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式炉用坩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0371发布日期:2019-04-20 02:34阅读:10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式炉用坩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耐火容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式炉用坩埚。



背景技术:

坩埚是用耐火材料制成的耐火容器,它比玻璃器皿更能承受高温,因此当需要以大火加热固体时,常常使用坩埚进行。坩埚是实验室的基础仪器,是化学实验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化学反应顺利进行的基础,应用范围比较广,目前使用的用于管式炉中的坩埚,坩埚本体的形状为圆柱形,在加热或者加热完毕取出的过程中坩埚容易出现断底的现象,导致熔融后的待加热物洒落的同时容易引发人身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式炉用坩埚,能够解决坩埚加热时坩埚底容易断裂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式炉用坩埚,包括坩埚体,所述坩埚体包括坩埚体外壁,坩埚底,以及设于坩埚体外壁内部的坩埚体内壁,所述坩埚体外壁和坩埚体内壁均固接在坩埚底上且坩埚体外壁、坩埚体内壁3和坩埚底之间形成了用于容纳待加热材料的第一置物腔,所述坩埚体内壁与坩埚底之间形成了用于容纳加热热源的第二置物腔,所述坩埚体外壁、坩埚体内壁和坩埚底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坩埚体外壁上与坩埚底连接的过渡段的厚度均大于坩埚体外壁上非过渡段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坩埚体外壁上过渡段的厚度朝着坩埚底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坩埚体外壁的表面还设有防滑凸起。

进一步地,还包括坩埚盖,所述坩埚盖上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与凹槽结构相适配的隔热垫,所述隔热垫上开设有与坩埚体底部结构相适配的置物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置物腔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坩埚盖与坩埚体通过第一置物腔顶部的第一开口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坩埚盖的底部设有与第一置物腔的第一开口结构相适配的第一卡和凸起,所述第一卡和凸起与第一置物腔的第一开口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置物腔的顶部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卡和凸起底部设有用于与第二置物腔的第二开口结构相适配的第二卡和凸起,所述第二卡和凸起与第二置物腔的第二开口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坩埚盖、第一卡和凸起和第二卡和凸起为一体化结构。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坩埚体外壁上与坩埚底连接的过渡段的厚度均大于坩埚体外壁上非过渡段的厚度,来增强坩埚体与坩埚底的连接强度;其次通过第一置物腔和用于容纳加热热源的第二置物腔能够同时对待加热材料靠近坩埚体外壁一侧和靠近坩埚体内壁一侧的待加热材料进行同时加热,减小了待加热材料靠近坩埚体外侧一端与坩埚体中心之间的温度差,使得待加热材料的加热更加均匀;然后通过隔热垫和置物凹槽能够节约坩埚加热完毕后拿取放置至桌面过程中寻找隔热垫的时间,通过隔热垫能够减少坩埚对放置台的损伤的同时避免了由于放置台与坩埚的温度差导致坩埚因骤冷而破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管式炉用坩埚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坩埚体外壁、2-坩埚盖、3-坩埚体内壁、4-坩埚底、5-过渡段、6-第一置物腔、7-防滑凸起、8-第二置物腔、21-隔热垫、22-第一卡和凸起、23-置物凹槽、24-第二卡和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

参考图1,一种管式炉用坩埚,包括坩埚体,所述坩埚体包括坩埚体外壁1,坩埚底4,以及设于坩埚体外壁1内部的坩埚体内壁3,所述坩埚体外壁1和坩埚体内壁3均固接在坩埚底4上且坩埚体外壁1、坩埚体内壁3和坩埚底4之间形成了用于容纳待加热材料的第一置物腔6,所述坩埚体内壁3与坩埚底4之间形成了用于容纳加热热源的第二置物腔8,所述坩埚体外壁1、坩埚体内壁3和坩埚底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坩埚体外壁1上与坩埚底4连接的过渡段5的厚度均大于坩埚体外壁1上非过渡段的厚度,增强坩埚体与坩埚底的连接强度,避免坩埚出现断底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坩埚为梨形状结构,通过在第二置物腔内防止加热源,通过第一置物腔和用于容纳加热热源的第二置物腔能够同时对待加热材料靠近坩埚体外壁一侧和靠近坩埚体内壁一侧的待加热材料进行同时加热,减小了待加热材料靠近坩埚体外侧一端与坩埚体中心之间的温度差,使得待加热材料的加热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参考图1,所述坩埚体外壁1上过渡段5的厚度朝着坩埚底4的方向逐渐增大,增强坩埚体与坩埚底的连接强度,避免坩埚出现断底的现象;所述坩埚体外壁1的表面还设有防滑凸起7,避免坩埚拿起时的不慎滑落。

进一步地,参考图1,还包括坩埚盖2,所述坩埚盖2上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与凹槽结构相适配的隔热垫21,所述隔热垫21嵌设在坩埚盖2的顶部且隔热垫上开设有与坩埚体底部结构相适配的置物凹槽23,用于对坩埚的底部起到固定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受热后的坩埚不能直接放置在冷的工作台上,以避免坩埚因骤冷而破裂;也不可直接放置在木质工作台上,以避免烫坏甚至引燃桌面。本实施例所述隔热垫21采用隔热材料制备而成,如石棉等,将受热后的坩埚取出后通过从坩埚盖2的凹槽内取出隔热垫21,通过隔热垫21的置物凹槽23对坩埚的底部进行固定,节约了紧急情况下额外寻找隔热垫的时间,有效的避免了直接将热坩埚放置在冷的放置台或木质工作台上,造成坩埚破裂或烫坏木质工作台的情况。

进一步地,参考图1,所述第一置物腔6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坩埚盖2与坩埚体通过第一置物腔6顶部的第一开口配合连接,用于对第一置物腔起到密封的作用。

进一步地,参考图1,所述坩埚盖2的底部设有与第一置物腔6的第一开口结构相适配的第一卡和凸起22,所述第一卡和凸起22与第一置物腔6的第一开口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置物腔8的顶部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卡和凸起22底部设有用于与第二置物腔8的第二开口结构相适配的第二卡和凸起24,所述第二卡和凸起24与第二置物腔8的第二开口配合连接,用于对第二置物腔起到密封的作用。

进一步地,参考图1,所述坩埚盖2、第一卡和凸起22和第二卡和凸起24为一体化结构,便于通过对坩埚顶部快速密封。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