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引燃下续煤蜂窝煤炉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9923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上引燃下续煤蜂窝煤炉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上引燃下续煤蜂窝煤炉具,应用上点火蜂窝煤,采取下续煤的方式。
目前已有的燃煤炉具,大多为下引燃上加煤的燃烧方式,其炉具的结构除现有蜂窝煤炉外,多数是砖或土坯砌筑,用粘土勾抹的园形或方形炉膛,炉体上部是燃烧室,中间是炉篦,炉体下部是灰膛和进风室,炉上面是炉盖可放锅作饭,炉侧是加煤和看火口,炉篦上先放引柴,引柴上放小型块煤,点着引柴,当煤块引燃以后,再加散煤,散煤通几个孔洞,以供空气助燃,当散煤烧透从后,以炉篦处除灰,散煤上部再加煤如此往复。
这种传统的燃烧方式有如下缺点1)、燃烧所需要的空气主要从炉篦进入炉膛,而炉篦上堆积有煤,空隙很小,阻力较大,空气和燃烧的煤不可能接触均匀;炉膛内燃烧面又较大,因此火焰较高,说明燃烧时所供空气不足,造成不完全燃烧,黑烟较大。
2)、为了补救上述空气不足,炉膛内燃烧的煤就得多通孔洞,有的加鼓风设施,这样又造成空气过剩,排烟损失加大。
以上两项由于和空气接触不好,造成的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和空气过剩的排烟损失,在民用炉灶中要占20%以上。
3)、因为是上续煤,下部燃烧向上传热,煤受热后,煤的挥发份(UDC GB/T中规定蜂窝煤挥发份指标4-22%)未达到燃点时或上部没有明火时,就要随烟气部份排出,其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约占2-10%。
4)、需要经常除灰和通煤,未燃烬的煤渣从炉篦漏掉,其机械不完全燃烧的热损失约占3-5%以上。
综上所述,传统的燃烧方式和传统的炉具缺点多,污染严重,燃烧效率低,可燃质不完全燃烧的热损失约占30%之多。
近年来用型煤机制做煤球和蜂窝煤,对提高煤的燃烧效果,节约用煤和改善环境污染等作用很显著。但已有的蜂窝煤炉具,大多也是采用上加煤下引火的方式,效果仍不理想。虽然研制出了上引火的蜂窝煤,但没有相应的上引火下续煤的炉具,所以上引火蜂窝煤不能广泛的使用,其优点也不能很好的发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上引燃下续煤蜂窝煤炉具,使上点火蜂窝煤广泛的应用,克服下引燃上加煤燃烧方式存在的缺点,提高燃烧效率,改善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根据用户需要的热负荷和用途的不同,制成系列的上引燃下续煤蜂窝煤炉具。其续煤方式,当热负荷1.86~9.3kw(1600~8000kcal/h)即烧单块蜂窝煤的炉具,采用手端可升降活动炉篦,配以托煤工具续煤;热负荷大于9.3kw,烧多块蜂窝煤的炉具采用手轮曲杆杠杆升降活动炉篦,配以托煤工具续煤。除灰均利用灰道,将燃烬的煤灰,下滑到灰膛,其煤灰的余热,可予热燃烧时所需的空气,封火采用调节进风伐,关闭烟道蝶伐,控制燃烧速度。需要时,也可在燃烧面上加封火器。
本实用新型是由聚火室、燃烧室、炉篦、灰膛和烟道组成。聚火室位于炉体上部,聚火室下部四周设二次风室和风口,聚火室上部在烧多块蜂窝煤的炉具中,设烟室和分烟口;聚火室下面是燃烧室,燃烧室中间是助燃器,用耐火材料制作,助燃器与炉体之间装有二次进风管。二次风由灰膛内进入,上通聚火室的二次风室;燃烧室下面装有炉篦,炉篦由固定炉篦和活动炉篦二部份组成;固定炉篦与炉体连接。活动炉篦位于固定炉篦中间有一定的间隙,活动炉篦之上放置蜂窝煤,活动炉篦下接扶正机构;扶正机构连接升降机构,均在灰膛之内。炉体下部是灰膛、灰膛一侧设有加煤和除灰门,门上装有进风调节伐,灰膛后侧设有灰道;灰道内装有蝶伐,蝶伐可活动,将灰道和烟道的通路隔开,灰道和聚火室相通,灰道上面与烟道相通;烟道也装有蝶伐,其作用控制燃烧速度。
扶正机构由薄钢板卷成园筒或由型钢作成框架与活动炉篦焊成一体。扶正机构四周焊有滑轮或能滚动的钢球,可沿炉体内壁上下滑动,同时连同活动炉篦上下移动。
在烧多块蜂窝煤炉具中,升降机构可为手轮曲杆杠杆式,由手轮杠杆带动扶正机构连同活动炉篦,上下移动进行续煤。手轮曲杆杠杆由手轮、丝杆和丝母、曲杆杠杆组成。曲杆杠杆有一个固定支点和多个活动结点,成完升降动作。固定支点在炉体底部与炉壁固定,活动结点在灰膛内,由定位架控制杠杆摆动,定位架与炉体连接一起。手轮和丝杆、丝母在炉体外部,通过活动结点与炉体连接。
在烧单块蜂窝煤炉具中,升降机构可为手端式,活动炉篦上下移动进行续煤。活动炉篦下连扶正机构,在扶正机构上通过中心,焊一长轴伸出炉体两侧,在炉体两侧壁上,各开一长槽使其长轴能在长槽内上下滑动。长槽两边各放两条扁钢,扁钢与炉壁连接并有间隙,扁钢里侧有档柱能卡住长轴,长轴两端炉外部份,套有套管,套管上焊有卡柱。双手分握套管上下端动长轴,沿长槽上下滑动,带动活动炉篦上下移动,完成续煤工作。
该蜂窝煤炉具也可制成专用取暖用炉具,其结构为,聚火室为铸铁材料制成,聚火室外周制成肋片结构,以保证足够的散热面积。
燃烧室和聚火室可为两个,便于家庭使用方便。
聚火室也可为水套式,制成水套炉结构,燃烧室与炉体有一定角度,用以降低水套炉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以煤为燃料,燃烧方式的变改。实现了上引燃下续煤的燃烧方式,克服了以往下引燃上续煤的一切缺点,具有燃烧效率高,节省能源,无污染的优点。燃烬的煤灰,可沿灰道直接落于灰膛,即卫生又方便除灰,还可充分利用了煤灰的余热。下续煤,不压火,对燃烧热量变化不大的用户就更适用,该炉具与传统的上续煤下引燃的炉灶相比,可省煤20~30%。该炉具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居民家庭,公共场所,饮食行业,集体食堂,都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不同的热负荷,选到本系列炉具,合适的炉具。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升降机构为手轮曲杆杠杆式升高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升降机构为手轮曲杆杠杆式下降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升降机构为手端式升高位置示意图。
图5升降机构为手端式下降位置示意图。
图6为曲杆杠杆固定支点和活动结点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取暖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专用于居民水套炉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燃烧室为2个的结构示意图。
1聚火室、1-1聚火器、1-2烟室及分烟口、1-3二次风室及二次风口、2燃烧室、2-1助燃器、2-2隔热层、2-3二次进风管、3炉篦、3-1活动炉篦、3-2托煤棍、3-3固定炉篦、4、灰膛、4-1加煤除灰门、5灰道及烟道、5-1灰道滑板、5-2灰道蝶伐、5-3烟道蝶伐、6扶正机构、6-1扶正柱、6-2滑轮、6-3钢球、7升降机构、7-1扶正架、7-2丝杆和丝母、7-3手轮、7-4曲杆杠杆、7-5长轴、7-6扁钢、7-7档柱、7-8卡柱、7-9套管、7-10螺栓、7-11垫块、8炉体、8-1支架、9蜂窝煤、10肋片、11耐火泥、12出水管、13进水管、14水套炉、15支架、16滚棒。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如
图1所示,由聚火室1、燃烧室2、炉篦3、灰膛4、灰道及烟道5构成。
聚火室1位于炉体上部,是由聚火器1-1。烟室及分烟口1-2,二次风室及二次风口1-3组成,聚火器除专供取暖炉具外,由耐火材料制作,并和炉体外壁用隔热材料填塞;专供取暖用炉具,聚火器可用铸铁制作,座于下部燃烧室助燃器2-1之上。
燃烧室2居于炉体中部,是由助燃器2-1,隔热层2-2,二次进风管2-3组成。助燃器2-1由耐火材料制作,座于其下部固定炉篦之上,助燃器与炉体之间设数根二次进风管2-3,其间隙除专供取暖用炉外,均用隔热材料填塞,二次进风管与炉体和固定炉篦连接,从灰膛内进风,上通聚火室之二次风室。
燃烧室下部是炉篦3,由固定炉篦3-3,活动炉篦3-1,托煤棍3-2组成。固定炉篦和炉体8连接,承受其上部燃烧室和聚火室之荷载。活动炉篦3-1在固定炉篦3-3中间有一定的间隙,以保证活动炉篦能上下移动,以达到下续煤的目的。托煤棍3-2,在续煤时使用,插在固定炉篦和活动炉篦在构造上配合好的孔中。
炉体下部是灰膛4,其正面为加煤除灰门4-1,门上装进风调节伐,其后面连接灰道5。
炉体后侧是灰道和烟道5,和炉体连接在一体,下通灰膛,上接排烟道。由灰道滑板5-1,灰道蝶伐5-2,烟道蝶伐5-3组成。灰道滑板伸入灰膛内,除灰时,打开灰道蝶伐,正常使用时由灰道蝶伐隔断灰道和烟道的通路。
扶正机构6和活动炉篦组成一体,其上部是活动炉篦3-1,其下部是扶正机构6。扶正机构包括滑轮6-2,扶正柱6-1。扶正机构下连升降机构,其滑轮6-2沿扶正柱6-1上下滚动,带动活动炉篦上下移动。
升降机构7与扶正机构6连接,在烧多块蜂窝煤炉具中,为手轮曲杆杠杆式升降机构。见图2、图3、由手轮7-3、丝杆丝母7-2、曲杆杠杆7-4、扶正架7-1组成。搬动手轮7-3,丝杆7-2行程,带动曲杆杠杆7-4动作,扶正架7-1控制曲杆杠杆7-4左右摆动。图3的A为固定支点,B为活动结点。升降机构在炉体下部用框架与炉体连接,其节点图和连接形式如图6所示,由三块扁钢钻有同孔用螺栓连接,即可活动。
在烧单块蜂窝煤的炉具中,升降机构为手端式,见图4、图5。在活动炉篦3-1和扶正机构6之间,通过中心设一长轴7-5伸出炉体两侧。炉体两侧各开一长槽,使长轴能上下滑动。长轴两端在炉体外,各套一套管7-9,套管上焊一卡柱7-8,在炉体开槽处各设两条加固扁钢7-6(见图4的A向视图),扁钢与炉体在适当位置用螺栓7-10连接。扁钢与炉体间用垫块7-11保持一距离,使卡柱7-8能翻转90°,在扁钢里侧焊一档柱7-7,其长度不影响7-8的翻转。操作时,两手分握两端套管,带动长轴连同扶正机构和活动炉篦上下移动,完成续煤工作。
该蜂窝煤炉具可根据不同热负荷制成不同用途和结构的炉具。如图7所示,可制成专供取暖用的炉具。聚火室1用铸铁材料制成,聚火室外围制成肋片结构,以增加散热面积。聚火室1与燃烧室2用螺栓连接。
也可制成居民用的水套炉如图8所示,将聚火室1改为水套炉14,燃烧室2和炉体有一定的角度,以缩短炉体高度。
也可根据居民家庭需要,制成双炉眼炉具如图9所示,聚火室1和燃烧室2为两个。
该炉具的加煤和除灰方法1)、烧多块蜂窝煤的炉具如
图1、图2、图3所示。其升降机构为手轮曲杆杠杆式加煤方法。首先将托煤棍3-2插入活动炉篦中,如
图1的位置。拧动手轮7-3,丝杆上升,曲杆杠杆下降,带动扶正机构6,连同活动炉篦3-1,一起下降到灰膛内,如图3的位置。打开加煤除灰门4-1,将蜂窝煤放到活动炉篦指定的位置上,关上加煤灰门。再拧动手轮7-3,丝杆下降,曲杆杠杆上升,带动扶正机构6,连同活动炉篦3-1和炉篦上的蜂窝煤,一起上升,当蜂窝煤和托煤棍接触时,将托煤棍3-2抽出,再拧动手轮7-3,使活动炉篦上升到图2的位置。此时,燃烧室最上一层烧烬的蜂窝煤,被顶到聚火室内。打开聚火室上面的炉盖,将煤灰拨入灰道,沿灰道滑板5-1,落入灰膛,即完成加煤和除灰操作。
2)、烧单块蜂窝煤的炉具如
图1、图4、图5所示。其升降机构为手端式加煤方法,将托煤棍3-2插入活动炉篦中,见
图1的位置。双手分握炉体两端长轴外的套管7-9,向里一推向上转90°下落到灰膛底部,打开加煤除灰门4-1,将蜂窝煤加到活动炉篦指定的位置,关上加煤除灰门,再用双手分握两端套管,上提到和托煤棍接触的位置,双手转90°,向外一拉,卡住长轴,将托煤棍抽出。再双手分握两端套管,向里一推上转90°上提,如图4的位置,两手转90°,向外一拉卡住长轴。打开炉盖,将燃烬的蜂窝煤拨入灰道落入灰膛,即完成续煤和除灰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上引燃下续煤蜂窝煤炉具,是由聚火室、燃烧室、炉篦、灰膛和烟道组成,其特征在于,聚火室位于炉体上部,聚火室下部四周设二次风室和风口,聚火室上部设烟室和分烟口;聚火室下面是燃烧烧室,燃烧室中间为助燃器,用耐火材料制作,助燃器与炉体之间装有二次进风管,二次进风管由灰膛内进入,上通聚火室的二次风室。燃烧室下面装有炉篦,炉篦由固定炉篦和活动炉篦组成,固定炉篦与炉体连接,活动炉篦位于固定炉篦中间有一定间隙,活动炉篦上放置蜂窝煤。活动炉篦下接扶正机构;扶正机构连接升降机构,均在灰膛之内;炉体下部是灰膛,灰膛一侧设有加煤和除灰门,门上装有进风调节伐,灰膛后侧设有灰道;灰道内装有蝶伐可活动,将灰道与烟道通路隔开,灰道与聚火室相通,灰道上面和烟道相通;烟道内也装蝶伐,用以控制燃烧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蜂窝煤炉具,其特征在于,升降机构可为手轮曲杆杠杆式,由手轮带动扶正机构连同活动炉篦,上下移动进行续煤;手轮曲杆杠杆由手轮、丝杆、丝母、和曲杆杠杆组成;曲杆杠杆有一个固定支点和多个活动结点,完成升降动作;固定支点在炉体底部与炉壁固定,活动结点在灰膛内由定位架控制杠杆摆动,定位架与炉体连接一起,手轮和丝杆、丝母在炉体外部通过活动结点与炉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蜂窝煤炉具,其特征在于,升降机构可为手端式,活动炉篦上下移动进行续煤,活动炉篦下连接扶正机构,在扶正机构上通过中心,焊一长轴伸出炉体两侧,在炉体两侧壁上,各开一长槽,使其长轴能在长槽内上下移动,长轴两边各放两条扁钢,扁钢与炉壁连接并有间隙,扁钢里侧有挡柱能卡住长轴,长轴两端炉外部份,套有套管,套管上焊有卡柱,长轴可沿长槽上下滑动,带动活动炉篦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蜂窝煤炉具,其特征在于,聚火室可为铸铁材料制成,其外围制成肋片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蜂窝煤炉具,其特征在于燃烧室和聚火室可为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蜂窝煤炉具,其特征在于聚火室可为水套式,制成水套炉;燃烧室与炉体有一定角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上引燃下续煤蜂窝煤炉具,由聚火室、燃烧室、炉箅、灰膛和烟道组成,该炉具主要特点是利用上点火蜂窝煤由上面点火、下面续煤,并配以续煤的工具和设备,该炉具具有节煤效果好,热效率高,无污染的优点。
文档编号F24B1/181GK2134596SQ92233438
公开日1993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16日
发明者崔海涛 申请人:崔海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