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利用第一冷却循环冷却所获gnl流过冷的方法及相关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8710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将利用第一冷却循环冷却所获gnl流过冷的方法及相关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上述类型的过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制冷流体由含氮的流体混合物形成。
14符合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这些特征 可以单独或以任何可能的技术组合的方式出现—在所述阶段(iii)之后
20
(iiil)将来自所述压缩装置的制冷流体分离成过冷流和二次冷 却流;
21
(iii2)使所述二次冷却流在次级透平中膨胀;
221 (iii3) 4吏来自所述次级透平的二次冷却流与来自所述第一热交
换器的制冷流体流混合,以便形成制冷混合流;
23] (iii4)使来自所述阶段的过冷流在第三热交换器中与所述制冷
混合流进行热交换;
24
(出5)将来自所述第三热交换器的过冷流引入所述冷透平中;
25一 所述次级透平与所述压缩装置的压缩^目联结;—液化天然气流的过冷装置,其包括第一热交换器,所述第一 热交换器用于使所述液化天然气流与制冷流体进行热交换;及
33一 第二封闭冷却循环,其独立于所述第一冷却循环并包括
34
-第二热交换器,其包括使来自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制冷流体 流动的装置;
35
-压缩装置,其压缩来自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制冷流体,并能 够将所述制冷流体带到一高于其临界压力的高压;
361 _使来自所述压缩装置的制冷流体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中流 动的装置;
37
-冷透平,其使至少一部分的来自所迷第二热交换器的制冷流 体动态膨胀;及
381 -将来自所述冷透平的制冷流体引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内的 装置;
39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流体由含氮的流体混合物形成。 [40
符合本发明的设备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这些特征 可以单独或以任何可能的技术组合的方式出现
411一制冷流体包括氮和至少一种烃类;42—制冷流体含有氮和甲烷;
431 —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包括使二次制冷流体流动的装置,所述设 施包括第三冷却循环,该第三冷却循环相继包括次级压缩装置,其压缩 来自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二次制冷流体;冷却装置和膨胀装置,它们使来
自所述次级压缩装置的二次制冷流体冷却和膨胀;以及将来自所述膨胀装 置的二次制冷流体引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内的装置;—该设备在所述冷透平的上游包括将来自所述第三热交换器 的过冷流SI入所述第 一热交换器中的装置,以侵Z使该过冷流与在所述冷透 平出口、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流体进行热交换;53一 所述制冷流体包括C2烃。


541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如下55一图l是按照本发明的第一设备的运行概图;56一图2是表示图1设备和现有技术设备的第二冷却循环的效率 随压缩机出口处制冷流体压力变化的曲线57〗一图3是按照本发明的第一设备的第一变型的与图l类似的58一图4是对于图3i殳备类似于图2曲线的曲线59—图5是按照本发明的第一设备的第二变型与图1类似的60一图6是按照本发明的第二设施的与图1类似的61]一图7是按照本发明的第二设施与图2曲线类似的曲线62一图8是按照本发明的第三设备与图3类似的示意图;及 呈基本在10 bar到30 bar之间的低压的制冷流体流42进入第二 热交换器23内,并且在该交换器23中被加热,以便形成被加热的制冷流 体流43。过冷流85进入第三热交换器81内,在其中冷却,以形成冷却的 过冷流89。此时该过冷流89进入透平31中,在其中膨胀。膨胀后的过冷 流90在透平31的出口呈气态。过冷流90进入第一热交换器19内,在其 中通过热交换过冷所述液化天然气流11,并形成加热后的过冷流93。
108二次冷却流87被带到次级透平83,在其中膨胀,以便形成膨胀 后的呈气态的二次冷却流91。 二次冷却流91在位于第三热交换器81上游 的一点,与来自第一热交换器19的变热的过冷流93混合。这样得到的混 合物引入其冷却过冷流85的第三热交换器81内,以便形成制冷流体流42。
[109
作为变型,按照本发明的第二设施79具有含丙烷或以乙烷-丙烷 为基础的第三制冷循环59,该第三制冷循环59冷却第二热交换器23。第 三制冷循环59在结构上与图3和5分别表示的第三循环59相同。
110图7表示图6所示的设施未设有制冷循环时所述循环21随高压 的效率曲线95 ,而曲线97和99表示使用分别含有丙烷或以丙烷和乙烷混 合物为基础的第三制冷循环59时所述循环21随压力变化的效率曲线。如 图7所示,循环21的效率相对只包括氮作为制冷流体的循环(曲线51) 增大.
111图8所示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三设施100与第二设施79的区别在 于以下特征。
[112
压缩装置25不包括第三压缩级27C。另外,该设施包括可以使 膨胀后的流体液化的动态膨胀透平99。该透平99与发电机99A相联结。
[113
该设施100中实施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三方法与第二方法的区别在 于过冷流85与二次冷却流87的流量之比,该比小于l。
114另外,在第三交换器81的出口,冷却的过冷流89进入第一热交 换器19内,在其中重新被冷却,然后进入透平99中。来自透平99的膨胀
后的过冷流101完全呈液态。
115然后,液态过冷流101在第一热交换器19中汽化,并且一方面 与待过冷的液态天然气流ll反向,而另一方面与第一热交换器19中流动 的冷却过冷流89反向。
[116
二次冷却流91在次级透平83的出口为气态。
117在该设施中,在第一循环21中流动的制冷流体优选包含氮和曱 烷的混合物,该混合物中氮的摩尔百分率小于50%。制冷流体有利地还包 括含量低于10%的C2烃,如乙烯。如图9中所述循环21随压力变化的效 率曲线103所示,该方法的效率又有提高。
[118
作为变型,图3和5描述的含丙烷或以乙烷-丙烷混合物为差J出 的第三制冷循环59用于冷却第二热交换器23。对这两个变型,循环21的 随压力变化的效率曲线105和107示于图9中,且同样表现出循环21的效 率在考虑的高压范围内增加。
119因此,符合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具有灵活的、且容易在生产GNL 的设施中实施的过冷方法,其中GNL或作为主要产品,例如在GNL生产 设备中,或作为副产品,例如在天然气液体(LGN)提取设备中。
[120
为过冷GNL而在反向布雷顿循环中使用包括氮的制冷流体混合 物,极大地提高了该循环的效率,这就降低了设施中GNL的生产成本。
[121
在绝热压缩之前使用次级冷却循环以便冷却制冷流体,会显著地 提高设施效率。
122利用笫一热交换器19中大于或等于4°C的平均温差来计算出所 得到的效率值。但是,通过减小该平均温差,反向布雷顿循环的效率可以 超过50%,这与以传统的方式使用烃类混合物的冷凝和汽化循环以液化并 过冷GNL的效率相当。
权利要求
1.将利用第一制冷循环(15)冷却所获的液化天然气流(11)过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温度低于-90℃的液化天然气流(11)引入第一热交换器(19)中;(b)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9)中通过与制冷流体(41)进行热交换,过冷所述液化天然气流(11);(c)使所述制冷流体(41)经受独立于所述第一制冷循环(15)的第二封闭制冷循环(21),所述第二封闭制冷循环(21)包括以下相继的阶段(i)在第二热交换器(23)中加热来自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9)的保持在低压的制冷流体(42);(ii)在压缩装置(25)中将来自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3)中的制冷流体(43)压缩到高于其临界压力的高压;(iii)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3)中冷却来自所述压缩装置(25)的制冷流体(45);(iv)在冷透平(31;99)中使至少一部分的来自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3)的制冷流体(47;85)动态膨胀到一低压;(v)将来自所述冷透平(31;99)的制冷流体(41;101)引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9)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流体(41)包括氮和甲烷的混合物。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流体中甲烷的摩 尔含量介于5%到15%之间。
3. 如上迷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阶段 (iii),使来自所述压缩装置(25)的制冷流体(45)与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3)中流动的二次制冷流体(67)发生热交换,所述二次制冷流体 (67)经受第三冷却循环(59),在该第三冷却循环中,在所述第二热交 换器(23)的出口压缩所述二次制冷流体(67),使该二次制冷流体冷却并使该二次制冷流体至少部分地冷凝,然后在使所述二次制冷流体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3)中汽化之前膨胀。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制冷流体(67) 包含丙烷。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迷二次制冷流体包含乙 烷和丙烷的混合物、特别是具有约50%摩尔乙烷和50%摩尔丙烷的混合 物。
6. 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迷阶段(iii) 之后,(1111) 将来自所述压缩装置(25 )的制冷流体(47 )分离成过冷流(85 ) 和二次冷却流(87 );(1112) 使所述二次冷却流(87)在次级透平(83)中膨胀;(iii3 )使来自所述次级透平(83 )的二次冷却流(91)与来自所述第 一热交换器(19)的制冷流体流(93)混合,以便形成制冷混合流;(iiW )使来自所述阶段(iiil)的过冷流(85 )在第三热交换器(81) 中与所述制冷混合流进行热交换;(iii5 )将来自所述第三热交换器(81)的过冷流(85 )引入所述冷透 平(31; 99)中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透平(83)与所 述压缩装置(25)的压缩机(27D)相联结。
8. 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阶段 (iv),在所述冷透平(31)中使所述制冷流体(47)保持基本呈气态。
9.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阶段(iv), 在所述冷透平(99)中使所述制冷流体(101)按多于95%的质量液化。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来自所述笫三热交换器 (81)的过冷流(85)在其进入所述冷透平(99)内之前,通过与在所述冷透平(99)出口、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9)中流动的制冷流体(101) 进行热交换而冷却。
11. 如权利要求9或IO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流体包含C2烃。
12. 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 流体中氮的摩尔百分率小于50%。
13. 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压高于约 70bar,且低压低于约30 bar。
14. 将来自包括第一冷却循环(15)的液化设备(13)的液化天然气 流(11)过冷的设施(10; 79; 100),所述设施(10; 79; 100)包括一液化天然气流(11)的过冷装置,其包括笫一热交换器(19),所 述第一热交换器用于使所述液化天然气流与制冷流体(41)进行热交换; 及一第二封闭冷却循环(21),其独立于所述第一冷却循环(15)并包括-第二热交换器(23),其包括使来自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9)的 制冷流体(42)流动的装置;-压缩装置(25),其压缩来自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3)的制冷流 体,并能够将所述制冷流体带到一高于其临界压力的高压;-使来自所述压缩装置(25)的制冷流体(45)在所述第二热交换 器(23)中流动的装置;-冷透平(31; 99),其使至少一部分(47; 85)的来自所述第二 热交换器(23)的制冷流体动态膨胀;-将来自所述冷透平(31; 99)的制冷流体(41; 101)引入所述第 一热交换器(19)内的装置;及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流体(41)包括氮和甲烷的混合物。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施(10; 79; 100),其特征在于,所述 制冷流体中甲烷的摩尔含量介于5%到15%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设施(10; 79; 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3)包括使二次制冷流体(67)流动的装置,所述设 施(10; 79; 100)包括第三冷却循环(59),该第三冷却循环相继包括 次级压缩装置(61),其压缩来自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3)的二次制冷流 体(67);冷却装置(63)和膨胀装置(65),它们使来自所述次级压缩 装置(61)的二次制冷流体冷却和膨胀;以及将来自所述膨胀装置(65) 的二次制冷流体(67)引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3)内的装置。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施(10; 79; 100),其特征在于,所述 二次制冷流体(67)包含丙烷。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施(10; 79; 100),其特征在于,所述 二次制冷流体包含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特别是具有50%摩尔乙烷和50% 丙烷的混合物。
19. 如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施(10; 79; 100),其特 征在于,该设施包括一分离装置,其使来自所述压缩装置(25)的制冷流体(47)分离, 以^t形成过冷流(85)和二次冷却流(87);—次级透平(83),其使所述二次冷却流(87)膨胀;—混合装置,其使来自所迷次级透平(83)的二次冷却流(91)与来 自所迷第一热交换器(19)的制冷流体流(93)混合,以便形成混合流;一第三热交换器(81),其用以使来自所述分离装置的过冷流(85) 与所述混合流发生热交换;.及一将来自所述第三热交换器(81 )的过冷流(85 )引入所述冷透平(31; 99)内的装置。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施(10; 79),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透 平(83)与所述压缩装置(25)的一压缩机(27D)相联结。
21. 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透平能够 使所述制冷流体按多于95%的质量液化。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流体中氮的摩 尔百分率小于50%。
23. 如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施(100 ),其特征在于, 该i殳备在所述冷透平(99)的上游包括将来自所述第三热交换器(81) 的过冷流(89)引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9)中的装置,以俊z使该过冷流 与在所迷冷透平(99)出口、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9)中流动的制冷流 体(101)进行热交换。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施(100 ),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流体 包括Q烃。
全文摘要
在该方法中,在第一热交换器(19)中利用制冷流体(41)过冷液化天然气流(11)。该制冷流体(41)经受一封闭制冷循环(21)。封闭循环(21)包括在第二热交换器(23)中加热所述制冷流体(42)的阶段、和在压缩装置(25)中将制冷流体(43)压缩到一高于它的临界压力的高压的阶段。该方法另外包括在第二热交换器(23)中使来自压缩装置(25)的制冷流体(45)冷却的阶段、和使来自第二热交换器(23)的制冷流体的一部分(47)在透平(31)中动态膨胀的阶段。制冷流体(41)包含氮和甲烷的混合物。
文档编号F25J1/02GK101180509SQ200680017686
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1日
发明者H·帕拉多夫斯基 申请人:泰克尼普法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