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内胆蓄能水箱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371321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4]本发明所述的相变蓄能材料5为高导热无机相变材料,可按照如下组成成份及质量百分比含量的其中一个配方制备:
[0035](I)蓄能材料93 %、成核剂2 %、改性剂I %、水2 %、导热增强材料2 % ;
[0036](2)蓄能材料93 %、成核剂0.5%、改性剂3 %、水2.5 %、导热增强材料I % ;
[0037](3)蓄能材料80 %、成核剂0.25%,改性剂0.1 %、水0.65 %、导热增强材料19 % ;
[0038](4)蓄能材料99.4 %、成核剂0.25%、改性剂0.1%、水0.1 %、导热增强材料0.15% ;
[0039](5)蓄能材料80 %、成核剂10 %、改性剂4 %、水I %、导热增强材料5 % ;
[0040](6)蓄能材料81%、成核剂0.4%、改性剂15%、水3%、导热增强材料0.6% ;[0041 ] (7)蓄能材料80 %、成核剂4 %、改性剂0.7 %、水15 %、导热增强材料0.3%。
[0042]其中,蓄能材料为结晶水合盐,该结晶水合盐为十二水磷酸氢钠、十二水硫酸钠、三水醋酸钠、八水氢氧化钡、五水硫代硫酸钠、六水氯化钙、七水硫酸镁、十水碳酸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成核剂为碳酸盐或硼酸盐,碳酸盐为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锶、碳酸镁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硼酸盐为硼砂。改性剂为聚丙烯酸乳液或增稠粉,增稠粉为稠度增倍剂、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半透明增稠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导热增强材料为石墨、碳粉、铜粉、碳纤维、碳化硅粉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0043]实施例2:
[0044]如图丨、图8、图9所示,换热盘管2缠绕在第二内胆4的外壁上,相变蓄能材料5设置在环形空腔7内,冷水接口 10和热水接口 11分别和第二内胆4贯通。其他的和实施例I类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45]实施例3:
[0046]如图3、图8和图9所不,换热盘管2设置在第二内胆4内,相变蓄能材料5设置在环形空腔7内,冷水接口 10和热水接口 11分别和第二内胆4贯通。其他的和实施例1类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47]实施例4:
[0048]如图4、图6、图7、图10、图11和图12所示,一种双内胆蓄能水箱,包括外保温壳体1、换热盘管2、第一内胆3、第二内胆4、相变蓄能材料5及温度传感器6,第一内胆3设置在外保温壳体I内,第二内胆4设置在第一内胆3内且第一内胆3的内壁和第二内胆4的外壁之间的空隙构成一个环形空腔7,换热盘管2缠绕在第二内胆4的外壁上,相变蓄能材料5设置在第二内胆4内,冷水接口 10和热水接口 11分别和环形空腔7两端口贯通。夕卜保温壳体I上至少设置有冷水接口 10、热水接口 11、工质进口 12、工质出口 13、感温口 14,换热盘管2—端连接工质进口 12,另一端连接工质出口 13,温度传感器6设置在感温口 14内。
[0049]第二内胆4内还设置有一电加热装置9,电加热装置9包括若干电加热元件90和若干导热隔板91,导热隔板91上设置有若干通孔92和缺口 93,电加热元件90通过通孔92把若干导热隔板91相互串接成一体,且导热隔板91相互间呈平行设置,且电加热元件90的外壁和通孔92之间设置成过盈配合或相互焊接固定,相应的,外保温壳体I上设置有与之配套的电加热元件接口 15。
[0050]实施例5:
[0051]如图5所示,换热盘管2缠绕在第一内胆3外壁上,相变蓄能材料5设置在第二内胆4内,冷水接口 10和热水接口 11分别和环形空腔7贯通。其他的和实施例4类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52]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53]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外保温壳体、换热盘管、第一内胆、第二内胆、相变蓄能材料、温度传感器、环形空腔、导热翅片、电加热装置、冷水接口、热水接口、工质进口、工质出口、感温口、电加热元件接口、外壳体、保温材料、夹套、环形容置腔、导热液、开口、电加热元件、导热隔板、通孔、缺口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主权项】
1.一种双内胆蓄能水箱,包括外保温壳体(I)、换热盘管(2)、第一内胆(3)、第二内胆(4)、相变蓄能材料(5)及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内胆(3)设置在所述的外保温壳体⑴内,所述的第二内胆⑷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内胆⑶内且第一内胆⑶的内壁和第二内胆(4)的外壁之间的空隙构成一个环形空腔(7),所述的换热盘管(2)缠绕在所述的第一内胆⑶的外壁上,或者缠绕在所述的第二内胆⑷的外壁上,或者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内胆⑷内,所述的相变蓄能材料(5)设置在所述的环形空腔(7)内或所述的第二内胆(4)内,所述的外保温壳体(I)上至少设置有冷水接口(10)、热水接口(11)、工质进口(12)、工质出口(13)、感温口(14),所述的换热盘管(2) —端连接所述的工质进口(12),另一端连接所述的工质出口(13),所述的温度传感器(6)设置在所述的感温口(1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内胆蓄能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盘管(2)缠绕在所述的第一内胆⑶的外壁上,所述的相变蓄能材料(5)设置在所述的环形空腔(7)内,所述的冷水接口(10)和热水接口(11)分别和所述的第二内胆⑷贯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内胆蓄能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盘管(2)缠绕在所述的第二内胆⑷的外壁上,所述的相变蓄能材料(5)设置在所述的环形空腔(7)内,所述的冷水接口(10)和热水接口(11)分别和所述的第二内胆⑷贯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内胆蓄能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盘管(2)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内胆(4)内,所述的相变蓄能材料(5)设置在所述的环形空腔(7)内,所述的冷水接口(10)和热水接口(11)分别和所述的第二内胆⑷贯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内胆蓄能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盘管(2)缠绕在所述的第二内胆(4)的外壁上,所述的相变蓄能材料(5)设置在第二内胆(4)内,冷水接口(10)和热水接口(11)分别和所述的环形空腔(7)贯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内胆蓄能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盘管(2)缠绕在所述的第一内胆(3)外壁上,所述的相变蓄能材料(5)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内胆(4)内,所述的冷水接口(10)和热水接口(11)分别和所述的环形空腔(7)贯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内胆蓄能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内胆(4)的外壁上设置有整体呈环状或螺旋状导热翅片(8),所述的导热翅片(8)外边缘上设置有若干开口(80),所述的导热翅片(8)和所述的第二内胆(4)的外壁通过过盈配合或高频焊接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或6所述的一种双内胆蓄能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内胆(4)内还设置有一电加热装置(9),所述的电加热装置(9)包括若干电加热元件(90)和导热隔板(91),所述的导热隔板(91)上设置有若干通孔(92)和缺口(93),所述的电加热元件(90)通过所述的通孔(92)把若干导热隔板(91)相互串接成一体,且导热隔板(91)相互间呈平行设置,且电加热元件(90)的外壁和所述的通孔(92)之间设置成过盈配合或相互焊接固定,相应的,所述的外保温壳体(I)上设置有与之配套的电加热元件接口(15)。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双内胆蓄能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内胆(4)内还设置有一电加热元件(90),相应的,所述的外保温壳体(I)上设置有与之配套的电加热元件接口(15)。
【专利摘要】一种双内胆蓄能水箱,包括外保温壳体、换热盘管、第一内胆、第二内胆、相变蓄能材料及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内胆设置在所述的外保温壳体内,所述的第二内胆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内胆内且第一内胆的内壁和第二内胆的外壁之间的空隙构成一个环形空腔,所述的换热盘管缠绕在所述的第一内胆的外壁上,或者缠绕在所述的第二内胆的外壁上,或者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内胆内,所述的相变蓄能材料设置在所述的环形空腔内或所述的第二内胆内,所述的外保温壳体上至少设置有冷水接口、热水接口、工质进口、工质出口、感温口,所述的换热盘管一端连接所述的工质进口,另一端连接所述的工质出口,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的感温口内。
【IPC分类】F24H7/02
【公开号】CN105091335
【申请号】CN201510534500
【发明人】李渊
【申请人】李渊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