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热泵机组和集中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838015阅读:来源:国知局
[0090]吸收式热泵10包括发生器11、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吸收器13和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
[0091]压缩式制冷机20包括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和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
[0092]换热器30包括第一级换热器31和第二级换热器32。优选地,第一级换热器31和第二级换热器32均为水一水换热器。
[0093]一次侧管路40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发生器11、第一级换热器31、第二级换热器32和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且一次侧管路40仅与发生器11和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中的发生器11连接。从而,一次侧管路40内的一次水依次流经发生器11、第一级换热器31、第二级换热器32和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而放热降温。
[0094]第四实施例中,部分二次水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优选地,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的该部分二次水在换热器30的第二级换热器32和第一级换热器31内与一次水换热。
[0095]另外,二次侧管路50内的至少部分二次水流经所述吸收式热泵10后再流经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
[0096]如图4所示,第四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的二次侧管路50包括第一支管51、第二支管52和第三支管53。
[0097]第一支管51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吸收器13、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和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从而,第一支管51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器13、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和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而被加热升温。
[0098]第二支管52的第一端与位于吸收器13的二次水进口端的第一支管5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支管52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第二级换热器32和第一级换热器31。从而,第二支管52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第二级换热器32和第一级换热器31而被加热升温。
[0099]第三支管53的第一端与第二支管5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支管53的第二端与第二级换热器32和第一级换热器31之间的第二支管52连接。从而,第三支管53内的二次水与从第二级加热器32的二次水出口端流出的二次水汇合后一并进入第二支管52再流经第一级换热器31而被共同加热升温。
[0100]位于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的二次水出口端的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与位于换热器30的第一级换热器31的二次水出口端的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和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连接后形成的二次侧管路50输出二次水出水。从而,汇合了第三支管53内的二次水后,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的二次水与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的二次水混合后为用户供热。
[0101]以下说明第四实施例的一次水和二次水的流动过程。
[0102]一次水进水首先进入发生器11加热溶液,然后依次进入第一级换热器31和第二级换热器32加热部分二次水,最后再进入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从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流出后成为温度较低的一次水回水。
[0103]二次水进水分别进入第一支管51、第二支管52和第三支管53,从而二次水进水共分为三路。其中第一支管51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器13、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并被加热升温,第二支管52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第二级换热器32后,与第三支管53内的二次水混合,混合后的二次水均进入第二支管52并流经第一级换热器31而被共同加热升温。流经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后的第一支管51内的二次水与汇合了第三支管53内的二次水后并经第一级换热器31加热的第二支管52内的二次水再混合后形成二次水出水供给热用户。
[0104]第五实施例
[0105]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的原理示意图。
[0106]如图5所示,第五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不同在于,位于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的二次水出口端的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与位于换热器30的第一级换热器31的二次水出口端的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分别输出二次水出水。从而,汇合第三支管53的二次水后的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的二次水与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的二次水分别为用户供热。
[0107]以下说明第五实施例的一次水和二次水的流动过程。
[0108]一次水进水首先进入发生器11加热溶液,然后依次进入第一级换热器31和第二级换热器32加热部分二次水,最后再进入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从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流出后成为温度较低的一次水回水。
[0109]二次侧管路50采用独立分开的第一支管51和第二支管52,并设置了连接于第二支管52上的第三支管53,从而二次水进水共分为三路。其中第一支管51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器13、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并被加热升温后直接供给热用户。第二支管52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和第二级换热器32,之后再与第三支管53内的二次水混合,混合后的二次水均进入第二支管52及第一级换热器31并在第一级换热器31内被共同加热升温后直接供给热用户。
[0110]第五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可以输出两种参数的热水分别直接供给不同的热用户。
[0111]第五实施例中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可参考第四实施例的相关内容。
[0112]第六实施例
[0113]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的原理示意图。
[0114]如图6所示,第六实施例的复合型热泵机组包括吸收式热泵10、压缩式制冷机20、换热器30、一次侧管路40和二次侧管路50。
[0115]吸收式热泵10包括发生器11、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吸收器13和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
[0116]压缩式制冷机20包括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和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
[0117]换热器30包括第一级换热器31和第二级换热器32。优选地,第一级换热器31和第二级换热器32均为水一水换热器。
[0118]第六实施例中,部分二次水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优选地,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的该部分二次水在换热器30的第二级换热器32和第一级换热器31内与一次水换热。
[0119]另外,二次侧管路50内的至少部分二次水流经所述吸收式热泵10后再流经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
[0120]一次侧管路40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发生器11、第一级换热器31、第二级换热器32和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且一次侧管路40仅与发生器11和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中的发生器11连接。从而,一次侧管路40内的一次水依次流经发生器11、第一级换热器31、第二级换热器32和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而放热降温。
[0121]如图6所示,第六实施例的二次侧管路50包括第一支管51、第二支管52和第三支管53。
[0122]第一支管51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吸收器13和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从而,第一支管51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器13和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而被加热升温。
[0123]第二支管52的第一端与位于吸收器13的二次水进口端的第一支管5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支管52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第二级换热器32和第一级换热器31。从而,第二支管52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第二级换热器32和第一级换热器31而被加热升温。
[0124]第三支管53的第一端与第二支管5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支管53的第二端与第二级换热器32和第一级换热器31之间的第二支管52连接。与第三支管53连接后的第二支管52连接第一级换热器31。从而,从第二级换热器32的二次水出口端流出的二次水和第三支管53内的二次水混合后均进入第二支管52内再流经第一级换热器31被共同加热升温。
[0125]位于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的二次水出口端的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与位于第一级换热器31的二次水出口端的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与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连接后形成的二次侧管路50串接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从而,第一支管51的第二端的二次水与汇合了第三支管53内的二次水的第二支管52的第二端的二次水混合后,再流经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22被共同加热升温。
[0126]以下说明第六实施例的一次水和二次水的流动过程。
[0127]一次水进水首先进入发生器11加热溶液,然后依次进入第一级换热器31和第二级换热器32加热部分二次水,最后再进入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从压缩式制冷机蒸发器21流出后成为温度较低的一次水回水。
[0128]二次侧管路50采用先并联再串联的方式,二次侧管路50分为第一支管51、第二支管52和第三支管53,从而二次水进水共分为三路。其中第一支管51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器13、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2并被加热升温;第二支管52内的二次水依次流经吸收式热泵蒸发器14和第二级换热器32并被加热升温,之后再与第三支管53内的二次水混合,混合后的二次水均进入第二支管52再流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