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1188阅读:9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流电弧炉部件,特别是一种直流电弧炉炉底电极。
CN2101839U号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强制冷却的直流电弧炉底阳极,又称底电极。它由工业纯铁制成的导电棒、石墨散热元件、冷却铜套组成。这种底阳极冷却强度大,但它的不足之处是结构复杂、底阳极制造、使用、装拆困难,冷却水铜套穿过炉底炉壳深入炉内难以避免发生漏水爆炸事故,使用安全性差。在上述底阳极基础上,发明者又公开了一种改进后的底电极,它由钢棒和一端封闭的中空铜棒以冶金结合构成,它的不足之处是1、底电极下部的中空铜棒穿过炉底炉壳深入炉内,冷却水在中空铜棒内循环冷却,炼钢过程中难以避免发生冷却水泄漏引发爆炸事故,使用安全性差。
2、底电极上没有测温热电偶,底电极工作状况无法监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制作使用方便、冷却效果好、安全可靠的直流电弧炉底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底电极由钢棒和一端钻有盲孔的铜棒以任何一种机械结合方式连接起来,在铜棒的盲孔内安有一喷淋冷却装置,喷淋冷却装置由冷却水进水管和帽状喷淋头以可拆卸方式构成。冷却水进水管和帽状喷淋头可以用不锈钢、铜等耐蚀材料制作。在喷淋头上钻有一定数量的冷却水喷水孔。为防止水中颗粒状杂质进入喷淋头堵塞冷却水喷水孔,在冷却水进水管道上安装有杂质过滤网。在底电极外表面上挖有安装测温热电偶的测温槽,测温热电偶可非常方便的安装和更换。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给出实施例,并作进一步的详述。


图1为底电极结构示意图。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1钢棒、2测温槽、3钻有盲孔的铜棒、4炉底耐火材料、5炉底炉壳、6帽状喷淋头、7冷却水喷水孔、8冷却水进水管、9盲孔、10出水、11进水、12杂质过滤网。
钢棒1和一端钻有盲孔9的铜棒3以销钉、螺丝等任何一种机械结合方式联结,在盲孔9内安有一个由冷却水进水管8和帽状喷淋头6组成的喷淋冷却装置。冷却水进水管8和帽状喷淋头6为可拆卸结构。帽状喷淋头6上钻有一定数量的冷却水喷水孔7,在冷却水进水管8上并联安装有两个杂质过滤网12,当其中一个堵塞,另一个可继续供给冷却水,避免冷却水中断。由于采用喷淋冷却,热交换系数增大,使得铜棒3上所钻盲孔9的深度比较浅,盲孔9在炉底炉壳5的外面。在底电极外表面上挖有放置热电偶的测温槽2,测温槽2内的热电偶与外设温度显示、记录、控制仪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1、钢棒和钻有盲孔的铜棒以任何一种机械结合方式联结起来,在通电使用时由于钢棒和铜棒接触面的不良接触而使接触面局部过热熔化,接触面自动焊合。大大减少了钢棒和铜棒以冶金结合方式联结所需的复杂制作工艺。
2、在铜棒的盲孔内安有喷淋冷却装置,由于喷淋冷却的冷却效果优于其它冷却方式的冷却效果,使底电极下部铜棒上的盲孔深度比较浅,盲孔在炉底炉壳外面,冷却水不进入炉内,避免了冷却水进入炉内发生漏水爆炸事故的危险。
3、由于在底电极的外表面上挖有测温槽,热电偶可以非常方便地安装、更换。热电偶与外设温度显示、记录、控制仪器连接,可以及时、准确地测定、控制底电极温度和掌握底电极工作状况,防止底电极熔化过多发生钢液泄漏事故,保证直流电弧炉的安全运行。
权利要求1.一种直流电弧炉底电极,由钢棒和一端封闭的中空铜棒以冶金结合方式构成,其特征在于,钢棒和一端钻有盲孔的铜棒以机械结合方式联结起来,盲孔内有一喷淋冷却装置,底电极的外表面上挖有测定底电极温度的测温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弧炉底电极,其特征在于喷淋冷却装置由喷淋头和冷却水进水管构成,喷淋头上钻有一定数量的喷水孔,冷却水进水管内安装有杂质过滤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流电弧炉底电极。它由钢棒和一端钻有盲孔的铜棒以机械结合方式构成。在铜棒的盲孔内设置有喷淋冷却装置,在底电极表面上挖有放置测温热电偶的测温槽。这种底电极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用方便、冷却效果好、安全可靠、成本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F27D11/10GK2156463SQ9320971
公开日1994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1993年4月15日
发明者王光熙, 李次鄂, 游伯诚, 朱国良, 任诚义 申请人:重庆特殊钢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