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61253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全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气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面上的家用全热交换新风机采用离心式风机吊挂的安装方案安装。机内风机放置位置主要采用竖直放置方法,气流通过交换芯有吸气和吹气的不同。主要原理:室内空气通过回风口进入机内,经过全热交换芯由排风风机排出室外;室外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机内,经过全热交换新风机由送风风机送入室内,两股气流在全热交换芯交汇时完成温度与湿度的交换。如此循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降低能耗的目的。但是,这些全热交换新风机主要采用的风机与全热交换芯竖直放置的方式排布,使得全热交换新风机存在体积大、静压低、不利于吊顶安装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全热交换新风机存在体积大、静压低、不利于吊顶安装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机身体积、满足高静压工况、便于吊顶安装的全热交换器。
[0004]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全热交换器,包括:
[0006]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面板和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面板形成放置腔,所述壳体组件上设置有新风进风口、新风出风口、排风进风口和排风出风口;以及
[0007]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组件的放置腔中,且所述风机组件的轴线垂直于所述面板,所述风机组件分别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所述排风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出风口。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新风风机组和排风风机组,所述新风风机组连通所述新风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所述排风风机组连通所述排风进风口和所述排风出风口;
[0009]其中,所述新风风机组和所述排风风机组并排设置,或者
[0010]所述新风风机组和所述排风风机组呈对角线设置。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热交换器还包括全热交换芯体,所述全热交换芯体在所述壳体组件的放置腔中,且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表面与所述面板的表面相平行。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且所述正多边形的边数大于等于四。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热交换器还包括新风过滤组件,所述新风过滤组件安装在所述放置腔中,且所述新风过滤组件位于所述新风进风口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之间。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热交换器还包括排风过滤组件,所述排风过滤组件安装在所述放置腔中,且所述排风过滤组件位于所述排风进风口与所述全热交换芯体之间。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热交换器还包括两个驱动电机,所述两个驱动电机分别与所述新风风机组和所述排风风机组电连接。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检修板,所述面板上设置有检修口,所述检修板活动安装在所述面板上遮挡所述检修口。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卡锁元件,所述卡锁元件包括卡勾和卡槽,所述卡勾与所述卡槽配合,所述卡勾设置在所述检修板上,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侧板上;或者
[0019]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检修板上,所述卡勾设置在所述侧板上。
[00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实用新型的全热交换器,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风机组件的轴线垂直于面板,可以选用较大径向尺寸的风机组件,以满足高静压工况的使用要求,还能够减小全热交换器机身的厚度,进而减小全热交换器的体积,便于全热空调器吊顶安装,同时,还能降低全热交换器中的阻力,增大出风量,减小能耗。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全热交换器的主视图;
[0023]图2为图1所示的全热交换器的左视图;
[0024]图3为图1所示的全热交换器的俯视图;
[0025]图4为图1所示的全热交换器的右视图;
[0026]图5为图1所示的全热交换器的仰视图;
[0027]其中:
[0028]100-全热交换器;
[0029]110-壳体组件;111-面板;112-侧板;
[0030]120-新风风机组;
[0031]130-排风风机组;
[0032]140-全热交换芯体;
[0033]150-新风过滤组件;
[0034]160-排风过滤组件;
[0035]170-隔板;
[0036]180-蜗壳结构;
[0037]190-检修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全热交换器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9]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全热交换器100,包括壳体组件110、风机组件和全热交换芯体140,风机组件安装在壳体组件110中。壳体组件110包括面板111和侧板112,侧板112与面板111形成放置腔,风机组件安装在壳体组件110的放置腔中。壳体组件110上设置有新风进风口 A、新风出风口 B、排风进风口 C和排风出风口 D。具体的,侧板112上设置有新风进风口 A、新风出风口 B、排风进风口 C和排风出风口。风机组件的轴线垂直于面板111的表面,风机组件分别连通新风进风口 A和新风出风口 B、排风进风口C和排风出风口 D。新风进风口 A与室外连通,新风出风口 B与室内连通,新风从新风进风口 A进入到全热交换器100中,经过全热交换芯体140进行温度与湿度的交换,再由风机组件通过新风出风口 B送入室内。排风进风口 C与室内连通,排风出风口 D与室外连通,排风从排风进风口 C进入到全热交换器100中,经过全热交换芯体140进行温度与湿度的交换,再由风机组件通过排风出风口 D送出室外。
[0040]目前,市面上的家用全热交换新风机采用离心式风机吊挂的安装方案安装。机内风机放置位置主要采用竖直放置方法,气流通过交换芯有吸气和吹气的不同。但是,这些全热交换新风机主要采用的风机与全热交换芯竖直放置的方式排布,使得全热交换新风机存在体积大、静压低、不利于吊顶安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全热交换器100的风机组件的轴线垂直于面板111,这样能够满足高静压工况的使用要求,还能够减小全热交换器100机身的厚度,进而减小全热交换器100的体积,降低机内阻力,增大出风量,减小能耗,便于全热空调器吊顶安装。
[0041]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风机组件包括新风风机组120和排风风机组130,新风风机组120和排风风机组130均安装在壳体组件110中。新风风机组120和排风风机组130并排设置,或者,新风风机组120和排风风机组130呈对角线设置。也就是说,新风风机组120与排风风机组130同侧设置或者异侧设置。进一步地,放置腔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全热交换芯体放置腔、新风风机组放置腔和排风风机组放置腔。新风进风口 A与排风进风口 C分别设置在全热交换芯体放置腔对应的侧板上,新风出风口 B设置在新风风机组放置腔对应的侧板上,排风出风口 D设置在排风风机组放置腔对应的侧板上。
[0042]新风风机组120用于将室外的新风送入室内。新风风机组120安装在壳体组件110的放置腔中,具体的,新风风机组120安装在新风风机组放置腔中,且新风风机组120的轴线垂直于面板111。新风风机组120包括一个离心风机或者至少两个离心风机,且离心风机轴向的厚度小于其径向的厚度。新风风机组120的轴线垂直于面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