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及空气净化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95519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及空气净化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器结构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及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0002]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主要分为家用、商用、工业、楼宇。
[0003]空气净化器中有多种不同的技术和介质,使它能够向用户提供清洁和安全的空气。常用的空气净化技术有:吸附技术、负(正)离子技术、催化技术、光触媒技术、超结构光矿化技术、HEPA高效过滤技术、静电集尘技术等;材料技术主要有:光触媒、活性炭、极炭心滤芯技术[I]、合成纤维、HEAP高效材料、负离子发生器等。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多采为复合型,即同时采用了多种净化技术和材料介质。
[0004]目前市场上在售空气净化器整体装配结构多采用前后或上下装配方式,前后装配方式的空气净化器,受限于模具出模的问题,顶部只能做成密封形态,过滤后的空气出风口只能选择从产品前、后或侧面方向吹出,不利于新鲜空气在室内的循环,而上下装配方式的空气净化器,顶盖作为一个独立的零件,可以根据需求做出不同形状的出风口,使过滤后的空气通过顶部吹出,能够更好的在室内循环,但现有装配方式过于繁琐。
[0005]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及空气净化器,简化了产品结构,使装配更简单。
[000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包括用于安装空气净化装置的主体结构;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的顶端,与所述主体结构滑动连接的顶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一侧的
、/.-V-
則盖;
[0009]其中:所述主体结构两对称侧壁上部分别设有滑槽,与所述滑槽适配的导轨对称设置在所述顶盖下端。
[0010]作为优选的,在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中,所述滑槽为C型滑槽。
[0011]作为优选的,在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中,所述导轨为L型导轨。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其中,所述导轨一端还设有用于对顶盖进行限位的限位板。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其中,所述限位板与设置在主体结构一侧的前盖接触连接,所述限位板与滑槽接触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其中,所述主体结构与所述前盖螺钉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其中,所述限位板为矩形条。
[0016]进一步的,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其中,所述滑槽的长度小于所述主体结构的侧壁长度,所述导轨的长度小于顶盖边的长度。
[0017]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其中,所述导轨为条型导轨。
[00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上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
[001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通过空气净化器原有的主体结构和前盖的零件结构实现装配定位,减少使用其他紧固零件,降低产品成本。顶盖的L型导轨与主体结构的C型槽相互配合,简化了壳体结构,可根据产品的外形大小,调整缩放自身结构大小。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较佳实施例的主体结构、顶盖和前盖的装配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较佳实施例的主体结构与顶盖装配示意图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较佳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
[0023]图中:1、顶盖;2、主体结构;3、前盖;11、导轨;12、限位板;21、滑槽;22、主体结构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及空气净化器,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5]请参阅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较佳实施例的主体结构2、顶盖I和前盖3的装配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主体结构2、顶盖I和前盖3。主体结构2用于安装空气净化装置,顶盖I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2的顶端,与所述主体结构2滑动连接;前盖3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2 —侧,图中所示为右侧,所述前盖3与所述主体结构2螺钉连接。
[0026]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器顶盖I制造受限于模具出模只能做成密封形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壳体结构可将主体结构2和顶盖I结构分开装配,主要利用设置在主体结构2上的滑槽21与顶盖I上的导轨11完成装配,装配以后的主体结构2和顶盖I不易滑动,相对位置固定。具体的,可在所述主体结构2两个对称侧壁上部分别设有滑槽21,将与所述滑槽21适配的导轨11对称设置在所述顶盖I下端。
[0027]使用时,可参阅图2所示,将顶盖I下端左右两侧的导轨11结构对准主体结构侧壁22上端左右两侧的滑槽21,顺势将顶盖I滑入主体结构2。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较为优选的,可将所述主体结构2两个对称侧壁上的两个滑槽21设为C型滑槽21,即所述滑槽21的横截面为C型,也可为倒置的U型,将所述顶盖I下端的两个导轨11设为L型导轨11,使得L型导轨11可以滑入所述C型滑槽21或U型滑槽21。当然也可以将L型导轨11设置为条型导轨,本较佳实施例采用优选为一矩形条,相对矩形条L型的导轨11较为节约材料,减轻顶盖I重量,所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优选L型的导轨11。
[0028]进一步的,可参阅图2和图3所示,将顶盖I与主体结构2装配过程中会出现顶盖I在主体结构2顶端易滑动问题,不能达到将顶盖I与主体结构2 —体化的牢固效果,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中,还在所述导轨11 一端还设有用于对顶盖I进行限位的限位板12,所述限位板12与设置在主体结构2 —侧的前盖3接触连接,所述限位板12与滑槽21接触连接。。在将顶盖I的滑轨滑入主体结构2的滑槽21时,当顶盖I的滑轨末端完全进去滑槽21内时,滑轨末端的限位板12碰触到滑槽21侧壁,顶盖I将不能再继续滑动,只有反向滑动。最后在将前盖3安装在主体结构2右侧并用螺钉固定时,前盖3面体与所述限位板12相接触,即主体结构2的滑槽21与前盖3将限位板12压紧,使限位板12不能滑动,从而解决了顶盖I滑动的问题。作为优选的,所述限位板12可设为一矩形条状限位板。
[0029]另外,在将顶盖I与主体结构2分开装配以后,将顶盖I作为一个独立的零件,可以根据需求做出不同形状的出风口,过滤后的空气通过顶部吹出,能够更好的在室内循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过滤后的空气出风口只能选择从产品前、后或侧面方向吹出,不利于新鲜空气在室内的循环,更具有竞争力。
[0030]更进一步的,在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中,所述滑槽21的长度应小于所述主体结构2的侧壁长度,所述导轨11的长度也应小于顶盖I边的长度,可以在达到固定效果的同时节约材料。
[003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以上具体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其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003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通过空气净化器原有的主体结构2和前盖3的零件结构实现装配定位,减少使用其他紧固零件,降低产品成本。顶盖I的L型导轨11与主体结构2的C型槽相互配合,简化了壳体结构,可根据产品的外形大小,调整缩放自身结构大小。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也可以应用到各种不同大小的含有顶盖零件的空气净化中。
[0033]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例如,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空气净化装置的主体结构;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的顶端,与所述主体结构滑动连接的顶盖; 其中:所述主体结构两对称侧壁上部分别设有滑槽,与所述滑槽适配的导轨对称设置在所述顶盖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为C型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为L型导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一端还设有用于对顶盖进行限位的限位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与设置在主体结构一侧的前盖接触连接,所述限位板与滑槽接触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为矩形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与所述前盖螺钉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长度小于所述主体结构的侧壁长度,所述导轨的长度小于顶盖边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为条型导轨。
10.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器的壳体结构及空气净化器,其中壳体结构包括用于安装空气净化装置的主体结构;设置在所述主体结构的顶端,与所述主体结构滑动连接的顶盖;其中:所述主体结构两对称侧壁上部分别设有滑槽,与所述滑槽适配的导轨对称设置在所述顶盖下端。采用本实用新型可减少使用其他紧固零件,降低产品成本。
【IPC分类】F24F1-02, F24F13-20
【公开号】CN204404380
【申请号】CN201420798548
【发明人】吴启楠, 赵兴, 雒合军, 聂明
【申请人】南京创维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