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53022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热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热泵,尤其是涉及包括设有多个热交换部的室外热交换器的热泵。
【背景技术】
[0002]通常,热泵是利用制冷剂的发热或冷凝热,来将低温的热源传递至高温或将高温的热源传递至低温的制冷制热装置。
[0003]热泵包括压缩机、制冷制热切换阀、室外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及室内热交换器。
[0004]热泵在制冷运转时,制冷剂可依次流过压缩机、制冷制热切换阀、室外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室内热交换器、制冷制热切换阀及压缩机。
[0005]热泵在制热运转时,制冷剂可依次流过压缩机、制冷制热切换阀、室内热交换器、膨胀机构、室外热交换器、制冷制热切换阀及压缩机。
[0006]当室外温度低的低温的制热运转时,热泵的室外热交换器可能因低温的室外空气而易于结霜。
[0007]热泵能够额外地设置用于加热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用加热器,在此情况下,当霜过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的条件时,能够用除霜用加热器对室外热交换器进行加热,来去除室外热交换器的霜。
[0008]另一方面,当热泵进行制热运转,且霜过附着于室外热交换器的条件时,能够实施使热泵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与制冷运转相同的除霜运转,来去除室外热交换器的霜。
[0009]在经常实施除霜运转的情况下,热泵的制热性能可能降低,优选地,尽量减少除霜运转的实施。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用简单的结构及最少限度的部件来将制热运转时的结霜最少化或防止制热运转时的结霜的热泵。
[0011]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的本发明的热泵包括压缩机、制冷制热切换阀、室内热交换器、第一膨胀阀及室外热交换器,在制冷时,制冷剂依次流过压缩机、制冷制热切换阀、室外热交换器、第一膨胀阀、室内热交换器、制冷制热切换阀及压缩机,在制热时,制冷剂依次流过压缩机、制冷制热切换阀、室内热交换器、第一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制冷制热切换阀及压缩机,在上述热泵中,上述室外热交换器包括:前热热交换部,通过制冷剂流路与上述第一膨胀阀相连接,用于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后热热交换部,通过制冷剂流路与上述制冷制热切换阀相连接,并且在室外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上述前热热交换部的下游,用于与经过与上述前热热交换部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部连接流路,用于连接上述前热热交换部和后热热交换部;以及第二膨胀阀,设于上述热交换部连接流路上。
[0012]上述前热热交换部和后热热交换部可以结合为一体。
[0013]上述前热热交换部可以包括一对集管通过微通道相连接的前热微通道热交换单元,上述后热热交换部可以包括一对集管通过微通道相连接的至少一个后热微通道热交换单元,上述至少一个后热微通道热交换单元在室外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上述前热微通道热交换单元的后方。
[0014]上述至少一个后热微通道热交换单元可以包括:第一后热微通道热交换单元,在室外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上述前热微通道热交换单元的下游;以及第二后热微通道热交换单元,在室外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上述第一后热微通道热交换单元的下游。
[0015]上述前热微通道热交换单元的集管和上述第一后热微通道热交换单元的集管可以相接合,上述第一后热微通道热交换单元的集管和上述第二后热微通道热交换单元的集管可以相接合。
[0016]上述第一后热微通道热交换单元可以通过上述热交换部连接流路与上述前热微通道热交换单元相连接。
[0017]上述第二后热微通道热交换单元可以通过微通道热交换单元连接流路与上述第一后热微通道热交换单元相连接。
[0018]上述第二后热微通道热交换单元可以通过制冷剂流路与上述制冷制热切换阀相连接。
[0019]上述前热热交换部可以包括前热管,上述后热热交换部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后热管,上述至少一个后热管在室外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上述前热管的后方。
[0020]上述室外热交换器还可以包括共用翅片,上述共用翅片分别与上述前热管及后热管相接触。
[0021]上述至少一个后热管可以包括:第一后热管,在室外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上述前热管的下游;以及第二后热管,在室外空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上述第一后热管的下游。
[0022]上述第一后热管可以通过上述热交换部连接流路与上述前热管相连接。
[0023]上述第二后热管可以通过管连接流路与上述第一后热管相连接。
[0024]上述第二后热管可以通过制冷剂流路与上述制冷制热切换阀相连接。
[0025]在进行制热运转时,若室外温度为设定温度以上,则上述第一膨胀阀可以被调节为使制冷剂膨胀的开度,上述第二膨胀阀可以被完全打开。
[0026]在进行制热运转时,若室外温度小于设定温度,则上述第一膨胀阀可以被完全打开,上述第二膨胀阀可以被调节为使制冷剂膨胀的开度。
[0027]上述热交换部连接流路可以包括:前热热交换部连接流路,用于连接上述前热热交换部和第二膨胀阀;以及后热热交换部连接流路,用于连接上述后热热交换部和第二膨胀阀。
[0028]与上述前热热交换部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面积相比,上述后热热交换部的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面积可以更大。
[0029]与上述前热热交换部(20)的制冷剂所通过的流路相比,上述后热热交换部的制冷剂所通过的流路可以更长。
[0030]上述后热热交换部的数量可以比上述前热热交换部的数量更多。
[0031]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本发明的热泵具有如下优点:能够用在室外热交换器的前热热交换部和后热热交换部之间设置第二膨胀阀的简单地结构及最少限度的部件延迟或防止制热运转时的结霜,且能够提高制冷性能及制热性能。
[0032]并且,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室外空气借助前热热交换部升温且相对湿度下降之后向后热热交换部流动,因此,能够延迟或防止后热热交换部的宽区域的结霜,且能够延迟结霜的效果关出。
[0033]并且,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前热热交换部和后热热交换部形成为一体,因此能够易于进行室外热交换器的组装作业及服务。
[0034]并且,具有如下优点:与在室外热交换器另设额外的过冷却热交换器的情况相比,更能够减少室外热交换器所占的体积,并且能够实现紧凑化。
【附图说明】
[0035]参照以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的说明和所附的附图,更易于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在上述附图中:
[0036]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热泵的一实施例的制冷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0037]图2为示出本发明的热泵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制热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0038]图3为示出本发明的热泵的一实施例的第二制热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0039]图4为图1至图3所示的室外热交换器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时的立体图。
[0040]图5为示出本发明的热泵的另一实施例的室外热交换器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能够具体地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实施例。
[0042]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热泵的一实施例的制冷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图2为示出本发明的热泵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制热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图3为示出本发明的热泵的一实施例的第二制热模式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图4为图1至图3所示的室外热交换器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时的立体图。
[0043]本实施例的热泵可包括压缩机1、制冷制热切换阀4、室内热交换器8、第一膨胀阀10及室外热交换器12。
[0044]热泵能够以制冷模式运转。热泵在制冷模式时,制冷剂可依次流过压缩机1、制冷制热切换阀4、室外热交换器12、第一膨胀阀10、室内热交换器8、制冷制热切换阀4及压缩机I。
[0045]热泵能够以制热模式运转。热泵在制热模式时,制冷剂可依次流过压缩机1、制冷制热切换阀4、室内热交换器8、第一膨胀阀10、室外热交换器12、制冷制热切换阀4及压缩机I。
[0046]在压缩机I能够连接压缩机吸入流路2,上述压缩机吸入流路2用于向压缩机I吸入通过制冷制热切换阀4的制冷剂。在压缩机I能够连接压缩机排出流路3,上述压缩机排出流路3用于向制冷制热切换阀4排出在压缩机I压缩过的制冷剂。
[0047]制冷制热切换阀4可通过制冷剂流路与室外热交换器12相连接。用于连接制冷制热切换阀4和室外热交换器12的制冷剂流路可以为制冷制热切换阀-室外热交换器连接流路5。制冷制热切换阀4可通过制冷剂流路与室内热交换器8相连接。用于连接制冷制热切换阀4和室内热交换器8的制冷剂流路可以为制冷制热切换阀-室内热交换器连接流路6。
[0048]热泵还可包括室内风扇7,上述室内风扇7用于使室内空气与室内热交换器8进行热交换。
[0049]室内热交换器8可以为使室内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8可通过制冷剂流路与第一膨胀阀10相连接。用于连接室内热交换器8和第一膨胀阀10的制冷剂流路可以为室内热交换器-第一膨胀阀连接流路9。
[0050]热泵能够使用为分离型空调机,在此情况下,室内风扇7和室内热交换器8能够设置于室内机I,室内风扇7能够将室内的空气吸入至室内机I,并使空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8之后,再次向室内供给。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