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热减排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64871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热减排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固体、液体的炉具节能减排领域,具体是一种燃料的消耗后热量的散发的增热减排装置,将排烟道流失的热量以及未燃烧的气体燃烧后的热量同时加以回收,达到节能40%以上,减排达到45%以上。
【背景技术】
[0002]对液体与固体燃料的燃烧进行发电、加热、生产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热量,如果直接排放,造成热量的浪费,烟气排放的方向不稳定会影响环境,若能合理收集并利用这些热量,则会减少一部分资源的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节能的增热减排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增热减排装置,包括加湿槽、散热管与燃烧出烟筒,燃烧出烟筒顶部安装加湿槽,加湿槽的下方是散热管;散热管内加超导液;散热管以螺旋的排列方式均匀的穿插在燃烧出烟筒内部,同时散热管在燃烧出烟筒外部是环形排列,散热管在燃烧出烟筒外部自上而下是呈梯形。
[000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加湿槽、散热管、燃烧出烟筒均采用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材料。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有效的拦截一切燃烧器流失的热量等并且加以吸收释放到指定地方,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增热减排装置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0]图中:1_加湿槽,2-散热管,3-燃烧出烟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2]一种增热减排装置,包括加湿槽1、散热管2与燃烧出烟筒3,燃烧出烟筒3顶部安装加湿槽1,加湿槽1下方是散热管2。散热管2内加超导液,散热管2以螺旋的排列方式均匀的穿插在燃烧出烟筒3内部,同时散热管2在燃烧出烟筒3外部是环形排列,散热管2在燃烧出烟筒3外部自上而下是呈梯形。加湿槽1里面加入适量的水热量通过散热管和燃烧出烟筒传递到加湿槽蒸发水分起到加湿器的作用,散热管2外部以环形、内外部以螺旋形式排列固定在燃烧出烟筒3,燃烧出烟筒3固定在一切固体或液体容器上面。加湿槽1、散热管2、燃烧出烟筒3由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材料制成。
[0013]本发明是根据火焰在引力的作用下向引力的方向延伸烟气,即火焰的烟气在引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方向,所以散热管2以螺旋的形式排列在燃烧出烟筒3内部,阻止了火焰直线向引力方向输出。因而散热管2就接收了热量并通过燃烧出烟筒3外部的散热管2散发热量,将排烟道流失的热量以及未燃烧的气体燃烧后的热量同时加以回收,达到节能40%以上,减排达到45%以上。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有效的拦截一切燃烧器流失的热量等并且加以吸收释放到指定地方,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001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0015]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增热减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湿槽(1)、散热管⑵与燃烧出烟筒⑶,燃烧出烟筒(3)顶部安装加湿槽(1),加湿槽(1)的下方是散热管(2);散热管(2)内加超导液,散热管(2)以螺旋的排列方式均匀的穿插在燃烧出烟筒(3)内部,散热管(2)在燃烧出烟筒(3)外部是环形排列,散热管(2)在燃烧出烟筒(3)外部自上而下是呈梯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热减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槽(1)、散热管(2)、燃烧出烟筒(3)均采用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材料。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热减排装置,包括加湿槽、散热管与燃烧出烟筒,燃烧出烟筒顶部安装加湿槽,加湿槽的下方是散热管;散热管内加超导液;散热管以螺旋的排列方式均匀的穿插在燃烧出烟筒内部,散热管在燃烧出烟筒外部是环形排列,散热管在燃烧出烟筒外部自上而下是呈梯形。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有效的拦截一切燃烧器流失的热量等并且加以吸收释放到指定地方,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IPC分类】F28D15/02, F24F6/02
【公开号】CN105423785
【申请号】CN201410487060
【发明人】宋兆光, 宋宜霖
【申请人】宋兆光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4年9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