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柜分层挡水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77562阅读:7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柜分层挡水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柜分层挡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具有 分层集流水处理结构的挡水板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中央空调的表冷器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冷凝水,在高风速下,冷凝水会被吹入气 流中,腐蚀机组内部件和送风管道,甚至导致电器部件短路、烧毁。为了保证机组能在高风 速下安全运行,有必要引用一种气水分离的装置,将漂浮在气流中的冷凝水滴分离出来,这 个装置就是我们常说的挡水板。
[0003] 挡水板之所以能水滴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其原理是当夹带着水滴的空气流经挡水 板的曲折通道时,被迫不断地改变运动的方向,由于水滴的惯性大,水滴与挡水板的边表面 就会发生碰撞,并聚集在挡水板表面,汇集到挡水板的容水槽内,最终由排水管排到机组外 部。
[0004] 理论上,挡水板的折数越多,气流方向改变次数也越多,挡水效果越好。但是折数 多,也会空气阻力增加,消耗的送风机的能量。
[0005] 同时,传统挡水板设计,挡水板紧贴表冷器,当表冷器高度过高时,需分两层或三 层,此时为了保证挡水板排水,挡水板仍为一层,这种情况,挡水条单条长度较长,很容易达 到溢水高度,挡水效果差。这种设计为了提高挡水率,只有增加挡水片数量,降低片距。但 这样,又增加了挡水板的阻力,同时也增加了材料消耗,最终得不偿失。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分层结构的挡水板装置,在具有较长的挡 水板上设置中间排水盘,避免水分集中在底部收集造成溢水,而影响挡水效率。
[0007]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 提供一种风柜分层挡水装置,包括位于底部的底部排水盘以及竖直设置在底部 排水盘上高度与空调表冷器高度相对应的挡水板组件,在所述挡水板组件上与所述底部排 水盘平行的设置有至少一个中间排水盘。
[0009] 工作过程中,位于最上方的中间排水盘以上的挡水板组件所集流的冷凝水沿挡水 板组件流至最上方的中间排水盘中,最上方排水盘以下的挡水板组件所集流的冷凝水沿挡 水板组件流至次一级中间排水盘中,以此类推所述底部排水盘上一级的中间排水盘与底部 排水盘之间的挡水板组件所集流的冷凝水沿挡水板组件流至所述底部排水盘。
[0010] 此结构将挡水板组件收集的冷凝水分多级排水盘汇集并排出,避免沿高度方向的 所有冷凝水均流动至底部排水盘造成冷凝水量过多产生溢流的现象。
[0011] 作为风柜分层挡水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水板组件包括若干单片挡 板,所述单片挡板包括靠近进风侧的第一遮挡面以及靠近出风侧的第二遮挡面,所述第一 遮挡面与所述第二遮挡面的一端相互连接呈V字型布置,若干所述单片挡板的开口端同向 设置。
[0012] 优选的,所述第一遮挡面靠近进风侧的一端还设置有涡流挡板,通过设置涡流挡 板使水气混合物进入挡水板组件后首先发生较小的方向改变形成过渡,稳定水气混合物的 流动速度减小阻力。
[0013] 作为风柜分层挡水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相邻的所述单片挡板的距离小于等 于所述呈V字形布置的单片挡板的开口深度。
[0014] 将单片挡板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小于等于呈V字形布置的单片挡板的开口深度,避 免水气混合物在通过相邻单片挡板之间形成的通道的过程中不与第一遮挡面以及第二遮 挡面接触,直接通过,并将水分也带过挡水板组件,影响挡水效果。
[0015] 作为风柜分层挡水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相邻的所述单片挡板之间的距离为 40 cm至 50 cm。
[0016] 优选的,相邻的所述单片挡板之间的距离为45 cm。
[0017] 传统的挡水板装置相邻单片挡板之间的距离为30 cm,其通道较窄,因此在风力通 过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阻力,为了提高效率需要提高风机的风量,将相邻单片挡板之间 的距离增加为40 cm至50 cm,可减小水气混合物通过过程中的阻力,降低能量消耗。
[0018] 作为风柜分层挡水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单片挡板上设置有用于集流冷 凝液的容水槽,所述容水槽沿所述单片挡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0019] 设置容水槽,使水气混合物中的水分附着于遮挡面上并沿遮挡面运动至容水槽, 再沿容水槽向下流动至与其最为接近的排水盘中。可以提高液体的收集效果。
[0020] 作为风柜分层挡水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单片挡板上设置有第一容水槽 以及第二容水槽,所述第一容水槽设置在所述第一遮挡面与所述第二遮挡面连接的位置, 且所述第一容水槽位于单片挡板朝向相邻的单片挡板的开口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容水槽设 置在所述第二遮挡面靠近出风侧的端部,且所述第二容水槽位于单片挡板朝向远离相邻的 单片挡板的开口方向设置。
[0021] 在相邻的所述单片挡板之间设置两个容水槽,能够分别收集液体于其中,提高收 集效果,分散收集液体避免集中收集造成溢水现象。
[0022] 作为风柜分层挡水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容水槽包括与所述第一遮挡面 垂直连接的第一水槽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水槽板远离所述第一遮挡面一端的第二水槽 板。
[0023] 所述第一水槽板与所述第二水槽板形成凹槽状的容水空间,水分在风力的作用下 位于容水空间的底部,防止水分扩散溢水。
[0024] 作为风柜分层挡水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水槽板和/或所述第二水 槽板由远离所述底部排水盘的一端至靠近所述底部排水盘的一端逐渐变宽。
[0025] 容水槽中的水分从上方向下流动,因此越靠近下方水量越大,通过将第一水槽板 和/或所述第二水槽板由远离所述底部排水盘的一端至靠近所述底部排水盘的一端逐渐 变宽,能够增加靠近底部位置容水槽的容水量,减少溢水的可能性。
[0026] 作为风柜分层挡水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容水槽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水槽 板相平行设置的第三水槽板,所述第一水槽板上设置有能够使所述第一水槽板上集流的液 体穿过所述第一水槽板附着于所述第三水槽板的过水孔。
[0027] 作为风柜分层挡水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水孔位于所述第一水槽板竖 直方向的中部,所述第三水槽板设置在靠近所述底部排水盘的一端,所述第三水槽板的高 度尚于所述过水孔的最尚点。
[0028] 通过设置过水孔将上半部分的水分通过过水孔排至第三水槽板进行收集,避免全 部水分集中收集在一块水槽板上,进一步减少溢水的可能性。
[002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挡水板装置设置为分层结构,每层独立收集水分,避 免水分集中收集造成溢水的现象,提高水分收集效率;采用V字形设置的两折遮挡面形成 的单片挡板同时增加单片挡板之间的距离,在保证挡水效果的同时降低对空气的阻力,减 少能量消耗。
【附图说明】
[0030]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 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风柜分层挡水装置示意图。
[0032] 图2为实施例一所述挡水板组件俯视图。
[0033] 图3为图2中I处放大图。
[0034] 图4为实施例二所述第一容水槽结构示意图。
[0035] 图5为实施例三所述第一容水槽结构示意图。
[0036] 图 1-3 中:
[0037] 100、挡水板组件;101、表冷器;102、底部排水盘;103、中间排水盘;104、单片挡 板;105、第一遮挡面;106、第二遮挡面;107、涡流挡板;108、第一容水槽;109、第二容水槽; 110、第一水槽板;111、第二水槽板;
[0038] 图 4 中:
[0039] 200、第一遮挡面;201、第一水槽板;202、第二水槽板;
[0040] 图 5 中:
[0041] 300、第一遮挡面;301、第一水槽板;302、第三水槽板;303、过水孔;304、底部排水 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43] 实施例一:
[0044] 如图1~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提供一种风柜分层挡水装置,包括位于 底部的底部排水盘102以及竖直设置在排水盘上高度与空调表冷器101高度相对应的挡 水板组件100,在挡水板组件100上与底部排水盘102平行的设置有至少一个中间排水盘 103〇
[0045] 工作过程中,位于最上方的中间排水盘103以上的挡水板组件100所集流的冷凝 水沿挡水板组件100流至最上方的中间排水盘103中,最上方排水盘以下的挡水板组件100 所集流的冷凝水沿挡水板组件100流至次一级中间排水盘103中,以此类推底部排水盘102 上一级的中间排水盘103与底部排水盘102之间的挡水板组件100所集流的冷凝水沿挡水 板组件100流至底部排水盘102。
[0046] 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将挡水板组件100收集的冷凝水分多级排水盘汇集并排出,避 免沿高度方向的所有冷凝水均流动至底部排水盘102造成冷凝水量过多产生溢流的现象。
[0047] 具体的,挡水板组件100包括若干单片挡板104,单片挡板104包括靠近进风侧的 第一遮挡面105以及靠近出风侧的第二遮挡面106,第一遮挡面105与第二遮挡面106的一 端相互连接呈V字型布置,若干单片挡板104的开口端同向设置。第一遮挡面105靠近进 风侧的一端还设置有涡流挡板107,通过设置涡流挡板107使水气混合物进入挡水板组件 100后首先发生较小的方向改变形成过渡,稳定水气混合物的流动速度减小阻力。
[0048] 于本实施例中,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