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冷却器叠片内部分流结构及其应用的叠片流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5098发布日期:2020-02-14 15:32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冷却器叠片内部分流结构及其应用的叠片流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涉及一种电池冷却器叠片内部分流结构及其应用的叠片流道。



背景技术:

当前新能源汽车对于电池冷却器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电池冷却器具有较高的性能,又要求电池冷却器具有较低的流阻。原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器叠片采用v字形进行沟槽流道的设计,虽然性能比较高,但流阻很高。因此,必须对叠片的流道进行新的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场均匀性更强,流阻更低。流速更低的电池冷却器叠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冷却器叠片内部分流结构,包括叠片、设置在叠片对称中心的隔离凸起、若干个设置在叠片周围边缘的流体进出口、以及若干个设置在叠片上的凹槽,通过凹槽的间距和排列角度调整流体阻力。

可选地,所述凹槽设有38个。

可选地,所述叠片呈四边形,所述流体进出口设有四个,分设在叠片四角。

可选地,所述叠片上还设有凸起,用于导流。

可选地,所述凸起设有两个,以叠片的对称中心为轴镜像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凸起呈半圆形。

可选地,所述叠片周围边缘处设有凸缘,所述叠片和凸缘一体成型。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防止叠片装配反向的防错槽,设置在凸缘上。

可选地,所述流体进出口的边缘还设有环形凸台。

一种电池冷却器叠片流道,应用上述的电池冷却器叠片内部分流结构,提供至少两个电池冷却器叠片内部分流结构,以垂直于叠片底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相邻的电池冷却器叠片内部分流结构以第一方向为轴转动180°设置。

可选地,相邻的电池冷却器叠片内部分流结构通过其电池冷却器叠片内部分流结构提供的凸起以及另一电池冷却器叠片内部分流结构提供的底板通过钎焊进行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38个凹槽的不同间距和排列角度,调整流体阻力,增加流体面积,提高换热能力;通过凸起的设置对流体的流向进行引导,并增加面积,提高换热能力;在装配过程中时通过防错装置,利用凸缘上的防错槽对叠片反向进行防错,其整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虽然其表面温差略有提高,但可以大幅降低其内部流阻,使其内部流场分布更加均匀,并降低叠片内部流体流速。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电池冷却器叠片内部分流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电池冷却器叠片内部分流结构中的流体流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池冷却器叠片流道的示意图;

图4为应用电池冷却器叠片流道的总成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v型电池冷却器叠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的表面温度云图;

图7为现有技术的压力云图;

图8为现有技术的流场分布及流速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表面温度云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压力云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流场分布与流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3,附图中的特征标号分别表示:叠片1、环形凸台2、凹槽3、隔离凸起4、防错槽5、凸起6、流体进出口7、凸缘8、电池冷却器叠片流道9。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冷却器叠片内部分流结构,包括叠片1、设置在叠片1对称中心的隔离凸起4、若干个设置在叠片1周围边缘的流体进出口7、以及若干个设置在叠片1上的凹槽3,通过凹槽3的间距和排列角度调整流体阻力。

可选地,所述凹槽3设有38个;所述叠片1呈四边形,所述流体进出口7设有四个,分设在叠片1四角;所述叠片1上还设有凸起6,用于导流;所述凸起6设有两个,以叠片1的对称中心为轴镜像对称设置;所述凸起6呈半圆形;所述叠片1周围边缘处设有凸缘8,所述叠片1和凸缘8一体成型;还包括用于防止组装反向的防错槽5,设置在凸缘8上;所述流体进出口7的边缘还设有环形凸台2。钎焊后,环形凸台2用于隔离两种不同流体的互相渗透,4个流体进出口7的一端为介质进出通道,即为图4中示出的冷却水通道,另一端为冷媒通道。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电池冷却器叠片流道9,应用上述的电池冷却器叠片内部分流结构,提供至少两个电池冷却器叠片内部分流结构,以垂直于叠片1底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相邻的电池冷却器叠片内部分流结构以第一方向为轴转动180°设置。可选地,相邻的电池冷却器叠片内部分流结构通过其电池冷却器叠片内部分流结构提供的凸起6以及另一电池冷却器叠片内部分流结构提供的叠片1通过钎焊炉进行材料交换固定连接。

现有技术中的v型电池冷却器叠片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的模拟结果比对请参阅图6~图11。通过cfd的分析结果,现有技术的表面温度温差为30.41℃,流阻为63123.82pa,流速为3.25m/s;本方案的温差为45℃,流阻为1532.22pa,流速为1.19m/s。从上述结果可知,本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内部温差略有升高,但内部流阻大幅降低,流畅分布均匀度更高,内部流速明显降低。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38个凹槽3的不同间距和排列角度,调整流体阻力,增加流体面积,提高换热能力;通过凸起6的设置对流体的流向进行引导,并增加面积,提高换热能力;通过防错槽5防止在装配过程中的组装反向,其整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虽然其表面温差略有提高,但可以大幅降低其内部流阻,使其内部流场分布更加均匀,并降低叠片内部流体流速。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