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致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8806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磁致冷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致冷器,该磁致冷器具有独立的其中流通有分离的传 热流体的热换热单元和冷换热单元。
背景技术
在美国专利第6668560号中公开了一种常规磁致冷器。如图1和图 2所示,根据该常规磁致冷器,当通过冷侧(cold side)入口导管21进入 到冷侧入口端口22的传热流体17流向热侧(hotside)出口端口34时, 该传热流体17吸收磁致热材料12 (被施加磁场)的磁致热效应而生成的 热,接着通过热侧出口端口 34退出至热侧出口导管33,以冷却磁致热材 料12。热侧顺序地通过热侧出口导管33、阀71、泵60以及热换热器62, 接着流入到磁换热室13中。在热侧入口导管31中,热侧被分成热侧入 口导管31和冷侧出口端口 23,并且热侧在冷侧出口导管24处汇合成冷 侧,接着前进至阀74。当热侧从热侧入口端口 32移至冷侧出口导管24 时,热侧因通过已经被热侧冷却的磁致热材料12而被冷却。己经经过阀 74的冷侧通过冷换热器63接着流向导管83和21,以重复循环(省略了 详细说明,省略的标号参见美国专利第6668560号)。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因为常规磁致冷器包括12个磁换热间,4个阀71、 72、 73以及74,以及24根以上的导管,所以难于制造常规磁致冷器。
而且,因为流通单一传热流体,以同时用作热侧和冷侧,即,因为 热侧在热侧入口端口 32进入以通过冷磁致热材料(参见图2)并且被冷 却进入冷侧,通过冷侧出口导管24退出,所以劣化了换热效率。这一点 是根据以下事实得出的当具有比进入热侧入口端口 32的热侧温度低的温度的传热流体进入热侧入口端口 32并通过冷却的热量材料时,在冷侧
出口导管24处,可以流出具有更低的温度的传热流体,从而改进换热效 率。
另外,因为经过热侧的传热流体的量不受控制,所以磁致热材料的 热不能被迅速冷却,由此,劣化了换热效率。
另一方面,当磁致热材料经过磁换热间时,磁致热材料与传热流体 处于直接接触中,由此造成氧化。
而且,电源型的磁致热材料在经过磁换热间时,通过出口部(网孔 部)时损耗,并且磁致热材料可能根据传热流体的强度而在出口部处累 积,致使阻碍其流动。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其中分成热侧和冷侧以简化结构、实现高 热效率并且能够控制传热流体的量的磁致冷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磁致冷器,其包括多个磁换热单
元,所述多个磁换热单元包括传热流体会流过的磁致热材料;旋转板,
沿该旋转板的周边设置的所述多个磁换热单元,所述多个磁换热单元间
具有预定距离;磁体,该磁体设置在所述旋转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旋转板 的下表面之间,所述磁体在所述多个磁换热单元通过时施加磁场以增加 温度;热换热部件,该热换热部件设置在所述多个磁换热单元的热侧; 以及冷换热部件,该冷换热部件设置在所述多个磁换热单元的冷侧,其 中,所述传热流体被分成在所述热换热部件中流通的第一传热流体和在 所述冷换热部件中流通的第二传热流体。
根据所述磁致冷器,分成热侧和冷侧以简化结构,实现高热效率并 且能够控制传热流体的量。
优选的是,所述热换热部件包括热换热器;用于将所述热换热器 的冷侧出口处的所述第一传热流体移至所述多个磁致换热单元的所述热 侧的第一导管;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传热流体移至所述热换热器的热侧 入口的第二导管,其中,所述第一传热流体吸收要被加热的所述磁致热 材料的热,而所述冷换热部件包括冷换热器;用于将所述冷换热器的热侧出口处的所述第二传热流体移至所述多个磁致换热单元的所述冷侧 的第三导管;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传热流体移至所述冷换热器的冷侧入 口的第四导管,其中,所述第二传热流体向要被冷却的所述磁致热材料 辐射热。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致冷器,其中,所述多个磁致换热单元包 括安装在穿过所述旋转板设置的安装孔中的安装壳、设置在所述安装 壳的两端部处的网孔部,以及在所述网孔部与所述安装壳之间容纳的所 述磁致热材料。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多个磁致换热单元包括安装在设置通过所 述旋转板的安装孔中的安装壳、设置在所述安装壳的两端部处的网孔部, 以及在所述网孔部与所述安装壳之间容纳的所述磁致热材料。
而且,优选的是,所述多个磁致换热单元中的每一个磁致换热单元 都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以及密封在所述壳体中 的所述磁致热材料,所述磁致热材料在施加所述磁场时改变其温度。
另外,所述壳体包括在其侧壁处的凹槽,以增加与所述传热流体的 接触长度。
而且,所述凹槽从所述上壳体的上部起向所述下壳体的下部倾斜, 以增加与所述传热流体的接触长度。
另外,所述壳体包括具有良好传热特性和加工特性的铝。
而且,优选的是,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铜焊密封。
另外,所述壳体还包括用于在其中传递所述传热流体的通孔,以增 加经过其的所述传热流体的量。
当所述多个磁致热材料件中的每一个磁致热材料件都具有板的形状 或杆的形状时,提供传热流体的充分接触和平稳的流动,所述板被布置 成在其间具有间隙,所述杆沿纵向具有恒定圆形截面。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按所述壳体从所述旋转板的下表面起突出的方 式安装,并且在突出的所述壳体的两侧处设置所述磁体。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的上部具有漏斗形状,并且在所述壳体的下部 处设置有用于支承所述多个磁致热材料件中的每一个磁致热材料件的支承片。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包括沿纵向的在其侧壁处的凹槽,以增加与所 述传热流体的接触面积,由此,改进换热效率。 优选的是,所述磁致热材料包括钆。还提供了一种磁致冷器,其包括第一旋转板,该第一旋转板具有沿其周边设置的多个第一磁换热单元,所述多个第一磁换热单元中的每 一个第一磁换热单元都包括第一传热流体会流经的第一磁致热材料;第一磁体,该第一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旋转板 的下表面之间,所述第一磁体在所述多个第一磁换热单元通过时施加磁 场以增加所述第一磁致热材料的温度;热换热部件,该热换热部件设置 在所述多个第一磁换热单元的热侧处;第二旋转板,该第二旋转板具有 沿其周边设置的多个第二磁换热单元,所述多个第二磁换热单元中的每一个第二磁换热单元都包括第二传热流体会流经的第二磁致热材料;第二磁体,该第二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旋转板 的下表面之间,所述第二磁体在所述多个第二磁换热单元通过时施加所述磁场以增加第二磁致热材料的温度;冷换热部件,该冷换热部件设置 在所述多个第一磁换热单元的冷侧处;以及中间流通部件,该中间流通 部件用于引导在所述多个第一磁换热单元的冷侧与所述多个第二磁换热 单元的热侧之间流通的中间传热流体。 有优势的效果根据所述致冷器,为简化结构、高热效率以及控制传热流体的量并 增加传热流体的温度范围,分成了热侧和冷侧。


图1是例示常规旋转磁体磁致冷器中的传热流体的平面图。 图2是示范图1的包括磁致热材料的磁换热单元的平面图。 图3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磁致冷器的组件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前视图。图5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另选例的磁换热单 元的截面图。图6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二另选例的磁换热单 元的立体图。图7是图6的横截面图。图8是例示分解的图6的情况的立体图。图9是用于示意性地描述凹槽的沿A方向截取的图6的横视图。 图10是用于示意性地描述其它凹槽的沿A方向截取的图6的横视图。图11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磁致冷器的组件的立体图。图12是图11的前视图。图13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另选例的磁换热 单元的立体图。图14是沿图13的B-B线截取的截面图。图15到17是第二另选例的沿图13的B-B线截取的截面图。图18是例示具有杆形状的磁致热片的立体图。图19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磁致冷器的前视图。[标号说明]60、 160、 161:泵62、 162:热换热器63、 163:冷换热器13:磁换热单元17aa、 17ab:第一传热流体 17bb、 17bc:第二传热流体112、 212、 1312、 412a、 412b:磁致热材料件(Gd)113、 213、 1113、 1213、 1313、 1413:磁换热单元 113a:磁换热单元的热侧113b:磁换热单元的冷侧115:安装壳116、 117:网孔部130、 131、 132、 133:导管 140、 1140:磁体144:马达 148:轴 215:壳体 217、 219:凹槽 221:通孔1114、 1214、 1314、 1414:间隙 1115:壳体 1115a:漏斗部 1115b:支承片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上述目的和其它目的以及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 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图3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磁致冷器的组件的立体 图,而图4是图3的前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磁致冷器包括: 多个磁换热单元113;旋转板118,该旋转板118具有沿其周边设置的多 个磁换热单元113,该多个磁换热单元113间具有预定距离;磁体140, 该磁体140设置在旋转板118之间,其中,磁体140在该多个磁换热单 元113通过时施加磁场以增加温度;热换热部件,该热换热部件设置在 该多个磁换热单元113的热侧113a;以及冷换热部件,该冷换热部件设 置在该多个磁换热单元113的冷侧113b。传热流体被分成在热换热部件中流通的第一传热流体17a和在冷换 热部件中流通的第二传热流体17b,以形成循环。艮口,热换热部件包括热换热器162、用于将热换热器162的冷侧出口处的所述第一传热流体17aa移至该多个磁换热单元113的热侧113a 的第一导管130、以及用于将第一传热流体17ab移至热换热器162的热 侧入口的第二导管131,其中,第一传热流体17a吸收要被加热的磁致热 材料112的热。类似的是,冷换热部件包括冷换热器163、用于将冷换热器163 的热侧出口处的第二传热流体17bb移至该多个磁换热单元113的冷侧 113b的第三导管132、以及用于将第二传热流体17bc移至冷换热器163 的冷侧入口的第四导管133,其中,第二传热流体17bc向要被冷却的磁 致热材料112辐射热。该多个磁换热单元113包括通过流动的传热流体的磁致热材料112。 磁致热材料112具有其温度在施加磁场时改变的特性。磁致热材料112 包括精细粉末型的钆(Gd)。对于流动的传热流体来说,钆具有高渗透性 的毛孔,并且良好地吸收和发射热。马达144旋转固定至该旋转板118的中央的轴148而使旋转板118 旋转。按预定距离隔幵的磁致热材料U2沿周向设置。艮P,旋转板118包括沿其周边穿孔的安装孔,并且在这些安装孔中 安装有多个磁换热单元113,如图5所示。该多个磁换热单元113包括安装在安装孔中的安装壳115、安装在 安装壳115的两端处的网孔部116和117、在网孔部116与117之间容纳 在安装壳115中的磁致热材料112。因此,这种构造易于在旋转板118上 安装多个磁换热单元113。磁体140恰好在第一导管130和第二导管131之前固定在旋转板118 之上和之下,以使在多个磁换热单元113通过时向网孔部116和117施 加磁场以升高网孔部116和117的温度。另一方面,如图6到图8所示,优选的是,磁换热单元213包括 安装在旋转板118的安装孔中的壳体215、和密封在壳体215中的磁致热 材料212。壳体215包括装配在一起以使在磁致热材料212与传热流体之 间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执行换热的下壳体215a和上壳体215b。因此,防止了磁致热材料212的氧化和损耗。
优选的是,壳体215包括具有优良传热特性和加工特性的铝。 另外,优选的是,上壳体15b和下壳体215a通过铜焊密封,以便改 进密封效率。
而且,壳体215在其侧壁处包括其间具有预定距离的多个凹槽217, 以增加与传热流体的接触面积,由此,增加传热效率。
优选的是,使每一个凹槽217倾斜,以便增加与传热流体的接触长度。
如图9所示,按每一个凹槽217的宽度从上部向下部增加的方式使 每一个凹槽217倾斜,或者如图10所示,使凹槽219本身倾斜,以改进
换热效率。
另外,如图6所示,壳体215包括用于传递经过其的传热流体的通 孔221,以改进换热效率。
下面,结合磁致热材料的特性,对根据本发明的磁致冷器的循环进 行说明,其中,磁致热材料的温度在该磁致热材料被磁化时升高3'C,而 在被传热流体冷却时降低3°C,以通过设置与热换热器162执行换热的大 气温度来试验磁致热材料的特性,并且将与冷换热器163执行换热的大 气温度相应地设置在26°C。
如图3和图4所示,旋转板118由马达144旋转,并且多个磁换热 单元113顺序地通过磁体140、热换热器162以及冷换热器163。
通过磁体140的磁换热单元113因磁致热材料112的磁致热效应而 被加热至29°C,接着多个磁换热单元113被磁致热材料112所经过的第 一导管130的第一传热流体17aa冷却至26°C,而第一传热流体17ab同 时被加热至29°C。加热后的第一传热流体17ab经由第二导管131经过热 换热器162散热,而被冷却至26。C的第一传热流体17aa经由第一导管 130经过多个磁换热单元113。重复上述循环。
在移至冷换热器时,向传热流体传递热的磁致热材料的温度降落至 23°C。 23。C的冷侧113b经过第三导管132的第二传热流体17bb (26°C) 将其温度恢复至26'C,同时第二传热流体的温度降落至23"C。冷却的第二传热流体17bc经由第四导管133经过冷换热器163,以发射冷气(23'C), 被加热至26'C的第二传热流体17bb经由第三导管132经过多个磁换热单 元113。重复上述循环。
泵160和161分别安装在第二导管131和第四导管133处,以推动 第一传热流体17aa和17ab,和第二传热流体17bb禾B 17bc。
如上所述,流通的传热流体被分成热换热器和冷换热器以使具有两 个循环,并且将磁致热材料112安装在要在用于换热的热换热器与冷换 热器之间旋转的旋转板118中,由此,简化了磁致冷循环的结构。
另外,根据该系统,因为在大气温度下将传热流体注入至磁致热材 料,所以根据该材料的状态更多地加热和冷却传热流体,以改进换热器 效率。
而且,因为磁致冷器被分成热换热器和冷换热器163,所以第一传 热流体和第二传热流体17bb的量被控制得不同。因此,更大量的第一传 热流体可以流向磁换热单元的热侧,以使最大化冷却磁致热材料。
第二实施方式
虽然根据图11和图12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磁致冷器与第一实施 方式的磁致冷器类似,但因磁换热单元的安装结构上的差别而将磁体 1140设置在磁换热单元1113的两下表面处。
第一另选例磁换热单元1113
如图13和图14所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另选例的磁换热单 元1113包括垂直延伸的壳体1115、和设置在该壳体1115中的多个磁致 热材料件1112,并形成间隙1114。
壳体1115的上部具有漏斗形状,在壳体1115的下部处设置有支承 多个磁致热材料件1112的支承片1115b。
具有漏斗形状的上壳体U15a执行引导传热流体进入壳体中的功能 和通过从旋转板118的安装孔起悬挂来支承本身的功能。
另外,如图11和12所示,优选的是,壳体1115按从旋转板118的
下表面起突出的方式安装。
磁体1140可以设置在突出的壳体1115的两侧处,以使在施加磁场时因为传热流体流动而改进换热效率。
具有由钆粉末制造的板的形状的多个磁致热材料件1U2按间隙1114
防止与壳体接触的方式并行设置。根据传热流体的流速和换热率,具有 板形的多个磁致热材料件1112可以是薄箔片或厚箔片。
如上所述,即使不使用网孔部,具有间隙1114的多个板型磁致热材 料件1112也防止材料损耗,因为传热流体流过间隙1114,所以与全部多 个磁致热材料件1112接触并且流动平稳,并且因为在板型的情况下接触 面积更大,所以获得比常规技术更高的换热率。
第二另选例磁换热单元1213
如图15所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另选例的磁换热单元1113 包括具有杆形状的多个磁致热材料件1212,而非具有板形的多个磁致热 材料件1112。 g卩,多个磁致热材料件1212中的每一个都沿纵向具有恒定 圆形截面的杆形状。
即使具有杆形状的多个磁致热材料件1212是随机排列的,因圆形截 面接触或不接触,也会形成多个磁致热材料件1212之间的间隙1214,从 而在传热流体流过间隙1214时获得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优选的是,垂直排列地按批插入具有杆形状的多个磁致热材料件 1212。
另一方面,如图18所示,优选的是,具有杆形状的多个磁致热材料 件1212包括沿纵向的凹槽1212a,以增加与传热流体的接触面积,由此, 改进换热效率。
第三另选例磁换热单元1313
如图16所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三另选例的磁换热单元1213 包括具有杆形状的多个磁致热材料件1312,所述多个磁致热材料件1312 按与第一另选例的具有板形的多个磁致热材料件1112类似的方式排列, 来取代第二另选例的具有杆形状的多个磁致热材料件1212的随机排列。
优选的是,垂直排列地按批插入具有杆形状的多个磁致热材料件 1312。
如图18所示,优选的是,具有杆形状的多个磁致热材料件1312包括沿纵向的凹槽1212a。
第四另选例磁换热单元1413
如图17所示,磁换热单元1413包括多个磁致热材料件1412a,以及 具有板形状的多个磁致热材料件1412,所述多个磁致热材料件1412被排 列成其间具有间隙1414。
马达144旋转固定至该旋转板118的中央的轴148而使旋转板118 旋转。沿周向设置按预定距离隔开的磁换热单元1113、 1213、 1313或1413。
艮P,旋转板118包括沿其周边穿孔的安装孔,并且在该安装孔中安 装图14到图17所示磁换热单元1113、 1213、 1313或1413。
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19所示,具体实施了两级循环,以增加传热流体的温度范围。
艮卩,图19的磁致冷器包括具有马达的第一旋转板和第二旋转板、 磁体、热换热器、冷换热器以及安装在其上的容纳传热流体的磁换热单 元。第一旋转板和第二旋转板由马达同时旋转,由此,第一磁换热单元 和第二磁换热单元顺序地通过磁体、热侧以及冷侧。
根据第一旋转板,通过第一磁体的第一磁换热单元因传热流体的磁 致热效应而被加热,接着第一传热流体通过磁致热材料冷却该热,而同 时加热该第一传热流体。
加热的第一传热流体经过热换热器而发射热并接着经过第一磁换热 单元。重复上述循环。
当己经向热侧的第一传热流体传递了热(第一次冷却)的磁致热材 料通过中间冷侧传热流体而重新获得所传递的热时,中间传热流体的温 度降落至23°C。
通过第二次冷却被冷却的中间传热流体被第二旋转板的第二磁体磁 化,接着通过被加热至29。C的温度的磁致热材料(第三次冷却),以返回
至其初始温度,并且返回至第二次冷却。重复上述循环。
在第三次冷却中,用具有比第一次冷却和第二次冷却的温度低的温 度的中间传热流体冷却磁致热材料,以使磁致热材料的温度更多地降落, 并且在温度2CTC下进入冷换热器,2(TC的温度是为降低大气温度而通过第四次冷却的最优化的冷却温度。
艮P,当大气温度为26。C时,磁致热材料的温度被第一旋转板(上板)
的第一磁体加热至29°C,在第一次冷却中,当磁致热材料被要经过热换 热器以在大气温度下散热并通过第一磁换热单元的、具有26'C的温度的 第一传热流体17aa冷却时,磁致热材料被冷却至23。C,而第一传热流体 17ab提升至29t;。重复上述循环。
当具有26'C的大气温度的中间传热流体遇到要在第二次冷却中冷却 的23。C的磁致热材料时,该磁致热材料返回至大气温度的初始温度,而 中间传热流体的温度降落至23°C。
当23。C的中间传热流体在第三次冷却中被第二旋转板(下板)磁化 以冷却加热的磁致热材料(29°C)时,该中间传热流体返回至26'C的初 始温度,以使返回至第二次冷却。重复上述循环。
磁致热材料在第三次冷却中被23°C的中间传热流体冷却,致使其温 度降落至23°C 。磁致热材料通过第四次冷却在2(TC的冷却温度下进入冷 换热器中,以维持2(TC的大气温度。
因为中间流通部件使冷却机会增多(从两次冷却到四次冷却),中间
传热流体的温度变化得到扩展,该中间流通部件用于引导在多个第一磁 换热单元的冷侧与多个第二磁换热单元的热侧之间流通的中间传热流体。
本发明的磁致冷器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实现各种 改变。例如,虽然将磁体140或1140描述成彼此面对的永磁体,但本领 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磁体140或1140可以用电磁体具体实施。
工业应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磁致冷器提供下列优点。 将流通的传热流体分到热换热器和冷换热器,以具有两个循环,并
且将磁致热材料安装在要在用于换热的热换热器与冷换热器之间旋转的
圆形旋转板上,由此,简化磁致冷循环的结构。
另外,根据该系统,因为在大气温度下将传热流体注入磁致热材料,所以根据该材料的状态更多地加热和冷却传热流体,从而提高了换热器 的效率。
而且,因为将磁致冷器分成热换热器和冷换热器163,所以第一传 热流体和第二传热流体17bb的量被控制得不同。因此,更大量的第一传 热流体可以流向磁换热单元的热侧,以最大化地冷却磁致热材料。
另外,将磁致热材料密封在壳体中以与传热流体间接接触,使得可 防止因流动传热流体而造成的损耗,并且防止了氧化,以供半永久性使 用。
而且,在壳体的侧壁处形成凹槽,以增加与流动的传热流体的接触
面积,由此,改进换热效率。
另外,使凹槽倾斜,以增加接触长度,由此,更多地改进换热效率。 因为壳体包括铝,所以提供了优良传热特性和加工特性。 磁换热单元被构成为包括垂直延伸的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中的形成有
间隙的多个磁致热材料件,使得传热流体可以流过该间隙,由此,通过
多个磁致热材料件与传热流体之间的均匀接触来提高换热效率,并且消
除了对用于使传热流体平稳流动的网孔部的需要。
另外,当在沿纵向具有杆形状的多个磁致热材料件上形成凹槽时,
通过增加与传热流体的接触面积来改进换热效率。
而且,多个磁致热材料件具有板形或杆形状,以使多个磁致热材料
件不损耗。
另外,具体实现了两级循环,从两次冷却变为四次冷却而增加了冷 却机会,增加了传热流体的温度范围,由此,增加了磁致热领域或磁换 热致冷器的应用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磁致冷器,该磁致冷器包括多个磁换热单元,所述多个磁换热单元包括传热流体流会经过的磁致热材料;旋转板,沿该旋转板周边设置所述多个磁换热单元,所述多个磁换热单元间具有预定距离;磁体,该磁体设置在所述旋转板的上表面与所述旋转板的下表面之间,所述磁体在所述多个磁换热单元通过时施加磁场以增加温度;热换热部件,该热换热部件设置在所述多个磁换热单元的热侧;以及冷换热部件,该冷换热部件设置在所述多个磁换热单元的冷侧,其中,所述传热流体被分成在所述热换热部件中流通的第一传热流体和在所述冷换热部件中流通的第二传热流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致冷器,其中,所述热换热部件包括 热换热器;用于将所述热换热器的冷侧出口处的所述第一传热流体移至 所述多个磁换热单元的所述热侧的第一导管;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传热 流体移至所述热换热器的热侧入口的第二导管,其中,所述第一传热流 体吸收要被加热的所述磁致热材料的热,而所述冷换热部件包括冷换热器;用于将所述冷换热器的热侧出口 处的所述第二传热流体移至所述多个磁换热单元的所述冷侧的第三导 管;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传热流体移至所述冷换热器的冷侧入口的第四 导管,其中,所述第二传热流体向要被冷却的所述磁致热材料辐射热。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致冷器,其中,所述多个磁换热单元包 括安装在穿过所述旋转板设置的安装孔中的安装壳;设置在所述安装 壳的两端部处的网孔部;以及在所述网孔部与所述安装壳之间容纳的所 述磁致热材料。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致冷器,其中,所述多个磁换热单元中 的每一个磁换热单元都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以及密封在所述壳体中的所述磁致热材料,在被施加所述磁场时所述磁致 热材料改变其温度。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致冷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在其侧壁处的凹槽。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致冷器,其中,所述凹槽从所述上壳体 的上部起向所述下壳体的下部倾斜。
7、 根据权利要求4到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磁致冷器,其中,所述壳 体包括铝。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致冷器,其中,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 体通过铜焊密封。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致冷器,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用于从 中传递所述传热流体的通孔。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致冷器,其中,所述磁换热单元包括 沿垂直方向穿过其的壳体,并且在所述壳体中将多个磁致热材料件设置 成隔开,使所述多个磁致热材料件中的每一个磁致热材料件与所述壳体 间具有预定距离。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磁致冷器,其中,所述壳体按所述壳体 从所述旋转板的下表面起突出的方式安装,并且在突出的所述壳体的两 侧处设置所述磁体。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磁致冷器,其中,所述壳体的上部具有 漏斗形状,并且在所述壳体的下部处设置有用于支承所述多个磁致热材 料件中的每一个磁致热材料件的支承片。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磁致冷器,其中,所述多个磁致热材料 件按所述多个磁致热材料件彼此不接触的方式设置。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磁致冷器,其中,所述多个磁致热材料 件中的每一个磁致热材料件都具有杆形状,所述杆沿纵向具有恒定圆形 截面。
15、 根据权利要求3、 4以及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磁致冷器,其中, 所述磁致热材料包括钆。
16、 一种磁致冷器,该磁致冷器包括第一旋转板,该第一旋转板具有沿其周边设置的多个第一磁换热单 元,所述多个第一磁换热单元中的每一个第一磁换热单元都包括第一传 热流体会经过的第一磁致热材料;第一磁体,该第一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旋转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 旋转板的下表面之间,所述第一磁体在所述多个第一磁换热单元通过时 施加磁场以增加所述第一磁致热材料的温度;热换热部件,该热换热部件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磁换热单元的热侧处;第二旋转板,该第二旋转板具有沿其周边设置的多个第二磁换热单 元,所述多个第二磁换热单元中的每一个第二磁换热单元都包括第二传热流体会经过的第二磁致热材料;第二磁体,该第二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 旋转板的下表面之间,所述第二磁体在所述多个第二磁换热单元通过时 施加所述磁场以增加第二磁致热材料的温度;冷换热部件,该冷换热部件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磁换热单元的冷侧 处;以及中间流通部件,该中间流通部件用于引导在所述多个第一磁换热单 元的冷侧与所述多个第二磁换热单元的热侧之间流通的中间传热流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磁致冷器。该磁致冷器具有独立的其中流通有分离的传热流体的热换热单元和冷换热单元。
文档编号F25B21/00GK101305250SQ200680041989
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0日
发明者李东棺, 申承勋 申请人: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