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239873阅读:来源:国知局
还可形成密封构件630。
[0136]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的制造方 法的示意图,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还可包括在 填充蓄冷材料(S50)之后测试热交换介质和和蓄冷材料是否泄漏(S60)。
[0137] 测试热交换介质和和蓄冷材料是否泄漏(S60)是测试蓄冷材料的填充状态并确 认热交换介质的泄漏的过程。
[0138] 可通过具有上述特征的制造方法来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配备有蓄 冷部的换热器1000。
[0139] 通过这样做,根据本发明,根据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1000以及配备有蓄冷部的 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在涂敷(S30)之后形成填充有蓄冷材料的蓄冷材料填充部以阻止涂渍 溶液被引入到换热器,从而防止换热器由于涂渍溶液而被腐蚀,以增加耐用性并更大程度 地提尚制造性能。
[0140] 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例,而本发明的应用可不同,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改变。
【主权项】
1. 一种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 第一集管箱201和第二集管箱202,平行地设置为彼此隔开预定距离,并且沿着气流方 向通过隔板肋213分隔,以形成第一隔间213a至第三隔间213c; 三列管110,所述三列管110的两端分别固定到第一集管箱201的第一隔间213a至第 三隔间213c和第二集管箱202的第一隔间213a至第三隔间213c; 入口和出口成型构件300,安装在第一集管箱201和第二集管箱202中,以提供热交换 介质的引入和排放, 其中,第一列管110至第三列管110中的一列管储存有蓄冷材料, 入口和出口成型构件300安装在第一集管箱201的一侧; 第一集管箱201的形成有输入和输出成型构件300的一部分设置有蓄冷材料填充部 610,蓄冷材料填充部610与第一隔间213a至第三隔间213c中的储存有蓄冷材料的一个连 通,以被填充有蓄冷材料。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热交换介质在第一列管110和第三列管110中 运动,蓄冷材料储存在第二列管110中,蓄冷材料填充部610形成为与第二隔间213b连通。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中,第一集管箱201的第二隔间213b或第二集管 箱202的第二隔间213b的预定区域设置有连通部214,连通部214使第一隔间213a与第三 隔间213c彼此连通以使热交换介质运动。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中,引入热交换介质的入口管510和排出热交换介 质的出口管520分别与第一集管箱201的第一隔间213a至第三隔间213c连通, 通过入口管510引入的热交换介质经由以下区域通过出口管520排出: 第一区域A1,在第一区域A1中,热交换介质在沿着第一隔间213a的纵向运动的同时, 通过形成第一列的管110运动至第二集管箱202的第一隔间213a; 第二区域A2,在第二区域A2中,热交换介质在沿着第二集管箱202的第一隔间213a的 纵向方向运动的同时,通过所述管110运动至第一集管箱201的第一隔间213a; 第三区域A3,在第三区域A3中,热交换介质沿着第一集管箱201的第一隔间213a的纵 向方向运动的同时,通过所述管110运动至第二集管箱202的第一隔间213a; 第四区域A4,在第四区域A4中,热交换介质在通过连通部115运动至第二集管箱202 的第三隔间213c,并沿着第二集管箱202的第三隔间213c的纵向方向运动的同时,通过所 述管110运动至第一集管箱201的第三隔间213c; 第五区域A5,在第五区域A5中,热交换介质在沿着第一集管箱201的第三隔间213c的 纵向方向运动的同时,通过所述管110运动至第二集管箱202的第三隔间213c; 第六区域A6,在第六区域A6中,热交换介质在沿着第二集管箱202的第三隔间213c的 纵向方向运动的同时,通过所述管110运动至第一集管箱201的第三隔间213c。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中,入口和出口成型构件300包括入口管510和 出口管520,其中,入口管510与第一隔间213a连通以将热交换介质引入到封闭第一集管箱 201的两端的端盖440的一部分中,出口管520与第三隔间213c连通以将热交换介质排放 到端盖440的一部分, 蓄冷材料填充部610形成在连接到入口管510和出口管520的端盖440中,以与第二 隔间213b连通。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中,入口和出口成型构件300包括: 歧管400、入口管510和出口管520,其中,歧管400安装在第一集管箱201的一部分处,入口 管510连接到歧管400以引入热交换介质,出口管520连接到歧管400以排放热交换介质, 蓄冷材料填充部610安装在歧管400中以与第二隔间213b连通。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歧管400包括: 下歧管410,具有由第一区域431和第二区域432形成的"C"字形,其中,第一区域 431对应于第一集管箱201的一部分,第二区域432从第一区域431的形成第一隔间213a 的预定区域的下表面从第一区域431的下部向前延伸,下歧管410设置有与第一隔间213a 连通的入口孔、与第二隔间213b连通的蓄冷材料填充部610以及与第三隔间213c连通的 出口孔; 上歧管420,具有与下歧管410对应的形状,并且上歧管420与形成有入口孔的区域结 合以形成入口侧热交换介质通道并与形成有出口孔的区域结合以形成出口侧热交换介质 通道,上歧管420设置有中空的中空部421以使蓄冷材料填充部610突出。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蓄冷材料填充部610被塞子620封闭,所述塞 子包括头部621和在头部621的一部分处突出的固定部622。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中,蓄冷材料填充部610的内周表面设置有支撑部 613,支撑部613沿着纵向方向突出,以与塞子620的固定部622相对应。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 密封构件,通过塞子620的头部621压入, 其中,蓄冷材料填充部610设置有安放槽612,在安放槽612中安放密封构件630。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中,所述管是挤压式管110,在挤压式管110中三 列管110 -体地形成,一体式销120进一步设置在管110之间。12. -种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临时装配(S10)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1000,包括:将第一集管箱201和第二集管箱 202平行地设置为彼此隔开预定距离,并且沿着气流方向通过隔板肋213分隔,以形成第一 隔间213a至第三隔间213c;三列管110的两端分别固定到第一集管箱201的第一隔间213a 至第三隔间213c和第二集管箱202的第一隔间213a至第三隔间213c;将入口和出口成型 构件300安装在第一集管箱201和第二集管箱202中,以提供热交换介质的引入和排放; 钎焊(S20)临时装配的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1000 ; 使用涂渍溶液涂敷(S30)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1000 ; 在第一集管箱201或第二集管箱202的预定区域中形成(S40)蓄冷材料填充部610,从 而蓄冷材料储存在涂敷后的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1000的特定列中; 填充蓄冷材料(S50),在通过蓄冷材料填充部610填充蓄冷材料之后封闭蓄冷材料填 充部610。13. 根据权利要求12的制造方法,其中,涂敷(S30)包括: 在涂渍溶液中浸渍(S31)钎焊的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1000 ; 干燥(S32)。14. 根据权利要求12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 在填充蓄冷材料(S50)之后,测试热交换介质和蓄冷材料是否泄漏(S60)。
【专利摘要】提供了一种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地讲,一种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以及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的制造方法,在配备有蓄冷部的换热器中,因为蓄冷材料填充部形成在形成入口和出口构件的部分处,所以不需要额外的突出部件以注入蓄冷材料,从而可使换热器小型化,并且可更快速且更有效地吸收冷空气以增大蓄冷效果,其中,所述方法在对换热器进行涂敷之后形成蓄冷材料填充部,以填充蓄冷材料,从而阻止涂渍溶液被引入到热交器中。
【IPC分类】F28F9/00, F28F9/02
【公开号】CN104956173
【申请号】CN201480006169
【发明人】全永夏, 吴光宪, 林弘永, 宋埈煐, 权容成, 丘重三
【申请人】汉拿伟世通空调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4年1月24日
【公告号】EP2948723A1, US20150345871, WO2014116055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