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设备及控制回路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908977阅读:来源:国知局
图9所示,风扇单元26具备风扇单元风向板57的驱动单元87。风扇单元风向板57能够在固定于送风路单元72的第I部件72a的旋转轴88的周围改变姿势。旋转轴88与和虚拟圆相切的切线重叠,该虚拟圆为与水平轴线51正交的虚拟平面,且与水平轴线51同心。驱动单元87容纳于风扇框体49并在送风路79的上侧固定于送风路单元72。
[0071]驱动单元87具备连杆部件89。连杆部件89与风扇单元风向板57连结。连结时,送风路单元72上固定有连杆壳体91。连杆壳体91绕风扇单元风向板57的旋转轴88旋转自如地保持风扇单元风向板57的上端。在风扇单元风向板57的上端,连接有从风扇单元风向板57的旋转轴88偏转而与风扇单元风向板57的旋转轴88平行地延伸的偏心轴92。连杆壳体91上形成有偏心轴92的引导路93。偏心轴92的引导路93在风扇单元风向板57旋转时,沿着与风扇单元风向板57的旋转轴88同心的圆弧引导偏心轴92的移动。
[0072]驱动单元87具备作为第2风向板控制机构的左右风向板驱动源94。例如,左右风向板驱动源94能够由电动马达构成。左右风向板驱动源94固定于送风路单元72。左右风向板驱动源94具有与风扇单元风向板57的旋转轴88平行地延伸的驱动轴94a。驱动轴94a的上端旋转自如地保持于连杆壳体91。在驱动轴94a的上端连接有从驱动轴94a的轴心95偏心而与驱动轴94a的轴心95平行地延伸的偏心轴96。连杆壳体91上形成有偏心轴96的引导路97。偏心轴96的引导路97沿着与驱动轴94a的轴心95同心的圆弧引导偏心轴96的移动。
[0073]连杆部件89旋转自如地保持偏心轴92、96。若偏心轴96通过左右风向板驱动源94的旋转而在引导路97内移动,则偏心轴96的移动引起连杆部件89的移动。移动时,连杆部件89维持其姿势。偏心轴96的动作沿着相同路径产生偏心轴92的动作。由此,风扇单元风向板57的姿势能够同步地发生变化。驱动单元87生成引起风扇单元风向板57的姿势变化的驱动力。
[0074]图10示意地表示空调设备11的控制系统。作为进行空调设备11的控制的控制回路的控制单元101具备制冷和供暖确立部102。制冷和供暖确立部102控制制冷回路19的动作。根据制冷和供暖确立部102的控制,制冷回路19选择性地确立制冷运行的动作或供暖运行的动作。制冷和供暖确立部102上连接有室外机13。制冷和供暖确立部102控制压缩机15和膨胀阀17、四通阀18的动作。这种控制时,制冷和供暖确立部102向压缩机15和膨胀阀17、四通阀18供给控制信号。例如,四通阀18可以,通过控制信号的动作切换阀的位置。
[0075]控制单元101具备主体单元控制块103。主体单元控制块103控制主体单元25的动作。主体单元控制块103具有第I鼓风机控制部104、上下风向板控制部105及左右风向板控制部106。第I鼓风机控制部104上电连接有第I鼓风机驱动源62。第I鼓风机控制部104控制第I鼓风机驱动源62的动作。该控制时,第I鼓风机控制部104向第I鼓风机驱动源62供给第I驱动信号。通过第I驱动信号的供给,第I鼓风机驱动源62执行第I鼓风机27的起动和停止、每分钟转速的控制。上下风向板控制部105上电连接有主体单元25的上下风向板驱动源36。上下风向板控制部105控制上下风向板驱动源36的动作。该控制时,上下风向板控制部105向上下风向板驱动源36供给控制信号。通过控制信号的供给,上下风向板驱动源36实现上下风向板32a、32b的方向的控制。左右风向板控制部(第I风向控制部)106上电连接有左右风向板驱动源43。左右风向板控制部106控制左右风向板驱动源43的动作。该控制时,左右风向板控制部106向左右风向板驱动源43供给第I风向控制信号。通过第I风向控制信号的供给,左右风向板驱动源43实现左右风向板39的方向的控制。
[0076]在此,第I鼓风机控制部104以“超强”、“强”、“弱”、“微弱”、“静音”的5个阶段切换第I鼓风机27的风量。“强”的风量设定为小于“超强”的风量。“弱”的风量设定为小于“强”的风量。“微弱”的风量设定为比“弱”的风量更小。“静音”的风量设定为比“微弱”的风量更小。风量通过第I驱动信号指定。第I驱动信号中根据风量确定第I鼓风机27的每分钟转速。例如,若设定为“超强”,则指定第I转速。若设定为“强”,则指定小于第I转速的第2转速。若设定为“弱”,则指定小于第2转速的第3转速。若设定为“微弱”,则指定小于第3转速的第4转速。若设定为“静音”,则指定小于第4转速的第5转速。第I鼓风机27以通过第I驱动信号确定的转速旋转。
[0077]另外,若为相同的送风机,则具有若加大鼓风机的风量则风速变快,若减少风量则风速变慢的关联性。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利用风量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使基于第I鼓风机27的气流的风速与基于风扇单元26的气流的风速不同,获得规定的效果即可。因此,将风扇单元26的最大风速设定为至少比第I鼓风机27的最小风速快即可。无需在在风扇单元26的所有转速中比第I鼓风机27的风速快。
[0078]控制单元101具备风扇单元控制块107。风扇单元控制块107控制风扇单元26的动作。风扇单元控制块107具有第2鼓风机控制部108、框体姿势控制部109及左右风向板控制部111。第2鼓风机控制部108上分别电连接有第2鼓风机驱动源75。第2鼓风机控制部108分别控制2个第2鼓风机驱动源75的动作。该控制时,第2鼓风机控制部108向第2鼓风机驱动源75供给第2驱动信号。通过第2驱动信号的供给,第2鼓风机驱动源75执行离心风扇73的起动和停止、每分钟转速的控制。第2鼓风机控制部108在生成第2驱动信号时参考第I驱动信号。能够根据第I驱动信号中规定的每分钟的转速设定离心风扇73的每分钟转速。框体姿势控制部109上分别电连接有风扇单元26的风扇框体驱动源86。框体姿势控制部109控制风扇框体驱动源86的动作。该控制时,框体姿势控制部109分别向风扇框体驱动源86供给第3驱动信号。通过第3驱动信号的供给,风扇框体驱动源86实现风扇框体49的方向的控制。框体姿势控制部109在生成第3驱动信号时参考上下风向板控制部105的控制信号。能够根据上下风向板控制部105的控制信号中规定的姿势确定风扇框体49的姿势。左右风向板控制部111上分别电连接有左右风向板驱动源94。左右风向板控制部111控制左右风向板驱动源94的动作。该控制时,左右风向板控制部111向左右风向板驱动源94供给第2风向控制信号。通过第2风向控制信号的供给,左右风向板驱动源94实现风扇单元风向板57的方向的控制。左右风向板控制部111在生成第2风向控制信号时参考第I风向控制信号。能够根据第I风向控制信号中规定的姿势确定风扇单元风向板57的姿势。
[0079]在此,第2鼓风机控制部108以“超强”、“强”、“弱”、“微弱”、“静音”的5个阶段切换离心风扇73的风量。“强”的风量设定为小于“超强”的风量。“弱”的风量设定为小于“强”的风量。“微弱”的风量设定为比“弱”的风量更小。“静音”的风量设定为比“微弱”的风量更小。而且,2个离心风扇73的“超强”的总风量设定为小于第I鼓风机27的“超强”的风量。2个离心风扇73的“强”的总风量设定为小于第I鼓风机27的“强”的风量。2个离心风扇73的“弱”的总风量设定为小于第I鼓风机27的“弱”的风量。2个离心风扇73的“微弱”的总风量设定为小于第I鼓风机27的“微弱”的风量。2个离心风扇73的“静音”的总风量设定为小于第I鼓风机27的“静音”的风量。风量通过第2驱动信号指定。第2驱动信号中根据风量确定离心风扇73的每分钟转速。例如,若设定为“超强”,则指定第6转速。若设定为“强”,则指定小于第6转速的第7转速。若设定为“弱”,则指定小于第7转速的第8转速。若设定为“微弱”,则指定小于第8转速的第9转速。若设定为“微弱”,则指定小于第9转速的第10转速。离心风扇73以第2驱动信号中特定的转速旋转。
[0080]例如,控制单元101上连接有受光传感器113。例如,指令信号通过无线从遥控器单元传给受光传感器113。例如,指令信号确定空调设备11的动作模式和设定室温。在指令信号中根据遥控器单元的操作记述有动作模式和设定室温。作为动作模式,例如可举出“制冷运行”、“供暖运行”、“除湿运行”、“送风运行”等。受光传感器113输出所接收的指令信号。指令信号分别供给至制冷和供暖确立部102、主体单元控制块103及风扇单元控制块107ο制冷和供暖确立部102、主体单兀控制块103及风扇单兀控制块107根据指令彳目号中确定的动作模式和设定室温而动作。
[0081]控制单元101上连接有室温传感器114。例如,室温传感器114在室内机12内安装于室内热交换器14的风上侧。室温传感器114检测室内机12周围的温度。室温传感器114根据检测结果输出温度信号。室温通过温度信号确定。例如,温度信号供给至主体单元控制块103及风扇单元控制块107。主体单元控制块103及风扇单元控制块107在执行控制时,能够参考通过温度信号确定的温度。
[0082]控制单元101上连接有人体传感器115。例如,人体传感器115例如安装于室内机12。人体传感器115检测室内人员的存在和室内人员的位置。人体传感器115根据检测结果输出检测信号。通过检测信号确定室内人员的有无和位置。例如,检测信号供给至制冷和供暖确立部102、主体单元控制块103及风扇单元控制块107。制冷和供暖确立部102、主体单元控制块103及风扇单元控制块107在执行控制时,能够参考通过检测信号确定的室内人员的有无和位置。
[0083]控制单元101具备存储部116。存储部116中存储有风向基准数据。风向基准数据包含“右向设定”、“稍微右向设定、“正向设定”、“稍微左向设定”、“左向设定”的5个设定的数据组。如图11所示,每个设定中指定第I吹出口 31的左右风向板39、右侧风扇单元26的风扇单元风向板57及左侧风扇单元26的风扇单元风向板57的基准位置(基准姿势)。左右风向板39的基准位置在旋转轴线41周围被确定。各个风扇单元风向板57的基准位置在旋转轴88周围被确定。例如,左右风向板驱动源43和左右风向板驱动源94由步进马达构成时,各个基准位置通过距原点位置的脉冲数确定。图中记载的角度D°、F°、G0为例示,能够根据主体单元25及风扇单元26的结构和其他主要因素适当决定。尤其,第I鼓风机27的第I吹出口 31的结构并非左右对称时,优选左右风扇单元26的风向角度在左右不同。在此,左右风扇单元26的风向板的角度设定为左右对称,F。及G°设定为小于D° ( = 90° )的角度(例如80° )。角度α及角度β为相对正向改变风向时的角度。角度β设定为大于角度α的角度(例如2α)。另外,存储部116可外置于控制单元101。在此,“右向”或者“左向”时,使左右风向板39及风扇单元风向板57相对于正向按角度α移动。然而,也可使左右风向板39的角度与风扇单元风向板57的角度不同。“稍微右向”和“稍微左向”时也相同。
[0084]另外,控制单元101能够由微处理器单元(MPU)等运算处理回路构成。例如,运算处理回路上例如还能够内置非易失性存储装置,还能够外置。存储装置中能够存储有规定的控制程序。运算处理回路能够通过执行控制程序来发挥作为控制单元101的作用。并且,受光传感器113、室温传感器114及人体传感器115设置于主框体63a的前面侧。
[0085]接着,对空调设备11的动作进行说明。例如,若设定制冷运行,则制冷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