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空调蒸发器制冷剂流量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5004阅读:6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轿车空调蒸发器制冷剂流量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轿车空调蒸发器制冷剂流量控制系统,特别是一种采用电子膨胀阀作为节流机构,通过压缩机转速的前馈信号和蒸发器过热度的反馈信号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保证供给蒸发器合适的制冷剂流量的控制系统,属于汽车空调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器、电子膨胀阀、蒸发器风机、蒸发器、蒸发器出口温度传感器、蒸发器进口温度传感器、压缩机转速传感器、AD转换模块,电子膨胀阀的驱动电路和控制器等。其中控制器包括程序存储器ROM、数据存储器RAM和中央处理单元CPU。位于蒸发器进出口管壁上的两只温度传感器分别测量蒸发器进、出口的温度,两者的温度差加上蒸发器的压力降对应的过热度值(约为2℃)表示蒸发器的过热度。蒸发器的过热度与设定过热度的偏差作为蒸发器过热度的反馈信号,送入控制器,同时将采集到的压缩机转速作为前馈信号,经前馈补偿环节输出后送入控制器。控制器把反馈信号和前馈补偿环节的输出信号相加,送电子膨胀阀的驱动电路,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从而控制蒸发器制冷剂的流量。
在轿车空调系统中,由于采用电子膨胀阀作为制冷剂流量的控制元件,根据轿车空调的运行特点,采用压缩机转速作为前馈信号和蒸发器过热度的偏差作为反馈信号,及时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克服了热力膨胀阀和节流短管的局限性,使蒸发器的换热面积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避免了蒸发器过热度过大,效率下降;过热度过小,压缩机容易发生液击,保证轿车空调系统的稳定性和轿车空调的舒适性。
从压缩机1出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经冷凝器2冷凝后,进入储液器3,从储液器3出来的制冷剂经电子膨胀阀4的节流,进入蒸发器6蒸发,从蒸发器6出来的制冷剂气体回到压缩机1,完成一个制冷循环。蒸发器风机5将空气经蒸发器6送入车室,调节空调车室内温度。压缩机转速传感器9将压缩机转速作为前馈信号,经前馈补偿环节13输出后送入控制器11,同时将蒸发器的过热度与设定过热度的偏差作为蒸发器过热度的反馈信号送入控制器11,控制器11把反馈输出和前馈补偿环节13的输出相加,送电子膨胀阀的驱动电路12,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从而控制蒸发器制冷剂的流量。
权利要求
1.一种轿车空调蒸发器制冷剂流量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储液器(3),电子膨胀阀(4),蒸发器风机(5),蒸发器(6),蒸发器出口温度传感器(7),蒸发器进口温度传感器(8),压缩机转速传感器(9),A/D转换模块(10),控制器(11),电子膨胀阀的驱动电路(12),前馈补偿环节(13),其特征在于采用电子膨胀阀作为制冷剂流量调节机构,通过压缩机转速的前馈信号和蒸发器过热度反馈信号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来控制蒸发器制冷剂流量,压缩机(1)的出口与冷凝器(2)的进口相连,冷凝器(2)的出口与储液器(3)的进口相连,储液器(3)的出口与电子膨胀阀(4)的进口相连,电子膨胀阀(4)的出口与蒸发器(6)的进口相连,蒸发器(6)的出口接压缩机(1)的进口,蒸发器进口温度传感器(8)紧贴在蒸发器(6)进口的管壁上,其输出端与A/D转换模块(10)的输入端电连接;蒸发器出口温度传感器(7)紧贴在蒸发器(6)出口的管壁上,其输出端与A/D转换模块(10)的输入端电连接;A/D转换模块(10)的输出端与控制器(11)电连接,压缩机(1)通过电磁离合器与轿车发动机相连,安装在电磁离合器旁边的压缩机转速传感器(9)的输出端与前馈补偿环节(13)的输入端电连接,前馈补偿环节(13)的输出端与控制器(11)电连接,电子膨胀阀的驱动电路(12)的输入端与控制器(11)电连接,电子膨胀阀的驱动电路(12)的输出端与电子膨胀阀(4)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车空调蒸发器制冷剂流量控制系统,其特征还在于蒸发器进出口温度传感器(8)、(7)采用热敏电阻,控制器(11)主要包括程序存储器ROM、数据存储器RAM和中央处理单元CPU,压缩机转速传感器(9)为磁电式止锁传感器。
全文摘要
轿车空调制冷剂流量控制系统是采用电子膨胀阀作为制冷剂流量调节机构。温度传感器放在蒸发器进出口,分别测量出蒸发器进出口的温度,两者之差与蒸发器内压降的过热度修正值之和作为蒸发器实际的过热度,蒸发器实际的过热度与设定过热度的偏差作为蒸发器过热度反馈信号送入控制器,同时将压缩机的转速作为前馈信号送入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压缩机转速的前馈信号和蒸发器过热度的反馈信号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使蒸发器的过热度处在最佳值,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避免了蒸发器过热度过大,效率下降;过热度过小,压缩机容易发生液击,保证供给蒸发器合适的制冷剂流量。
文档编号F25B49/02GK1477355SQ0314154
公开日2004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0日
发明者陈芝久, 陈江平, 李绪泉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