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外机支撑装置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769207阅读:来源:国知局
lb、lc、ld,由导向槽la、IbUcUd流到底框架上,再由底框架上的排水口流出。另一部分水通过第二导流部3a、第三导流部3b,汇集后流入底框架,由底框架上的排水口流出。本体部100的两侧为相互平行的平面也保证了装配时,本体部100可以紧靠底框架内侧,装配及拆卸都很方便。
[0037]实施例二: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外机支撑装置,包括本体部1000,所述本体部1000包括至少两个支撑部20a、20b和设置于相邻所述支撑部20a、20b之间且用于将水流导向所述本体部1000 —侧或两侧的第一导流部120,支撑部20a、20b相距设置。所述第一导流部120具有第一导流面121。各支撑部20a、20b可以用于支撑空调器的室外机,其支撑效果佳,在跌落运输试验时或实际运输时,可以避免换热器翅片倒片或者从机体上脱离,空调器不容易损坏,可靠性佳。第一导流面121可以将冷凝水或雨水导流至支撑装置外并排出,避免冷凝水或雨水驻留在支撑装置,避免冷凝水或雨水驻留于空调室外机的换热器下方形成冰块或冰层,即使在低温条件下,空调器在制热后化霜时,化霜干净且化霜效果佳,保证了空调器的正常使用。支撑部20a、20b也可以设置有两个以上,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8]具体地,所述第一导流部120可以贯通于所述本体部1000的两侧,以使冷凝水或雨水更好地排出。
[0039]具体地,所述第一导流面121可以呈弧面形或球面形等,其导流效果好,第一导流面121也可呈“V”字形等。
[0040]具体地,所述第一导流部120的一侧具有贯通于所述本体部1000 —侧的第一开口101a,另一侧具有贯通于所述本体部1000另一侧的第二开口 101b,本体部1000可以采用钢板一体冲压成型,也可以一体压铸成型。
[0041]具体地,所述第一开口 1la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开口 1lb的宽度,或者/和,所述第一开口 1la的高度高于或低于所述第二开口 1lb的高度,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 1la的宽度大于第二开口 1lb的宽度,且,第一开口 1la的高度低于第二开口1lb的高度,大部分的冷凝水或者雨水可以从第一开口 1la流向第二开口 1lb并排出,图5中的虚线即为水流方向。
[0042]具体地,所述本体部1000的两端还设置有第二导流部30a和第三导流部30b,所述第二导流部30a具有用于将水流将导向所述本体部1000—侧或两侧的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三导流部30b具有用于将水流导向所述本体部1000 —侧或两侧的第三导流槽,以进一步提高支撑装置的排水效果。
[0043]具体应用中,所述第二导流部30a、第三导流部30b的截面可以呈“V”字形或“U”字形等,其排水效果佳。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部120将水流导向本体部1000的一侧,第二导流部30a、第三导流部30b将水流导向本体部1000的另一侧。
[0044]具体地,所述第一导流面121设置有至少两条导向槽10a、10b、10c、10d,各所述导向槽10a、10b、10c、1d平行设置或呈放射状设置,以引导水流排出。
[0045]具体地,所述本体部1000的两侧为相互平行的平面50、60,以便于空调室外机支撑装置安装于空调室外机的底框架,且空调室外机支撑装置可更好地装入底框架中,并紧靠底框架内侧面,装配及拆卸都很方便。或者/和,所述支撑部20a、20b的上表面为平面,以便于将空调室外机座设于支撑部20a、20b。
[0046]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和用于与所述室外机连接的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具有换热器,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外机支撑装置,所述空调室外机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空调室外机支撑装置的本体部1000上。
[0047]具体应用中,通过支撑部20a、20b与换热器直接接触;如有外界产生的雨水等,或者是换热过程中产生的化霜水、冷凝水等,通过换热器的翅片流下后,如图中所示的水流向,其中一部分流到光滑圆状的第一导流面121。通过在第一导流面121上汇集后,流到导向槽10a、10b、10c、10d,由导向槽10a、10b、10c、1d流到底框架上,再由底框架上的排水口流出。另一部分水通过第二导流部30a、第三导流部30b,汇集后流入底框架,由底框架上的排水口流出。本体部1000的两侧为相互平行的平面也保证了装配时,本体部1000可以紧靠底框架内侧,装配及拆卸都很方便。
[004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室外机支撑装置及空调器,其通过设置于相邻所述支撑部20a、20b之间且用于将水流导向所述本体部1000 —侧或两侧的第一导流部120,可有效导出换热器上的各种水。由于水不再粘在换热器翅片上,或者说水不易结冰后粘在换热器翅片上,所以换热效果更好,化霜时间更短,从而保证了制热的稳定性,不会产生忽冷忽热的现象,提高了空调的舒适性。另通过至少两个支撑部20a、20b,可以有效支撑换热器,在底框架支撑面太少的情况下,做跌落运输试验时,保证了换热器翅片不倒片或者不从机体上脱离,从而保证了相关性能,而且减少了相关管路的泄漏率,产品不易损坏,可靠性佳。
[00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空调室外机支撑装置,包括本体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至少两个支撑部和设置于相邻所述支撑部之间且用于将水流导向所述本体部一侧或两侧的第一导流部,所述第一导流部具有第一导流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部贯通于所述本体部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面呈弧面形或球面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部的一侧具有贯通于所述本体部一侧的第一开口,另一侧具有贯通于所述本体部另一侧的第二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外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或者/和,所述第一开口的高度高于或低于所述第二开口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两端还设置有第二导流部和第三导流部,所述第二导流部具有用于将水流导向所述本体部一侧或两侧的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三导流部具有用于将水流导向所述本体部一侧或两侧的第三导流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外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部、第三导流部的截面呈“V”字形或“U”字形。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面设置有至少两条导向槽,各所述导向槽平行设置或呈放射状设置。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两侧为相互平行的平面,或者/和,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为平面。
10.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和用于与所述室外机连接的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具有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支撑装置,所述空调室外机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空调室外机底框架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空调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支撑装置及空调器。空调室外机支撑装置包括本体部,本体部包括至少两个支撑部和设置于相邻支撑部之间且用于将水流导向本体部一侧或两侧的第一导流部,第一导流部具有第一导流面。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外机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调室外机支撑装置及空调器,其可以使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更好,化霜时间更短,进而保证了制热的稳定性,提高了空调的舒适性。另通过至少两个支撑部,可以有效支撑换热器,在底框架支撑面太少的情况下,做跌落运输试验时,保证了换热器翅片不倒片或者不从机体上脱离,从而保证了相关性能,而且减少了相关管路的泄漏率,产品不易损坏,可靠性佳。
【IPC分类】F24F1-16, F24F13-22
【公开号】CN204478321
【申请号】CN201420787293
【发明人】吴广平
【申请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