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初冷器独立冲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5285发布日期:2020-02-14 15:33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初冷器独立冲洗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焦炉煤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初冷器独立冲洗系统。



背景技术:

唐山首钢京唐西山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现有4座7.63m焦炉,因采用无烟装煤系统,焦炉煤气夹带煤粉、焦粉较多,造成初冷器频繁堵塞,由于设计工艺问题,初冷器长期处于阻力波动大、出口温度高状态,后经作业区自行改造增设氨水冲洗系统,组织对初冷器定期清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初冷器系统运行逐步稳定。

但是,当个别初冷器由于阻力高停用时,氨水冲洗下来的焦油、萘混合液会流入喷洒液槽内,造成喷洒液粘稠质量急剧下降,喷洒液温度无法控制。而喷洒液将冲洗下来的焦油、萘带入到其它正在运行的初冷器内,造成正在运行的初冷器急剧堵塞,初冷器出口温度降不下来,影响整体运行质量,造成系统阻力需加大冲洗频次才能保持平稳,影响后序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初冷器独立冲洗系统,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停用后的初冷器内的焦油、萘会进入其它正在运行的初冷器内,造成正在运行的初冷器急剧堵塞,影响整体运行质量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初冷器独立冲洗系统包括:第一输送管、缓冲罐、第二输送管、第一氨水喷洒管及去焦油氨水分离槽;所述第一输送管的进液端与所述初冷器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出液端设置在所述缓冲罐底部;所述第二输送管的进液端与所述缓冲罐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出液端与所述去焦油氨水分离槽,所述第二输送管上设置有冲洗泵;所述第一氨水喷洒管设置在所述初冷器的下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氨水喷洒管上设置有第一阀;所述第一氨水喷洒管设置在所述初冷器内的管壁上均开设有若干第一喷洒口,所述第一喷洒口朝向所述初冷器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喷洒口等间距均匀间隔开设在所述第一氨水喷洒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罐还包括:液位控制机构;所述液位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缓冲罐及第二输送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液位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液位计及电磁阀;所述液位计与所述缓冲罐连通,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二输送管上,所述液位计与所述电磁阀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液位计发送的液位信号,根据所述液位信号向所述电磁阀发送控制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初冷器独立冲洗系统还包括:冷凝机构;所述冷凝机构包括:第三输送管、第四输送管、上段冷凝液槽及下段冷凝液槽;所述第三输送管的进液端与所述上段冷凝液槽连通,所述第三输送管的出液端与所述初冷器的中部连通;所述第四输送管的进液端与所述第一输送管连通,所述第四输送管的出液端与所述下段冷凝液槽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二阀;所述第一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三阀及第四阀,所述第四输送管的进液端设置在所述第三阀与所述第四阀之间;所述第四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五阀。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机构还包括:第二氨水喷洒管;所述第二氨水喷洒管穿过所述初冷器的筒壁设置在所述初冷器的上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氨水喷洒管设置在所述初冷器内的管壁上均开设有若干第二喷洒口,所述第二喷洒口朝向所述初冷器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喷洒口等间距均匀间隔开设在所述第二氨水喷洒管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第一氨水喷洒管设置在初冷器的底部,所以,当初冷器停用时,第一氨水喷洒管对初冷器进行喷洒,冲洗初冷器底部的含焦油、萘等杂质形成混合液,由于第一输送管的进液端与初冷器的底部连通,第一输送管的出液端设置在缓冲罐底部,所以,混合液通过第一输送管进入缓冲罐,由于第二输送管的进液端与缓冲罐的底部连通,第二输送管的出液端与去焦油氨水分离槽,第二输送管上设置有冲洗泵,所以,冲洗泵通过第二输送管将缓冲罐内的混合液输送到去焦油氨水分离槽,避免含有焦油、萘等杂质的混合液进入下段喷洒液,不会造成正在运行的初冷器阻力增大及温度居高不下,确保初冷器运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初冷器独立冲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初冷器独立冲洗系统包括:第一输送管1、缓冲罐2、第二输送管3、第一氨水喷洒管4及去焦油氨水分离槽5。

第一输送管1的进液端与初冷器6的底部连通,第一输送管1的出液端设置在缓冲罐2底部。

第二输送管3的进液端与缓冲罐2的底部连通,第二输送管3的出液端与去焦油氨水分离槽5,第二输送管3上设置有冲洗泵7。

第一氨水喷洒管4设置在初冷器6的下段。

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由于第一氨水喷洒管4设置在初冷器6的下段,所以,当初冷器6停用时,第一氨水喷洒管4对初冷器6进行喷洒,冲洗初冷器6底部的含焦油、萘等杂质形成混合液,由于第一输送管1的进液端与初冷器6的底部连通,第一输送管1的出液端设置在缓冲罐2底部,所以,混合液通过第一输送管1进入缓冲罐2,由于第二输送管3的进液端与缓冲罐2的底部连通,第二输送管3的出液端与去焦油氨水分离槽5,第二输送管3上设置有冲洗泵7,所以,冲洗泵7通过第二输送管3将缓冲罐2内的混合液输送到去焦油氨水分离槽5,避免含有焦油、萘等杂质的混合液进入下段喷洒液,不会造成正在运行的初冷器阻力增大及温度居高不下,确保初冷器运行质量。

详细介绍第一氨水喷洒管4的结构。

第一氨水喷洒管4上设置有第一阀4-1,用于控制第一氨水喷洒管4的通断。

第一氨水喷洒管4设置在初冷器6内的管壁上均开设有若干第一喷洒口,第一喷洒口朝向初冷器6的底部,第一喷洒口等间距均匀间隔开设在第一氨水喷洒管4上,保证将初冷器6的底部的焦油、萘等杂质冲洗干净。

缓冲罐2还包括:液位控制机构8。

液位控制机构8分别与缓冲罐2及第二输送管3连接。

液位控制机构8包括:控制器、液位计8-1及电磁阀8-2。

液位计8-1与缓冲罐2连通,电磁阀8-2设置在第二输送管3上,液位计8-1与电磁阀8-2均与控制器连接。

控制器接收液位计8-1发送的液位信号,根据液位信号向电磁阀8-2发送控制信号。

初冷器独立冲洗系统还包括:冷凝机构9。

冷凝机构9包括:第三输送管9-1、第四输送管9-2、上段冷凝液槽9-3及下段冷凝液槽9-4。

第三输送管9-1的进液端与上段冷凝液槽9-3连通,第三输送管9-1的出液端与初冷器6的中部连通。

第四输送管9-2的进液端与第一输送管1连通,第四输送管9-2的出液端与下段冷凝液槽9-4连通。

第三输送管9-1上设置有第二阀9-5。

第一输送管1上设置有第三阀1-1及第四阀1-2,第四输送管9-2的进液端设置在第三阀1-1与第四阀1-2之间。

所述第四输送管9-2上设置有第五阀9-6。

冷凝机构9还包括:第二氨水喷洒管9-7。

第二氨水喷洒管9-7穿过初冷器6的筒壁设置在初冷器6的上段。

第二氨水喷洒管9-7设置在初冷器6内的管壁上均开设有若干第二喷洒口,第二喷洒口朝向初冷器6的底部。第二喷洒口等间距均匀间隔开设在第二氨水喷洒管9-7上。

为了更清楚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上予以介绍。

当初冷器6正常使用时,第二氨水喷洒管9-7穿过通过第二喷洒口对初冷器6进行喷洒氨水,对初冷器6定期清洗。同时,第三输送管9-1、第四输送管9-2、上段冷凝液槽9-3及下段冷凝液槽9-4。

打开第二阀9-5,第三输送管9-1将上段冷凝液槽9-3内的冷凝液输送至初冷器6的中部,打开第三阀1-1及第五阀9-6,关闭第四阀1-2及第一阀4-1,对初冷器6冷却后的冷凝液通过第一输送管道1输送至第四输送管9-2,通过第四输送管9-2输送至下段凝液槽9-4连通。

当初冷器停用时,关闭第二阀9-5及第五阀9-6,打开第三阀1-1及第四阀1-2,也打开第二输送管3设置在冲洗泵7两侧的阀门。

打开第一阀4-1,第一氨水喷洒管4向初冷器6下段喷洒氨水,氨水冲洗初冷器6底部的含焦油、萘等杂质形成混合液。第二输送管1的进液端与缓冲罐2的底部连通,避免混合液的震荡,混合液通过第一输送管1输送至缓冲罐2内。启动冲洗泵4,冲洗泵7通过第二输送管3将缓冲罐2内的混合液输送到去焦油氨水分离槽5,避免含有焦油、萘等杂质的混合液进入下段喷洒液,不会造成正在运行的初冷器阻力增大及温度居高不下,确保初冷器运行质量。

液位计8-1与缓冲罐2连通,电磁阀8-2设置在第二输送管3上,液位计8-1与电磁阀8-2均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接收液位计8-1发送的液位信号,根据液位信号向电磁阀8-2发送控制信号,根据缓冲罐2内的液面调节电磁阀8-2的开度,实现缓冲罐2液位自动联锁调节。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