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流循环喷淋降膜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6815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射流循环喷淋降膜蒸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发器技术领域,具体的来说涉及一种射流循环喷淋降膜蒸 发器。
背景技术
在蒸汽压縮制冷循环中,常用的蒸发器主要有板式换热器及壳管式换热 器。壳管式又包括干式、满液式及降膜式等型式。
如图1所示,满液式蒸发器的基本方式是蒸发器内外强化换热管03浸没 在制冷剂04液体中,制冷剂04吸收换热管03管内水的热量后蒸发,它所进 行的是一种池沸腾换热。由于满液式蒸发器中存在液态制冷制静压,底部液 态制冷剂的压力较高,因而所对应的制冷剂饱和蒸汽温度也比较高,致使传 热温差减小,使得满液式蒸发器传热性能下降。满液式蒸发器常被设计成在 运行时有一至三排传热管03露在液面之上,以防止液滴带出。满液式蒸发器 的另一个技术难题是冷冻机油回油问题, 一般采用压缩机吸气引射方式回油, 由于冷冻机油和制冷剂是互溶的,混合液中冷冻机油浓度较低,这种方式无 法控制回流液体中的制冷剂含量,使部分制冷剂回流到压縮机中,降低冷系 统效率。
如图2所示,降膜式的基本方式是制冷剂通过设计在蒸发器顶部的分配 器13被均匀分配喷淋到蒸发器内的换热管束14上,吸收换热管束4管内的 热量蒸发。相对满液式蒸发器,降膜式有以下几大优点a)由于不存在满液 式那种静压问题,同时充分利用了传热面积,换热性能得到提高;b)减少了 冷媒充注量;c)回油性能好,制冷剂经蒸发后,流到蒸发器底部的制冷剂和 冷冻机油的混合液体的冷冻机油浓度较高,便于直接泵入压縮机。
一般采用喷淋降膜式蒸发器有直接一次性蒸发(如图2所示)和外挂循 环泵的多次蒸发(如图3)两种形式,即无泵喷淋降膜式蒸发器和有泵喷淋降
膜式蒸发器。参见图2,无泵喷淋降膜式蒸发器是指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喷淋下 来,经过足够多的蒸发换热管后全部蒸发掉。蒸发器底部只有少量有的液态 制冷剂沉积下来,混合液中冷冻机油浓度较高。为使液态制冷剂得到充分换 热蒸发而不在蒸发器底部以液态存在,蒸发器内换热管束14排数要足够多, 这样使得蒸发器体积显得过于庞大,单位面积换热效率也较低。参见图3,有 泵喷淋降膜式蒸发器是指在蒸发器外再加一台循环泵16,用来抽吸沉积在蒸 发器底部的液态制冷剂送到分配器13中循环喷淋。相对一次性蒸发式,它可 以提高单位面积换热效率,大大减小了蒸发器的体积。但由于外加一台循环 泵16意味着要增加更多的功耗,结构也更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射流循环喷淋降膜蒸发器,以 解决现有满液式及降膜式等型式蒸发器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射流循环喷淋降膜蒸发器,包括蒸发器外壳,设置在蒸发器外壳上 部的气体出口,轴向布置在蒸发器外壳内的换热管束、分配器、气液分离器, 分配器位于换热管束上方,而气液分离膜位于分配器与气体出口之间,其特 征在于,还包括一射流泵,该射流泵的高压制冷剂的入口与冷凝器连通,循 环制冷剂入口与蒸发器外壳底部连通,混合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分配器连通。 所述射流泵为气液-液型两相射流泵。
同现有无泵喷淋降膜式蒸发器技术相比,本发明可减少蒸发器换热面积 10%左右。同现有有泵喷淋降膜式蒸发器技术相比,本发明无循环泵功率消耗。 因此本发明是一个高性价比的喷淋降膜式蒸发器技术。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满液式蒸发器结构原理图2为现有技术中常规喷淋降膜式蒸发器结构原理图3为现有技术中外挂循环泵多次蒸发常规喷淋降膜式蒸发器结构原理 图4为本发明射流循环喷淋降膜蒸发器结构原理图5为本发明射流循环喷淋降膜蒸发器循环结构图; 其中
图1中,01为制冷剂出口, 02为制冷剂入口, 03为换热管,04为制冷 剂,05为蒸发器外壳。
图2中,ll为气体出口, 12为气液分离器,13为分配器,14为换热管 束,15为蒸发器外壳。
图3中,ll为气体出口, 12为气液分离器,13为分配器,14为换热管 束,15为蒸发器外壳,16为循环水泵。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看图4和图5, 一种射流循环喷淋降膜蒸发器,包括蒸发器外壳15, 设置在蒸发器外壳15上部的气体出口 11,轴向布置在蒸发器外壳15内的换 热管束14、分配器13、气液分离器12,分配器13位于换热管束14上方,而 气液分离膜12位于分配器13与气体出口 ll之间,还包括一射流泵17,该射 流泵17的高压制冷剂的入口 171通过一电磁阀18与冷凝器19连通,循环制 冷剂入口 172与蒸发器外壳15底部连通,混合制冷剂出口 173与分配器13 连通。采用的射流泵17为气液-液型两相射流泵。压縮机20设置在冷凝器19 与本发明射流循环喷淋降膜蒸发器之间。
本发明循环利用从冷凝器19出来的高压制冷剂抽吸沉积在射流循环喷 淋降膜蒸发器底部液态制冷剂。制冷剂经过分配器13喷淋降膜后,仍有部分 制冷剂与蒸发器换热管束14来不及热交换,继续以液态形式和混杂其中的少 量润滑油一起沉积在射流循环喷淋降膜蒸发器底部。由于液态制冷剂密度比 润滑油大,故底部液体会出先分层,上层为润滑油,下层为制冷剂。循环利 用从冷凝器19出来的高压制冷剂引射沉积在射流循环喷淋降膜蒸发器底部的 液态制冷剂,和从冷凝器19来的制冷剂混合后再次喷淋在射流循环喷淋降膜
蒸发器的换热管束14上,如此循环。系统稳定运行时,由于制冷剂可以循环 多次在射流循环喷淋降膜蒸发器内和换热管束14进行热交换,所以在冷量和 功耗不变的情况下,换热管束14相对普通喷淋降膜式蒸发器可以大大减少。 在提高单位面积换热量的同时节省了换热管束材料。而相对于满液式,射流 喷淋降膜式蒸发不仅具有良好的回油性能,而且更具极好的换热性能,主要 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充分利用了所有高效传热管的换热面积;另一方面在 蒸发压力较低时,满液式蒸发器中液体的静液柱使底部饱和蒸发温度升高(局 部饱和压力升高导致饱和温度升高),传热温差减小,导致传热性能下降,射 流喷淋降膜式蒸发则不存在这种情况。
在射流循环喷淋降膜蒸发器中,制冷剂经分配器13后均匀喷淋在蒸发 换热管束14上,由于换热管束14数量有限,部分未蒸发掉的制冷剂继续以 液态形式沉积到射流循环喷淋降膜蒸发器底部。从冷凝器19来的高压制冷剂 引射射流循环喷淋降膜蒸发器底部的液态制冷剂,混合扩压后再次经分配器 13喷淋到蒸发管束上。直到蒸发完全。射流泵17中闪发的气态制冷剂和经换 热管束14蒸发的气态制冷剂经过气液分离膜12直接从顶部气体出口 11送入 压縮机20吸气口。
尽管上述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对于本行业的技术人员 来说,仍可对本实施例作多种变化,因此,凡是采用本发明的相似变化,均 应列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射流循环喷淋降膜蒸发器,包括蒸发器外壳,设置在蒸发器外壳上部的气体出口,轴向布置在蒸发器外壳内的换热管束、分配器、气液分离膜,分配器位于换热管束上方,而气液分离器位于分配器与气体出口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射流泵,该射流泵的高压制冷剂的入口与冷凝器连通,循环制冷剂入口与蒸发器外壳底部连通,混合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分配器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循环喷淋降膜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射流泵为气液-液型两相射流泵。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流循环喷淋降膜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射流泵的高压制冷剂的入口通过一电磁控制阀与冷凝器连通。
全文摘要
一种射流循环喷淋降膜蒸发器,包括蒸发器外壳,设置在蒸发器外壳上部的气体出口,轴向布置在蒸发器外壳内的换热管束、分配器、气液分离器,分配器位于换热管束上方,而气液分离器位于分配器与气体出口之间,还包括一射流泵,该射流泵的高压制冷剂的入口与冷凝器连通,循环制冷剂入口与蒸发器外壳底部连通,混合制冷剂出口与所述分配器连通。同现有无泵喷淋降膜式蒸发器技术相比,本发明可减少蒸发器换热面积10%左右。同现有有泵喷淋降膜式蒸发器技术相比,本发明无循环泵功率消耗。因此本发明是一种高性价比的喷淋降膜式蒸发器技术。
文档编号F25B39/02GK101191683SQ20061011893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30日
发明者傅秉恒, 孙文哲, 林 张, 张立华, 翟少斌 申请人:上海海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