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4433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其包括单冷型空气调节器(设备)、汽车空气调节器、电冰箱、冷冻箱、冷冻冷藏陈列柜、制冰机、冷饮水机、冷藏车、冷冻冷藏库等采用蒸汽压缩式制冷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装置及连接管等组成,其缺点是通过冷凝器冷凝后的高压液态制冷剂经节流装置节流成为低温低压气、液混合制冷剂,一起进入蒸发器蒸发,导致蒸发器的传热性能下降,压降增加,平均蒸发温度升高,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能效比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能有效提高制冷量和能效比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
本发明为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装置及连接管,其特征在于节流装置与蒸发器之间设有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进口与节流装置的出口通过连接管相连通,气液分离器的液态制冷剂出口与蒸发器的进口通过连接管相连通,气液分离器的气态制冷剂出口与回气管通过连接管相连通。
本发明将液态制冷剂经节流装置节流后产生的大量气态制冷剂,通过气液分离器得到分离,使进入蒸发器蒸发的制冷剂全部为液态,经气液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气态制冷剂通过连接管及回气管直接回到压缩机,而不进入蒸发器,较大地提高了蒸发器的热交换性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现有技术中经节流装置节流产生的大量气态制冷剂与液态制冷剂混合一起进入蒸发器蒸发,由于蒸发器的功能是液态制冷剂通过吸收被冷却介质的热量蒸发成为气态制冷剂,使被冷却介质温度降低,而气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不但不能吸热蒸发,且由于气态制冷剂的传热性能远低于液态制冷剂的传热性能,因此气、液混合制冷剂的传热性能低于液态制冷剂,且气态制冷剂的比例越大其传热性能相对越低,本发明通过气液分离器,使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全部为液态,从而提高了蒸发器的平均传热性能。
2、由于相同质量的气态制冷剂的体积远大于液态制冷剂,现有技术中节流装置出口至蒸发器进口的连接管及蒸发器内气、液混合制冷剂的流速在相同质量流量下其流速高,其压降也大,相应的平均蒸发温度也较高,本发明通过气液分离器将节流装置节流产生的大量气态制冷剂分离,因此气液分离器液态制冷剂出口至蒸发器进口的连接管及蒸发器内的制冷剂流速在相同质量流量下较低,其压降也较小,相应的平均蒸发温度也较低,增大了被冷却介质温度与平均蒸发温度之间的温差。


附图为本发明的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主要由压缩机1、冷凝器 2、蒸发器 3、节流装置 4、置于节流装置4与蒸发器3之间的气液分离器5等组成,气液分离器5的进口与节流装置4的出口由连接管8相连通,气液分离器5的液态制冷剂出口与蒸发器3的进口由连接管9相连通,气液分离器5的气态制冷剂出口与回气管10由连接管11相连通,压缩机1出口与冷凝器2进口通过排气管6相连通,冷凝器出口与节流装置4进口通过连接管7相连通,蒸发器3出口与压缩机1进口通过回气管10相连通。
工作时,经压缩机1压缩成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排气管6进入冷凝器2冷凝成为高压液态制冷剂,高压液态制冷剂通过连接管7进入节流装置4节流成为低温低压气、液混合制冷剂,经连接管8进入气液分离器5分离,将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通过连接管11进入回气管10,液态制冷剂经连接管9进入蒸发器3吸热蒸发成为气态制冷剂,气态制冷剂及从气液分离器5分离出来的气态制冷剂通过回气管10回到压缩机1,完成制冷循环。
本发明由于提高了蒸发器3的平均传热性能和降低了平均蒸发温度,增大了被冷却介质温度与平均蒸发温度之间的温差,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制冷量和能效比得到较大的提高,同时改善了压缩机的冷却效果,提高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1.一种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蒸发器(3)及节流装置(4),其特征在于节流装置(4)与蒸发器(3)之间设有气液分离器(5),气液分离器(5)的进口与节流装置(4)的出口通过连接管(8)相连通,气液分离器(5)的液态制冷剂出口与蒸发器(3)的进口通过连接管(9)相连通,气液分离器(5)的气态制冷剂出口与回气管(10)通过连接管(11)相连通。
全文摘要
一种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其包括单冷型空气调节器(设备)、汽车空气调节器、电冰箱、冷冻箱、冷冻冷藏陈列柜、制冰机、冷饮水机、冷藏车、冷冻冷藏库等采用蒸汽压缩式制冷的装置。其主要由压缩机(1)、冷凝器(2)、蒸发器(3)、节流装置(4)及连接管等组成,本发明在节流装置(4)与蒸发器(3)之间设有气液分离器(5),通过气液分离器(5)将经节流装置(4)节流产生的气态制冷剂分离出去,使进入蒸发器(3)的制冷剂全部为液态制冷剂,从而提高了蒸发器(3)的平均传热性能,降低了平均蒸发温度,使其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制冷量和能效比得到较大的提高,同时改善了压缩机的冷却效果,提高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25B43/00GK1743759SQ20051006088
公开日2006年3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6日
发明者邓永林 申请人:浙江春晖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邓永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