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53860发布日期:2022-07-06 00:31阅读:76来源:国知局
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湿器。


背景技术:

2.加湿器是一种增加房间湿度的家用电器。加湿器可以给指定房间加湿,提高室内的舒适性。
3.相关技术中的加湿器只能一直喷雾,喷雾的视觉效果单一,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另外,由于加湿器工作时一直喷雾,因此喷雾口位置更容易发生凝露问题,当凝结的水珠增多时,可能导致无法正常喷雾,或者出现无规律的喷雾中断问题,喷雾不稳定。
4.因此,相关技术中的加湿器,无论是在用户体验还是使用效果上都存在一些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加湿器的喷雾可以设置为有规律间歇性喷雾,既可以保证室内的加湿效果,而且制造一种新的喷雾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且能够改善喷雾口凝露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加湿器,包括:
7.起雾室,所述起雾室内设置有用于产生雾气的雾化发生器,所述起雾室与喷雾口连通;
8.储水室,所述储水室用于储存水,并供所述雾化发生器雾化;
9.供风机构,所述供风机构与所述起雾室连通,所述供风机构设置为间歇性地向所述起雾室内供风,以使所述起雾室内的雾气从所述喷雾口喷出;以及
10.电控模组,所述电控模组与所述雾化发生器电连接,以控制所述雾化发生器产生雾气,所述电控模组与所述供风机构电连接,以控制所述供风机构间歇性地向所述起雾室内供风。
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器通过设置能够间歇性向起雾室供风的供风机构,使得喷雾口可以间歇性喷雾,不仅使得喷雾的视觉效果更具有观赏性,而且能够减小喷雾口以及起雾室内壁的凝露问题,从而提高了喷雾的稳定性。
12.可选地,所述供风机构包括:风机、旋转驱动部件、托盘和切风转盘,所述托盘具有进风口,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切风转盘具有切风口,所述托盘与所述切风转盘重叠配合,所述旋转驱动部件连接所述切风转盘,用于驱动所述切风转盘相对所述托盘转动,以使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切风口的相对位置在完全对准、部分重合以及完全错开中切换;
13.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切风口在完全对准和部分重合状态下,所述风机能够向所述起雾室内供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切风口在完全错开状态下,所述切风转盘阻挡所述风机的供风。
14.可选地,所述起雾室内设置有出风管,所述供风机构与所述出风管连通;
15.所述出风管上开设有风管出风口,所述风管出风口朝向所述起雾室的侧壁。
16.可选地,所述出风管内具有扇形的出风通道,且所述风管出风口开设于所述出风管的圆弧面上;
17.所述进风口和/或所述切风口为扇形。
18.可选地,所述托盘和切风转盘中的一者设置有磁铁,另一者设置有用于感应所述磁铁的霍尔元件,所述霍尔元件检测到所述磁铁时,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切风口完全对准。
19.可选地,所述托盘和所述切风转盘之间形成回风腔,所述回风腔与所述加湿器的外部环境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切风口在完全错开状态下,所述风机的供风输向所述回风腔。
20.可选地,所述托盘包括:托盘底板和由所述托盘底板向第一侧延伸的环形侧板;所述切风转盘配合于所述环形侧板内侧,所述回风腔位于所述环形侧板内侧;
21.所述托盘底板上开设有回风口,所述回风口通向加湿器的外部环境。
22.可选地,所述托盘底板向第二侧设置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围绕所述进风口周围,所述风机的出风口配合于所述配合槽。
23.可选地,所述配合槽由多个风口围板围设形成。
24.可选地,所述起雾室的底板外侧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开设有通向所述起雾室内的进风通道,所述环形侧板的上端配合于所述凹槽。
25.可选地,所述切风转盘包括转盘底板、围绕所述转盘底板边缘的环形挡风板和第一挡板;
26.所述回风腔由所述托盘底板、转盘底板和所述环形挡风板围设形成;
27.所述切风口由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环形挡风板围设形成,或者所述切风口由所述第一挡板围设形成;
28.所述托盘与所述切风转盘重叠配合时,所述环形挡风板位于所述环形侧板内侧。
29.可选地,所述第一挡板呈v形,所述切风转盘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两侧的两个第二挡板,两个所述第二挡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转盘底板和所述托盘底板之间。
30.可选地,所述切风转盘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转盘底板上的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位于所述转盘底板和所述托盘底板之间;
31.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环形挡风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挡板。
32.可选地,所述第一挡板的两端和所述环形挡风板的两端分别齐平;
33.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第三挡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盘底板,另一端与所述环形挡风板的一端齐平。
34.可选地,所述切风转盘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转盘底板上的挡风筋,所述挡风筋位于所述转盘底板和所述托盘底板之间,且所述挡风筋包围在所述第一挡板外侧。
3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3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3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器的立体示意图;
3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器的俯视图;
39.图3是图2中沿a-a的剖面视图;
40.图4是图3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视图;
41.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供风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42.图6a和图6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的切风转盘的立体示意图;
43.图7a和图7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的托盘在第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44.图8a和图8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的托盘在第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45.附图标记:
46.10-起雾室;11-雾化发生器;12-喷雾口;
47.20-储水室;
48.30-供风机构;31-风机;32-旋转驱动部件;33-托盘;331-进风口;332-托盘底板;3321-回风口;333-环形侧板;334-风口围板;335-霍尔元件安装部;34-切风转盘;341
‑ꢀ
切风口;342-转盘底板;343-环形挡风板;344-第一挡板;345-第二挡板;346-第三挡板; 301-回风腔。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0.参阅图1-图3,本实施例的加湿器主要包括:起雾室10、储水室20、供风机构30以及电控模组,其中,起雾室10内设置有用于产生雾气的雾化发生器11,起雾室10与喷雾口12连通;储水室20用于储存水,并供雾化发生器11雾化;供风机构30与起雾室10连通,供风机构30设置为间歇性地向起雾室10内供风,以使起雾室10内的雾气从喷雾口 12喷出。
51.供风机构30能够间歇性的向所述起雾室10内供风,也就是说供风机构30向起雾室10 内供风的方式可以不是持续供风,而是每隔预定时间内供风一次,供风时长也可以控制,从而使得喷雾口12向外喷雾的效果呈现为间歇性喷雾。
52.电控模组与雾化发生器11电连接,以控制雾化发生器11产生雾气,电控模组与供风机构30电连接,以控制供风机构30间歇性地向起雾室10内供风。电控模组具体包括电路板、控制开关等部件,其作用是控制加湿器中各个电器部件(例如:雾化发生器11、电机、指示灯等)的工作状态。
53.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参阅图4-图8b,供风机构30包括:风机31、旋转驱动部件32、托盘33和切风转盘34,托盘33具有进风口331,风机31的出风口与进风口331连通,切风转盘34具有切风口341,托盘33与切风转盘34重叠配合,旋转驱动部件32连接切风转盘34,用于驱动切风转盘34相对托盘33转动,以使进风口331和切风口341的相对位置在完全对准、部分重合以及完全错开中切换;进风口331和切风口341在完全对准和部分重合状态下,风机
31能够向起雾室10内供风,进风口331和切风口341在完全错开状态下,切风转盘34阻挡风机31的供风。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实现供风机构30间歇性的向起雾室10内供风。
54.本技术技术人员研究发现,采用这种供风方式,不仅可以改变出雾方式,改善出雾的观赏性,而且喷雾口12不易发生凝露。相对于持续不间断的喷雾方式,在相同的时间内,本实施例的喷雾口12的凝露量明显减小,从而使得加湿器的喷雾更加稳定。
55.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4,托盘33和切风转盘34之间形成回风腔301,回风腔301 与加湿器的外部环境连通,进风口331和切风口341在完全错开状态下,风机31的供风输向回风腔301。回风腔301与加湿器的外部环境连通指的是回风腔301的气体可以通向加湿器的外部,从而使得供风机构30向回风腔301的供风能够持续流通。
56.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湿器的供风机构30是持续供风的,切风转盘34只是间断性地切断了供风机构30向起雾室10的供风,在供风机构30不能向起雾室10供风或者向起雾室 10供风量减小时候,为使风机31不憋气,减小气流从托盘33和切风转盘34之间的间隙流入起雾室10(可以理解为漏气现象),而设置了回风腔301,从而使得气流更多地从回风腔301回流,从而减小漏气问题,也进一步改善了出雾效果。
57.进风口331和切风口341在部分重合状态下,风机31的供风也输向回风腔301,只是在这种状态下,风机31向回风腔301的供风量相对减小。也就说,进风口331和切风口341在部分重合状态下,风机31的供风既向起雾室10供风,也向回风腔301供风。进风口331和切风口341在部分重合状态下,可能是在重合面积逐渐增大的过程,也可能是在重合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重合面积的不同也影响着向起雾室10和回风腔301的供风量。
58.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7a和图8a,托盘33包括:托盘底板332和由托盘底板332 向第一侧延伸的环形侧板333;切风转盘34配合于环形侧板333内侧,回风腔301位于环形侧板333内侧;托盘底板332上开设有回风口3321,回风口3321通向加湿器的外部环境,进风口331开设于托盘底板332上。
59.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驱动部件32可以是电机,电机可以准确的控制转速,从而保证切风转盘34旋转的稳定性。
60.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8a,托盘底板332向第二侧设置有配合槽,配合槽围绕进风口331周围,风机31的出风口配合于配合槽。通过设置配合槽可以提高风机31的出风口与进风口331之间的气密性,减小或者避免两者之间的漏风量。
61.示例地,配合槽由多个风口围板334围设形成。如图8a所示,配合槽由4块风口围板 334围成,4块风口围板334围成长方形结构,从而与长方形的风机31的出风口配合。
62.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4,起雾室10的底板外侧形成有凹槽101,凹槽101内开设有通向起雾室10内的进风通道,环形侧板333的上端配合于凹槽101。
63.示例地,环形侧板333的上端可以设置台阶结构,通过该台阶结构配合于凹槽101,从而提高连接的密封性。
64.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6a,切风转盘34包括转盘底板342、围绕转盘底板342边缘的环形挡风板343和第一挡板344;参阅图4,回风腔301由托盘底板332、转盘底板342 和环形挡风板343围设形成;
65.参阅图6a,切风口341由第一挡板344和环形挡风板343围设形成,第一挡板344呈 v形,与环形挡风板343的部分圆弧围成切风口341。托盘33与切风转盘34重叠配合时,环形
挡风板343位于环形侧板333内侧。
66.在一些实施例中,切风口341也可以仅仅由第一挡板344围设形成,即第一挡板344 为封闭的板。
6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挡板344呈v形,具有两个直边,切风转盘34还包括设置于第一挡板344两侧的两个第二挡板345,两个第二挡板345分别与第一挡板344的两个直边间隔设置,第二挡板345位于转盘底板342和托盘底板332之间。
68.进风口331和切风口341在完全对准状态下,风机31向起雾室10内供风,设置第二挡板345后,可以减小在该状态下,向回风腔301的漏风,从而改善出雾效果。
69.在一些实施例中,切风转盘34还包括设置于转盘底板342上的第三挡板346,第三挡板346位于转盘底板342和托盘底板332之间;第二挡板345的一端连接环形挡风板343,另一端连接第三挡板346。
70.设置第三挡板346后,可以进一步减小在完全对准状态下,向回风腔301的漏风,从而改善出雾效果。
71.示例地,第二挡板345和第三挡板346均为直板,第三挡板346可以设置为过切风转盘34的圆心,也可以设置为偏离切风转盘34的圆心。
7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挡板344的两端和环形挡风板343的两端分别齐平;第二挡板345和第三挡板的一端连接于转盘底板342,另一端与环形挡风板343的一端齐平。从而,一挡板344、环形挡风板343、第二挡板345和第三挡板在靠近托盘底板332的一端齐平。
73.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6b,切风转盘34还包括设置于转盘底板342上的挡风筋348,挡风筋348位于转盘底板342和托盘底板332之间,且挡风筋348包围在第一挡板344外侧。挡风筋348的作用与第二挡板345相似,都是为了减小切风口341向回风腔301的漏风,从而改善出雾效果。
74.示例地,切风转盘34的中心具有连接旋转驱动部件32的安装孔,该安装孔可以切断挡风筋348。
75.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331和/或切风口341为扇形。本技术技术人员研究发现,将进风口331和切风口341设置为扇形时,喷雾口12的出雾效果更佳。
76.在一些实施例中,起雾室10内设置有出风管36,供风机构30与出风管36连通;出风管36的一端位于凹槽101的底部,出风管36上开设有风管出风口361,风管出风口361 朝向起雾室10的侧壁。
77.例如,风管出风口361可以朝向起雾室10的内侧壁,风管出风口361可以避开出风管 36的顶部,从而避免上部的水滴滴到出风管36内。这里的内侧壁可以是与出风管36距离最近的内侧壁,雾化发生器11产生的雾气很少能够流动到风管出风口361和该内侧壁之间,尤其是在风管出风口361出风的时候,该位置几乎没有雾气。
78.将风管出风口361朝向起雾室10的侧壁可以避免起雾室10内凝露的水滴到出风管36 内,而且还可以避免风管出风口361直接吹起雾室10内的雾气,从而使得起雾室10内的雾气能够更加均匀的上升至喷雾口12喷出,从而改善出雾效果。
79.若风管出风口361朝向起雾室10的内侧壁,从而风管出风口361和起雾室10的内侧壁之间的雾气很少,气流撞击到起雾室10的内侧壁后可以更加均匀地分散,从而充分与起雾室10内的雾气混合。
80.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管36内具有扇形的出风通道,且风管出风口361开设于出风管 36的圆弧面上。该结构设置使得风管出风口361的出风更加分散,从而有利于与起雾室10 的雾气充分混合,从而进一步改善出雾效果。
81.在一些实施例中,托盘33和切风转盘34中的一者设置有磁铁,另一者设置有用于感应磁铁的霍尔元件,霍尔元件检测到磁铁时,进风口331和切风口341完全对准。从而若将磁铁可以设置在托盘33上,则霍尔元件设置在切风转盘34上,若将磁铁可以设置在切风转盘34上,则霍尔元件设置在托盘33上。
82.通过设置磁铁和霍尔元件可以检测进风口331和切风口341完全对准时托盘33和切风转盘34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将控制在完全对准状态下的时长。也可以根据需求控制进风口331和切风口341始终完全对准。
83.在一些实施例中,托盘33上设置有霍尔元件安装部335,切风转盘34上设置有磁铁安装部347。霍尔元件安装部335用于安装霍尔元件,磁铁安装部347用于安装磁铁。
84.通过设置霍尔元件安装部335和磁铁安装部347,提高了霍尔元件和磁铁的安装稳定性。
8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8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8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8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89.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
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90.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