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螺旋槽换热管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7814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深度螺旋槽换热管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领域,具体为一种深度螺旋槽换热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间壁式换热器一直是沿用各种材料的光管作为换热元件,为了提高换热效率,往往在光管表面乳制成螺旋槽或绕制翅片等,但因乳制螺旋槽深度只l_2mm最大不超过3mm,而翅片管仍是单面光壁,所以效果均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深度螺旋槽换热管换热器,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换热效率,而且能节省大量管材。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深度螺旋槽换热管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内部采用的换热管为深度螺旋槽换热管,所述深度螺旋槽换热管包含有外套管和内套管,所述外套管和内套管上均设置有介质的入口和出口。
[0005]所述深度螺旋换热管内套管和外套管的螺距设置为0.2-1.5倍的管径,所述槽深设置为0.1-0.25倍管径。
[0006]所述外套管的螺距大于内套管的螺距。
[0007]所述换热器还包含有壳体、上下联箱、介质I入口、介质I出口、介质II入口、介质II出口,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由深度螺旋槽换热管组成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中外套管的介质入口连接上联箱,上联箱伸出壳体外部并设置有介质I入口,所述外套管的介质出口连接下联箱,下联箱伸出壳体外部并设置有介质出口 ;所述内套管的介质入口通过管道连接设置于壳体顶部的介质II入口,所述内套管的介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设置于壳体底部的介质II出口,所述壳体内部除换热组件的空腔分别连接介质II入口和介质II出
□ ο
[0008]所述外套管和内套管中所注入介质不同,所述内套管与空腔内所注入介质相同。
[0009]换热元件是通过上下联箱管组合成的,可以使换热管省去笨重、昂贵的管板,使换热器重减轻,价格降低;
[0010]因光管壁被压制成为深度螺旋槽,使管子表面积增加了 20%左右,不仅可提高热效率,而且能节省大量管材;
[0011]换热元件的内套管和外套管乳制成深度螺旋槽,有效的改变了介质的流动状态,使换热效率大幅度提尚;
[0012]换热元件相对独立,有效的克服了换热管的热应力影响,增加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并且独立的换热元件便于换热器的维修;
[0013]所组成的换热器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附图说明】
[0014]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深度螺旋槽换热管换热器的机构示意图;
[0016]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18]如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一种深度螺旋槽换热管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含有壳体12、上下联箱9、10、介质I入口 5、介质I出口 6、介质II入口 7、介质II出口 8,所述壳体12内部设置有由深度螺旋槽换热管11组成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器包含有内部采用的换热管为深度螺旋槽换热管11,所述深度螺旋槽换热管11包含有外套管2和内套管3,所述外套管2和内套管3上均设置有介质的入口和出口,所述换热组件中外套管2的介质入口连接上联箱9,上联箱9伸出壳体12外部并设置有介质I入口 5,所述外套管2的介质出口连接下联箱10,上联箱10伸出壳体12外部并设置有介质出口 6 ;所述内套管3的介质入口通过管道连接设置于壳体12顶部的介质II入口 7,所述内套管3的介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设置于壳体12底部的介质II出口 8,所述壳体12内部除换热器组件的空腔分别连接介质II入口 7和介质II出口 8。
[0019]所述深度螺旋换热管内套管3和外套管2的螺距设置为0.2-1.5倍的管径,所述槽深设置为0.1-0.25倍管径。
[0020]所述外套管2的螺距大于内套管3的螺距。
[0021]所述外套管2和内套管3中所注入介质不同,所述内套管3与空腔内所注入介质相同。
[0022]换热元件由内外两根旋向不同的深度螺旋槽管组合起来,在内套管外、外套管内区间介质进入后,在双向螺旋的作用下,局部被切为两层,分别沿不同的旋向由上而下的运动,介质运动过程中,流体以旋流、湍流方式交混运动,使Re系数大大提高,有效的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0023]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深度螺旋槽换热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内部采用的换热管为深度螺旋槽换热管(U),所述深度螺旋槽换热管(11)包含有外套管(2 )和内套管(3 ),所述外套管(2)和内套管(3)上均设置有介质的入口和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螺旋槽换热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螺旋换热管内套管(3)和外套管(2)的螺距设置为0.2-1.5倍的管径,所述槽深设置为0.1-0.25倍管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深度螺旋槽换热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2)的螺距大于内套管(3)的螺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螺旋槽换热管换热器,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含有壳体(12)、上下联箱(9、10)、介质I入口(5)、介质I出口(6)、介质II入口(7)、介质II出口(8),所述壳体(12)内部设置有由深度螺旋槽换热管(11)组成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中外套管(2)的介质入口连接上联箱(9),上联箱(9)伸出壳体(12)外部并设置有介质I入口(5),所述外套管(2)的介质出口连接下联箱(10),下联箱(10)伸出壳体(12)外部并设置有介质出口(6);所述内套管(3)的介质入口通过管道连接设置于壳体(12)顶部的介质II入口(7),所述内套管(3)的介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设置于壳体(12)底部的介质II出口(8),所述壳体(12)内部除换热组件的空腔分别连接介质II入口(7)和介质II出口(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深度螺旋槽换热管换热器,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2)和内套管(3)中所注入介质不同,所述内套管(3)与空腔内所注入介质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度螺旋槽换热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含有内部采用的换热管为深度螺旋槽换热管(11),所述深度螺旋槽换热管(11)包含有外套管(2)和内套管(3),所述外套管(2)和内套管(3)上均设置有介质的入口和出口。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换热效率,而且能节省大量管材。
【IPC分类】F28F1/10, F28D7/10
【公开号】CN204987958
【申请号】CN201520341023
【发明人】明宝臣
【申请人】明宝臣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