铜结构或铜管加铝板结构。全铝结构的优势在于其重量较轻,但其劣势在于体积较大且重量较轻。全铜结构的优势在于其散热性能良好且体积较小,但其重量较大。而铜管加铝板结构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兼顾散热性能和散热器的整体重量,但其制造工艺复杂,加工成本高,并且结构体积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铝复合散热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铜管加铝板结构的散热器无法兼顾体积小和制造成本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铜铝复合散热器,包括用于与外界热源连接的散热铜板、散热铝板和密封盖板,所述散热铝板热融压合于所述散热铜板上,且所述散热铝板背离所述散热铜板的一侧开设有冷媒流腔,所述冷媒流腔一侧的相对两端分别开设有供冷媒介质流入的冷媒流入孔和供所述冷媒介质流出的冷媒流出孔,所述密封盖板安装于所述散热铝板背离所述散热铜板的一侧并封盖于所述冷媒流腔。

进一步地,所述冷媒流腔内安装有第一隔断横条和两个第二隔断横条,所述第一隔断横条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冷媒流腔的第一侧内壁上,所述第一隔断横条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冷媒流腔相对于其第一侧内壁的第二侧内壁延伸,两所述第二隔断横条的一端均安装于所述冷媒流腔的第二侧内壁上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隔断横条的两侧,且两所述第二隔断横条均朝向所述冷媒流腔的第一侧内壁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冷媒流腔的相对两内壁分别与相邻的两所述第二隔断横条之间形成两第一流腔段,两所述第二隔断横条均与所述第一隔断横条之间形成有相互连通的两第二流腔段,两所述第一流腔段分别与两所述第二流腔段相连通,且两所述第二流腔段分别与所述冷媒流入孔和所述冷媒流出孔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冷媒流腔内安装有若干呈断续布设的引流条,各所述引流条均贯通布设于两所述第一流腔段和两所述第二流腔段内。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铝板的一侧安装有两装配块,两所述装配块分别正对所述冷媒流入孔和所述冷媒流出孔设置,两所述装配块均开设有流通孔,两所述流通孔分别与所述冷媒流入孔和所述冷媒流出孔相连通。

进一步地,两所述第二流腔段靠近两所述装配块的一侧底部均开设有过渡槽,两所述过渡槽分别与两所述流通孔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铜铝复合散热器还包括用于与外界冷媒介质输送管路相连接的两连接器,两所述连接器均开设有通过孔,两所述通过孔分别与两所述过渡槽相连通,两所述连接器的一端外壁均形成有外螺纹,两所述流通孔的内壁均形成有内螺纹,两所述连接器分别通过其外螺纹与两所述流通孔的内螺纹螺纹配合以实现与两所述装配块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两所述连接器靠近两所述装配块的一端均延伸形成有连接管段,两所述连接管段的外壁均形成有所述外螺纹,两所述连接管段的根部均开设有装配环槽,两所述装配环槽内均嵌设有防水密封环垫。

进一步地,两所述连接器的外壁均凸起延伸形成有装配环台,两所述装配环台上均形成有若干配合平面,各所述配合平面均以所述装配环台的中心为圆心均匀环布于所述装配环台的外周。

进一步地,两所述连接器背离所述流通孔的一端均形成有用于供外界的冷媒输送管套接的连接凸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铜铝复合散热器,由于包括有散热铜板和散热铝板,且散热铜板作为直接与外界热源相接触的散热板,能够及时有效地将外界热源所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散热铝板处,而散热铝板则能够借由其内的冷媒流腔内流动的冷媒介质将热量带离铜铝复合散热器,如此便实现了铜铝复合散热器对外界热源的高效散热。而通过使得散热铝板和散热铜板热融压合在一起,这样便实现了散热铜板和散热铝板的稳定结合,使得铜铝复合散热器中铜部件和铝部件能够实现简易、稳固的结合,同时也显著降低了铜铝复合散热器中铜部件和铝部件的结合成本。由于散热铜板和散热铝板的装配结合结构简单,这样也有利于铜铝复合散热器的整体体积的优化,如此铜铝复合散热器的散热性能、整体体积、整体重量和制造工艺之间便做到了兼顾和平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铜铝复合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铜铝复合散热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铜铝复合散热器的散热铝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铜铝复合散热器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铜铝复合散热器的连接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散热铜板 11—避空缺口 20—散热铝板

21—冷媒流腔 22—冷媒流入孔 23—冷媒流出孔

24—装配块 25—连接器 30—密封盖板

40—外界热源 211—第一隔断横条 212—第二隔断横条

213—第一流腔段 214—第二流腔段 215—引流条

216—过渡槽 217—通过缺口 241—流通孔

251—通过孔 252—外螺纹 253—连接管段

254—装配环槽 255—防水密封环垫 256—装配环台

257—配合平面 258—连接凸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5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铜铝复合散热器,包括用于与外界热源40连接的散热铜板10、散热铝板20和密封盖板30,散热铝板20 热融压合于散热铜板10上,且散热铝板20背离散热铜板10的一侧开设有冷媒流腔21,冷媒流腔21一侧的相对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于供冷媒介质流入的冷媒流入孔22和用于供冷媒介质流出的冷媒流出孔23,密封盖板30安装于散热铝板 20背离散热铜板10的一侧并封盖于冷媒流腔2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铜铝复合散热器,由于包括有散热铜板10和散热铝板 20,且散热铜板10作为与外界热源40相连接的散热板,能够及时有效地将外界热源40(外界热源40可以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空调等发热电路等,连接方式可以是直接接触连接,或者是采用居中板间接连接)所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散热铝板20处,而散热铝板20则能够借由其内的冷媒流腔21内流动的冷媒介质将热量带离铜铝复合散热器,如此便实现了铜铝复合散热器对外界热源40的高效散热。而通过使得散热铝板20和散热铜板10热融压合在一起,这样便实现了散热铜板10和散热铝板20的稳定结合,使得铜铝复合散热器中铜部件和铝部件能够实现简易、稳固的结合,同时也显著降低了铜铝复合散热器中铜部件和铝部件的结合成本。由于散热铜板10和散热铝板20的装配结合结构简单,这样也有利于铜铝复合散热器的整体体积的优化,如此铜铝复合散热器的散热性能、整体体积、整体重量和制造工艺之间便做到了兼顾和平衡。同时,由于散热铜板10与外界热源40能够实现面接触,这样便显著提升了铜铝复合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使得其散热效率与传统散热器相比提升了20%~30%。而由于散热铜板10和散热铝板20结构简单并不复杂,这样就使得两者所占的装配空间较小,使得铜铝复合散热器的整体装配体积相较于传统散热器能够下降20%。

具体地,由于冷媒流腔21的内壁开设有冷媒流入孔22和冷媒流出孔23,这样外界的冷媒介质便能够借由冷媒流入孔22流入冷媒流腔21中,进而可吸收冷媒流腔21内的热量,之后可借由冷媒流出孔23流出于冷媒流腔21,如此便实现了冷媒介质在冷媒流腔21内的循环流通。

同时,由于冷媒流入孔22和冷媒流出孔23分别开设于冷媒流腔21一侧,这样便能够便于外界冷媒输送管路和铜铝复合散热器的装配。而通过使得冷媒流入孔22和冷媒流出孔23分别开设于冷媒流腔21一侧的相对两端,这样便使得冷媒介质在经由冷媒流入孔22进入到冷媒流腔21内后经过充分流动并充分吸收热量后再由冷媒流出孔23流出于冷媒流腔21外,如此便进一步地提升了冷媒介质吸收热量的效率。

进一步地,冷媒介质可以是流体介质或气体介质,当冷媒介质为流体介质时,其优选为冷却水。那么得益于冷却水获取容易,吸热效率较高的优点,其在保证铜铝复合散热器高效散热的同时,也能够使得铜铝复合散热器的使用成本控制在合理区间内。

更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密封盖板30,这样密封盖板30即可封盖住冷媒流腔 21,使得冷媒流腔21内的冷却介质不会逸散出来,如此便有效保证了铜铝复合散热器的使用品质。

优选地,散热铜板10和散热铝板20在热融压合时,可首先将散热铜板10 和散热铝板20整体加热至指定温度,再在压力机或热压合设备上进行热融压合。将散热铜板10和散热铝板20在加热时,可分别单独加热至两者的指定温度区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冷媒流腔21内安装有第一隔断横条211 和两个第二隔断横条212,第一隔断横条211的一端安装于冷媒流腔21的第一侧内壁上,第一隔断横条211的另一端朝向冷媒流腔21相对于其第一侧内壁的第二侧内壁延伸,两第二隔断横条212的一端均安装于冷媒流腔21的第二侧内壁上并位于第一隔断横条211的两侧,且两第二隔断横条212均朝向冷媒流腔 21的第一侧内壁延伸。具体地,由于第一隔断横条211和两第二隔断横条212 的存在,这样冷却媒介在进入到冷媒流腔21内时,便能够在第一隔断横条211 和两第二隔断横条212的阻滞作用下降低其流速,进而使得冷媒介质能够充分地吸收冷媒流腔21内的热量,如此便进一步地提升了冷媒介质的散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冷媒流腔21的相对两内壁分别与相邻的两第二隔断横条212之间形成两第一流腔段213,两第二隔断横条212均与第一隔断横条211之间形成有相互连通的两第二流腔段214,两第一流腔段213分别与两第二流腔段214相连通,且两第二流腔段214分别与冷媒流入孔22和冷媒流出孔23相连通。具体地,由于第一隔断横条211和两第二隔断横条212在冷媒流腔21内划分出了两第一流腔段213和两第二流腔段214,且两第二隔断横条212分别位于第一隔断横条211的两侧,这样事实上两第二隔断横条212 和第一隔断横条211便构成了交错设置,如此两第一流腔段213和两第二流腔段214便也在冷媒流腔21内形成了往复回折型的回路结构,如此当冷媒介质进入到冷媒流腔21内时,其即可沿着两第一流腔段213和两第二流腔段214所构成的往复回折型的回路结构在冷媒流腔21内流通,继而冷媒介质便能够充分地流动至冷媒流腔21的每一个角落,如此便进一步地提高了冷媒介质的吸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冷媒流腔21内安装有若干呈断续布设的引流条215,各引流条215均贯通布设于两第一流腔段213和两第二流腔段 214内。具体地,通过在冷媒流腔21内安装有若干呈断续布设的引流条215,并使得引流条215贯通于两第一流腔段213和两第二流腔段214,这样当冷媒介质在两第一流腔段213和两第二流腔段214内流动的过程中,便能够受到各引流条215的引流作用而有序地在两第一流腔段213和两第二流腔段214内流动,且各引流条215的存在也避免了冷媒介质在冷媒流腔21的死角出的堆积,如此便进一步地提高了冷媒介质在冷媒流腔21内的流动效率。

进一步地,由于各引流条215均呈断续设置,既也就是一条引流条215可形成有若干个通过缺口217。如此,由于各通过缺口217的存在,冷媒介质便能够通过各通过缺口217进入到相邻的引流条215之间的间隙中,从而有效提升了其在冷媒流腔21内流动的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散热铝板20的一侧安装有两装配块24,两装配块24分别正对冷媒流入孔22和冷媒流出孔23设置,两装配块24均开设有流通孔241,两流通孔241分别与两第二流腔段214相连通。具体地,通过使得两装配块24分别正对冷媒流入孔22和冷媒流出孔23设置,并使得两装配块24的流通孔241分别与冷媒流入孔22和冷媒流出孔23相连通,这样冷媒流腔21和外界的冷媒介质输送管路之间便能够存在有过渡连接装置,外界的冷媒介质输送管路便可通过与两装配块24均开设有的流通孔241相连通而实现与冷媒流腔21的连通。

进一步地,散热铜板10上开设有两避空缺口11,两避空缺口11正对两装配块24设置。如此,散热铜板10和散热铝板20在压合装配时,两装配块24 便能够容置于两避空缺口11内,避免了两装配块24对散热铜板10和散热铝板 20的压合装配产生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两第二流腔段214靠近两装配块24的一侧底部均开设有过渡槽216,两过渡槽216分别与两流通孔241相连通。两过渡槽 216靠近两装配块24的一侧底部具体可以是:两过渡槽216可以分别开设于冷媒流腔21的底部对应两流通孔241的位置。两过渡槽216可以分别对应并抵近两流通孔241设置,两过渡槽216可以是半开放圆弧槽,两半开放圆弧槽的槽边分别与两流通孔241的下半部的孔边平滑相接。具体地,由于两第二流腔段 214靠近两装配块24的一侧底部均开设有过渡槽216,这样自装配块24的流通孔241进入到冷媒流腔21内的冷媒介质即可首先充满过渡槽216内,进而再自过渡槽216平缓的进入到冷媒流腔21内。同理,需要自冷媒流腔21流出的冷媒介质亦可通过过渡槽216平缓地进入到如此便保证了外界冷媒介质输送管路内,这样便实现了冷媒介质的平缓流入和平缓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铜铝复合散热器还包括用于与外界冷媒介质输送管路相连接的两连接器25,两连接器25均开设有通过孔251,两通过孔251分别与两过渡槽216相连通,两连接器25的一端外壁均形成有外螺纹252,两流通孔241的内壁均形成有内螺纹,两连接器25分别通过其外螺纹252与两流通孔241的内螺纹螺纹配合以实现与两装配块24的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由于两连接器25的存在,这样便保证了外界冷媒介质输送管路与装配块24的顺畅连通。又由于两连接器25通过螺纹配合实现了与两装配块24的可拆卸连接,这样两连接器25便能够轻松自两装配块24上拆下,进而实现了两连接器25相对于两装配块24的快拆快装,如此便提升了铜铝复合散热器的整体装配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两连接器25靠近两装配块24的一端均延伸形成有连接管段253,两连接管段253的外壁均形成有外螺纹252,两连接管段253的根部均开设有装配环槽254,两装配环槽254内均嵌设有防水密封环垫255。具体地,由于防水密封环垫255的存在,这样便阻止了冷媒介质自两连接器25和两装配块24的缝隙处泄漏,从而提升了铜铝复合散热器的整体密封性和使用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两连接器25的外壁均凸起延伸形成有装配环台256,两装配环台256上均形成有若干配合平面257,各配合平面257均以装配环台256的中心为圆心均匀环布于装配环台256的外周。具体地,由于装配环台256上形成有若干配合平面257,这样当需要将连接器25旋合于装配块24上时,即可通过辅助工具夹持住相应的配合平面257,便能够轻松实现连接器25相对于装配块24的旋合。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两连接器25背离流通孔241的一端均形成有用于供外界的冷媒输送管套接的连接凸嘴258。具体地,由于连接凸嘴258的存在,外界的冷媒介质输送管即可套接于连接凸嘴258上,进而实现与连接器25的连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