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茶生产用烘干滚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86224发布日期:2021-01-08 14:19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茶生产用烘干滚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黑茶生产用烘干滚筒。



背景技术:

黑茶(darktea),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是我国特有的一大茶类。由于黑茶有止渴、抗辐射、抗癌、防癌、助醒酒、促进消化、减肥、延缓衰老、降胆固醇等作用,因此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黑毛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在干燥过程中需要使用滚筒进行烘干。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黑茶生产用烘干滚筒,包括热风炉,所述热风炉的上方安装有蒸汽管,所述蒸汽管的右侧安装有滚筒盖,所述滚筒盖的右侧安装有滚筒外壳,且滚筒盖与滚筒外壳之间设置有左端轴承,所述滚筒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滚筒内腔,所述滚筒外壳的右端安装有右端轴承,所述右端轴承的右侧安装有出料口,所述滚筒外壳的外侧安装有齿轮架,且齿轮架的外侧安装有轮齿,所述轮齿的下方安装有电机齿轮轴,且轮齿与电机齿轮轴通过齿角连接,所述电机齿轮轴的左侧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滚筒外壳的下方安装有底座。本发明烘干过程更加快速均匀,提高了烘干质量的同时还节约了电能,且提高了黑茶生产效率。

上述技术,仅通过旋转滚筒带动茶叶旋转,烘干时间长,烘干效率较低,造烘干不够均匀,且通过一侧通入蒸汽容易造成茶叶受热不均匀,导致烘干质量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黑茶生产用烘干滚筒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烘干均匀、效率高、质量好的黑茶生产用烘干滚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黑茶生产用烘干滚筒,包括:底板;两个支撑座,两个所述支撑座对称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顶部;转动柱,所述转动柱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撑座上,且所述转动柱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支撑座;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一个所述支撑座上,且所述转动柱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两个环形轴承座,两个所述环形轴承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顶部;滚筒,所述滚筒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环形轴承座上,且所述滚筒与所述转动柱转动密封连接;齿环,所述齿环固定套设在所述滚筒上;热风炉,所述热风炉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一侧;进风管,所述进风管固定安装在所述热风炉上;凹形块,所述凹形块固定安装在另一个所述支撑座上,且所述凹形块与所述转动柱的另一端转动密封连接,所述进风管与所述凹形块相连通;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开设在所述转动柱上,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凹形块相连通;多个出气孔,多个所述出气孔均开设在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多个搅拌杆,多个搅拌杆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柱上。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环相啮合,所述转动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齿轮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皮带轮,所述转动柱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与所述第一皮带轮上转动安装有同一个皮带。

优选的,所述滚筒的一侧开设有料孔,所述料孔上设有盖板。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开设有皮带孔,所述皮带孔与所述空腔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空腔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柱,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固定座,两个所述固定柱均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上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上的底部设有四个支撑腿,四个所述支撑腿呈矩形分布。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黑茶生产用烘干滚筒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黑茶生产用烘干滚筒,所述滚筒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环形轴承座上,环形轴承座对滚筒起到支撑固定效果,使得滚筒只能进行转动;所述进风管固定安装在所述热风炉上,所述进风管与所述凹形块相连通,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凹形块相连通,多个所述出气孔均开设在所述安装槽的内壁上,便于向滚筒内全方位的通入蒸汽,保障茶叶烘干均匀;多个搅拌杆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柱上,便于对滚筒内的茶叶进行混合,所述齿轮与所述齿环相啮合,所述转动柱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与所述第一皮带轮上转动安装有同一个皮带,转动柱与滚筒相对转动,提高了混合效果,加快了烘干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黑茶生产用烘干滚筒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黑茶生产用烘干滚筒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固定座的俯视剖视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板;2、支撑座;3、转动柱;4、电机;5、环形轴承座;6、滚筒;7、齿环;8、热风炉;9、进风管;10、凹形块;11、安装槽;12、出气孔;13、转动槽;14、齿轮;15、空腔;16、转轴;17、第一皮带轮;18、第二皮带轮;19、皮带;20、搅拌杆;21、固定柱;22、固定座;23、转动槽;24、转动板;25、液压缸;26、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黑茶生产用烘干滚筒包括:底板1;两个支撑座2,两个所述支撑座2对称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1的顶部;转动柱3,所述转动柱3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撑座2上,且所述转动柱3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支撑座2;电机4,所述电机4固定安装在一个所述支撑座2上,且所述转动柱3的一端与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两个环形轴承座5,两个所述环形轴承座5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1的顶部;滚筒6,所述滚筒6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环形轴承座5上,且所述滚筒6与所述转动柱3转动密封连接;齿环7,所述齿环7固定套设在所述滚筒6上;热风炉8,所述热风炉8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1的一侧;进风管9,所述进风管9固定安装在所述热风炉8上;凹形块10,所述凹形块10固定安装在另一个所述支撑座2上,且所述凹形块10与所述转动柱3的另一端转动密封连接,所述进风管9与所述凹形块10相连通;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开设在所述转动柱3上,所述安装槽11与所述凹形块10相连通;多个出气孔12,多个所述出气孔12均开设在所述安装槽11的内壁上;多个搅拌杆20,多个搅拌杆20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柱3上。

所述底板1的顶部开设有转动槽13,所述转动槽13内转动安装有齿轮14,所述齿轮14与所述齿环7相啮合,所述转动槽13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空腔15,所述空腔15内转动安装有转轴16,所述转轴16与所述齿轮14固定连接。

所述转轴16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皮带轮17,所述转动柱3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皮带轮18,所述第二皮带轮18与所述第一皮带轮17上转动安装有同一个皮带19。

所述滚筒6的一侧开设有料孔,所述料孔上设有盖板。

所述底板1的顶部开设有皮带孔,所述皮带孔与所述空腔15相连通。

所述空腔15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转轴16固定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黑茶生产用烘干滚筒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需要烘干的黑茶通过料孔加入滚筒6内,然后盖上盖板,启动电机4和热风炉8,电机4的输出轴带动转动柱3在两个支撑座2上转动,转动柱3带动多个搅拌杆20转动,对茶叶进行翻动,便于茶叶均匀受热;同时转动柱3与凹形块10转动连接,热风炉8通过进风管9和凹形块10将蒸汽送至安装槽11内,最后通过多个出气孔12排出,便于蒸汽均匀扩散,有利于保障烘干均匀;

转动柱3转动时,带动第二皮带轮18转动,第二皮带轮18通过皮带19带动第一皮带轮17转动,第一皮带轮17带动转轴16转动,转轴16带动齿轮14转动,齿轮14带动齿环7转动,齿环7带动滚筒6转动,滚筒6与转动柱3相对转动,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提高烘干质量、烘干效率高。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黑茶生产用烘干滚筒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黑茶生产用烘干滚筒,所述滚筒6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环形轴承座5上,环形轴承座5对滚筒6起到支撑固定效果,使得滚筒6只能进行转动;所述进风管9固定安装在所述热风炉8上,所述进风管9与所述凹形块10相连通,所述安装槽11与所述凹形块10相连通,多个所述出气孔12均开设在所述安装槽11的内壁上,便于向滚筒6内全方位的通入蒸汽,保障茶叶烘干均匀;多个搅拌杆20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柱3上,便于对滚筒6内的茶叶进行混合,所述齿轮14与所述齿环7相啮合,所述转动柱3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皮带轮18,所述第二皮带轮18与所述第一皮带轮17上转动安装有同一个皮带19,转动柱3与滚筒6相对转动,提高了混合效果,加快了烘干效率。

第二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黑茶生产用烘干滚筒,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黑茶生产用烘干滚筒。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的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3-4,黑茶生产用烘干滚筒还包括两个固定柱21,两个所述固定柱21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1的底部,所述底板1的下方设有固定座22,两个所述固定柱21均与所述固定座22转动连接。

所述固定座22的顶部开设有转动槽23,所述转动槽23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板24,所述转动板24上固定安装有液压缸25,所述液压缸25的输出轴与所述底板1转动连接。

所述固定座22上的底部设有四个支撑腿26,四个所述支撑腿26呈矩形分布。

烘干完毕后,启动液压缸25,液压缸25的输出轴带动底板1转动,底板1带动两个固定柱21在固定座22上转动,底板1带动滚筒6转动,当滚筒6转动至合适角度后,打开盖板,便可以对烘干后的茶叶进行排料,省时省力、排料速度快。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