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器的室外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55725阅读:来源:国知局
风扇马达构成的风扇马达组件。从而,通过所述送风扇22的旋转,能够使所述室外空气通过所述室外热交换器21,并使所述室外热交换器21内部的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
[0041]另外,与所述机械室30相对应的所述外壳10以至少一部分开口的方式形成,所暴露的所述机械室30可通过面板来进行遮蔽。从而,通过开放所述面板12,能够使机械室30的内部,尤其是所述机械室30内部的控制箱200提供服务。
[0042]另一方面,由所述阻隔壁100划分的所述机械室30内部地板上具备压缩机31。所述压缩机31通过制冷剂管与所述室外热交换器21及室内机相连接,并所述机械室30的内侧具备用于连接所述室外热交换器21和室内机的制冷剂管。从而,通过所述外壳10,能够使与所述室内机相连接的一对制冷剂管进出。并且,虽未详细图示,在所述机械室30的内部的制冷剂管可具备电子膨胀阀和定向阀等各种阀、干燥机、储液器等。
[0043]另一方面,在所述机械室30的上部可具备控制箱200。所述控制箱200用于控制所述室外机I的动作,配置在所述机械室30内部。
[0044]图3是示出所述控制箱和阻隔壁的结合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4是示出安装了所述阻隔壁的状态下的热交换室的内侧的部分立体图。并且,图5是示出所述控制箱的结合结构的部分剖开立体图。
[0045]参照附图,更仔细观察所述阻隔壁100,则所述阻隔壁100由板状形成,并以能够将所述热交换室20和机械室30划分在左右两侧的方式构成。
[0046]所述阻隔壁100包括左侧部120、右侧部130以及所述左侧部120和所述右侧部130之间的中间部110,以所述中间部110为基准,左侧部120和右侧部130在所述中间部的端部弯曲而形成。并且,所述中间部I1可以所述左侧部120和右侧部130为基准倾斜而配置。
[0047]所述左侧部120的端部分别固定于所述外壳10中形成正面的前板13上。此时,为了与所述前板13的简单固定,所述左侧部可以与所述前板13进行面接触的方式弯曲。并且,所述右侧部130的端部可固定于用于固定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1的室内热交换器支架23。此时,所述右侧部130和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支架23可构成一体。
[0048]当然,只要能保持划分所述热交换室20和机械室30的结构,就根据需要可以采用通过如其他单独支架这样的结构来固定所述左侧部120和右侧部130的结构。
[0049]另外,所述阻隔壁100的下部划分所述热交换室20和机械室30之间的空间,在所述阻隔壁100的上部形成开口部111。所述开口部111可配置在所述中间部110,可以小于下文中说明的基座板300的大小的方式形成。
[0050]所述开口部111被所述基座板300的一个面遮蔽,在通过所述开口部111所暴露的所述基座板300设置散热器351。从而,可使所述散热器351暴露在所述热交换室20的内侧,并通过流动至所述热交换室20内部的空气能够间接冷却所述控制箱200。
[0051]为此,在所述阻隔壁100和所述控制箱200之间形成与所述热交换室20相连通的流入流路和流出流路。即,可以通过将所述控制箱200安装于所述阻隔壁100来形成所述流入流路和流出流路,并通过如此形成的所述流入流路和流出流路,能够使所述热交换室20的空气经由所述控制箱200的内部之后排出至所述热交换室20。
[0052]所述流入流路可定义为下文中说明的阻隔壁流入口 141、阻隔壁流入部140、基座流入口 331,而所述流出流路可定义为下文中说明的基座流出口 321、阻隔壁流出部150、阻隔壁流出口 151。
[0053]详细而言,从机械室30侧观看时,在所述开口部111的左右两侧分别下陷形成有阻隔壁流入部140和阻隔壁流出部150。所述阻隔壁流入部140横跨所述右侧部130和所述中间部110,并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阻隔壁流入部140形成为与形成所述控制箱200的最背面的基座板300的上下长度相一致或者小于所述上下长度,所述阻隔壁流入部140沿上下方向延伸,并通过与所述基座板300相结合,来形成所述流入流路。
[0054]在所述阻隔壁流入部140形成使所述热交换室20内部的空气流入的阻隔壁流入口 141。所述阻隔壁流入口 141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可以上下方向形成多个。并且,所述阻隔壁流入口 141在所述阻隔壁流入部140的内侧区域位于靠向一侧的位置,从而位于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1的端部相邻的位置。所述阻隔壁流入口 141的位置,相当于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送风扇22的位置相隔开的所述阻隔壁100上的位置,该情况下,由于与所述送风扇22的距离原因,与所述阻隔壁流入口 141相对应的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1的一侧变成空气流速相对较慢的位置。
[0055]所述阻隔壁流出部150以下陷的方式横跨形成在所述左侧部120和所述中间部110,并以与所述阻隔壁流入部140相对应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另外,所述阻隔壁流出部150通过与所述基座板300相接来能形成流出流路。
[0056]在所述阻隔壁流出部150形成用于使所述机械室30内部的空气排出至所述热交换室20的阻隔壁流出口 151。所述阻隔壁流出口 151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并可以上下方向形成多个。并且,所述阻隔壁流出口 151在所述阻隔壁流出部150内侧区域位于靠向一侧的位置,从而位于与所述送风扇22的位置相邻的位置。
[0057]使所述阻隔壁流出部150及所述阻隔壁流出口 151可位于与所述阻隔壁流入部140及阻隔壁流入口 141相同高度的位置。从而,能够使从所述阻隔壁流入口 141流入的空气以最短路径横穿所述控制箱200的内部,并从所述阻隔壁流出口 151排出。
[0058]另一方面,所述控制箱200可以包括:基座板300,固定于所述阻隔壁100,用于形成地板面;第一印刷电路板350,安装于所述基座板300 ;盖板400,配置于所述基座板300的上方;第二印刷电路板430,安装于所述盖板400。
[0059]详细而言,所述基座板300以与所述阻隔壁100的弯曲的左侧部120和右侧部130以及中间部I1相对应的形状弯曲而形成,以使所述基座板300能够贴紧且固定于所述阻隔壁100,而且,所述基座板300形成为能够将所述开口部111、所述阻隔壁流入部140和阻隔壁流出部150全部遮蔽的大小。
[0060]所述基座板300包括与所述阻隔壁的中间部110相对应的中间面310、与所述左侧部120及右侧部130相对应的左侧面320以及右侧面330,从而能够贴紧于所述阻隔壁100的所述机械室30的侧面。另外,所述右侧面330的端部和所述右侧部130的端部能够一并固定于所述热交换器支架23,所述左侧面320能够与所述左侧部120贴紧并接合。
[0061]另外,在所述左侧面320的端部形成固定端340。所述固定端340形成为,能够在所述左侧面320的端部向所述机械室30的内侧方向弯曲,并向与所述前板13呈水平的方向延伸。
[0062]另外,在所述固定端340可以形成用于固定所述盖板400的固定部341。所述固定部341与形成在所述盖板400的约束部410相结合,从而能够维持所述盖板400搁置在所述固定端340的状态。
[0063]另外,在所述基座板300和盖板400之间可以具备支撑架420,通过所述支撑架420能够使所述基座板300和盖板400保持相隔开的状态的同时被进行固定。
[0064]另一方面,在所述基座板300的中间面310安装第一印刷电路板350,在与安装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350的位置相对应的所述中间面310,形成开口的散热器槽311,所述散热器槽311用于配置所述散热器351。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350的发热位置安装的散热器351,通过所述散热器槽311和所述开口部111暴露在所述热交换室20的内侧。从而,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350能够借助在所述热交换室20的内部流动的空气进行散热并得以间接冷却。
[0065]另一方面,与第二印刷电路板430相比,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350上可以配置发热量高的部件。例如,可以配置向所述室外机I供给电源的电源供给装置、用于控制变频式所述压缩机的智能功能模块(IPM)、诸如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桥式整流二极管等的开关兀件等。
[0066]当然,除上述例子外,与设置在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430上的部件相比,相对发热量更高、且需要进行冷却的部件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350上。另外,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350可以由多个印刷电路板构成,也可以由电子部件的组合构成,所述电子部件是与多个印刷电路板分别提供的发热量高的部件。
[00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