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74376发布日期:2022-07-16 01:34阅读:71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的空调器室内机,设有多个出风口,在不同的出风口分别进行制热和制冷。壳体内通过设置新风组件,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与空调风混合,然而室外新风引入空调器内的位置距离混风位置较远,在空调器室内机制冷时,新风与空调风混合需要将新风引导至较高的位置再输送至室内,然而新风与空调风混合时候可能会影响其余风道口的布置,且会占用空调器室内机的内部空间,导致出风面积受到影响,导致风量较小,影响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器室内机,该空调器室内机能够兼顾制冷和制热时的出风面积,具有风道布置紧凑、风量大、舒适性高等优点。
4.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正出风口、第一侧出风口、第二侧出风口、第一下出风口和第二下出风口,所述第一侧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壁,所述正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前壁且位于所述第一侧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出风口的上方,所述第一下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下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前壁且位于所述第一侧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出风口的下方;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于所述壳体内;新风组件,所述新风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下方;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前方,所述风道组件设有连通所述新风组件和所述正出风口的混风通道、与所述第一侧出风口连通的第一侧风道口、与所述第二侧出风口连通的第二侧风道口、与所述第一下出风口连通的第一下风道口以及与所述第二下出风口连通的第二下风道口;其中,所述混风通道设有新风导风口,所述新风导风口位于所述第一下风道口和所述第二下风道口之间且与所述新风组件连通。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能够兼顾制冷和制热时的出风面积,具有风道布置紧凑、风量大、舒适性高等优点。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侧风道口和所述第二侧风道口在所述壳体的左右方向上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下风道口和所述第二下风道口在所述壳体的左右方向上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侧风道口的横截面积和所述第二侧风道口的横截面积均大于所述第一下出风口的横截面积和所述第二下出风口的横截面积,且所述第一侧风道口的横截面积和所述第二侧风道口的横截面积均大于所述新风导风口的横截面积。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侧风道口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一下风道口的横截面积和所述新风导风口的横截面积的比例为1:(0.83~0.9):(0.81~0.92);
所述第二侧风道口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下风道口的横截面积和所述新风导风口的横截面积的比例为1:(0.83~0.9):(0.81~0.92)。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风道组件的前侧构造有第一风道筋和第二风道筋,所述风道组件通过所述第一风道筋和所述第二风道筋与所述壳体共同形成所述混风通道。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道筋和所述第二风道筋中的每一个均包括竖直段和连接于所述竖直段下方的倾斜段,所述第一风道筋的竖直段和所述第二风道筋的竖直段彼此平行,所述第一下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下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风道筋的竖直段和所述第二风道筋的竖直段的下方,所述第一风道筋的倾斜段和所述第二风道筋的倾斜段之间的距离由下至上逐渐增大。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前壁设有向其内部凹陷的出风凹槽,所述第一下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下出风口设于所述出风凹槽的顶壁,所述出风凹槽的底壁由上至下向外倾斜延伸。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空调器室内机,还包括:导流环,所述导流环环绕于所述正出风口且与所述混风通道和所述正出风口均连通,所述导流环环绕于所述正出风口部分的外周面的直径朝向所述正出风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风道组件的内部限定出轴流风道和离心风道,所述轴流风道内设有轴流风机,所述离心风道内设有离心风机,所述轴流风道与所述正出风口连通,所述离心风道与所述第一侧出风口、所述第二侧出风口、第一下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下出风口均连通。
13.进一步地,所述轴流风机和所述离心风机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且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新风组件包括新风风机,所述新风风机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轴流风机的转动轴线和所述离心风机的转动轴线。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离心风机为两个,两个所述离心风机沿竖直方向排列,位于上方的所述离心风机与所述第一侧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出风口连通,位于下方的所述离心风机与所述第一侧出风口、第二侧出风口、第一下出风口和第二下出风口连通。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内部的爆炸图;
19.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20.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
22.空调器室内机1、
23.壳体100、正出风口110、第一侧出风口120、第二侧出风口130、第一下出风口140、第二下出风口150、出风凹槽160、
24.室内换热器200、新风组件300、新风风机310、
25.风道组件400、混风通道410、新风导风口411、第一风道筋412、第二风道筋413、竖直段414、倾斜段415、第一侧风道口420、第二侧风道口430、第一下风道口440、第二下风道口450、轴流风道460、轴流风机461、离心风机471、
26.导流环500。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
30.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包括壳体100、室内换热器200、新风组件300和风道组件400。
31.壳体100设有正出风口110、第一侧出风口120、第二侧出风口130、第一下出风口 140和第二下出风口150,第一侧出风口120和第二侧出风口130分别位于壳体100的左右两侧壁,正出风口110位于壳体100的前壁且位于第一侧出风口120和第二侧出风口130的上方,第一下出风口140和第二下出风口150位于壳体100的前壁且位于第一侧出风口120和第二侧出风口130的下方。室内换热器200设于壳体100内。新风组件 300安装于壳体100内且位于室内换热器200的下方。风道组件400安装于壳体100内且位于室内换热器200的前方,风道组件400设有连通新风组件300和正出风口110的混风通道410、与第一侧出风口120连通的第一侧风道口420、与第二侧出风口130连通的第二侧风道口430、与第一下出风口140连通的第一下风道口440以及与第二下出风口150连通的第二下风道口450。
32.其中,混风通道410设有新风导风口411,新风导风口411位于第一下风道口440 和第二下风道口450之间且与新风组件300连通。
3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空调器室内机1为立式空调器室内机,正出风口 110构造成圆形,在制冷模式下开启正出风口110,使新风导风口411与正出风口110 连通,室外新风与空调风混合后共同输送至室内,由于正出风口110位于第一侧出风口 120和第二侧出风口130的上方,正出风口110的位置较高,正出风口110吹出的冷空气下沉,使室内冷气均匀。在制热模式下,关闭正出风口110,打开第一侧出风口120、第二侧出风口130、第一下出风口140和第二下出风口150,使热风可以向下吹向低处,热空气上浮使室内温度均匀。
34.新风组件300通过新风管将室外新风引入新风组件300,新风组件300通过与混风通道410连通,使新风从第一下风道口440和第二下风道口450之间引向正出风口110。正出
风口110经过新风和空调风的混合,可以产生较大的风量。并且通过风道组件400 形成混风通道410,提升了新风与空调风混合效率。新风导风口411在第一下风道口440 和第二下风道口450之间,第一下风道口440和第二下风道口450在空调器室内机1宽度方向的两侧实现环抱式送风。并且,第一侧风道口420和第二侧风道口430分别位于壳体100的两侧壁,混风通道410从第一下风道口440和第二下风道口450之间通过后避让第一侧风道口420和第二侧风道口430,第一侧风道口420和第二侧风道口430同样能够达到环抱式送风体验。由此,新风组件300形成的第一侧风道口420、第二侧风道口430、第一下风道口440、第二下风道口450以及新风导风口411布置较为紧凑。第一侧风道口420、第二侧风道口430、第一下风道口440和第二下风道口450配合出风,使空调器室内机1下部和侧部均可出风,且具有较大的出风面积,从而达到舒适的送风体验。
35.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能够兼顾制冷和制热时的出风面积,具有风道布置紧凑、风量大、舒适性高等优点。
3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侧风道口420和第二侧风道口430在壳体100的左右方向上对称设置,第一下风道口440和第二下风道口450 在壳体100的左右方向上对称设置。
37.第一侧风道口420的横截面积和第二侧风道口430的横截面积均大于第一下出风口 140的横截面积和第二下出风口150的横截面积,且第一侧风道口420的横截面积和第二侧风道口430的横截面积均大于新风导风口411的横截面积。
38.举例而言,空调器室内机1为立式空调器室内机时,空调器室内机1高度方向的尺寸较大,第一侧风道口420和第二侧风道口430的横截面积最大,更加适应空调器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从而达到均匀的出风效果,风道组件400的布置合理。并且第一侧风道口420和的第二侧风道口430对称设置,第一下风道口440和第二下风道口450对称设置,这样第一侧风道口420和第二侧风道口430的出风高度相同,并且在壳体100两侧的出风均匀。第一下风道口440和第二下风道口450的出风高度相同,在壳体100的前壁的左右两侧的均能够出风。
39.具体而言,第一侧风道口420的横截面积、第一下风道口440的横截面积和新风导风口411的横截面积的比例为1:(0.83~0.9):(0.81~0.92)。第二侧风道口430 的横截面积、第二下风道口450的横截面积和新风导风口411的横截面积的比例为1: (0.83~0.9):(0.81~0.92)。
40.这样,第一侧风道口420、第二侧风道口430、第一下风道口440、第二下风道口450 和新风导风口411均能够保持足够的导风量,在制冷和制热时均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同时新风导风口411也不会占用第一下风道口440和第二下风道口450的出风区域,风道组件出风面积的布置更加合理。
4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风道组件400的前侧构造有第一风道筋412和第二风道筋413,风道组件400通过第一风道筋412和第二风道筋413与壳体100共同形成混风通道410。
42.第一风道筋412和第二风道筋413凸出于风道组件400的前侧壁,风道组件400通过第一风道筋412、第二风道筋413和壳体100合围出封闭的混风通道410,例如混风通道410的横截面为矩形。此时混风通道410位于第一侧风道口420和第二侧风道口430 的前侧,并且混风通道410不会占用风道组件400内部的导风空间,使第一侧出风口120、第二侧出风口
130、第一下出风口140和第二下出风口150的出风面积不受影响,壳体 100内部的空间利用率更高。
43.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风道筋412和第二风道筋413中的每一个均包括竖直段414和连接于竖直段414下方的倾斜段415,第一风道筋412的竖直段414和第二风道筋413的竖直段414彼此平行,第一下出风口140和第二下出风口150位于第一风道筋412的竖直段414和第二风道筋413的竖直段414的下方,第一风道筋412的倾斜段 415和第二风道筋413的倾斜段415之间的距离由下至上逐渐增大。
44.例如,第一风道筋412和第二风道筋413对称设置,新风组件300的气流从新风导风口411进入混风通道410后,混风通道410的宽度逐渐增加,而在混风通道410厚度方向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少,从而保持横截面积相对变化较小。并且第一风道筋412和第二风道筋413的两侧形成第一下风道口440和第二下风道口450,第一风道筋412和第二风道筋413下方的距离较小,使第一下出风口140、第二下出风口150保持较大的横截面积。
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00的前壁设有向其内部凹陷的出风凹槽160,第一下出风口140和第二下出风口150设于出风凹槽160的顶壁,出风凹槽160的底壁由上至下向外倾斜延伸。
46.通过将第一下出风口140和第二下出风口150设于出风凹槽160的顶壁,在空调器室内机1制热时可以在第一下出风口140和第二下出风口150处向下出风,热风吹向地面后上浮,从而热空气可以充满整个房间,使室内温度分布保持较高的均匀性。并且出风凹槽160的底壁由上至下向外倾斜延伸,使第一下出风口140和第二下出风口150的气流可以沿着出风凹槽160的底壁平顺导向地面,出风更加顺畅。
4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空调器室内机1还包括导流环500。
48.导流环500环绕于正出风口110且与混风通道410和正出风口110均连通,导流环 500环绕于正出风口110部分的外周面的直径朝向正出风口110的方向逐渐减小。
49.例如导流环500由沿径向内外两层结构组成,导流环500外环和内环之间形成环形的导风区域,导流环500的内环的外周面向出风方向倾斜,使环形导风区域中的气流可以向正出风口110中心区域流动,从而与正出风口110流出的空调风混合后输送至室内,实现较大的风量,且空调风和室外新风混合,使室内的空气质量提高。
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风道组件400的内部限定出轴流风道460和离心风道(图中未示意),轴流风道460内设有轴流风机461,离心风道内设有离心风机471,轴流风道460与正出风口110连通,离心风道与第一侧出风口120、第二侧出风口130、第一下出风口140和第二下出风口150均连通。
51.具体而言,轴流风道460位于离心风道的上方,正出风口110正对于轴流风机461 的轴向,轴流风道460内通过设置轴流风机461,使轴流风机461沿轴向导风达到较强的气流。
52.离心风道内通过设置离心风机471,离心风机471产生的气流经过第一侧风道口420 从第一侧出风口120流出,经过第二侧风道口430从第二侧出风口130流出,经过第一下风道口440从第一下出风口140流出,经过第二下风道口450从第二下出风口150流出。其中,第一侧风道口420和第二侧风道口430分别位于离心风机471的径向路两侧,第一下风道口
440和第二下风道口450位于离心风机471的下方。
53.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轴流风机461和离心风机471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且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新风组件300包括新风风机310,新风风机310的转动轴线垂直于轴流风机461的转动轴线和离心风机471的转动轴线。
54.例如,离心风机471可以为后向离心风机,新风风机310可以为前向离心风机,新风风机310从其轴向引入新风后导向混风通道410。轴流风机461和离心风机471均布置于空调器室内机1宽度的中心处。轴流风机461和离心风机471在竖直位置布置,风道组件400的布置更加整齐,且重量分布更加平衡。并且,轴流风机461和离心风机471 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可以使轴流风机461向前侧出风的同时离心风机471向径向两侧和下方出风,有利于风道组件400的布置。新风风机310的转动轴线垂直于轴流风机461 的转动轴线和离心风机471的转动轴线,使新风组件300的出风方向与混风通道410相适应。
5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离心风机471为两个,两个离心风机471沿竖直方向排列,位于上方的离心风机471与第一侧出风口120和第二侧出风口130连通,位于下方的离心风机471与第一侧出风口120、第二侧出风口130、第一下出风口140和第二下出风口150连通。
56.由此,在空调器室内机1的中部下部分别通过离心风机471出风,增加了出风风量,并且在不同高度均具有良好的出风体验。
57.本技术中空调器室内机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58.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59.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60.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换热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61.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6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6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