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流风道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09905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贯流风道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贯流风道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贯流风机在工业上又常称为横流式风机、线流式风机。参见图1,贯流风机包括贯流风轮3和贯流风机的风道,贯流风机的风道由底座蜗壳2和出风口蜗壳I所围成的进出风通道形成结合参考图1所述的空调器结构,可以看出,贯流风机设置在空调器壳体内,空气从空调器的进风格栅进入空调器壳体内部,经过设置在贯流风轮3和进风格栅之间的蒸发器4换热后从贯流风机的风道系统排出。参见图2,底座蜗壳2的截面形状包括底盘引流曲线5、底座蜗壳导向曲线6以及底座蜗壳出风曲线7,出风口蜗壳I包括出风口蜗壳导向曲线8和蜗舌曲线9,蜗舌具有朝向贯流风轮3的导风表面。这种贯流风机结构相对简单,具有薄而细长的出口截面,基本不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等特点。但是,蜗舌的导风表面与贯流风轮3之间的距离在贯流风轮3的轴向上是均匀(导风表面的延伸线是直线)的或是均匀变化(导风表面的延伸线是波浪线或齿型线)的,通过实验发现,贯流风轮3的中部风速比其两侧的风速大,进而导致出风的风速不一致,舒适性差。此外,由于上述原因,该贯流风机的噪音也比较大。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使出风的风速更均匀的贯流风道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贯流风道系统,包括:贯流风轮;蜗壳,包括蜗舌,蜗舌具有朝向贯流风轮的导风表面,蜗舌在平行于贯流风轮的轴向的方向上延伸,导风表面在蜗舌的延伸方向上由两个边位段和一个中位段组成,中位段位于两个边位段之间,在导风表面的某一延伸线上,各边位段到贯流风轮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小于中位段到贯流风轮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在导风表面的其他延伸线上,各边位段到贯流风轮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小于或等于中位段到贯流风轮的旋转轴线的距离。
[0005]进一步地,各边位段的任一延伸线和中位段的任一延伸线均为直线。
[0006]进一步地,各边位段上均设置有多个朝向贯流风轮的旋转轴线延伸的第一凸起部,多个第一凸起部在蜗舌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
[0007]进一步地,各第一凸起部在贯流风轮的出风方向上延伸,各第一凸起部的高度沿贯流风轮的出风方向逐渐增加。
[0008]进一步地,在贯流风轮的出风方向上,各第一凸起部的尺寸与该第一凸起部对应的边位段的尺寸相同。
[0009]进一步地,各第一凸起部均与该第一凸起部对应的边位段垂直。
[0010]进一步地,中位段上设置有多个朝向贯流风轮的旋转轴线延伸的第二凸起部,多个第二凸起部在蜗舌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
[0011]进一步地,各第二凸起部在贯流风轮的出风方向上延伸,各第二凸起部的高度沿贯流风轮的出风方向逐渐增加。
[0012]进一步地,各第二凸起部在贯流风轮的出风方向上延伸,在贯流风轮的出风方向上,各第二凸起部的尺寸与该第二凸起部对应的中位段的尺寸相同。
[001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贯流风道系统,贯流风道系统为上述的贯流风道系统。
[0014]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在导风表面的某一延伸线上,各边位段到贯流风轮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小于中位段到贯流风轮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在导风表面的其他延伸线上,各边位段到贯流风轮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小于或等于中位段到贯流风轮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因此,导风表面的延伸线呈中间低两边高的凹形结构。边位段的至少部分位置与贯流风轮的间隙小于中位段与贯流风轮的间隙。也就是说,导风表面与贯流风轮的两侧的间隙小于导风表面与贯流风轮的中部的间隙。上述间隙越小导致出风的风速越大,也就是说,贯流风轮两侧的出风风速相对于现有技术有所增加,这样,有效地克服了贯流风轮的中部风速比其两侧的风速大的缺陷,使得贯流风轮的中部的风速与两侧的风速的差距减小。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发明的贯流风道系统的出风风速更均匀,提高了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使用贯流风叶的空调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贯流风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贯流风道系统的实施例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贯流风道系统的实施例二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0]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上述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2]1、出风口蜗壳;2、底座蜗壳;3、贯流风轮;4、蒸发器;5、底盘引流曲线;6、底座蜗壳导向曲线;7、底座蜗壳出风曲线;8、出风口蜗壳导向曲线;9、蜗舌曲线;10、导风表面;11、边位段;12、中位段;14、第一凸起部;15、第二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4]如图3所示,实施例一的贯流风道系统包括贯流风轮3和蜗壳。蜗壳包括蜗舌,蜗舌具有朝向贯流风轮3的导风表面10,蜗舌在平行于贯流风轮3的轴向的方向上延伸,导风表面10在蜗舌的延伸方向上由两个边位段11和一个中位段12组成,中位段12位于两个边位段11之间,在导风表面10的某一延伸线上,各边位段11到贯流风轮3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小于中位段12到贯流风轮3的旋转轴线的距离,该延伸线不属于现有技术的均匀变化的延伸线。在导风表面10的其他延伸线上,各边位段11到贯流风轮3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小于中位段12到贯流风轮3的旋转轴线的距离。相当于各边位段11的全部位置与贯流风轮3的间隙都小于中位段12与贯流风轮3的间隙。当然,在导风表面10的其他延伸线上,各边位段11到贯流风轮3的旋转轴线的距离也可以等于中位段12到贯流风轮3的旋转轴线的距离。相当于各边位段11的只有部分位置与贯流风轮3的间隙都小于中位段12与贯流风轮3的间隙。需要说明的是,延伸线和延伸方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延伸线在沿指定方向延伸时,该延伸线的不一定是直线延伸。具体到实施例一,导风表面10的延伸线是沿蜗舌的延伸方向延伸,该延伸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弧线。
[0025]应用实施例一的贯流风道系统,由于在导风表面10的某一延伸线上,各边位段11到贯流风轮3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小于中位段12到贯流风轮3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在导风表面10的其他延伸线上,各边位段11到贯流风轮3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小于中位段12到贯流风轮3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因此,导风表面10的延伸线呈中间低两边高的凹形结构。在导风表面10的任一延伸线上,边位段11与贯流风轮3的间隙均小于中位段12与贯流风轮3的间隙。也就是说,导风表面10与贯流风轮3的两侧的间隙小于导风表面10与贯流风轮3的中部的间隙。上述间隙越小导致出风的风速越大,也就是说,贯流风轮3两侧的出风风速相对于现有技术有所增加,这样,有效地克服了贯流风轮3的中部风速比其两侧的风速大的缺陷,使得贯流风轮3的中部的风速与两侧的风速的差距减小。由上述分析可知,实施例一的贯流风道系统的出风风速更均匀,提高了舒适度。
[0026]此外,通过蜗舌在其延伸方向上的变化,也就是说,导风表面10的延伸线呈中间低两边高的凹形结构,使蜗舌与贯流风轮3外缘之间的间隙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在贯流风轮3的轴向上产生不一致的压力脉动,离散贯流风轮3在基频处的躁音峰值,抑制高次谐波成份,达到降低旋转躁音的目的,同时蜗舌强化了贯流风轮3的轴向运动,有助于抑制贯流风轮3中涡旋的产生和发展,减小回流,起到改善涡流躁音的作用。
[0027]在实施例一中,在导风表面10的任一延伸线上,各边位段11到贯流风轮3的旋转轴线的距离小于中位段12到贯流风轮3的旋转轴线的距离。相当于各边位段11的全部位置与贯流风轮3的间隙都小于中位段12与贯流风轮3的间隙。这样结构比各边位段11的只有部分位置与贯流风轮3的间隙都小于中位段12与贯流风轮3的间隙的结构进一步提高了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