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外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8009发布日期:2019-06-21 23:55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空调外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外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分体式空调的内外机之间设有连接管,用于实现内外机之间冷媒的传输。因此部分冷媒会存储在连接管中,当连接管的长度大于标准值时,存储的在连接管中的冷媒量大于预定值,导致系统制冷或制热的性能下降,影响空调器的使用效果。因此一般当连接管的长度过程时通过专业人员向空调器中追加冷媒,以使得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性能恢复。但是这样的方式对于人员要求较高,且操作过程较复杂,冷媒追加量的精准度较低,对空调器的性能和可靠性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空调外机和空调器,以确保系统中冷媒的量符合标准,从而保障空调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一种空调外机,包括冷凝器和第一液管,所述第一液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所述第一液管的另一端用于与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一液管上沿远离所述冷凝器的方向上依次串接有第一节流阀、储液器和第二节流阀,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阀能够根据与所述空调外机对应的空调内机的蒸发器的过热度与对应预定值之间的大小实时调节,所述储液器用于存储气液两相态的冷媒,所述第二节流阀用于调节进入蒸发器的冷媒压力。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外机,主要通过连接在所述冷凝器与连接管之间的第一液管上设置所述第一节流阀、储液器和第二节流阀,使得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阀根据空调内机蒸发器的过热度实时调节,控制进入所述储液器中的气液两相态的冷媒中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的比例,从而改变所述储液器中储存的冷媒总质量,进而调节空调器中参与系统循环的冷媒质量,以确保系统中冷媒的量符合标准,从而保障空调器的性能和可靠性。具体地,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节流阀的大小,使得经过所述第一节流阀的冷媒变成气液两相态储存到所述储液器中。而所述第一节流阀的开度的大小则影响着气液两相态中气态与液态的比例,进而控制所述储液器中储存的冷媒质量。所述储液器中的液态冷媒再经过所述第二节流阀的二次节流满足空调外机蒸发器的使用要求后进入蒸发器换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二节流阀能够根据所述蒸发器的过冷度与对应预定值之间的大小实时调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管插设在所述储液器的底部。

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内机、连接管和上述的空调外机,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所述第一液管连通,所述连接管另一端与所述空调内机的蒸发器连通。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主要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外机,使得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根据所述连接管的长度自动调节所述空调器内参与系统循环的冷媒质量,以确保系统中冷媒的量符合标准,从而保障空调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件和第二温度检测件,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气管上,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U管上,所述第一节流阀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和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均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流阀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包括第一感温包,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包括第二感温包,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与所述第一感温包和所述第二感温包均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三温度检测件,所述第三温度检测件设置在所述蒸发器的液管上,所述第二节流阀与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和所述第三温度检测件均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节流阀包括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包括第二感温包,所述第三温度检测件包括第三感温包,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与所述第三感温包和所述第二感温包均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压缩机、与所述压缩机对应的汽液分离器、四通阀和第二液管,所述第二液管的一端与所述蒸发器连通,所述第二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通,用于传导冷媒,所述四通阀分别与所述压缩机、汽液分离器和第二液管连通,用于控制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冷媒的传输路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内预存的冷媒量为额定灌注量与所述连接管长度为最大值时连接管中存储的冷媒量之和,且所述储液器的存储能力与连接管长度为最大值时连接管中存储的冷媒量相匹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空调器的系统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空调器,11、空调内机,111、蒸发器,112、第一温度检测件,113、第二温度检测件,114、第三温度检测件,12、空调外机,121、冷凝器,122、第一液管,123、第一节流阀,124、储液器,125、第二节流阀,13、压缩机, 14、汽液分离器,15、四通阀,16、第二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外机12,包括冷凝器121和第一液管122,所述第一液管122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121连通,所述第一液管 122的另一端用于与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一液管122上沿远离所述冷凝器121的方向上依次串接有第一节流阀123、储液器124和第二节流阀125,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阀123能够根据与所述空调外机12对应的空调内机11的蒸发器111的过热度与对应预定值之间的大小实时调节,所述储液器124用于存储气液两相态的冷媒,所述第二节流阀125用于调节进入蒸发器111的冷媒压力。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外机12,主要通过连接在所述冷凝器121与连接管之间的第一液管122上设置所述第一节流阀123、储液器124和第二节流阀 125,使得在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阀123根据空调内机11的蒸发器111 的过热度实时调节,控制进入所述储液器124中的气液两相态的冷媒中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的比例,从而改变所述储液器124中储存的冷媒总质量,进而调节空调器10中参与系统循环的冷媒质量,以确保系统中冷媒的量符合标准,从而保障空调器10的性能和可靠性。具体地,通过调节所述第一节流阀123的大小,使得经过所述第一节流阀123的冷媒变成气液两相态储存到所述储液器124 中。而所述第一节流阀123的开度的大小则影响着气液两相态中气态与液态的比例,进而控制所述储液器124中储存的冷媒质量。所述储液器124中的液态冷媒再经过所述第二节流阀125的二次节流满足空调外机12蒸发器111的使用要求后进入蒸发器111换热。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二节流阀125能够根据所述蒸发器111的过冷度与对应预定值之间的大小实时调节。以使得制热模式下参与系统循环的冷媒量符合标准,保障在制热模式下空调器 10的性能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液管122插设在所述储液器124的底部。使得所述储液器124中的液态冷媒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液管 122参与到系统循环中,气态冷媒则被储存在储液器124的顶部。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包括空调内机11、连接管和上述的空调外机12,所述连接管一端与所述第一液管122 连通,所述连接管另一端与所述空调内机11的蒸发器111连通。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主要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外机12,使得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根据所述连接管的长度自动调节所述空调器 10内参与系统循环的冷媒质量,以确保系统中冷媒的量符合标准,从而保障空调器10运行的性能和可靠性。

具体地,所述第一节流阀123和第二节流阀125可以为电子膨胀阀,使用过程中,制冷模式下,当连接在空调内机11与空调外机12之间的连接管相对于标准值偏长时,系统冷媒循环量偏少,蒸发器111供液不足,蒸发器111的过热度大于对应的预定值,此时将靠近所述冷凝器121的电子膨胀阀调小,使得储存在储液器124中的气液两相态的冷媒中气态比例增加,液态比例减小,储液器124中总体存储的冷媒质量减少,参与系统循环的冷媒总量增加。反之,将靠近冷凝器121的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大,使得储存在储液器124中的气液两相态的冷媒中气态比例减小液态比例增大,总体储液器124中存储的冷媒质量增加,参与系统循环的冷媒总量减小。同理制热模式下,如果连接管的长度相对于标准值偏长时,系统冷媒循环量偏少,蒸发器111供液不足,蒸发器111 的过冷度小于对应的预定值,此时将靠近蒸发器111的电子膨胀阀调小,储液器124中气态冷媒的占比增加,液态冷媒的占比减少,从而使得系统中参与循环的冷媒增加,满足制热要求。通过以上两个电子膨胀阀的调节使得空调器10 中参与循环的冷媒量根据连接管的长短自动调节,以确保系统中冷媒量符合标准,保障空调器10的性能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空调器10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件112和第二温度检测件113,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112设置在所述蒸发器 111的气管上,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113设置在所述蒸发器111的U管上,所述第一节流阀123与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112和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113均电性连接。

通过在所述蒸发器111的气管上设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112,在所述蒸发器111的U管上设置第二温度检测件113,使得所述第一节流阀123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112和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113检测的温度差实时调节开度大小。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流阀123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112包括第一感温包,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113包括第二感温包,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与所述第一感温包和所述第二感温包均电性连接。

在制冷模式下,当连接管偏长时,所述蒸发器111的过热度大于对应的预定值,即第一感温包和第二感温包检测的温度差偏大,此时与所述第一感温包和所述第二感温包均电性连接的第一电子膨胀阀自动将开度调小,以使得系统中参与循环的冷媒量增加,保障空调器10的性能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空调器10还包括第三温度检测件114,所述第三温度检测件114设置在所述蒸发器111的液管上,所述第二节流阀125与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113和所述第三温度检测件114均电性连接。

通过设置所述第三温度检测件114,在制热模式下,根据所述第三温度检测件114和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113检测的温度差所述第二节流阀125自动调节大小,以使得系统中参与循环的冷媒量符合标准。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节流阀125包括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温度检测件113包括第二感温包,所述第三温度检测件114包括第三感温包,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与所述第三感温包和所述第二感温包均电性连接。在制热模式下,当连接管的长度偏长时,所述第三感温包和所述第二感温包检测的温度差将会显示过冷度小于预定值,据此与所述第三感温包和所述第二感温包电性连接的第二电子膨胀阀将自动调小开度,从而使得所述储液器124内气态冷媒占比增加,液态冷媒占比减少,即储液器124中存储的冷媒质量降低,进而使得系统中参与循环的冷媒量增加,保障空调运行的性能和可靠性。

可选地,前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温度检测件112、第二温度检测件113和第三温度检测件114也可以是其他能够检测温度的元器件,只要其获取的温度数据能够传递至对应的第一节流阀123或第二节流阀125,从而能够控制第一节流阀 123或第二节流阀125的开度,改变储液器124中储存的冷媒总量即可。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空调器10还包括压缩机13、与所述压缩机13对应的汽液分离器14、四通阀15和第二液管16,所述第二液管16的一端与所述蒸发器111连通,所述第二液管16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 121连通,用于传导冷媒,所述四通阀15分别与所述压缩机13、汽液分离器14 和第二液管16连通,用于控制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下冷媒的传输路径。

所述压缩机13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经过所述四通阀15的控制,在制冷模式下进入冷凝器121,在制热模式下进入蒸发器111,保障所述空调器10制冷和制热模式的正常进行。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10内预存的冷媒量为额定灌注量与所述连接管长度为最大值时连接管中存储的冷媒量之和,且所述储液器124 的存储能力与连接管长度为最大值时连接管中存储的冷媒量相匹配。

在连接管未安装之前,用于填充连接管的冷媒存储在储液器124中;当安装连接管后,通过开启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检测蒸发器111的过热度或过冷度,据此调节第一节流阀123或第二节流阀125的开度,从而调节储液器124 中存储的冷媒量,使得参与系统循环的冷媒量符合标准,空调器进行正常的运行。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调节空调器10内冷媒的方法,包括设置在冷凝器121与蒸发器111之间的第一液管122,所述第一液管122上沿远离所述冷凝器121的方向上依次设有第一电子膨胀阀、储液器124和第二电子膨胀阀,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制冷模式下,获取所述蒸发器111的过热度,并与对应的预定值进行比较;

当所述过热度大于对应的预定值时,将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调小,所述储液器124中气态冷媒增加,液态冷媒减小;

当所述过热度小于对应预定值时,将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调大,所述储液器124中气态冷媒减小,液态冷媒增加;

在制热模式下,获取所述蒸发器111的过冷度,并与对应的预定值进行比较;

当所述过冷度小于对应的预定值时,将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调小,所述储液器124中气态冷媒增加,液态冷媒减小;

当所述过冷度大于对应预定值时,将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调大,所述储液器124中气态冷媒减小,液态冷媒增加。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调节空调器10内冷媒的方法,使用过程中制冷模式下,根据所述蒸发器111的过热度与对应预定值之间的大小关系调节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大小,从而控制所述储液器124中存储的气液两相态冷媒中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之间的比例,进而调节空调器10内参与系统循环的冷媒的质量;在制热模式下,根据蒸发器111的过冷度与对应预定值之间的大小调节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大小,从而控制所述储液器124中存储的气液两相态冷媒中气态冷媒与液态冷媒之间的比例,进而调节空调器10内参与系统循环的冷媒的质量,使得系统中冷媒的量符合标准,从而保障空调器10的性能和可靠性。

进一步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蒸发器111的气管上设置第一感温包,在所述蒸发器111的U管上设置第二感温包,在所述蒸发器111的液管上设置第三感温包,在制冷模式下,利用所述第一感温包和所述第二感温包检测的温度差调节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大小,在制热模式下,利用所述第二感温包与所述第三感温包检测的温度差调节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大小。

利用第一感温包、第二感温包和第三感温包分别检测所述蒸发器111的气管温度、U管温度和液管温度,进而利用各个感温包检测的温度差调节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