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梭式布料小车用尾部可调张紧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37742发布日期:2019-06-28 23:33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梭式布料小车用尾部可调张紧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冶金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梭式布料小车用尾部可调张紧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梭式布料机适用于烧结流程的给料作业中,烧结物料混合后到梭式布料机的运输带上,通过运输带下落到料槽之中。由于梭式布料机带有车轮,能够往复运动,从而使下落到料槽中的物料面及料槽中的物料粒度的布置趋于均匀、有利于烧结矿的透气性及烧透性。

现有的梭式布料机,在尾部机架上的导向滚筒安装在原料输送胶带的张紧小车上,小车两侧的车轮在轨道上滑移。现有的张紧小车车轮与轨道是平面接触的,负载沉重地胶带,会对车轮产生一种轴向分力,张紧小车在此分力的作用下,会出现偏移,车轮轮缘与轨道即出现滑动摩擦。因此,张紧小车容易被卡阻,从而影响到胶带运行的稳定性。

为此,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此进行了改进,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0520051560.6提出的“一种梭式布料机尾部张紧装置,其张紧小车上的车轮,轮缘为60度v形槽,槽内为圆角,与车轮相吻合的轨道,上面也为度倒v形面,车轮与轮轴之间,装有轴套。”,虽然本发明能够满足使负重胶带对车轮的轴向分力无法引起车轮偏移的特点,但该申请文件中的技术方案仍然存在不足,如该装置结构简陋,仅仅通过v形槽车轮与轨道简单配合工作,虽然可防止机架轴向偏移,但是其轴向分力仍然作用在车轮与轨道上,形成巨大摩擦力,造成张紧小车沿轨道移动被卡阻。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梭式布料小车用尾部可调张紧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梭式布料小车用尾部可调张紧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装置结构简陋,仅仅通过v形槽车轮与轨道简单配合工作,虽然可防止机架轴向偏移,但是其轴向分力仍然作用在车轮与轨道上,形成巨大摩擦力,造成张紧小车沿轨道移动被卡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梭式布料小车用尾部可调张紧装置,包括小车基座、移动轨道、传动轮轴、移动滚轮、传动链轮和小车机架,所述移动轨道左右对称铺设于小车基座的顶部,所述移动滚轮设置于传动轮轴两端,所述移动轨道为u形槽轨,所述移动滚轮的轮缘位于u形槽轨的内腔,所述移动滚轮沿移动轨道移动,所述传动链轮以键连接方式固定套设于传动轮轴中部,小车机架活动安装于传动轮轴上;

所述移动轨道的左右两侧壁对称设置有张紧校正装置,所述张紧校正装置包括开设于移动轨道侧壁上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腔中部设置有调节螺套,所述调节螺套和安装孔之间通过弧形弹片相连接,所述调节螺套的内腔螺接有顶压装置,所述移动滚轮的左右两侧壁对称嵌设有受压环,所述受压环与顶压装置的抵接端抵接配合;

所述顶压装置包括空心螺柱,所述空心螺柱的右端嵌设有顶压钢球,所述顶压钢球与空心螺柱的内腔侧壁之间抵接设置有重载弹簧,所述空心螺柱的左侧壁设置有内六角凹槽。

优选的,所述弧形弹片设置由至少三组,并沿调节螺套圆周均匀分布,起到保证支撑稳定性的作用,并确保调节螺套和安装孔的位置同轴度。

优选的,所述弧形弹片的中间凸起部与调节螺套外壁固定焊接,所述弧形弹片的两端与安装孔内壁焊接固定,防止调节螺套与安装孔发生轴向相对移动。

优选的,所述移动轨道的内槽底部和移动滚轮的轮缘为弧度不同,不完全贴合的圆弧形,减小移动轨道和移动滚轮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相对运动摩擦力。

优选的,所述受压环的贴近顶压装置一侧壁设置有与顶压钢球相配合的弧形凹槽,防止移动滚轮径向上下跳动,提高装置运行平稳性。

优选的,所述重载弹簧采用如下方法制作:

将调制好的铅锌涂料均匀的喷涂到金属弹簧丝表面,冷却晾干,确保金属弹簧丝无露喷;

将胶状的耐磨橡胶附着到金属弹簧丝上,待耐磨橡胶水冷凝固,在金属弹簧丝表面形成耐磨橡胶层;

将上述金属弹簧丝按照预定高度、外径和圈数卷起并紧弹簧两端;

在430℃~450℃下将弹簧进行去应力回火至少1小时;

对弹簧进行四次以上抛丸处理,首次抛丸之后的每次抛丸的直径是前次抛丸的直径的1.5~2倍;

将弹簧压缩至定位长度固定在夹具上并在220℃~280℃下进行保温回火至少1小时,再冷却至室温。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梭式布料小车用尾部可调张紧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

外部动力装置通过链传动驱动传动链轮,传动链轮带动传动轮轴转动,传动轮轴带动移动滚轮滚动,使张紧小车沿移动轨道移动,移动轨道和移动滚轮接触时,移动轨道和移动滚轮之间为线接触;装置工作时,负载沉重的胶带会对车轮产生一种轴向分力,张紧小车在此分力的作用下,会出现轴向偏移的趋势,此时,张紧校正装置中的与移动滚轮上的受压环相互配合,当移动滚轮连同受压环滚动时,顶压钢球相对于受压环弧形轨道滚动,在轴向对移动滚轮在轴向起到限位校正作用,防止张紧小车发生偏移;顶压装置与调节螺套相互配合,通过内六角凹槽旋转顶压装置,使顶压装置在调节螺套内部推进或撤出,进而更加贴近或远离受压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合理,移动轨道的内槽底部和移动滚轮的轮缘设置为弧度不同且不完全贴合的圆弧形,可减小移动轨道和移动滚轮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相对运动摩擦力,利于装置顺畅运行;本发明移动轨道的左右两侧壁对称设置有张紧校正装置,张紧校正装置与移动滚轮上的受压环相互配合,对移动滚轮在轴向起到限位校正作用,防止张紧小车发生偏移;本发明顶压装置与调节螺套相互配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顶压力度,使两组移动滚轮被合理张紧,防止顶压装置力度不适造成松弛或紧绷,影响张紧小车运行平稳顺畅性;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量调节以校正张紧小车移动滚轮的梭式布料小车用尾部可调张紧装置及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视图;

图3为本发明顶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张紧校正装置结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移动滚轮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小车基座,2-移动轨道,3-传动轮轴,4-移动滚轮,41-受压环,5-传动链轮,6-小车机架,7-张紧校正装置,71-安装孔,72-调节螺套,73-弧形弹片,74-顶压装置,75-空心螺柱,76-顶压钢球,77-重载弹簧,78-内六角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梭式布料小车用尾部可调张紧装置,包括小车基座1、移动轨道2、传动轮轴3、移动滚轮4、传动链轮5和小车机架6,移动轨道2左右对称铺设于小车基座1的顶部,移动滚轮4设置于传动轮轴3两端,移动轨道2为u形槽轨,移动滚轮4的轮缘位于u形槽轨的内腔,移动滚轮4沿移动轨道2移动,传动链轮5以键连接方式固定套设于传动轮轴3中部,小车机架6活动安装于传动轮轴3上;移动轨道2的左右两侧壁对称设置有张紧校正装置7,张紧校正装置7包括开设于移动轨道2侧壁上的安装孔71,安装孔71的内腔中部设置有调节螺套72,调节螺套72和安装孔71之间通过弧形弹片73相连接,调节螺套72的内腔螺接有顶压装置74,移动滚轮4的左右两侧壁对称嵌设有受压环41,受压环41与顶压装置74的抵接端抵接配合,顶压装置74包括空心螺柱75,空心螺柱75的右端嵌设有顶压钢球76,顶压钢球76与空心螺柱75的内腔侧壁之间抵接设置有重载弹簧77,空心螺柱75的左侧壁设置有内六角凹槽78。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装置为一种梭式布料小车用尾部可调张紧装置,使用时,外部动力装置通过链传动驱动传动链轮5,传动链轮5带动传动轮轴3转动,传动轮轴3带动移动滚轮4滚动,使张紧小车沿移动轨道2移动,移动轨道2和移动滚轮4接触时,由于移动轨道2的内槽底部和移动滚轮4的轮缘为弧度不同,不完全贴合的圆弧形,移动轨道2和移动滚轮4之间为线接触,减小接触面积,进而减小移动轨道2和移动滚轮4之间的相对运动摩擦力,利于装置顺畅运行;装置工作时,负载沉重的胶带会对车轮产生一种轴向分力,张紧小车在此分力的作用下,会出现轴向偏移的趋势,此时,由于移动轨道2的左右两侧壁对称设置有张紧校正装置7,张紧校正装置7中的76与移动滚轮4上的受压环41相互配合,当移动滚轮4连同受压环41滚动时,顶压钢球76相对于受压环41弧形轨道滚动,在轴向对移动滚轮4在轴向起到限位校正作用,防止张紧小车发生偏移;顶压装置74与调节螺套72相互配合,使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借助六角扳手通过内六角凹槽78旋转顶压装置74,使顶压装置74在调节螺套72内部推进或撤出,进而更加贴近或远离受压环41,即达到调节顶压力度的作用,使两组移动滚轮4被合理张紧,防止顶压装置74力度不适造成松弛或紧绷,影响张紧小车运行平稳顺畅性。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梭式布料小车用尾部可调张紧装置,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弧形弹片73设置由至少三组,并沿调节螺套72圆周均匀分布,起到保证支撑稳定性的作用,并确保调节螺套72和安装孔71的位置同轴度。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梭式布料小车用尾部可调张紧装置,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弧形弹片73的中间凸起部与调节螺套72外壁固定焊接,弧形弹片73的两端与安装孔71内壁焊接固定,防止调节螺套72与安装孔71发生轴向相对移动。

实施例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梭式布料小车用尾部可调张紧装置,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移动轨道2的内槽底部和移动滚轮4的轮缘为弧度不同,不完全贴合的圆弧形,减小移动轨道2和移动滚轮4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相对运动摩擦力。

实施例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梭式布料小车用尾部可调张紧装置,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受压环41的贴近顶压装置74一侧壁设置有与顶压钢球76相配合的弧形凹槽,防止移动滚轮4径向上下跳动,提高装置运行平稳性。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梭式布料小车用尾部可调张紧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

外部动力装置通过链传动驱动传动链轮5,传动链轮5带动传动轮轴3转动,传动轮轴3带动移动滚轮4滚动,使张紧小车沿移动轨道2移动,移动轨道2和移动滚轮4接触时,移动轨道2和移动滚轮4之间为线接触;装置工作时,负载沉重的胶带会对车轮产生一种轴向分力,张紧小车在此分力的作用下,会出现轴向偏移的趋势,此时,张紧校正装置7中的76与移动滚轮4上的受压环41相互配合,当移动滚轮4连同受压环41滚动时,顶压钢球76相对于受压环41弧形轨道滚动,在轴向对移动滚轮4在轴向起到限位校正作用,防止张紧小车发生偏移;顶压装置74与调节螺套72相互配合,通过内六角凹槽78旋转顶压装置74,使顶压装置74在调节螺套72内部推进或撤出,进而更加贴近或远离受压环41。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实施例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梭式布料小车用尾部可调张紧装置,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重载弹簧77采用如下方法制作:

将调制好的铅锌涂料均匀的喷涂到金属弹簧丝表面,冷却晾干,确保金属弹簧丝无露喷;

将胶状的耐磨橡胶附着到金属弹簧丝上,待耐磨橡胶水冷凝固,在金属弹簧丝表面形成耐磨橡胶层;

将上述金属弹簧丝按照预定高度、外径和圈数卷起并紧弹簧两端;

在430℃~450℃下将弹簧进行去应力回火至少1小时;

对弹簧进行四次以上抛丸处理,首次抛丸之后的每次抛丸的直径是前次抛丸的直径的1.5~2倍;

将弹簧压缩至定位长度固定在夹具上并在220℃~280℃下进行保温回火至少1小时,再冷却至室温。

本实施例中,经上述步骤所得弹簧经清洗、退磁、防锈处理,得到成品。由上述方法制作的重载弹簧,在高温工作环境下仍能保持较好的抗疲劳性能且能抗塑性变形;在430℃~450℃下将弹簧进行去应力回火至少1小时,以及将弹簧压缩至定位长度固定在夹具上并在220℃~280℃下进行保温回火至少1小时,大大增加了弹簧的韧性,避免反复伸缩导致弹簧断裂;四次以上的抛丸处理且抛丸的直径呈1.5~2倍递增,能使得清理效果大大提高。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