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柱壁面贴附式均匀送风用变截面均流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14824阅读:来源:国知局
32、33的角度依次为14。~18。、9°~15。、6°~ 11° ;则在变截面进风道3的另一侧的3个模形区域34、35、36的角度依次为14。~18。、 9。~15。、6。~ir。
[0032] 上述方式能够适用于方柱壁面贴附式均匀送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应用限制W 及不适用于大空间建筑的问题。
[0033] 可选的,所述变截面进风道3和壳体4的外筒外壁上附有一消声保温层10 ;所述 消声保温层10采用一定厚度的玻璃棉拉、聚己締泡沫或其他具有消声功能的材料。由此, 能够减少变截面进风道3和壳体4内空气流动撞击与端动带来的震荡及啸叫噪声的同时, 隔绝渐缩截面模形进风区域3和壳体4内空气与周围环境的换热,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
[0034] 可选的,所述壳体4的中部设置有一回形孔板9,所述回形孔板9上均匀分布有多 个通孔,回形孔板9的设置减小了气流的端动性,同时起到消声的作用。在降低噪音的同 时,实现送风动压转换为静压,静压主导作用下的出风均匀性更好,较好满足了均流装置的 出风要求。
[0035] 可选的,回形孔板9上通孔的孔径实际应用中为1~3mm。可选的,回形孔板9开 孔率为20%~30%。经研究发现,在相同的开孔率下,孔径越小、出风均匀性越好,但送风 经过孔板时阻力越大,反之规律相反;相同的孔径下,开孔率越大,出风均匀性越好、阻力越 小,但孔板制作工艺要求较高、造价增加,并且开孔率增加到50%W上时,孔板有效性将降 低。相同的孔径下,开孔率越小,出风均匀性降低、阻力增大,但孔板便于制作和安装固定。
[0036] 壳体4顶面内筒内壁与回形孔板9之间的空间为送风由变截面进风道3进入壳体 4后的均流区域,能够进一步将送风动压转换为静压,实现送风均匀的通过回形孔板9。壳 体4顶面内筒内壁与回形孔板9之间均流区域高度越大,送风越能均匀的通过回形孔板9, 但造价增高、美观性降低,反之规律相反。经过试验探索验证,壳体4顶面内筒内壁与回形 孔板9之间均流区域高度是150~250mm。
[0037] 可选的,壳体4的下端一周沿水平方向向壳体4的中轴线方向延展形成一回形导 流弧板8,回形导流弧板8由设计为一体的水平段、弧段和竖直段组成;且所述回形导流弧 板8与壳体4的内筒外壁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形成一回形条缝出风口 5。回形孔板9与壳 体4底面之间为出风区域,壳体4内的风在回形导流弧板8的阻挡和导流的作用下,出风区 域内各个方向的气流顺序进入回形条缝出风口 5,并沿方柱外壁面7竖直向下送出并扩散, 逐渐进入人员工作区。
[003引回形孔板9距回形条缝出风口 4的竖直距离为出风段,出风段包括出风区域和导 流段;出风段高度越大,出风角度越能满足设计要求,但造价增高、美观性降低,反之规律相 反。出风区域是指回形孔板9距回形导流弧板8的水平段的竖直距离,经过试验探索验证, 该距离取150~250mm;导流段是指回形导流弧板8的水平段距回形条缝出风口 4的竖直 距离,经过试验探索验证,该距离取50~100mm;因此出风段的范围为200~350mm。
[0039] 可选的,所述回形条缝出风口 5的水平宽度主要与出风速度、出风口断面均匀性, 出风口端流度有关。相同出风量下,水平宽度越小,出风速度越大、出风断面均匀性越好,但 出风口端流度越高、能量耗散增加,反之规律相反。经过试验探索验证,回形条缝出风口 5 水平宽度的合适范围为20~80mm。
[0040] 可选的,圆弧是所有形状导流弧中应用最多、导流效果最好的形式,大量的出现在 通风空调系统的弯头、S通等局部阻力构件之中。同时考虑到出风竖直向下的要求,所述的 回形导流弧板8的弧段为圆的1/4弧段。
[0041] 本发明的装置在制作时,其各部件的所有连接处均采用玻璃胶密封缝隙,W防止 变截面进风道3和壳体4内的空气由回形条缝出风口 5之外的其他部位向外渗透。
[0042] 本发明的原理如下;
[0043] 如图3所示,是采用本发明的方柱壁面贴附式送风模式气流组织示意图。由风机 送出的高速气流由进风管2的进风口 1处进入,进而水平进入变截面进风道3上部,高速气 流如图1、2中虚线箭头所示,分左右两个方向沿变截面进风道3的模形区域的风道运动,运 动过程中的能力损失完全由动压来补偿,W此保证变截面进风道3内任一点的静压相等, 从而实现送风在静压的作用下均匀的向下进入壳体4内部由壳体4顶面内筒内壁与回形孔 板9之间的空间所形成的均流区域;随着后续空气不断涌入,均流区域内压力逐渐升高,均 流区域内空气在压力作用下穿过回形孔板9进入出风区域,动压几乎全部转变为静压,气 流均匀性得到有效提升;然后均匀性较好的空气沿回形导流弧板8由回形条缝出风口 5竖 直向下送出;送风贴附于方柱体6的外壁面7向下流动,在康达效应的作用下与方柱外壁面 7形成贴附。此后射流主体沿外壁面7向下流动,接近地面时逆压梯度增加,射流主体与方 柱体6分离,撞击柱角后方向转为水平,然后与地面形成贴附,W扇形福射流动方式沿地板 向前延伸扩散流动。
[0044]由于方柱壁面对射流主体的"挟持作用",能够有效减少送风与周围空气的混合, 将更多新鲜空气和冷/热量分区、均匀下送至工作区。因此,与混合通风方式相比,方柱壁 面贴附射流送风模式的送风效率较高、室内空气品质较优,且在工作区形成类似置换通风 的气流组织,有效提升人员热舒适性。与置换通风方式相比,该送风模式风口上置,能够有 效减少对工作区有效空间的占用,且更加美观。同时,贴附射流模式能够减少冷风直吹人体 造成的"吹风感",且动量送风模式能够适用于送热风工况。
[0045] 为使本发明的结构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作进一步地 描述。
[0046] 实施例1
[0047] 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建立回形等截面均流装置实验模型,如图8所示,W边长 1000mm的方柱为应用对象,变截面进风道3各个模形截面高度均为600mm,沿进风口中 轴线将变截面进风道3划分为上下对称的六个模形区域;其中,第一模形区域31和第四 模形区域34的长度均为600mm(300+ (1000-400) /2)、进口宽度均为500mm、末端宽度均 为300mm;第二模形区域32和第五模形区域35的长度均为1400mm(300+1000+100)、进口 宽度均为300mm、末端宽度均为100mm;第S模形区域33和第六模形区域36的长度均为 600mm(100+1000/2)、进口宽度均为100mm、末端宽度均为50mm;在变截面进风道3的一侧沿 进风方向的第一、第二、第S模形区域31、32、33的角度依次为17°、10°、6° ;则在变截面 进风道3的另一侧的第四、第五、第六模形区域34、35、36的角度依次为17。、10°、6° ;壳 体4的直径1600mm,总高度480mm(其中壳体4顶面内筒内壁与回形孔板9之间均流区域高 度200mm,回形孔板9与壳体4底面之间的出风区域高度200mm,回形导流弧板8与出风口 5间导流段的高度为80mm,共计480mm);回形孔板9宽度为300mm,开孔率为25. 6%,水平 安装在壳体4中部;回形导流弧板8的水平段宽度为250mm;弧段为直径60mm圆的1/4段, 弧段下连接50mm高的竖直段;导流段的高度为80mm;进风口宽X高为400X200mm2,回形 条缝出风口宽度为50mm,出风速度为1.Om/s。
[0048] 贴附用方柱,变截面进风道3、壳体4、回形孔板9、回形导流弧板8、进风口 1、进风 管均采用厚度为2. 0mm的锻锋钢板制作,消声材料采用玻璃棉拉,厚度为10mm,紧贴附在变 截面模形进风道和均流装置壳体内侧壁。
[0049] 为了验证本发明方柱壁面贴附式均匀送风用变截面均流装置出风的均匀性,需知 道回形条缝出风口断面速度分布情况。为此W200mm为间隔,在回形条缝出风口断面中轴 线上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