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器具以及用于制冷器具的分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6974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冷器具以及用于制冷器具的分配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器具以及用于制冷器具的分配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可分配冰 和液体的制冷器具以及用于制冷器具的分配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设计中,已经提供了具有分配系统的制冷器具,如冰箱。分配系统通常设置 在制冷器具的门体内,并且在门体外部是可访问的,以供使用者放置容器。分配系统包括冰 通道和液体输送通道,可将液体或在制冷器具内制得的冰可选择地分配到容器中,这样使 用者就可以在不需要打开制冷器具的门情况下获取冰或液体,如水,从而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通常,在制冷器具的分配系统中,靠近冰通道的出口处会设置有一防溅部件,用于 控制冰分配的方向。该防溅部件往往采用硬性材质制成,冰在通过冰通道下落到出口时具 有很大的动能,随后与防溅部件发生碰击,会导致冰动能方向无规律的变化,从而造成冰的 飞溅,使得冰可能无法准确地分配到容器中,同时,具有高动能的冰也可能会给用户取冰的 操作带来安全的隐患。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冷器具的分配系统,其可降低冰分配时冰 四处飞溅的情形。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分配系统的制冷器具。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冷器具的分配系统,该分配系 统包括冰输送路径以及位于冰输送路径中防溅部件,所述防溅部件包括缓冲部分,以用于 在冰通过时至少吸收冰的部分动能;其中,所述缓冲部分由韧性材质制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韧性材质包括合成橡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韧性材质选自硅橡胶、或PVC橡胶、或氯丁橡胶, 或它们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溅部件具有容许冰通过的可扩张的开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呈圆形,其具有初始径向尺寸和扩张径向尺 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初始径向尺寸小于或等于22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扩张径向尺寸的范围为22 60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部分还具有呈圆形的冰进入口,所述冰进入 口具有第一径向尺寸,所述初始径向尺寸与所述第一径向尺寸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2,尤其 位于1/3和3/8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切缝。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缝或切缝的延长线穿过防溅部件的中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缝的数量为3个或4个。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缝的一端封闭而另一端开口,且在所述切缝的 封闭端形成一切割角;所述切割角当冰通过时变大,并在冰通过后回复。
为实现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冷器具,包括
隔热箱体,其内形成有储藏室;以及
门,与所述隔热箱配合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储藏室;
该制冷器具还包括位于所述门上、如以上任意一项发明内容所述的分配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分配系统的防溅部件设置有由韧性材质制得的缓冲部分, 从而在冰下落通过缓冲部分的过程中,缓冲部分吸收冰的部分动能,减缓冰下落的速度,从 而能够顺利将冰导引入相应的容器中。


图1是本发明的制冷器具一具体实施方式
的立体示意图2是本发明的制冷器具的分配系统与设置在制冷器具内的制冰系统一具体实 施方式中的剖视示意图3是图1所示的制冷器具的分配系统中,防溅部件及与之连接的安装框架底部 视角的立体示意图4与图3相似,其中显示的防溅部件的缓冲部分的出冰口呈扩张状态;
图5是图3的分配系统中防溅部件顶部视角的立体示意图6与图5相似,其中显示的防溅部件的缓冲部分的出冰口呈扩张状态;
图7是图5所示的防溅部件的剖视示意图8是图6所示的防溅部件的剖视示意图9是图5所示的防溅部件的俯视图10是图6所示的防溅部件的俯视图11是图2所示的防溅部件与安装框架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 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 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制冷器具的一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器具100包 括隔热箱体10,其内形成有储藏室(未图示)。门体11,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通过铰链(未 图示)可枢转地安装在隔热箱体10上的一对对开门,其与隔热箱体10配合以有选择地打 开或关闭储藏室。
本实施方式中的储藏室如传统制冷器具一样,可以包括冷冻室、冷藏室等。制冷器 具100还包括分配系统20,该分配系统20可用于将流体(例如水)、及制冷器具100内的 储冰容器(未标示)中的冰分配至分配腔2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配腔21从门体11的 外表面向内凹陷而形成。
图2为本发明分配系统安装在制冷器具门内的剖视图。请参照图2,分配系统20包括从储冰容器至分配腔21的冰输送路径P。冰输送路径P包括位于其终端的且处于分配腔21上方的出冰口 33。冰(例如冰块或者碎冰)通过出冰口 33排入位于分配腔21中的接收容器内。在本实施例中,冰输送路径P包括贯穿门11的冰通道40。冰从冰通道40的出口 41排出并向着出冰口 33运动。出口 41可由关闭元件(图未标示)有选择地打开或者关闭。分配系统通常还包括水输送通道(未图示),用于将制冷器具内储存的饮用水分配到分配腔21内。由于冰和水的分配机构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所以申请人在此不再予以赘述。
配合参照图3至图10所示,分配系统20在靠近冰通道40的出口 41处还设置有一防溅部件30。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溅部件30通过一安装框架23安装在门体内,用于供从出口 41排出的冰通过,并导入放置在分配腔21内的器皿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溅部件30包括安装部分和缓冲部分。其中缓冲部分大致呈倒圆锥台状,这样的形状可以限制冰被排出后四处扩散和飞溅,从而使冰能够更加准确地进入分配腔21中的容器(图未示)内。缓冲部分具有位于底部的、供冰通过以进入分配腔21 的圆形出冰口 33,和位于顶部的、更靠近冰通道40的出口 41的冰进入口 22。安装部分为缓冲部分顶部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圆环边,其通过二次成型与安装框架23连接在一起。应当理解的是,防溅部件30的安装部分也可以采用如黏合剂、压合等其它熟知的连接方式与安装框架23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防溅部件30采用了韧性材质制得,相比现有技术中,防溅部件30 多采用的硬性材质,当冰与其碰触时,冰的动能会部分或甚至全部被防溅部件30所吸收, 从而尽量避免冰的无序飞溅,使其减速地通过出冰口 33而进入分配腔21。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只是防溅部件30的缓冲部分由韧性材质制得,而安装部分由其他材质制得。韧性材质可以包括柔性的、可变形的、或任何有助于较佳地吸收冰动能的材质,如合成橡胶,优选地,可以是硅橡胶,或者PVC橡胶、或氯丁橡胶,或它们的组合。应当理解,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防溅部件30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例如可发生形状变形的缓冲部分(即若干弹片,稍后详述)也可以由容易弯曲的金属薄片或者塑料薄片/薄膜制成。
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溅部件30的出冰口 33是可扩张的,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固定开口设置,可以将出冰口 33的初始径向尺寸设置地较小,以使防溅部件 30的缓冲部分31对较小尺寸的冰也能实现有效地缓冲。
本实施方式中,在防溅部件30的缓冲部分上设置有切缝31,切缝31自出冰口 33 向安装部分延伸,但不会贯穿安装部分,优选地,切缝31的延长线穿过防溅部件30的中心。 本领域人员也可以轻易想到的是,出冰口 33的初始径向尺寸可以为零,即此时切缝31穿过防溅部件30的中心。防溅部件30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切缝3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切缝的数量可以为3或4个,并将缓冲部分的均等地分割成若干弹片32。
分配系统还设置有出水口 50,其与流体输送通道(未图示)连通,以将流体分配到分配腔21内。
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中,防溅部件30的冰进入口 22具有一第一径向尺寸Φ1,防溅部件30的出冰口 33具有一初始径向尺寸Φ2和一扩张径向尺寸Φ3。如前所述,由于出冰口 33是可扩张的,所以开口的初始径向尺寸Φ2可以设置地比较小,如初始径向尺寸Φ2与第一径向尺寸Φ1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2,优选地,该比值位于1/3和3/8之间。本实施方式中,出冰口 33的初始径向尺寸Φ2小于或等于22_,例如为22_,而第一径向尺寸Φ I为62_。
配合参照图9和图10所示,切缝31 —端封闭而另一端开口,且在其封闭端形成一切割角ang。
本实施方式中,当有冰从防溅部件30的冰进入口 22进入,而后通过出冰口 33排出的过程中,缓冲部分的各弹片32会受冰冲击而弯曲变形,并且,相邻弹片32的间距被拉开。此时,各弹片32底部所构成的开口扩张,使得扩张径向尺寸的Φ3的值最大可以达到 60mm ;而切割角ang由于相邻弹片32的间距拉开而变大。由于缓冲部分由韧性材质制成, 所以当冰通过出冰口 33后,缓冲部分的各弹片32回复原状,相应地,出冰口 33的尺寸回复到初始径向尺寸Φ2,切割角ang也同样回复到原始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割角ang在没有冰通过时的角度设置为O。
冰通道40的出口 41所定义的面与防溅部件30的冰进入口 22所定义的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这样可以保证冰在惯性地作用下,以较为精确角度,顺利地进入防溅部件30 的冰进入口 22。
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尽量减小冰通过防溅部30时发生飞溅的可能,可以采用较小出冰口 33的设置。优选地,形成出冰口 33的若干弹片32(即缓冲部分)由于采用了韧性材质,变得可以扩张,防溅部件30可以根据通过其的冰的大小以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冰的量,合理地调节出冰口 33的大小,达到较为理想的分配速率。
配合参照图7、图8和图11,防溅部件30整体通常可以设置为从上向下逐渐收缩的形状。在本实施方 式中,防溅部件30优选地设置为倒锥台状,由于防溅部件30是暴露于分配腔21内,所以倒锥台状的设置不仅实现了上述的实质性功能,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人们的美学需求。
在以上实施例中,出冰口 33由弹片32的下边缘一起限定。然而在一个替换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出冰口 33内直接设置若干可发生形状变形的弹片来直接形成缓冲部分, 当冰通过出冰口时,弹片的形状变形而扩大/打开出冰口并吸收冰的至少部分动能,冰通过被扩大的出冰口而落入接收容器内。通过位于出冰口内的弹片直接形成防溅部件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将出冰口直接设置在分配腔的顶壁上,因此可省略如图3至图6所示的明显延伸入分配腔内的防溅部件。
本发明的制冷器具100采用了如上各实施方式所述的分配系统20,可以在不需要开启制冷器具门的情况下,进行冰、流体的分配,方便了使用;并且,通过设置所述的防溅部件30,可以有效地减小冰惯性造成的过大动能,防止冰扩散飞溅,将不同大小、不同流量的冰准确安全地分配至分配腔21内的容器中。同时,所述的分配系统20采用内嵌于门11内的设置,不会增加冰箱的赘余体积,实用并且方便。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制冷器具(100)的分配系统(20),其特征在于,该分配系统(20)包括冰输送路径(P)以及位于冰输送路径(P)中防溅部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溅部件(30)包括缓冲部分,以用于在冰通过时至少吸收冰的部分动能;其中,所述缓冲部分由韧性材质制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系统(20),其特征在于所述韧性材质包括合成橡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系统(20),其特征在于所述韧性材质选自硅橡胶、或PVC橡胶、或氯丁橡胶,或它们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系统(2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溅部件(30)具有容许冰通过的可扩张的开口(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配系统(20),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33)呈圆形,其具有初始径向尺寸和扩张径向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配系统(20),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径向尺寸小于或等于22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配系统(20),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径向尺寸的范围为22 60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配系统(20),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分还具有呈圆形的冰进入口(22),所述冰进入口(22)具有第一径向尺寸,所述初始径向尺寸与所述第一径向尺寸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2,尤其位于1/3和3/8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系统(20),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切缝(3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配系统(20),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缝(31)或切缝(31)的延长线穿过防溅部件的中心。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配系统(20),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缝(31)的数量为3个或4个。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配系统(20),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缝(31)的一端封闭而另一端开口,且在所述切缝的封闭端形成一切割角(ang);所述切割角(ang)当冰通过时变大,并在冰通过后回复。
13.一种制冷器具(100),包括 隔热箱体(10),其内形成有储藏室;以及 门(11),与所述隔热箱体(10)配合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储藏室; 其特征在于,该制冷器具(100)还包括位于所述门(11)上、如以上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分配系统(2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器具(100),其包括隔热箱体(10),其内形成有储藏室;以及门(11),其与所述隔热箱体(10)配合以有选择地打开或关闭所述储藏室。所述制冷器具(100)还包括可分配冰和流体的分配系统(20),该分配系统(20)可用于将制冷器具(100)内的储冰容器中的冰分配至分配腔(21)中。其中,分配系统(20)包括冰通道(40)和防溅部件(30),所述防溅部件(30)包括缓冲部分,以用于在冰通过时至少吸收冰的部分动能,减少冰的扩散飞溅。
文档编号F25C5/02GK103017462SQ201110303120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7日
发明者章礼生, 窦本和, 洪晶 申请人: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