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39683发布日期:2020-11-19 19:16阅读:84来源:国知局
风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管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图14-16,立式风管机200包括箱体、电器盒9、风机总成10、蒸发器部件20,箱体包括前板81、后板84、左侧板82、右侧板83、顶板85和底座87,部件较多,装配效率低;前板81和顶板85的拐角处连接有电器盒9,需要单独安装固定,影响装配效率;风机总成10通过紧固件安装在顶板85的下方,重量重,操作人员装配时需要托举,费事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风管机,具有省时省力,装配效率高的优点。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管机包括:机壳,具有出风口,机壳包括后壳和前面板,后壳大致呈“u”形,前面板连接在后壳的开口端,后壳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导轨和第三导轨,第一导轨和第三导轨上下间隔设置;风机支架,可从后壳的开口端沿第一导轨插入后壳内,风机支架的下端设有第二导轨;风机部件,可从后壳的开口端沿第二导轨插入后壳内;以及换热器部件,可从后壳的开口端沿第三导轨插入后壳内。

由此,的机壳采用了一体式的u形后壳,避免了分体单块板连接装配效率低的问题;风机支架、风机部件、换热器部件各部分通过导轨结构装配到后壳中,实现了模块化的快速装配。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顶板,连接在后壳的顶端并与部分后壳围成开口,开口的四周内壁向上折弯形成出风口。

由此,出风口有后壳顶端和顶板折弯围成,省去了相关技术中的出风口部件,一方面,扩大了出风口,提高了送风范围,另一方面,结构较简单,装配效率高。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风机支架上设有导槽,导轨的一侧壁插接于导槽,导轨的另一侧壁与风机支架的下表面相抵。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风机支架的一侧形成有出风腔,其另一侧与部分机壳围成用于安装电器元件的安装腔,出风腔与出风口相对。

由此,本风管机由风机支架与部分后壳围成安装腔,在此安装腔内可以安装电器元件,无需再单独设计电器盒,省去了一个零件,成本较低,装配效率较高。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风机支架包括:隔板,其上形成有贯穿口;后板,连接在隔板的一端;中隔板,其一端连接在隔板的中部并将隔板划分为前区板和后区板,贯穿口、后板位于后区板侧,前区板、中隔板与部分机壳围成安装腔;左风机板和右风机板,与后板、中隔板围成出风腔。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左风机板、右风机板靠近贯穿口的一端穿过贯穿口并折弯形成第二导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风机部件包括:蜗壳,其靠近风机支架的一端设有与第二导轨适配的导轨架,导轨架由蜗壳的侧壁向外折弯形成;和风机,连接于蜗壳内。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换热器部件包括:换热器,呈“v”形;和第一接水盘,连接在换热器的开口端,第一接水盘上设有向外延伸的台阶,台阶适配于第三导轨处。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换热器部件还包括:第二接水盘,位于换热器的一侧,与第一接水盘相交连接;风管机立式安装时,第一接水盘盛接冷凝水;风管机卧式安装时,第二接水盘盛接冷凝水。

第一接水盘和第二接水盘的设置使得本风管机可立式安装,也可以卧式安装,增加使用的多样式,适应性更广。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接水盘为塑料材质,第二接水盘为钣金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和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风管机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风管机去除前面板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风管机去除后壳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风管机的风机支架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风管机的后壳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风管机的风机支架和风机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风管机的风机支架和风机部件的分解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风管机的风机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风管机的左风机板的立体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风管机的换热器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方式风管机立式安装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方式风管机卧式安装的示意图;

图14和图15是相关技术中立式风管机的立体图;

图16是是相关技术中立式风管机的分解图;

以上各图中:风管机100;后壳11;前面板12;上面板121;下面板122;顶板13;出风口14;进风口15;换热器部件2;换热器21;接水盘22;第一接水盘221;台阶2211;第二接水盘222;风机部件3;蜗壳31;吸风口311;排风口312;导轨架313;限位板314;风机32;风机支架4;隔板41;后区板411;贯穿口4111;前区板412;中隔板42;延伸部421;左风机板43;右风机板44;后板45;出风腔46;安装腔47;导槽48;第一导轨5;第二导轨6;前折板61;后折板62;第三导轨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图1和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风管机的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风管机去除前面板的立体图。

风管机100可包括机壳、换热器部件2、风机部件3和风机支架4;其中,机壳的上端具有出风口14,机壳的下端具有进风口15,并且,机壳形成风管机100的外观,进风口15作为机壳外空气流入的入口,出风口14作为机壳内换热后空气流出的出口;换热器部件2用于与流入机壳的空气交换热量;风机部件3用于将机壳内换热后的空气从出风口14吹出。

机壳可包括后壳11、前面板12和顶板13;后壳11大致为前端开口的u形壳,前面板12连接在后壳11的开口端,将后壳11的前侧开口端封闭,前面板12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面板121和下面板122,顶板13连接在后壳11的上端,部分遮住后壳11的上端,后壳11的上端未被遮住的部分形成开口,围成开口的四周向上翻边构造成出风口14,限定送风范围。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相较于相关技术中图14和图15中分体式的前板81、后板84、左侧板82、右侧板83、顶板85和底座87需要装配安装,后壳11为一体式的u形壳,减少了零部件数量,提高了装配效率。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出风口14由后壳11和顶板13折弯翻边形成,使得出风口14最大化,扩大了送风范围,而且不需要单独设计出风口部件86(图14、图15),进一步减少了零部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装配效率。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风管机去除后壳的立体图;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风管机的风机支架的立体图。

风机支架4位于机壳内,对应连接在出风口14下方,风机支架4可包括隔板41、后板45、中隔板42、左风机板43和右风机板44,隔板41的下表面大致平行于顶板13,中隔板42竖向连接在隔板41的中部,将隔板41分为两个区域,分别为后区板411和前区板412,后区板411上具有贯穿口4111,后板45竖向连接在隔板41的后端,中隔板42、后板45、左风机板43和右风机板44大致围成“口”字形出风腔46,出风腔46的上端与出风口14相对应。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后板45由隔板41向上弯折形成,隔板41、左风机板43、右风机板44、中隔板42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前区板412、中隔板42在后壳11内与后壳11的内壁围成电气元件安装腔47,电器元件安装在此安装腔47内,省去了单独电器盒的设计,降低了成本,进一步减少了零部件,提高了装配效率。

参见图4、图6所示,后壳11的左右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导轨5,风机支架4可以沿着第一导轨5插入后壳11内,在进行风机支架4的安装时,只需要将风机支架4从后壳11的前侧插入第一导轨5,向后推动风机支架4即可,或者,将后壳11的第一导轨5插入风机支架4上也可以实现两者装配。

具体地,图5、图6所示,第一导轨5呈“u”形,开口朝向风机支架4,风机支架4的左右两端靠下的位置设有导槽48,导槽48可以收容第一导轨5的上侧壁,第一导轨5的下侧壁可以抵接隔板41的下表面。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图1、图4所示,图示中虚线箭头示意出风方向,左风机板43和右风机板44稍倾斜设置,形成“v”形,出风气流延着左风机板43、右风机板44送出,扩大了送风范围。

图7-9所示,风机部件3可包括蜗壳31和风机32,风机32连接在蜗壳31内,蜗壳31的侧面形成有吸风口311,蜗壳31的上端形成有排风口312,风机部件3吊装在风机支架4的下方,排风口312对应于风机支架4的出风腔46。

由于风机部件3较重,安装连接时费时费力,本风管机100设置了风机部件3与风机支架4通过导轨插接的形式,在风机部件3的下端设有第二导轨6,相应地,在蜗壳31的上端设有导轨架313,风机部件3上的导轨架313可以插入第二导轨6内,并且沿着第二导轨6插入后壳11内。

在进行风机部件3的装配时,只需要将风机部件3的导轨架313对准第二导轨6,推动风机部件3即可顺利安装,装配简单,而第二导轨6可以承重,极大地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效率较高。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图9、图10所示,将风机支架4中左风机板43、右风机板44的下端穿过隔板41上的贯穿口4111并且横向折弯形成第二导轨6,将蜗壳31的上端侧壁向外翻折形成导轨架313,导轨架313可以搭在第二导轨6上。

第二导轨6包括前折板61和后折板62,前折板61位于后折板62的前侧,后折板62高于前折板61,在装配位置时,导轨架313位于前折板61和后折板62之间,可以将风机支架4在上下方向定位,提高装配的稳定性,第二导轨6是通过左风机板43、右风机板44折弯的方式形成,没有增加额外的零部件,产品结构简单。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蜗壳31上还设有限位板314,限位板314位于导轨架313的前方,且限位板314垂直于导轨架313设置;中隔板42的下端设有延伸部421,延伸部421穿过隔板41并延伸到隔板41的下方;在装配风机部件3的过程中,将风机部件3的导轨架313沿第二导轨6插入后壳11内,当限位板314与延伸部421相抵时,装配到位,实现了风机部件3在横向的定位,通过螺钉穿设限位板314和延伸部421实现两者的紧固连接。

图11所示,换热器部件2可包括换热器21和接水盘22,换热器21呈“v”形,接水盘用于盛接风管机100工作时从换热器21上流下的冷凝水,接水盘22包括第一接水盘221和第二接水盘222,第一接水盘221位于换热器21开口端的下方,第二接水盘222位于换热器21的左侧或者右侧,第二接水盘222的下端与第一接水盘221连接。

本风管机100在使用时可以立式安装(图12),也可以卧式安装(图13),当立式安装时,第一接水盘221盛接冷凝水,当卧式安装时,第二接水盘222盛接冷凝水;第一接水盘221和第二接水盘222的设置可以兼容立式安装和卧式安装的形式;

第一接水盘221为塑料材质,第一接水盘为钣金件,可以减轻换热器部件2的重量,更有利于拆装操作。

换热器部件2和后壳11之间也是通过导轨连接,具体地,在后壳11的左右两侧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导轨7,第三导轨7可以通过螺钉安装到后壳11上,第三导轨7呈“u”形,开口端朝向后壳11的中央,第一接水盘221的左右两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台阶2211,装配换热器部件2时,将台阶2211对准到第三导轨7内,完成换热器部件2的装配;第三导轨7可以导向,以及可以承接换热器部件2的重量,实现换热器部件2的快速安装,省时省力。

本风管机100的机壳采用了一体式的u形后壳11,避免了分体单块板连接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本风管机100的出风口14有后壳11顶端和顶板13折弯围成,省去了相关技术中的出风口部件86,一方面,扩大了出风口14,提高了送风范围,另一方面,结构较简单,装配效率高。

本风管机100由风机支架4与部分后壳11围成安装腔47,在此安装腔47内可以安装电器元件,无需再单独设计电器盒9,省去了一个零件,成本较低,装配效率较高。

在本风管机100中,风机支架4、风机部件3、换热器部件2各部分通过导轨结构装配到后壳11中,实现了模块化的快速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