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流程微孔换热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013464阅读:来源:国知局
分别位于主体部分I相对的两侧,热介质流道26沿直线方向延伸,冷介质入口集合器5、冷介质出口集合器6分别位于主体部分I的相对的两个对角位置,冷介质流道25先从冷介质入口集合器5处开始,沿与热介质流道26相垂直的方向延伸至冷介质板片23的边缘,再回转沿与热介质流道26相垂直的方向延伸至冷介质板片23的另一边缘,冷介质流道25迂回前进直至与冷介质出口集合器6相连通。
[0049]热介质入口集合器3的作用是使热介质进入并分流到各个热介质流道26,热介质出口集合器4的作用是对热介质集流并排出;冷介质入口集合器5的作用是使冷介质进入并分流到各个冷介质流道25,冷介质出口集合器6的作用是对冷介质集流并排出。
[0050]冷介质板片23、热介质板片24交替重叠,使热介质、冷介质在通过热介质流道26、冷介质流道25中的过程中进行热交换。冷介质由冷介质入口集合器5进入,并分流进入各个冷介质流道25,在经过热交换加热之后,汇聚到冷介质出口集合器6并排出;热介质由热介质入口集合器3进入,并分流进入各个热介质流道26,在经过热交换冷却之后,汇聚到热介质出口集合器4并排出。
[0051]热介质流道26的流向采用S型迂回前进的方式,可提高热介质流道26的长度,从而提高该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每层冷介质板片23上密排多条冷介质流道25并保持平行,热介质流道26布满每层热介质板片24,增加了冷介质板片23、热介质板片24的空间利用率。
[0052]如图5至图6所示,冷介质流道25、热介质流道26沿流向设有多个弯道,呈Z字型沿流向曲折向前。这种设计增加了冷介质流道25、热介质流道26的整体长度,增加了冷介质板片23、热介质板片24的换热面积。
[0053]如图4所示,冷介质流道25、热介质流道26的截面为半圆形,通过光电化学刻蚀工艺刻蚀而成。
[0054]如图3所示,上述多层冷介质板片23、热介质板片24通过原子扩散方式互熔形成一体式结构,并在两侧面焊接上底板21、顶板22,保证了每条冷介质流道25、热介质流道26的独立性与封闭性。
[0055]热介质入口集合器3、热介质出口集合器4、冷介质入口集合器5和冷介质出口集合器6通过焊接方式与主体部分I连为一体,组成一个完整的换热器,整个换热器是一体式结构,无法拆卸,不可分割。
[0056]本实用新型多流程微孔换热器具有以下优点:
[0057]1、传热面积密度高,换热效率高;
[0058]2、制造工艺上,采用光电化学刻蚀和原子扩散粘合技术,能够形成各种形状的通道结构,其换热芯体由唯一的母体材料构成,无需垫片和焊接,能有效的减少泄露和振动损失,提尚使用寿命;
[0059]3、从结构上来说,此种微孔换热器流道能有效减少压降,降低堵塞带来的影响;
[0060]4、采用一体式结构,此种微孔换热器能够抗高低温以及高压要求,同时减少管道及阀门的应用,结构稳定,安全性好,尺寸小,重量轻,安装方便,无需维护。
[006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多流程微孔换热器,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同时采用多流程流道与单流程流道结合的方式,保证了高效的换热能力;在结构上采用原子扩散工艺加工制造,保证了换热芯体的耐高温高压的能力,稳定性高,结构形式简单。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62]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主权项】
1.一种多流程微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主体部分(I),所述主体部分(I)上固定有至少一个换热芯体(2),所述换热芯体(2)包括底板(21)、顶板(22)和夹在所述底板(21)、顶板(22)之间的至少一层冷介质板片(23)、至少一层热介质板片(24),所述冷介质板片(23)、热介质板片(24)交替重叠,所述冷介质板片(23)上刻蚀有多条相互平行的冷介质流道(25),所述热介质板片(24)上刻蚀有多条相互平行的热介质流道(26);所述主体部分(I)上还设有热介质入口集合器(3)、热介质出口集合器(4)、冷介质入口集合器(5)和冷介质出口集合器出),所述热介质入口集合器(3)、热介质出口集合器(4)分别与所述热介质流道(26)的两端连通,所述冷介质入口集合器(5)、冷介质出口集合器(6)分别与所述冷介质流道(25)的两端连通;所述热介质入口集合器(3)、热介质出口集合器(4)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分(I)相对的两侧,所述热介质流道(26)沿直线方向延伸,所述冷介质入口集合器(5)、冷介质出口集合器(6)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分(I)的相对的两个对角位置,所述冷介质流道(25)先从所述冷介质入口集合器(5)处开始,沿与所述热介质流道(26)相垂直的方向延伸至冷介质板片(23)的边缘,再回转沿与热介质流道(26)相垂直的方向延伸至冷介质板片(23)的另一边缘,所述冷介质流道(25)迂回前进直至与冷介质出口集合器(6)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程微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介质流道(25)布满所述冷介质板片(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程微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介质流道(26)沿流向设有多个弯道,沿流向曲折向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程微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介质流道(26)的截面为半圆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程微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介质流道(26)通过光电化学刻蚀工艺刻蚀而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程微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介质流道(25)沿流向设有多个弯道,沿流向曲折向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程微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介质流道(25)的截面为半圆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程微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介质流道(25)通过光电化学刻蚀工艺刻蚀而成。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程微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介质板片(23)、热介质板片(24)通过原子扩散方式互熔形成一体式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程微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介质入口集合器(3)、热介质出口集合器(4)、冷介质入口集合器(5)和冷介质出口集合器(6)通过焊接方式与主体部分(I)连为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流程微孔换热器,它的热介质入口集合器、热介质出口集合器分别位于主体部分相对的两侧,热介质流道沿直线方向延伸,冷介质入口集合器、冷介质出口集合器分别位于主体部分的相对的两个对角位置,冷介质流道先从冷介质入口集合器处开始,沿与热介质流道相垂直的方向延伸至冷介质板片的边缘,再回转沿与热介质流道相垂直的方向延伸至冷介质板片的另一边缘,冷介质流道迂回前进直至与冷介质出口集合器相连通。该多流程微孔换热器,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同时采用多流程流道与单流程流道结合的方式,保证了高效的换热能力;在结构上采用光电化学刻蚀工艺和原子扩散工艺加工制造,保证了换热芯体的耐高温高压的能力,结构形式简单。
【IPC分类】F28D9/00
【公开号】CN204665988
【申请号】CN201520334488
【发明人】吴维武, 袁振钦, 王东宝, 陈伟
【申请人】上海利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