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烟节能引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5420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消烟节能引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用固体燃料立式炉灶的消烟节能引风装置。
目前广泛使用的蜂窝煤炉、冲天炉等立式圆膛炉灶在燃料燃烧时会产生一系列燃烧产物烟尘、灰分、COx、SOx、NOx、H2O等气体和粉尘,其中一些成分是因燃烧不完全而产生的,例如黑烟、CO等。将这类可燃但未燃成分排入大气,既浪费燃料、降低热效率,又严重污染环境,乃至于造成人身中毒事故。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在炉膛上部留置二次燃烧空间,或采用其它费用很高的体外处理方法。从理论上看,内部烧净无疑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此类炉灶还没有一种有效的引风结构,可以保证在高温区段充分供氧,因此,因为不充分燃烧而产生的黑烟、CO等随其它燃烧生成物一道,大量排弃于大气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消烟节能引风装置,它能有效地燃烧黑烟、CO等可燃成分,提高热效率和火焰中心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圆形炉膛上端部、高温火焰区下部周围设置一组均匀分布的内高外低倾斜孔联通炉膛内与炉体外;倾斜孔群上端出口段炉膛圆截面内径比其下部炉膛内径小;所有倾斜孔以炉膛轴心为中心线呈螺旋形。燃烧时,炉膛内上升热气流携带大量烟雾及CO经过上述倾斜孔群出风口段截面收缩的炉膛,由于喉管效应形成一定负压,加之倾斜孔群内原有空气受热上升,导致炉体外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通过倾斜孔群涌入炉膛上部高温燃烧区;又因为倾斜孔群呈螺旋形分布,由倾斜孔群出风口出来的空气依惯性带动炉膛内热气流形成涡流,从而破坏原有热气流的直流上升状态,增加紊流,促使热气流中的可燃成分如烟雾、CO与新鲜空气在高温区段充分混合燃烧。
本实用新型只要在炉膛上端部增加一组联通炉膛内与炉体外的均匀分布的内高外低呈螺旋形的倾斜孔,并将倾斜孔出口段炉膛直径适当收缩,所以结构简单;引气量的大小、流速由热气流自身状态变化自动调节,对炉灶的操作使用无特殊要求。采用本装置,可以有效地减少烟雾及CO排放并提高热效率。据实验对设置此装置与不设置此装置的炉灶进行比较对于蜂窝煤炉,烟雾及CO排放量减少87%,热效率提高30%,火焰温度提高5%;对于柴草炉,烟雾及CO排放量减少95%,热效率提高80%,火焰温度提高10%;对于1T冲天炉,可燃烟尘排放量减少60%。
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由以下实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装置沿炉膛轴心线的剖面图,图2是
图1中A-A处的剖面图。
下面结合
图1、图2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结构细节及其工作情况。
在炉膛(3)上部,设置一组均匀分布的倾斜孔(2),倾斜孔(2)的出风口(6)段炉膛内径小于炉膛(3)之内径,(1)是炉体,(4)是燃料位置。进入进风口(7)之新鲜空气经倾斜孔(2)从出风口(6)涌入炉膛上部高温燃烧区,因螺旋导风隔板(5)的导向作用,炉膛上部混合气流形成涡流(8)。
依上述原理,用数根圆管嵌入炉体组成近似螺旋线分布的内高外低倾斜孔群也能获得类似消烟节能效果。另外,此装置用于烟筒与炉膛结合部位,也具有消除烟雾,防止火焰从烟筒口外泄之功能。
权利要求1.燃用固体燃料立式炉灶上采用的消烟节能引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炉膛(3)上端部周围设置一组均匀分布的内高外低倾斜孔(2)联通炉膛(3)内高温燃烧区与炉体(1)外,倾斜孔(2)上端出风口(6)段炉膛圆截面的内径比其下部炉膛(3)圆截面的内径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倾斜孔(2)以炉膛(3)的轴心为中心线呈螺旋形分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于燃用固体燃料立式炉灶的消烟节能装置。本装置主要解决燃烧中的烟雾、CO污染和热效率不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是在圆炉膛上端部设置一组均匀分布的内高外低呈螺旋线分布的倾斜孔联通炉膛上端高温燃烧区与炉体外部,并将此段炉膛直径适当收缩。通过采用上述装置,引风量、风速具有自调节功能,促成烟雾、CO与足量氧气在高温区段充分混合燃烧,达到消烟节能之目的。
文档编号F24B1/189GK2199448SQ9424162
公开日1995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9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9日
发明者刘先才 申请人:刘先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