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25179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柜机的离心风机系统一般采用底部侧面进风,上部出风的工作方式。具体地,进风先经过离心风机加速,然后与位于壳体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最后从位于上部的出风口出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柜机有如下问题:由于离心风机出风速度不均匀,因此换热器换热不均匀导致换热效率低,进而使得产品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上出风口以及下出风口;风道组件,风道组件包括第一蜗壳部、第二蜗壳部和第三蜗壳部,第一蜗壳部具有第一风道及第一出风口,第二蜗壳部连接在第一蜗壳部的远离第一出风口的一侧,第二蜗壳部具有第二风道及第二出风口,第二风道与第一风道相互隔离,第二出风口设置在第二蜗壳部的风道底壁上,第三蜗壳部连接在第二蜗壳部远离第一蜗壳部的一侧,第三蜗壳部具有第三风道和第三出风口,第三风道和第二风道互相隔离,第三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和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反,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第三风机,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一蜗壳部内,第二风机设置在第二蜗壳部内,第三风机设置在第三蜗壳部内;换热器,设置在壳体内,并且换热器位于进风口和风道组件之间,其中,第一蜗壳部的进风方向、第二蜗壳部的进风方向以及第三蜗壳部的进风方向相同,第一出风口和上出风口对应设置,第三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对应设置。
[0005]进一步地,壳体包括:进风面板,进风口设置在进风面板上,进风面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导流边沿;出风面板,连接在进风面板上,第一导流边沿和出风面板的上边沿形成上出风口,下出风口设置在出风面板上。
[0006]进一步地,第一蜗壳部的风道底壁、第二蜗壳部的风道底壁和第三蜗壳部的风道底壁为一体结构。
[0007]进一步地,出风面板与第一蜗壳部的风道底壁、第二蜗壳部的风道底壁及第三蜗壳部的风道底壁之间形成过风通道,过风通道分别与上出风口、下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连通。
[0008]进一步地,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一导流结构,设置在第二蜗壳部的风道底壁上并位于第二蜗壳部朝向出风面板的一侧,第一导流结构和第二出风口对应设置。
[0009]进一步地,第一导流结构具有开口,开口朝向第一蜗壳部或第三蜗壳部设置。
[0010]进一步地,第一导流结构内设置有第一导风弧面。
[0011]进一步地,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二导流结构,设置在第一出风口处,第二导流结构具有第二导流边沿,第二导流边沿位于第一导流边沿和出风面板的上边沿之间,并且第二导流边沿与第一导流边沿之间及第二导流边沿与出风面板的上边沿之间均具有间隙。
[0012]进一步地,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三导流结构,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三出风口处,第三导流结构包括导风板,第三导流结构包括导风板位于第三出风口上方的第一位置以及导风板位于第三出风口下方的第二位置,其中,第三导流结构位于第一位置时,导风板阻隔第三出风口和过风通道,且第三出风口与下出风口连通,第三导流结构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三出风口在导风板的导流下与过风通道连通进而与上出风口连通。
[0013]进一步地,第三导流结构还包括挡板,第三导流结构位于第二位置时,挡板遮挡下出风口。
[0014]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换热器设置在壳体的进风口和风道组件之间,也即换热器设置在进风口和风道组件的进风口之间。上述结构可以使得通过换热器的进风流速更加均匀,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此外,风道组件包括第一蜗壳部和第三蜗壳部,其中第一蜗壳部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三蜗壳部的第三出风口方向相反。上述结构可以使得风道组件分别实现上出风和下出风,进而可以使空调器制热时下出风,制冷时上出风,上述出风方式能够提高人体舒适度,提高产品性能。同时,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二蜗壳部,第二蜗壳部的第二出风口设置在其风道底壁上。上述结构可以使得第二蜗壳部的出风方向与第一蜗壳部或第三蜗壳部的出风方向相同但不处于同一平面,进而防止第二蜗壳部的出风与第一蜗壳部或第三蜗壳部的出风干涉,从而提高出风性能。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示出了图1中空调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3示出了图1中空调器的风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4示出了图3中风道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0]图5示出了图4中风道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0021]图6示出了图4中风道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0022]图7示出了图4中风道组件的第一导流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0023]图8示出了图7中第一导流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24]图9示出了图7中第一导流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0025]图10示出了图4中风道组件的第二导流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0026]图11示出了图10中第二导流结构的左视示意图;
[0027]图12示出了图10中第二导流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28]图13示出了图4中风道组件的第三导流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0029]图14不出了图13中第二导流结构的左视不意图;
[0030]图15示出了图13中第三导流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31 ]图16示出了图4中风道组件的第三导流结构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内部风向流动示意图;以及
[0032]图17示出了图4中风道组件的第三导流结构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内部风向流动示意图。
[003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34]10、第一蜗壳部;11、第一风道;12、第一出风口;20、第二蜗壳部;21、第二风道;22、第二出风口;221、第二导风弧面;30、第一导流结构;31、开口 ;32、第一导风弧面;40、第二导流结构;41、第二导流边沿;50、第三蜗壳部;51、第三风道;52、第三出风口 ;60、第三导流结构;61、导风板;62、挡板;100、壳体;110、进风面板;111、第一导流边沿;120、出风面板;200、风道组件;300、进风口 ;400、上出风口;500、下出风口 ;600、换热器;700、第一风机;800、第二风机;900、第三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36]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100、风道组件200以及换热器600。其中,壳体100上设置有进风口 300,换热器600设置在壳体100内,并且换热器600位于进风口 300和风道组件200之间。
[0037]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换热器600设置在壳体100的进风口300和风道组件200之间,也即换热器600设置在进风口 300和风道组件200的进风口之间。上述结构可以使得通过换热器600的进风流速更加均匀,进而提高换热器600的换热效率。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0038]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风道组件200包括第一蜗壳部10、第二蜗壳部20、第三蜗壳部50。其中,第一蜗壳部10具有第一风道11及第一出风口 12。第二蜗壳部20连接在第一蜗壳部10的远离第一出风口 12的一侧,第二蜗壳部20具有第二风道21及第二出风口 22。第二风道21与第一风道11相互隔离,第二出风口 22设置在第二蜗壳部20的风道底壁上。第三蜗壳部50连接在第二蜗壳部20远离第一蜗壳部10的一侧,第三蜗壳部50具有第三风道51和第三出风口 52,第三风道51和第二风道21互相隔离,同时第三出风口 52的出风方向和第一出风口 12的出风方向相反,并且第一蜗壳部10的进风方向、第二蜗壳部20的进风方向以及第三蜗壳部50的进风方向相同,第一出风口 12和上出风口400对应设置,第三出风口 52和下出风口 500对应设置。
[0039]上述结构可以使得风道组件200分别实现上出风和下出风,进而可以使空调器制热时下出风,制冷时上出风,上述出风方式能够提高人体舒适度,提高产品性能。同时,上述结构还可以使得第二蜗壳部20的出风方向与第一蜗壳部10或第三蜗壳部50的出风方向相同但不处于同一平面,进而防止第二蜗壳部20的出风与第一蜗壳部10或第三蜗壳部50的出风干涉,从而提高出风性能。因此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具有出风效率高,以及出风舒适度好的特点。
[0040]第一风机700、第二风机800和第三风机900,第一风机700设置在第一蜗壳部10内,第二风机800设置在第二蜗壳部20内,第三风机900设置在第三蜗壳部50内;其中,第一蜗壳部10的进风方向、第二蜗壳部20的进风方向以及第三蜗壳部50的进风方向相同,第一出风口 12和上出风口 400对应设置,第三出风口 52和下出风口 500对应设置。
[0041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壳体100包括进风面板110和出风面板120。进风面板110和出风面板120互相扣合设置。其中,进风口 300设置在进风面板110上,进风面板110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导流边沿111。出风面板120连接在进风面板110上,第一导流边沿111和出风面板120的上边沿形成上出风口 400,下出风口 500设置在出风面板120上。
[0042]如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蜗壳部10的风道底壁、第二蜗壳部20的风道底壁和第三蜗壳部50的风道底壁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优选地,第一蜗壳部10的风道底壁、第二蜗壳部20的风道底壁和第三蜗壳部50的风道底壁为一体结构,同时,第一蜗壳部10、第二蜗壳部20和第三蜗壳部50的外轮廓共同组成箱体结构,并构成风道一体化结构。进一步优选地,第一蜗壳部10、第二蜗壳部20和第三蜗壳部50沿纵向依次排列,上述结构使得风道组件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进而实现空调器产品的小型化设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