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炕式硬质面层低温供热循环暖气床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84827阅读:来源:国知局

[0019]具体实施方案:标准大床是由两个独立单体炕床通过连接件(7)组装而成。立平面与两个单体炕床框架(3)立板相连,上平面与两单体炕床面板相连,并用螺丝固定,保证了整体标准床的稳定性。电机位于两单体炕床框架(3)之间。单体炕床整体是由炕床面板(1)和炕床框架(3)通过密封条压实而成一整体,确保了炕床的稳定性。炕床腔体内设蓄热隔层(2)和贯流暖风机(5),腔体外围及腔体底板下面设有保温层¢),为了减轻重量底层用XPS挤塑板保温,厚度30_与腔体外围所设不同,腔体外围为了装饰使用橡塑保温板厚度为40_。炕床面板(1)和炕床框架(3)均采用耐温环氧树脂玻璃钢制成,都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同时也具有蓄热和导热能力,导热系数在0.4-0.5w/m.k间,符合炕面面层导热系数(1.28-0.2)w/m.k以内的要求。炕床面板(1)和炕床框架均是通过模具表面手糊一次整体成形,减少了节点使之更加稳固,并且比重都在2.0kg/m3以下保证了重量的需求。炕床面板(1)长为1950mm,宽为900mm,厚度为20mm,炕床框架(3)长为1870mm,宽750mm,高度370m,厚度10mm,腔体底板距地面高度为130mm,炕床体框架(3)在床尾处预设有电机预留孔(4),又在炕床尾立板处设有一水平长条进气口,因此进气口为了平衡腔体内气压。蓄热隔板(2)使用的是铝合金板制成。
[0020]目的是防止生锈和利于蓄热材料吸热和放热。当使用相变蓄热材料时,要求相变材料为高低溶点混合使用,以利于低温段的热量供应,可以用碳数18 — 19的石蜡、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和无机填料组成28°C — 33°C相变材料。制成厚度小于20mm的片状体装入隔板空格中来增加蓄热能力,蓄热隔板(2)长度方向在床头一侧应缩短100mm以上,在床尾处留出风位置,外沿立边高度设为20mm,并且与腔体立面用玻璃纤维密封条固定。炕床蓄热隔板(2)水平放置,在腔体立板中间位置又两头缩回则形成一个上下前后贯通的循环风道以便热气循环。电暖风机(5)使用贯流风机,要求电机功率在10W以上,转速1500— 2000转之间,半裸式风机保证进风的顺利,安装时风机涡舌⑶与蓄热隔板⑵相连并且出风口与下风道回壁密封。加热器(9)使用低温PTC元件,长度与风口长度相同为片状长条形,居里温度为50°C即表面温度。这样热风就可以在循环风道内加热,使供热为低温,蓄热也可在较低温度下蓄热,保证了面层温度不超高,使用了导热系数1.28-0.2w/m.K的面板材料,更能让人感到舒服和安全。
[0021]炕床面板⑴可以使用多种材料制成:如面板实施例1,如图4,硬质面板下部起支承作用上部做成网络状可装填黄粘土或混合砂浆等强度较低的材料。但必保密度小于
2.0kg/m3,导致系数在(1.28一0.2)w/m.k 以内。
[0022]例2也可以做成,如图5夹心形面板,例3炕床面板(1)也可用电木板做成。电木板导热系数为0.23w/m.k,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又可蓄热,并且很容易通过压塑成形,只是因导热系数低需提高供热温度和蓄热温度。例4也可用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如密度小于2.0kg/m3,导热系数0.71w/m.k的云母板,也可以如图4作法,底层使用玻璃钢或电木上层用导热率为1.2w/m.k的石墨/PTFE改性材料,二者之间用导热系数0.8w/m.k导热娃胶粘贴,即保证一定的机械强度,又使面层材料不超1.28w/m.k,并且都具有一定的蓄热和绝缘能力,密度均小于2.0kg/m3,符合炕床面板的要求。对于炕床框架(3)要求要具有蓄热能力,如不具有则可填充或粘贴蓄热材料,使之具有此功能。另外是要有封密的槽形空腔体并保证牢固,当炕床面板(1)强度不够时炕床框架可做成图7形状中间在纵向中立筋,水平隔板也可不加,那就在加热使用轴流风机。电机位置与贯流风机相同,近槽是出风通道。经过床头处立筋出的孔洞进入远处风道,并回到轴流风机。另外要加挡风板使进出风分开,此循环是根据空气压力来完成,力求增加蓄热面和利用率,风机也可以使用轴流风机如图6,电机安装在炕床腔体底板下。
[0023]出风口对准下循环风道,设风挡板使风能在上风道重新进入风机,也可以用床体外空调加热。既加热炕床又可加热房间,标准大床可以使用双联暖风机以减小能耗及利用两床之间的空间位置安放电机,以保证电机散热。
【主权项】
1.吊炕式硬质面层低温供热循环暖气床,无论现有炕或暖气床它们的共性在于都是由面板以及带有腔体的框架结构组装而成,热源是炕为灶产生的热烟,暖气床用轴流电暖风机,并且炕面板为双层结构,本产品发明所具有的特征是标准暖气床是由两个独立的单体小床(简称炕床)由连接件组装而成,炕改床其主要特征全部体现在炕床上,炕床总体是由硬质炕床面板(1)和炕床框架(3)通过玻璃纤维密封条压实而成;炕床框架(3)的构造是由四面立板及底板组成的槽形腔体和炕床底脚是一整体组成;炕床腔体内设蓄热隔板(2)和贯流式暖风机(5),蓄热隔板(2)位地腔体立板中间水平放置,长度方向两头缩回,形成上下贯通的循环风道;在床尾处与贯流风机涡舌(8)相连,风和为半裸式在出风口处安装低温PTC加热器(5),风机(5)风口宽度与腔体宽度相当,并且出风口与下风道四壁密封,这样使经过加热器(5)形成的热风在风道内循环加热,电机通过腔体立板安装在炕床框架(3)外侧;线路及定时开关也放在床尾处,并在腔体外贴保温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炕式硬质面层低温供热循环暖气床的标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标准床是由两个独立的单体炕床通过连接件(7)组合而成;连接件两侧立面分别与两单体炕床框架(3)立面连接,上平面与两个单体炕床面板固定,形成稳定床体,并且炕床可独立使用,电机处于两单体炕床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吊炕式硬质面层低温供热循环暖气床的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炕床面板(1)使用的材料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蓄热能力,选择材料的导热系数应小于混凝土的导热系数1.28w/m.k,大于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0.2w/m.k,密度小于2.0kg/m3并且绝缘;面层温度保持在22°C — 30°C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吊炕式硬质面层低温供热循环暖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炕床面板(1)可以做成网格状底板上面填装蓄热导热材料如(附图4)也可粘贴,还可以做成夹心形成如(附图5),但其面层导热系数均在1.28w/m.k一0.2w/m.k以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炕式硬质面层低温供热循环暖气床的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炕床框架(3)是具有一定机械强度,并且有蓄热和导热性能,如不具备可填充或粘贴蓄热材料使之具有蓄热能力,并为一体结构,有一封闭槽形腔体和床脚一定成型确保牢固,密度小于2.0kg/m3,蓄热材料根据环境温度可增减。6.根据权利1、5所述的吊炕式硬质面层低温供热循环暖气床,其特征在于当面板(1)强度弱时,炕床框架可采用中间立筋的形式(如附图7)有蓄热隔板(2)时仍可使用贯流风机,不设蓄热隔板(2)时则要用贯流风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吊炕式硬质面层低温供热循环暖气床的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热隔板(2)采用的是铝合金薄板中间加立筋,长度两头缩回形成上下循环风道,并封闭安装。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吊炕式硬质面层低温供热循环暖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热隔板上放置相变蓄热材料,可以放置显热蓄热材料,厚度在20mm以内。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炕式硬质面层低温供热循环暖气床,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暖风机(5)的风机为贯流风机,特点是长度与腔体同宽,即可调长度、风速均匀,进风口大于出风口,噪音小、省电,形状为半裸式;在涡舌(8)处与蓄热隔板相连,有利于风在风道内循环与蓄热隔层(2)形成循环风道,电机在外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吊炕式硬质面层低温供热循环暖气床,其特征是所使用的加热器(9)为长条形片状,目的是低于80度的居里温度,表面温度可根据面板或蓄热材料的不同加以调整,并且恒温、无明火,自动断电。11.根据权利要求1、6、9、10所述的吊炕式硬质面层低温供热循环暖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暖风机(5)也可以用轴流风机,电机安装于腔体底板下方,使风机出风口对准底层风道,利用挡风板和出风口进行隔离,使进风口与上风道相连(如附图6)。12.根据权利要求1、6、9、10、11所述吊炕式硬质面层低温供热循环暖气床,其特征在于所用的加热器(5)可以使用外部空调加热,并安装截气阀。1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吊炕式硬质面层低温供热循环暖气床,其特征在于炕床框架(3)的腔体外围粘贴保温板¢),腔体底板下部粘轻质30m厚保温板,在腔体立面外围则粘贴具有装饰效果的橡塑保温板,并且有一定韧性。14.根据权利要求1、5、12所述一种吊炕式硬质面层低温供热循环暖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6)在炕床框架(3)的腔体立面外围处可以不放保温板,使外三面能够放热为室内加温。15.根据权利要求1一 12所述的吊炕式硬质面层低温供热循环暖气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体炕床无论从结构上和材料运用风机及热源的选择以及保温,满足了低温蓄热的要求。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家用卧具:即吊炕式硬质面层低温供热循环暖气床(简称炕床),炕床总体是由硬质炕床面板经软质密封条与带有槽型腔体及炕床底脚为一体的炕床体框架压实而成,腔体内立板中间水平设置有蓄热隔板和贯流暖风机,蓄热隔板两头缩回形成上下贯通的循环风道,在炕床尾处与半裸式贯流风机涡舌相连,风机出口处安装有低温PTC元件加热器,做到安全、节能、低温循环加热,为提高低温蓄热能力,炕床面板和炕床体框架所使用材料均具有一定蓄热能力,特别是炕床面板采用的是导热系数在1.28w/(m.k)—0.2w/(m.k)范围内的材料,能缓慢散热,符合人体生理吸热规律,满足睡眠舒适度要求。
【IPC分类】F24D19/00, F24D13/00
【公开号】CN105444248
【申请号】CN201510079952
【发明人】韩振利
【申请人】韩振利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