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防盗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013066阅读:来源:国知局
8]参见图12,示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连接管的示意图。连接管120包括至少一段软性管体,其一端设置有管体接头阳段121,另一端设置有管体接头阴段122,其中管体接头阳段121的外径与管体接头阴段122的内径相匹配,连接时还可再采取加入O型圈等密封措施。如需加长,则将一段管体120的管体接头阳段与另一段管体120的管体接头阴段相接、拧紧,就可方便地延长管道的长度,并保证连接管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0069]图11所示的空调器100在室外机110上加装快速接头阳段,该快速接头阳段与室外机I1上的截止阀拧紧,形成密闭空间;室内机130加装快速接头阴段,该快速接头阴段与室内机130的蒸发器高低管焊接,由此也形成密闭的空间;再将连接管120的管体接头阴段121与室外机110的快速接头阴段连接,连接管120的管体接头阳段122与室内机130的快速接头阴段连接,这样就便捷地将室外机及室内机连接在一起。
[0070]参见图13,示出室内机接水盘在空调器中的装配位置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接水盘131位于室内机130贯流风轮132的风道中,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结合特定产品特征设计的接水盘131,可在相同噪音水平的基础上使得风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0071]参见图14,示出本实用新型室内机接水盘的截面图。接水盘I包括圆滑过渡的出口扩压区1311和蜗舌1312,在接水盘131的横截面上:出口扩压区1311的型线是一条接近直线的光滑曲线,从而消除了出口区域的回流区,更有利于出风,出风阻力减小,风量相应增加;蜗舌1312离贯流风轮1312的间隙为4.0?4.5mm,此距离能合理的引导蜗舌部位的二次回流,既能保证最佳风量,同时也能保证最优的噪音。
[0072]如图14所示,蜗舌外轮廓线1313设置成圆弧形。可以有效减少偏心涡二次流的回流截面,同时偏心涡的大小也相应减小,风量相应增加;蜗舌外轮廓线1313设置为37.0?37.4mmο此外轮廓线一方面能保证足够大的进气角,使风轮的进气范围更大,从而增加出风风量,同时能很好的引导二次回流,减小蜗舌部位的噪音;蜗舌外轮廓线1313设有弧形的凸台1314,此凸台1314能有效地缓解蜗舌1312尾部的紊流噪声,降低二次回流噪声。这样,空调器风量和噪声水平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从而大大提高了空调器的性能。
[0073]参见图15,示出本实用新型贯流风轮结构。该贯流风轮132包括左、右端板1322(图中仅示出一端)和多片风轮叶片1321,其中:左、右端板1322分别固定在风轮轴(图未示出)上;所有风轮叶片1321分别沿风轮轴的轴向分布且夹设在左、右端板1322之间。特别地,风轮叶片1321垂直于风轮轴的横截面沿纵向弯成曲线状(优选为弯成圆弧状),且风轮叶片1321厚度自风轮叶片根部到风轮叶片尾部逐渐缩小,有利于保持较好的气动特性和较好的结构强度。该贯流风轮改善了风轮叶片结构,气流流经风轮叶片后缘时产生的漩涡打碎,从而有效地减少流阻,减少振动和噪声,提高风机效率,以下进一步举例说明。
[0074]参见图1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风轮叶片结构。每片风轮叶片1321的后缘分布有系列叶片小凹坑13211,这些小凹坑13211可为圆形、方形等。气流在旋转风轮的作用下由风轮叶片1321的前缘进入,当气流流经风轮叶片1321的后缘时,在叶片小凹坑13211的作用下减小风轮叶片尾部的漩涡,同时将原先的整体气流打碎,从而增加了气流的扰动;这样就将气流流过风轮叶片后产生的大漩涡分割为小漩涡,由此减少了阻力、振动和噪声。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还可同时在每片风轮叶片1321的前缘设置若干叶片小凹坑13211,通过小凹坑结构将风轮叶片后缘13213产生的漩涡打碎;同时,叶片小凹坑13211也可以很好地将气流流经风轮叶片前缘时产生的漩涡。当然,也可仅在风轮叶片1321的前缘设置叶片小凹坑13211。
[0075]参见图17,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风轮叶片结构。每片风轮叶片1321的后缘设置有若干叶片锯齿13212,其中叶片锯齿13212的高度与叶片锯齿13212的宽度之比为15%?40%,叶片锯齿13212的锯齿角为30。?130° ;叶片锯齿13212的齿顶132123为平齿顶,叶片锯齿13212的齿槽13212bS V形缺口,当然也可采用其它形状。此外,也可同时在每片风轮叶片1321的前缘13212设置有若干叶片锯齿13212 ;或者,也可仅在风轮叶片1321的前缘13212设置叶片锯齿13212。本实施例在风轮叶片1321上设置锯齿13212,其工作原理与前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76]参见图18,示出本实用新型冷媒系统实施例一的示意图。该冷媒系统140由压缩机141、四通换向阀142、冷凝器143、节流组件144、第一截止阀145、蒸发器146及第二截止阀147等主要部件组成,其中:压缩机141,用于压缩冷媒;四通换向阀142,用于切换冷媒的正、反流向;冷凝器143、蒸发器146,通过四通换向阀142选择性连通压缩机141,分别用于与外界交换热量;节流组件144,设置于冷媒管路上;节流组件144为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用以调节冷媒管路中冷媒的流量;调节节流组件5也可为节流阀,通过调整节流阀的开度来调节冷媒的流量;第一截止阀145,第二截止阀147设置于蒸发器146两端的冷媒管路上,用以增加管段压力,进而平衡整个冷媒管路。
[0077]参见图19,示出本实用新型冷媒系统实施例二的示意图。该冷媒系统在图18所示的冷媒系统实施例一基础上增加了双向截止阀148,其与节流组件144并联,可以快速实现空调系统内冷媒管路的压力平衡,进而使空调停机后正常的等待开机状态准备大为提前,有效地提高了空调的舒适性及其使用寿命。
[0078]制冷运行过程中,冷媒流动路线如下:压缩机141 —四通换向阀142 —冷凝器143—节流组件144—第一截止阀145—蒸发器146—第二截止阀147 —四通换向阀142 —压缩机141,完成制冷循环。此时,双向截止阀148不导通,空调正常运行,冷凝器143中的压力比蒸发器146中的压力要高;当空调停机时,双向截止阀148导通,冷凝器143内的高压冷媒迅速向蒸发器146内流动,从而使空调系统压力迅速平衡。
[0079]制热运行过程中的空调系统冷媒流动路线如下:压缩机141 —四通换向阀142 —第二截止阀147 —蒸发器146 —节流组件144 —第一截止阀145 —冷凝器143 —四通换向阀142 —压缩机141完成制热循环。此时,双向截止阀148不导通,空调正常运行,蒸发器146中的压力比冷凝器143中的压力要高;当空调停机时,双向截止阀148导通,蒸发器146内的高压冷媒迅速向冷凝器143内流动,从而使空调系统压力迅速平衡。
[0080]参见图20,示出本实用新型冷媒系统实施例三的示意图。该冷媒系统在图18所示的冷媒系统所示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冷凝水回收利用装置149,使得室内机冷凝水的冷量得到有效的回收利用,从而降低空调耗功,有效地提高空调器的制冷季节能源消耗效率)和全年能源消耗效率。
[0081]参见图21,示出本实用新型冷凝水回收利用装置的示意图。该主要包括冷媒管道1491及冷凝水管道1492,其中:冷凝水管道1492的两端分别设置冷凝水进口 A、冷凝水出口 B ;冷媒管道1491的两端分别设置冷媒进C、冷媒出口 D,且冷媒管道1491至少有一部分套设于冷凝水管道1492内。
[0082]具体结构为:冷媒管道1491为U型管;冷凝水管道1492包括:两竖管14921,分别套设在U型管的两侧管上;一横管14922,连通两竖管14921,其中将该横管14922优选地设置于U型管的底部一端。其中,加强冷媒和冷凝水的换热,使冷媒和冷凝水的流动方向采用逆流的方式,即冷媒管道1491中的冷媒流向与冷凝水管道1492中的冷凝水流向相反。由此,可进一步有效提高冷媒和冷凝水的对流换热温差,增大冷媒和冷凝水的换热量,降低冷凝器的冷凝压力,达到降低空调耗功,提高空调制冷量。
[0083]参见图21,示出本实用新型冷媒系统实施例四的示意图。该冷媒系统在图18所示的冷媒系统基础上增加了储液罐1403的冷媒调节旁路,其第一节点Pl位于冷凝器143与蒸发器146之间,第二节点P2位于压缩机141的吸气口与四通换向阀142之间;这样,空调可以根据制冷/制热模式的不同调节冷媒的流量,实现制热COP的基础上提高制冷EER之目的。
[0084]如图22所示,冷媒调节旁路还包括回油毛细管1401和冷媒控制阀(通常为电磁阀)1402。储液罐1403与第一节点Pl之间设置冷媒控制阀1402,其电连接冷媒调节控制器(图未示出),该冷媒调节控制器在制冷时输出冷媒控制阀开启信号,在制热时输出冷媒控制阀关闭信号,由此,实现冷媒调节旁路的自动控制。储液罐1403与第二节点P2之间设置有回油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