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粘稠物料的带式微波干燥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16060阅读:6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粘稠物料的带式微波干燥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粘稠物料的带式微波干燥装置,属于微波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化工、冶金、食品、医药等行业的发展,产品种类也随之增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也迅速增多,其中具有回收价值的高粘稠废渣产量也大大增加,越来越多的工业废渣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越来越严格的环境,迫使产生废弃物的企业设法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现有的干燥设备很难解决大量的高粘稠物料干燥以及干燥过程中结块结壳的问题。
[0003]微波干燥是新型的加热干燥技术,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热传递方式的加热干燥,具有加热干燥速度快、能耗低、高效、干燥均匀及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的干燥脱水。但是传统的微波干燥装置,是将物料装入到盛料容器内,然后将盛料容器放入微波干燥腔体,使物料在微波的作用下脱水,干燥结束后再将干燥的物料从盛料容器内转至物料的破碎区或者物料收集区,传统的微波干燥装置存在盛料器吸波、自动化程度低、不适合大量物质的干燥、以及干燥结块导致能耗高或者干燥不彻底等缺点。现有的带式微波干燥装置对于高粘稠物料来说,物料进入微波干燥腔体以后会出现物料表面结壳,导致物料内部的的水分不能及时排出,存在吸波效率低,不适合高粘稠物料,存在结壳和干燥不彻底等缺点。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高粘稠物料的带式微波干燥装置存在能耗高、劳动强度大、干燥过程结块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粘稠物料的带式微波干燥装置。本微波干燥装置干燥效果好和干燥效率高、结块少,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种高粘稠物料的带式微波干燥装置,包括布料器1、皮带2、送风装置3、微波干燥腔体4、抽风装置6、收尘装置7和破碎装置,破碎装置包括铲片8、破壳多齿棒9和驱动装置10,布料器I底部设置皮带2,皮带2穿过微波干燥腔体4,微波干燥腔体4左右两侧端面设有挡板,微波干燥腔体4侧面设有送风装置3,干燥腔体4正面设有可视窗口 5,干燥腔体4顶端设有抽风装置6,皮带2末端设有收尘装置7,每隔三个或四个微波干燥腔体4腔体设有破碎装置,破碎装置中的铲片8倾斜安装在腔体上,铲片8与皮带2形成5°?30°倾斜角,铲片8相邻处安装破壳多齿棒9,破壳多齿棒9连接驱动装置10。
[0006]所述微波干燥腔体4长800mm,皮带2宽为600mm,皮带2为聚四氟乙烯材质。
[0007]所述铲片8材质为316L不锈钢,铲片8为宽度为6?12cm、厚度为2?4mm的矩形片。
[0008]所述破壳多齿棒9每个齿均为圆柱形,齿间距为5?10cm,底面直径2?3cm,高4?7cm0
[0009]该高粘稠物料的带式微波干燥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0010]将高粘稠物料(如铜渣)通过布料器I均匀的平铺在皮带2上,使物料厚度为1.5cm,随着皮带2的传送,将物料进入微波干燥腔体4干燥,打开破碎装置中的驱动装置10带动破壳多齿棒9,依次经过第一个、第二个微波干燥腔体大部分水分被蒸发出来,物料表面已经结壳,开启送风装置3和抽风装置6将微波干燥腔体内水蒸气抽走,由于水是强吸波物质,在腔体内部会吸波从而减少微波作用在物料上,降低能耗,经破碎装置的铲片8将高粘稠物料和皮带2分离,然后经过转动的破壳多齿棒9将高粘稠物料破碎,在此过程中还是设有收尘装置7进行收尘。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高粘稠物料的带式微波干燥装置具有工艺简单,连续化自动化程度高,干燥效率高,对环境友好,层状物料在干燥过程中就被破碎打散,有利于水分的蒸发和后面的破碎。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A-A截面俯视不意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破壳多齿棒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布料器,2-皮带,3-送风装置,4-微波干燥腔体,5-可视窗口,6_抽风装置,7-收尘装置,8-铲片,9-破壳多齿棒,10-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7]实施例1
[0018]如图1至3所示,该高粘稠物料的带式微波干燥装置,包括布料器1、皮带2、送风装置3、微波干燥腔体4、抽风装置6、收尘装置7和破碎装置,破碎装置包括铲片8、破壳多齿棒9和驱动装置10,布料器I底部设置皮带2,皮带2穿过微波干燥腔体4,微波干燥腔体4左右两侧端面设有挡板,微波干燥腔体4侧面设有送风装置3,干燥腔体4正面设有可视窗口 5,干燥腔体4顶端设有抽风装置6,皮带2末端设有收尘装置7,每隔三个或四个微波干燥腔体4腔体设有破碎装置,破碎装置中的铲片8倾斜安装在腔体上,铲片8与皮带2形成5°倾斜角,铲片8相邻处安装破壳多齿棒9,破壳多齿棒9连接驱动装置10。
[0019]其中微波干燥腔体4长800mm,皮带2宽为600mm,皮带2为聚四氟乙烯材质;铲片8材质为316L不锈钢,铲片8为宽度为6cm、厚度为2mm的矩形片;破壳多齿棒9每个齿均为圆柱形,齿间距为5cm,底面直径2cm,高4cm。
[0020]实施例2
[0021]如图1至3所示,该高粘稠物料的带式微波干燥装置,包括布料器1、皮带2、送风装置3、微波干燥腔体4、抽风装置6、收尘装置7和破碎装置,破碎装置包括铲片8、破壳多齿棒9和驱动装置10,布料器I底部设置皮带2,皮带2穿过微波干燥腔体4,微波干燥腔体4左右两侧端面设有挡板,微波干燥腔体4侧面设有送风装置3,干燥腔体4正面设有可视窗口 5,干燥腔体4顶端设有抽风装置6,皮带2末端设有收尘装置7,每隔三个或四个微波干燥腔体4腔体设有破碎装置,破碎装置中的铲片8倾斜安装在腔体上,铲片8与皮带2形成30°倾斜角,铲片8相邻处安装破壳多齿棒9,破壳多齿棒9连接驱动装置10。
[0022]其中微波干燥腔体4长800mm,皮带2宽为600mm,皮带2为聚四氟乙烯材质;铲片8材质为316L不锈钢,铲片8为宽度为12cm、厚度为4mm的矩形片;破壳多齿棒9每个齿均为圆柱形,齿间距为10cm,底面直径3cm,高7cm。
[0023]实施例3
[0024]如图1至3所示,该高粘稠物料的带式微波干燥装置,包括布料器1、皮带2、送风装置3、微波干燥腔体4、抽风装置6、收尘装置7和破碎装置,破碎装置包括铲片8、破壳多齿棒9和驱动装置10,布料器I底部设置皮带2,皮带2穿过微波干燥腔体4,微波干燥腔体4左右两侧端面设有挡板,微波干燥腔体4侧面设有送风装置3,干燥腔体4正面设有可视窗口 5,干燥腔体4顶端设有抽风装置6,皮带2末端设有收尘装置7,每隔三个或四个微波干燥腔体4腔体设有破碎装置,破碎装置中的铲片8倾斜安装在腔体上,铲片8与皮带2形成28°倾斜角,铲片8相邻处安装破壳多齿棒9,破壳多齿棒9连接驱动装置10。
[0025]其中微波干燥腔体4长800mm,皮带2宽为600mm,皮带2为聚四氟乙烯材质;铲片8材质为316L不锈钢,铲片8为宽度为10cm、厚度为3mm的矩形片;破壳多齿棒9每个齿均为圆柱形,齿间距为8cm,底面直径2.5 cm,高6cm。
[0026]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高粘稠物料的带式微波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布料器(I)、皮带(2)、送风装置(3)、微波干燥腔体(4)、抽风装置(6)、收尘装置(7)和破碎装置,破碎装置包括铲片(8)、破壳多齿棒(9)和驱动装置(10),布料器(I)底部设置皮带(2),皮带(2)穿过微波干燥腔体(4),微波干燥腔体(4)左右两侧端面设有挡板,微波干燥腔体(4)侧面设有送风装置(3),干燥腔体(4)正面设有可视窗口(5),干燥腔体(4)顶端设有抽风装置(6),皮带(2)末端设有收尘装置(7),每隔三个或四个微波干燥腔体(4)腔体设有破碎装置,破碎装置中的铲片(8)倾斜安装在腔体上,铲片(8)与皮带(2)形成5°?30°倾斜角,铲片(8)相邻处安装破壳多齿棒(9),破壳多齿棒(9)连接驱动装置(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稠物料的带式微波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干燥腔体(4)长800mm,皮带(2)宽为600mm,皮带(2)为聚四氟乙烯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稠物料的带式微波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铲片(8)材质为316L不锈钢,铲片(8)为宽度为6?12cm、厚度为2?4mm的矩形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粘稠物料的带式微波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壳多齿棒(9)每个齿均为圆柱形,齿间距为5?10cm,底面直径2?3cm,高4?7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粘稠物料的带式微波干燥装置,属于微波设备技术领域。该高粘稠物料的带式微波干燥装置,包括布料器、皮带、送风装置、微波干燥腔体、抽风装置、收尘装置和破碎装置,破碎装置包括铲片、破壳多齿棒和驱动装置,布料器底部设置皮带,皮带穿过微波干燥腔体,微波干燥腔体左右两侧端面设有挡板,微波干燥腔体侧面设有送风装置,干燥腔体正面设有可视窗口,干燥腔体顶端设有抽风装置,皮带末端设有收尘装置,每隔三个或四个微波干燥腔体设有破碎装置,破碎装置中的铲片倾斜安装在腔体上,铲片与皮带形成5°~30°倾斜角,铲片相邻处安装破壳多齿棒,破壳多齿棒连接驱动装置。本微波干燥装置干燥效果和干燥效率高、结块少。
【IPC分类】F26B25/00, F26B23/08, F26B15/12
【公开号】CN205228064
【申请号】CN201520870856
【发明人】巨少华, 姜峰, 彭金辉, 周俊文, 张利波, 李传华, 李超, 肖毕权, 刘超, 刘秉国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