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2831发布日期:2020-02-07 22:1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壁挂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室外机,特别是一种壁挂室外机。



背景技术:

空调系统中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室外机用于与外界热量交换,而室外机常见的是壁挂式,但是,由于内部的换热装置采用的是平板状或者是“l”型结构所以相对于室外机的体积,换热装置的占比小,整体导致室外机单位体积的换热效率比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壁挂式室外机,提高单位体积下换热效率。

其技术方案如下:

壁挂室外机,包括机架、换热装置和风机,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管和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套设在所述换热管上,套设有所述散热片的所述换热管卷曲,俯视方向下为环形,所述机架至少包括承接部和固定部,所述承接部位于所述换热装置内部,所述风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承接部上,所述换热装置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风机位于所述第二端口的端口处。

还包括压缩机、四通阀、截止阀和节流元件,所述压缩机、四通阀、换热装置、节流元件和截止阀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压缩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承接部上,所述截止阀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还包括导风筒和隔板,所述导风筒安装在所述第二端口上,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导风筒内部或端口上,所述隔板安装在所述第一端口上。

所述固定部设置有至少两根固定臂,所述固定臂与所述承接部固定连接。

所述散热片套设在所述换热管上,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换热管紧密接触。

套设有所述散热片的所述换热管卷曲一圈成环形,形成单层换热器单元,所述换热装置由多层所述换热器单元组成。

所述换热器单元的所述换热管在同一平面上卷曲,每层所述换热器单元在卷曲环形的封闭处所述换热管向下折弯,形成第二层所述换热器单元的起始端。

多层所述换热器单元上下叠加形成一组换热器组,所述换热装置至少包括一组所述换热器组,每组所述换热器组直径逐渐变小,每组所述换热器组相套设。

套设有所述散热片的所述换热管,以固定的半径卷曲多次成螺旋形的换热器单元,上下螺旋形所述换热器单元之间首尾相连,形成一组换热器组,所述换热装置由多个螺旋形所述换热器单元上下叠加组成。

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多组所述换热器组,每组所述换热器组直径逐渐变小,每组所述换热器组相套设。

需要说明的是:

前述“第一、第二、第三……”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壁挂室外机,包括有机架、换热装置和风机,其中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管和散热片,套设有所述散热片的所述换热管卷曲,而机架的承接部位于换热装置的内部,然后将风机安装在承接部上,实现风机的安装,起到一个承接效果,此外,换热装置的第二端部可以固定连接在固定部上,实现换热装置的安装,而固定部通过钉体固定安装在室外的墙壁上;换热装置卷曲,在俯视方向下为圆环形,所以在换热时可以通过环形侧面立体换热,所以换热面积大大增加,因此在相同体积下换热效率提高。

2、空调的安装将压缩机安装壁挂室外机上,其中壁挂室外机还包括压缩机、四通阀、截止阀和节流元件,所述压缩机、四通阀、换热装置、节流元件和截止阀通过管道连通,压缩机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与四通阀连接,通过四通阀的切换进而切换至制冷或制热模式,另外截止阀用于阻隔室外机和室内机的连接,通过截止阀实现空调的安装而内部换热工质不会泄露,截止阀安装在固定部上,方便对截止阀的操作。

3、壁挂室外机还包括的导风筒和隔板,其中导风筒安装在第二端口上,而风机位于该导风筒的内部或端口上,实现导风作用,将换热的风导出,避免形成对流重复换热,影响换热效率,另外,隔板安装在第一端口上,将第一端口封堵,所以通过阻挡风从第一端口上流进,进而控制风从换热装置的侧壁流入,充分换热。

4、固定部设置有至少两根固定臂,通过钉体将固定臂固定在室外墙壁上,而此处的固定臂可以设置有两根,平行设置或者交叉设置。

5、通过散热片紧密套设在换热管上,扩大换热装置的面积,使得换热效率高,空气快速冷却,使得水汽液化率提高。

6、换热装置为多层换热器单元组成,使得换热装置的换热面积上增加。

7、换热器单元的换热管在同一平面上卷曲,换热工质在换热管内流动时同一层的换热器单元不存在高度差,所以在流动时扬程损耗相对较小。

8、多层换热器单元上下叠加形成一组换热器组,而换热装置至少包括两组换热器组,增加了整体的换热空间,进而着增加换热面积。

9、多个所述换热器单元首尾相连,形成一组换热器组,换热器组呈螺旋状地卷曲,使得高度落差逐渐变化,换热工质在换热管内流动相对平缓,换热时充分换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壁挂室外机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壁挂室外机无压缩机的内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壁挂室外机无压缩机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壁挂室外机带压缩机的内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壁挂室外机的机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散热片和换热管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单组换热器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两组换热器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换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换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换热装置;11、换热管;12、散热片;13、第一端口;14、第二端口;15、换热器组;20、机架;21、承接部;22、固定部;221、固定臂;30、风机;40、压缩机;50、导风筒;60、隔板;70、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3所示,壁挂室外机,包括机架20、换热装置10和风机30,所述换热装置10包括换热管11和散热片12,所述散热片12套设在所述换热管11上,套设有所述散热片12的所述换热管11卷曲,俯视方向下为环形,所述机架20至少包括承接部21和固定部22,所述承接部21位于所述换热装置10内部,所述风机30固定安装在所述承接部21上,所述换热装置10具有第一端口13和第二端口14,所述风机30位于所述第二端口14的端口处。

如图4所示,壁挂室外机还包括压缩机40、四通阀、截止阀70和节流元件,所述压缩机40、四通阀、换热装置10、节流元件和截止阀70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压缩机40固定安装在所述承接部21上,所述截止阀70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20上。

如图1和5所示,壁挂室外机还包括导风筒50和隔板60,所述导风筒50安装在所述第二端口14上,所述风机30位于所述导风筒50内部或端口上,所述隔板60安装在所述第一端口13上。

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部22设置有至少两根固定臂221,所述固定臂221与所述承接部21固定连接。

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散热片12套设在所述换热管11上,所述散热片12与所述换热管11紧密接触,套设有所述散热片12的所述换热管11卷曲一圈成环形,形成单层换热器单元,所述换热装置10由多层所述换热器单元组成。所述换热器单元的所述换热管11在同一平面上卷曲,每层所述换热器单元在卷曲环形的封闭处所述换热管11向下折弯,形成第二层所述换热器单元的起始端,多层所述换热器单元上下叠加形成一组换热器组15,所述换热装置10至少包括一组所述换热器组15,每组所述换热器组15直径逐渐变小,每组所述换热器组15相套设。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两组换热器组15。

本实施例的优点和原理:

1、壁挂室外机,包括有机架20、换热装置10和风机30,其中换热装置10包括换热管11和散热片12,套设有所述散热片12的所述换热管11卷曲,而机架20的承接部21位于换热装置10的内部,然后将风机30安装在承接部21上,实现风机30的安装,起到一个承接效果,此外,换热装置10的第二端部可以固定连接在固定部22上,实现换热装置10的安装,而固定部22通过钉体固定安装在室外的墙壁上;换热装置10卷曲,在俯视方向下为圆环形,所以在换热时可以通过环形侧面立体换热,所以换热面积大大增加,因此在相同体积下换热效率提高。

2、空调的安装将压缩机40安装壁挂室外机上,其中壁挂室外机还包括压缩机40、四通阀、截止阀70和节流元件,所述压缩机40、四通阀、换热装置10、节流元件和截止阀70通过管道连通,压缩机40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与四通阀连接,通过四通阀的切换进而切换至制冷或制热模式,另外截止阀70用于阻隔室外机和室内机的连接,通过截止阀70实现空调的安装而内部换热工质不会泄露,截止阀70安装在固定部22上,方便对截止阀70的操作。

3、壁挂室外机还包括的导风筒50和隔板60,其中导风筒50安装在第二端口14上,而风机30位于该导风筒50的内部或端口上,实现导风作用,将换热的风导出,避免形成对流重复换热,影响换热效率,另外,隔板60安装在第一端口13上,将第一端口13封堵,所以通过阻挡风从第一端口13上流进,进而控制风从换热装置10的侧壁流入,充分换热。

4、固定部22设置有至少两根固定臂221,通过钉体将固定臂221固定在室外墙壁上,而此处的固定臂221可以设置有两根,平行设置或者交叉设置。

5、通过散热片12紧密套设在换热管11上,扩大换热装置10的面积,使得换热效率高,空气快速冷却,使得水汽液化率提高。

6、换热装置10为多层换热器单元组成,使得换热装置10的换热面积上增加。

7、换热器单元的换热管11在同一平面上卷曲,换热工质在换热管11内流动时同一层的换热器单元不存在高度差,所以在流动时扬程损耗相对较小。

8、多层换热器单元上下叠加形成一组换热器组15,而换热装置10至少包括两组换热器组15,增加了整体的换热空间,进而着增加换热面积。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9所示,套设有所述散热片12的所述换热管11,以固定的半径卷曲多次成螺旋形的换热器单元,上下螺旋形所述换热器单元之间首尾相连,形成一组换热器组15,所述换热装置10由多个螺旋形所述换热器单元上下叠加组成。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做累述。

本实施例的优点:多个所述换热器单元首尾相连,形成一组换热器组15,换热器组15呈螺旋状地卷曲,使得高度落差逐渐变化,换热工质在换热管11内流动相对平缓,换热时充分换热。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如图10所示,所述换热装置10包括多组所述换热器组15,每组所述换热器组15直径逐渐变小,每组所述换热器组15相套设。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通过多组换热器组15套设,增加了换热面积从而实现提高换热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