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紧凑分体式空调末端设备冷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75811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紧凑分体式空调末端设备冷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紧凑分体式空调末端设备冷墙,包括第一功能箱体和第二功能箱体,所述第一功能箱体位于第二功能箱体的前侧,且第一功能箱体和第二功能箱体可拆卸连接;第一功能箱体内设有空气过滤器、换热器和控制器;第二功能箱体内设有风机;所述空气过滤器的空气出口与换热器的空气进口密封连接,换热器的空气出口与风机的空气进口密封连接。该冷墙将多个功能部件分装在第一功能箱体和第二功能箱体内,从而便于运输,搬运,操作维修和现场安装。更换或是维修空气过滤器和换热器的部件时,都可以在进风端进行,实现了正面的维护和操作,从而多台设备可以相互挨着放置,减少了占地面积。
【专利说明】
一种结构紧凑分体式空调末端设备冷墙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末端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紧凑分体式空调末端设备冷
m ο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开始向着巨型化的方向发展,新一代数据中心更显著的表现为:规模更大、密度更高、制冷量要求更大,大冷量的空调机组对安装运输及占地面积又带来了极其不便。
[0003]现有的大型空调末端设备(无新风)参见图1和图2,分为空气过滤段、换热器段、送风机段,因拆门板、更换过滤器和风机检修以及连接换热器的进出水管,均在侧面进行,因此两台机组之间至少间隔600毫米,且水路系统的进出截止阀及水流量的调节阀均在箱体外安装,从而现有大型空调末端设备存在整体的厚度尺寸大,多台设备不能挨着放在一起,占地面积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进行正面维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的空调末端设备冷墙。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结构紧凑分体式空调末端设备冷墙,包括第一功能箱体和第二功能箱体,所述第一功能箱体位于第二功能箱体的前侧,且第一功能箱体和第二功能箱体可拆卸连接;
[0006]第一功能箱体内设有空气过滤器、换热器和控制器;
[0007]第二功能箱体内设有风机;
[0008]所述空气过滤器的空气出口与换热器的空气进口密封连接,换热器的空气出口与风机的空气进口密封连接。
[0009]作为优化,所述第一功能箱体通过隔板分为左空间和右空间,所述换热器的换热片位于右空间内,连接在换热器进水口的进水管和连接在换热器出水口的出水管位于左空间内;
[0010]所述控制器设置左空间内,且位于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上方。
[0011]作为优化,所述进水管上分别安装有进水截止阀、进水水流调节阀、进水压力传感器和进水温度传感器,出水管上分别安装有出水截止阀、出水水流调节阀、出水压力传感器和出水温度传感器;
[0012]所述进水截止阀、进水水流调节阀、进水压力传感器和进水温度传感器以及出水截止阀、出水水流调节阀、出水压力传感器和出水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0013]作为优化,所述第一功能箱体和第二功能箱体包括外框架结构和安装在框架结构上的面板,所述外框架结构采用环氧树脂静电喷涂的圆弧型铝合金框架;所述面板为环氧树脂静电嗔涂后的冷乳钢板。
[0014]作为优化,所述风机为无蜗壳离心风机。
[0015]作为优化,所述换热器为铜管翅片式换热器。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墙将多个功能部件分装在在第一功能箱体和第二功能箱体内,从而便于运输,搬运,操作维修和现场安装。更换或是维修空气过滤器和换热器的部件时,都可以在进风端进行,实现了正面的维护和操作,从而多台设备可以相互挨着放置,减少了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大型空调末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现有技术大型空调末端设备的侧视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体式空调末端设备冷墙立体图。
[0020]图4为图3的主视图。
[0021]图5为图3的侧视图。
[0022]图6为图3的后视图。
[0023]图7为图3的俯视图。
[0024]图8为三个本实用新型分体式空调末端设备冷墙的施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7]参见图3-8,一种结构紧凑分体式空调末端设备冷墙,包括第一功能箱体10和第二功能箱体20,所述第一功能箱体10位于第二功能箱体20的前侧,且第一功能箱体10和第二功能箱体20可拆卸连接。
[0028]所述第一功能箱体10和第二功能箱体20包括外框架结构和安装在框架结构上的面板,所述外框架结构采用环氧树脂静电喷涂的圆弧型铝合金框架;所述面板为环氧树脂静电喷涂后的冷乳钢板。具体实施时,构成外框架结构的多条铝合金型材相互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的尼龙塑料角撑连接。为了方便第一功能箱体10和第二功能箱体20的连接和拆卸,可以在第一功能箱体10后侧面的框架结构上安装L型法兰边,连接第一功能箱体10和第二功能箱体20时,将第一、第二功能箱体上下和有端对齐插入即可。
[0029]第一功能箱体10内设有空气过滤器11、换热器12和控制器13;具体地,换热器12可以采用多个密封板固定在第一功能箱体10内,密封板设置在换热器12的空气出口四周,并把换热器12的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隔开,使空气完全通过换热器的换热片。具体实施时,换热器12可以为铜管翅片式换热器。空气过滤器11的安装架固定在换热器12的空气进口四周的密封板上,空气过滤器11的卡簧固定在安装架上,拆卸空气过滤器11只需松开或扣紧卡簧即可,非常方便。
[0030]第二功能箱体20内设有风机21,风机21可以为无蜗壳离心风机。具体实施时,风机的导风圈和风轮电机可以用上下2个安装板和4个立柱连接成一个组件即风机组件,风机组件用螺栓固定在风机箱内的框架内,每个风机组件可以作为单独的个体,拆装I个不影响其它的使用。另外每个风机组件的四周还装有可拆卸的门板,将风机的进出风隔离开。
[0031]所述空气过滤器11的空气出口与换热器12的空气进口密封连接,换热器12的空气出口与风机21的空气进口密封连接。
[0032]作为优化,所述第一功能箱体10通过隔板分为左空间和右空间,所述换热器12的换热片位于右空间内,连接在换热器12进水口的进水管和连接在换热器12出水口的出水管位于左空间内;
[0033]所述控制器13设置左空间内,且位于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上方。所述进水管上分别安装有进水截止阀、进水水流调节阀、进水压力传感器和进水温度传感器,出水管上分别安装有出水截止阀、出水水流调节阀、出水压力传感器和出水温度传感器;进水截止阀、进水水流调节阀、进水压力传感器和进水温度传感器以及出水截止阀、出水水流调节阀、出水压力传感器和出水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13连接。
[0034]第一功能箱体10构成左空间,且朝前的面板最好做成带铰链的活动门,便于操作维修。
[003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结构紧凑分体式空调末端设备冷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功能箱体(10)和第二功能箱体(20),所述第一功能箱体(I O)位于第二功能箱体(20)的前侧,且第一功能箱体(10)和第二功能箱体(20)可拆卸连接; 第一功能箱体(10)内设有空气过滤器(11)、换热器(12)和控制器(13); 第二功能箱体(20)内设有风机(21); 所述空气过滤器(11)的空气出口与换热器(12)的空气进口密封连接,换热器(I 2)的空气出口与风机(21)的空气进口密封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紧凑分体式空调末端设备冷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箱体(10)通过隔板分为左空间和右空间,所述换热器(12)的换热片位于右空间内,连接在换热器(12)进水口的进水管和连接在换热器(12)出水口的出水管位于左空间内; 所述控制器(13)设置左空间内,且位于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上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紧凑分体式空调末端设备冷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上分别安装有进水截止阀、进水水流调节阀、进水压力传感器和进水温度传感器,出水管上分别安装有出水截止阀、出水水流调节阀、出水压力传感器和出水温度传感器; 所述进水截止阀、进水水流调节阀、进水压力传感器和进水温度传感器以及出水截止阀、出水水流调节阀、出水压力传感器和出水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13)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紧凑分体式空调末端设备冷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箱体(10)和第二功能箱体(20)包括外框架结构和安装在框架结构上的面板,所述外框架结构采用环氧树脂静电喷涂的圆弧型铝合金框架;所述面板为环氧树脂静电喷涂后的冷乳钢板。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结构紧凑分体式空调末端设备冷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1)为无蜗壳离心风机。6.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结构紧凑分体式空调末端设备冷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2)为铜管翅片式换热器。
【文档编号】F24F13/00GK205561177SQ201620329646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9日
【发明人】杨德茹, 叶扬
【申请人】上海科力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