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域制冷的中央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8807发布日期:2020-04-14 20:49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分区域制冷的中央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来说涉及一种分区域制冷的中央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央空调被广泛地应用于商务写字楼、家庭住宅等场所,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但是,现有的中央空调在出风口的设计上还存在一些缺陷。传统中央空调的出风方向只能实现上下左右的四向调节,且定向地调节到某个方向或角度后就会被固定,从而实现对该方向或角度进行持续制冷,这就造成了其他区域的制冷效果较差,无法做到全区域覆盖的制冷效果。

另外,在窗边或门边这种空气流通较为频繁的区域,制冷的保温效果较差,尤其需要持续制冷来维持较佳的制冷效果。但是传统中央空调在进行制冷时,会在房间内出现冷热不均、无法实现各个不同区域的精确制冷送风。

综上所述,本领域亟需一种新的能够实现分区域制冷的中央空调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区域制冷的中央空调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能够实现分区域制冷的效果,避免房间内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区域制冷的中央空调系统,其包括:

移动控制端;和

适于安装在空调出风通道的风口调节装置,其中所述风口调节装置和所述移动控制端通讯连接,所述风口调节装置包括壳体、主控装置、以及若干个单元出风扇,其中所述壳体具有通风腔、进风口、以及出风口,空调风通过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穿过所述通风腔,若干所述单元出风扇之间为并联连接,且均匀布置在所述出风口,每个所述单元出风扇对应于所述出风口的其中一段出风区域,每个所述单元出风扇分别电连接于所述主控装置,所述主控装置通讯连接于所述移动控制端,所述移动控制端发送分区域制冷指令至所述主控装置,所述主控装置根据所述分区域制冷指令控制相应区域的所述单元出风扇打开或关闭,从而实现分区域制冷的效果。

所述出风口的每段出风区域的打开或关闭取决于该区域对应的所述单元出风扇的打开或关闭,且每个所述单元出风扇之间为并联连接,每个所述单元出风扇均能被所述主控装置独立控制,当房间内需要对不同区域的制冷强度进行调节时,只需通过所述移动控制端向所述主控装置发送分区域制冷指令,控制相应区域的所述单元出风扇的打开或关闭,即可实现分区域制冷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防护网,防止小动物或昆虫等进入出风管道损害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移动控制端为安装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软件客户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移动控制端为无线遥控器,所述风口调节装置进一步包括无线接收装置,所述无线接收装置与所述主控装置通讯连接,所述无线遥控器发送控制指令至所述无线接收装置,所述无线接收装置对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进行识别转码后发送至所述主控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单元出风扇包括电机和百叶,其中所述百叶连接于所述电机的驱动轴,所述电机电连接于所述主控装置,所述电机在所述主控装置的控制下驱动所述百叶摆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出风口的每段出风区域可单独控制进行开启或关闭,当房间内需要对不同区域的制冷强度进行调节时,只需通过所述移动控制端向所述主控装置发送分区域制冷指令,控制相应区域的所述单元出风扇的打开或关闭,即可实现分区域制冷的效果,使整个房间内的温度分布均匀舒适,提高了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说明和附图进一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分区域制冷的中央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分区域制冷的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单元出风扇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移动控制端10;壳体21;出风口211;主控装置22;单元出风扇23;电机231;驱动轴2311;百叶2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看附图之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分区域制冷的中央空调系统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其包括移动控制端10和风口调节装置,其中所述风口调节装置适于安装在空调出风通道的出风口,中央空调主机产生的冷风通过所述风口调节装置被输送到各个房间。所述风口调节装置和所述移动控制端10通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风口调节装置包括壳体21、主控装置22、以及若干个单元出风扇23。所述壳体21具有通风腔、进风口、以及出风口211,空调风通过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211穿过所述通风腔。

值得一提的是,若干所述单元出风扇23之间为并联连接,且均匀布置在所述出风口211,每个所述单元出风扇23对应于所述出风口211的其中一段出风区域。也就是说,所述出风口211的每段出风区域的打开或关闭取决于该区域对应的所述单元出风扇23的打开或关闭。

每个所述单元出风扇23分别电连接于所述主控装置22,所述主控装置22通讯连接于所述移动控制端10,所述移动控制端10发送分区域制冷指令至所述主控装置22,所述主控装置22根据所述分区域制冷指令控制相应区域的所述单元出风扇23打开或关闭,从而实现分区域制冷的效果。其中,所述分区域制冷指令包括需要开启或关闭的单元出风扇的具体区域。

容易理解的是,布置在所述壳体21的所述出风口211处的所述单元出风扇23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受限制,在相同的所述出风口211面积的前提下,单个所述单元出风扇23的面积越大,所需的所述单元出风扇23的数量也就越少。

如附图2所示,每个所述单元出风扇23之间为并联连接,每个所述单元出风扇23均能被所述主控装置22独立控制。当房间内需要对不同区域的制冷强度进行调节时,只需通过所述移动控制端10向所述主控装置22发送分区域制冷指令,控制相应区域的所述单元出风扇23的打开或关闭,即可实现分区域制冷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211处设置有防护网,防止小动物或昆虫等进入出风管道损害设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控制端10可以为安装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软件客户端,所述软件客户端通过电子通讯网络连接于所述主控装置22,从而实现遥控空调的功能。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控制端10也可以为无线遥控器,所述风口调节装置进一步包括无线接收装置,所述无线接收装置与所述主控装置22通讯连接,所述无线遥控器发送控制指令至所述无线接收装置,所述无线接收装置对接收到的控制指令进行识别转码后发送至所述主控装置22,同样也能实现遥控空调的功能。

如附图3所示,所述单元出风扇23包括电机231和百叶232,其中所述百叶232连接于所述电机231的驱动轴2311。所述电机231电连接于所述主控装置22,所述电机231在所述主控装置22的控制下驱动所述百叶232摆动,从而实现对所述出风口211的每段出风区域的开闭状态进行切换。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分区域制冷的中央空调系统中,所述出风口211的每段出风区域可单独控制进行开启或关闭,当房间内需要对不同区域的制冷强度进行调节时,只需通过所述移动控制端10向所述主控装置22发送分区域制冷指令,控制相应区域的所述单元出风扇23的打开或关闭,即可实现分区域制冷的效果,使整个房间内的温度分布均匀舒适,提高了舒适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