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设备及控制回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08977阅读:来源:国知局
I吹出口 31的轮廓外侧突出。凸轴34a、34b以绕水平轴线33a、33b旋转自如的方式连结于结构体28。连结时,例如,凸轴34a、34b被与结构体28 —体的轴承支承即可。
[0047]凸轴34a、34b上连接有上下风向板驱动源36。例如,上下风向板驱动源36由电动马达构成。连接时,例如,凸轴34a、34b上例如安装从动齿轮37。同样地,电动马达的驱动轴上安装驱动齿轮38。驱动齿轮38与从动齿轮37啮合。由此,电动马达的旋转以规定的传递比传递至凸轴34a、34b。上下风向板驱动源36的动作引起上下风向板32a、32b的旋转。
[0048]第I吹出口 31上配置有多个左右风向板39。左右风向板39沿着水平轴线33a、33b向水平方向排列,例如等间隔排列。各个左右风向板39能够绕旋转轴线41旋转。旋转轴线41在与水平轴线33a、33b正交的平面内延伸。所有旋转轴线41包含在与水平轴线33a、33b平行地扩展的一个虚拟平面内。优选这种虚拟平面与和第I吹出口 31相连的气流的通路正交。
[0049]左右风向板39上与旋转轴线41同轴地形成有凸轴42。凸轴42例如从左右风向板39的上下(或任一侧)方向突出。例如,凸轴42以绕旋转轴线41旋转自如的方式与结构体28连结。连结时,例如,凸轴42被固定于结构体28的轴承部件支承即可。
[0050]凸轴42上连接有作为第I风向板控制机构的左右风向板驱动源43。例如,左右风向板驱动源43能够由电动马达构成。连接时,例如在各个左右风向板39上形成连结轴44。连结轴44在偏离旋转轴线41的位置沿旋转轴线41平行地延伸。连结轴44上以绕连结轴44的轴心旋转自如的方式连结有机架部件45。电动马达的驱动轴上安装有驱动齿轮46。驱动齿轮46与机架部件45的齿轮47啮合。由此,电动马达的旋转转换为机架部件45的直线运动。机架部件45在旋转轴线41周围引起连结轴44的摆动。由此,引起左右风向板39的旋转。
[0051]如图4所示,结构体28上形成有第I吸入口 48。第I吸入口 48在结构体28的正面及上面开口。外板29能够在结构体28的正面覆盖第I吸入口 48。第I吸入口 48在设置时沿水平方向延伸而引入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14的室内空气。
[0052]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I吸入口 48及第I吹出口 31的两侧,在成为结构体28的外壁面的主体的两端部分别安装有风扇单元26。风扇单元26配置于结构体28的外壁面的外侧。风扇单元26分别具备风扇框体49。风扇框体49以相对于结构体28移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结构体28的外壁面。在此,风扇框体49能够绕与结构体28的外壁面交叉的旋转轴旋转。本实施方式中,风扇框体49的旋转轴与水平轴线51重叠。水平轴线33a、33b、51相互平行地延伸。结构体28的外壁面相互平行地扩展。因此,设置于结构体28的两端部的外壁面与水平轴线33a、33b、51正交。
[0053]风扇框体49上形成有第2吸入口 52。第2吸入口 52从结构体28的外壁面的垂直方向引入室内空气。第2吸入口 52被吸入口罩53覆盖。吸入口罩53安装于风扇框体49。吸入口罩53的轮廓在与水平轴线51同轴的虚拟圆筒面54的内侧沿着该虚拟圆筒面54被划分。即,吸入口罩53具有圆形轮廓。吸入口罩53上形成有多个开口 55。开口 55相互连接第2吸入口 52的内外空间。
[0054]风扇框体49上形成有第2吹出口 56。第2吹出口 56吹出从第2吸入口 52引入到风扇框体49的室内空气。气流从第2吹出口 56向沿着外壁面的方向吹出。若风扇框体49绕水平轴线51做旋转运动,则第2吹出口 56能够沿重力方向上下变位,从而能够改变从第2吹出口 56吹出的气流的方向。在此,沿着使第2吹出口 56向重力方向下降的风扇框体49的旋转方向,将正向侧称为“下游”,将反向侧称为“上游”。第2吹出口 56上安装有风向板57 (以下,称为“风扇单元风向板57” )。风扇单元风向板57能够使从第2吹出口 56吹出的气流的方向向水平方向偏转。2个第2吹出口 56的总开口面积小于第I吹出口 31的开口面积。
[0055]另外,改变风扇框体49的姿势的结构并不限于此。例如,可在第2吹出口 56设置沿上下方向改变风向的风向板,以结构体28的外壁面在风扇框体49的背面侧摆动自如地支承风扇框体49,沿水平方向改变第2吹出口 56的方向。并且,也可在第2吹出口 56设置沿左右方向改变风向的风向板,通过设置于结构体28的外壁面的导轨,使风扇框体49上下移动。
[0056]结构体28具备辅助结构体58。辅助结构体58在风扇框体49的周围形成于外壁面。辅助结构体58从外壁面比风扇框体49更向外侧突出。辅助结构体58的边在前述虚拟圆筒面54的外侧沿着吸入口罩53被隔开。
[0057]如图5所示,结构体28上旋转自如地支承有第I鼓风机27。作为第I鼓风机27,例如能够使用横流风扇。第I鼓风机27能够绕与水平轴线51平行的旋转轴61旋转。第I鼓风机27的旋转轴61在设置时沿水平方向延伸。由此,第I鼓风机27与第I吹出口 31平行配置。第I鼓风机27的周围配置有室内热交换器14。
[0058]结构体28上固定有第I鼓风机驱动源62。作为第I鼓风机驱动源62,例如能够使用电动马达。第I鼓风机驱动源62的驱动轴绕其轴心旋转。驱动轴能够与第I鼓风机27的旋转轴61同轴配置。第I鼓风机驱动源62的驱动轴能够与第I鼓风机27的旋转轴结合。由此,第I鼓风机驱动源62的驱动力传递至第I鼓风机27。第I鼓风机驱动源62驱动第I鼓风机27。气流藉由第I鼓风机27的旋转而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4。其结果,生成冷气或暖风气流。冷气或暖风气流从第I吹出口 31吹出。
[0059]如图6所示,结构体28具备主框体63a、前板63b以及第I侧板64a和第2侧板64bο主框体63a上形成有第I吹出口 31。在第I吹出口 31的两侧,在主框体63a上安装有第I侧板64a及第2侧板64b。第I侧板64a及第2侧板64b构成结构体28的外壳。第I侧板64a及第2侧板64b分别具有壁体65。各个壁体65设置成在主框体63a的两侧相互平行。壁体65的外壁面65a相当于结构体28的外壁面。在此,外壁面65a与水平轴线51正交即可。壁体65在第I吹出口 31的两侧固定成相对于第I吹出口 31不动。辅助结构体58分别与第I侧板64a及第2侧板64b —体化。这种部件能够由硬质树脂材料通过一体成型形成。同样地,第2侧板64b及辅助结构体58能够构成一个部件。本实施方式中,第I侧板64a及辅助结构体58或第2侧板64b及辅助结构体58由一个部件构成,但这些也可由不同部件构成。
[0060]在结构体28上安装第I侧板64a及第2侧板64b时使用螺钉66。螺钉66贯穿第I侧板64a及第2侧板64b而拧入主框体63a。在拧入螺钉66时,螺钉66的轴心与虚拟平面67正交。虚拟平面67朝向结构体28的正面。在此,虚拟平面67与水平轴线51平行且在设置室内机12时与室内的壁面平行。因此,虚拟平面67位于第I侧板64a及第2侧板64b的前面侧。主框体61具有螺钉用的凸台68。凸台68上形成有螺钉孔。螺钉孔与虚拟平面67相对向。第I侧板64a及第2侧板64b上安装有螺钉插入片69。螺钉插入片69与凸台68的一面重叠。螺钉66贯穿螺钉插入片69而拧入凸台68。
[0061]如图7所示,各个风扇单元26具备第I装饰框体7Ia及第2装饰框体7lb。风扇框体49由第I装饰框体71a及第2装饰框体71b构成。通过第I装饰框体71a及第2装饰框体71b相互结合,形成第2吹出口 56。第I装饰框体71a上划分有第2吸入口 52。被第I装饰框体71a及第2装饰框体71b划分的内部空间中容纳有送风路单元72、作为第2鼓风机的离心风扇73、安装板74、第2鼓风机驱动源75及保护部件76。
[0062]风扇单元26具备送风路单元72。送风路单元72由第I部件72a及第2部件72b构成。送风路单元72的第I部件72a与第2装饰框体71b结合。由此,送风路单元72与风扇框体49 一体化。送风路单元72的第I部件72a上形成有圆筒部77。在圆筒部77的内面形成与水平轴线51同轴的圆筒面77a。送风路单元72形成与第2吸入口 52连通的开口 78及延伸至第2吹出口 56的送风路79。
[0063]风扇单元26具备离心风扇73。离心风扇73容纳于送风路单元72内。作为离心风扇73,例如能够使用多叶片式风扇。离心风扇73的旋转轴与壁体65的外壁面65a交叉。在此,离心风扇73的旋转轴与外壁面65a正交。离心风扇73的旋转轴能够与水平轴线51重叠。若离心风扇73旋转,则室内空气将被沿着离心风扇73的旋转轴从开口 78引入。离心风扇73在旋转中一直而向离心方向挤出室内空气。由此,被挤出的室内空气沿着送风路79从第2吹出口 56吹出。
[0064]风扇单元26具备安装板74。如后述,安装板74与送风路单元72的第I部件72a连结。由第I装饰框体71a、第2装饰框体71b及安装板74构成风扇单元26的外观。安装板74与壁体65的外壁面65a重叠。安装板74拧紧于壁体65。螺钉81从壁体65的内壁面(外壁面的反面)贯穿壁体65而拧入安装板74。各个螺钉81能够具有与水平轴线51平行的轴心。由此,风扇单元26分别固定于第I侧板64a及第2侧板64b。
[0065]风扇单元26具备第2鼓风机驱动源75。第2鼓风机驱动源75支承于安装板74。安装板74与壁体65的外壁面65a重叠。由此,第2鼓风机驱动源75在第I吹出口 31的两侧固定于壁体65的外壁面65a。例如,第2鼓风机驱动源75能够由电动马达构成。第2鼓风机驱动源75的驱动轴82上固定有离心风扇73。
[0066]风扇单元26具备保护部件76。保护部件76固定于安装板74。保护部件76能够形成为所谓的圆顶状。保护部件76覆盖第2鼓风机驱动源75。第2鼓风机驱动源75的驱动轴82贯穿保护部件76,从安装有第2鼓风机驱动源75的一侧向保护部件76的安装有离心风扇73的一侧突出。在保护部件76的外侧,在第2鼓风机驱动源75的驱动轴82上安装有离心风扇73。保护部件76堵住圆筒部77的开口。
[0067]风扇单元26具备多个辊83。辊83从水平轴线51以等距离配置。辊83具有圆柱体。圆柱体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保护部件76。圆柱体的轴心与水平轴线51平行地延伸。辊83能够绕圆柱体的轴心旋转。圆柱体能够由POM(聚甲醛树脂)等树脂材料形成。圆柱体与送风路单元72的圆筒面77a内接。由此,送风路单元72以经由辊83组绕水平轴线51旋转自如的方式与保护部件76连结。
[0068]如图8所示,送风路单元72的圆筒部77上形成有机架84。机架84向沿着水平轴线51的方向在偏离辊83的位置配置于圆筒面77a上,并与水平轴线51同心地延伸。机架84上啮合有驱动齿轮85。驱动齿轮85的旋转轴设定成与水平轴线51平行。通过驱动齿轮85的旋转,圆筒部77能够绕水平轴线51而相对于保护部件76旋转。S卩,送风路单元72能够旋转。
[0069]安装板74上安装有风扇框体驱动源86。例如,风扇框体驱动源86例如能够由电动马达构成。风扇框体驱动源86的驱动轴与驱动齿轮85连结。驱动轴的轴心与驱动齿轮85的旋转轴重叠。由此,驱动齿轮85的旋转通过风扇框体驱动源86的动力而产生。风扇框体驱动源86生成引起风扇框体49的旋转的驱动力。
[0070]如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