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热回收器及吸收式制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7779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废气热回收器及吸收式制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来自高温再生器的废气对在吸收液管流动的吸收液进行加热的废气热回收器及具有废气热回收器的吸收式制冷机。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具有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及吸收器,通过配管连接它们并分别形成吸收液及制冷剂的循环路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种吸收式制冷机中,为利用从高温再生器排出的废气的废热,在废气的排气路径上设置废气热回收器。该废气热回收器一般为使废气从下方向上方流动的结构,并且具有与废气的流动方向交叉地配置的多级多列的传热管、和设置在这些传热管的端部的联管箱,通过该联管箱,使吸收液从排气路径的下级侧的传热管向上级侧的传热管流动,由此进行该吸收液的加热。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82968号公报然而,研究废气热回收器中的热交换效率时,希望采用使吸收液与废气相对地流动,即,使吸收液从排气路径的上级侧的传热管向下级侧的传热管流动的结构。但是,采用如上所述地使吸收液流动的结构时,由吸收液沸腾而成的水蒸气等气体容易滞留在联管箱内,存在该气体成为流动阻力并阻碍传热管内的吸收液的流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研发的,其目的是提供实现传热管内的吸收液的流动性的提高的废气热回收器及吸收式制冷机(日文吸収式冷凍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吸收式制冷机具有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 冷凝器及吸收器,通过配管连接它们并分别形成吸收液及制冷剂的循环路径,在从所述高温再生器的燃烧室排出的废气的排气路径上,具有通过该废气对从所述吸收器向所述高温再生器流动的吸收液进行加热的废气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热回收器具有在所述排气路径内与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交叉地配置的多个传热管、和设置在这些传热管的端部的联管箱,还具有回流管,其连接该联管箱的上部和所述高温再生器或所述冷凝器,并使滞留在所述联管箱内的气体返回所述高温再生器或所述冷凝器。根据该结构,由于具有连接废气热回收器的联管箱的上部和高温再生器或冷凝器的回流管,所以通过该回流管能够使滞留在上述联管箱内的气体返回高温再生器内或冷凝器内。由此,由于废气热回收器的传热管内的吸收液的流动性提高,所以与废气的热交换效率提高,能够有效利用该废气的废热。在该结构中,所述回流管也可以具有对所述气体的压力减压的减压机构。而且,所CN 102538275 A
述减压机构也可以是节流孔板。另外,所述回流管也可以具有疏水器。另外,还可以是所述废气在所述排气路径内从下方向上方流动,并且所述吸收液与所述废气相对地从所述排气路径的上方的传热管向下方的传热管流动。另外,本发明的废气热回收器,在从吸收式制冷机的高温再生器的燃烧室排出的废气的排气路径上,通过该废气对从吸收器向所述高温再生器流动的吸收液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所述排气路径内与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交叉地配置的多个传热管、和连接这些传热管的端部的联管箱,还具有回流管,连接该联管箱的上部和所述高温再生器或冷凝器,并使滞留在所述联管箱内的气体返回所述高温再生器或所述冷凝器。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由于具有连接废气热回收器的联管箱的上部和高温再生器或冷凝器的回流管,所以通过该回流管能够使滞留在上述联管箱内的气体返回高温再生器内或冷凝器内。由此,由于废气热回收器的传热管内的吸收液的流动性提高,所以与废气的热交换效率提高,能够有效利用该废气的废热。


图1是适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废气热回收器的吸收式制冷机的大致结构图。
图2是表示高温再生器及废气热回收器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回流管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吸收式制冷机的大致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蒸发器
2吸收器
4燃气燃烧器
5高温再生器
6低温再生器
7冷凝器
17排气路径
21D第四稀吸收液管
2IE传热管
40废气热回收器
40A热交换室
41框体
42A、42B联管箱
43传热管
44隔板
45入口管
46出口管
49、63 回流管54防溢液管 60节流孔板(减压机构)62疏水器100吸收式冷热水器(吸收式制冷机)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适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废气热回收器的吸收式冷热水器(吸收式制冷机)的大致结构图。吸收式冷热水器100是使用水作制冷剂且使用溴化锂(LiBr)水溶液作吸收液的双效型的吸收式冷热水器。如图1所示,吸收式冷热水器100具有蒸发器1 ;与该蒸发器1并列设置的吸收器2 ;收纳这些蒸发器1及吸收器2的蒸发器吸收器主体3 ;具有燃气燃烧器4的高温再生器5 ;低温再生器6 ;与该低温再生器6并列设置的冷凝器7 ;收纳低温再生器6及冷凝器7的低温再生器冷凝器主体8 ;低温热交换器12 ;高温热交换器13 ; 制冷剂排出热交换器(冷媒K > >熱交換器)16 ;稀吸收液泵Pl ;浓吸收液泵P2 ;制冷剂泵 P3。这些各设备通过吸收液管21 25及制冷剂管31 35等配管连接。另外,附图标记14表示用于将蒸发器1内与制冷剂热交换的载冷剂向未图示的热负载(例如空气调节装置)循环供给的冷热水管,形成在该冷热水管14的一部分上的传热部14A被配置在蒸发器1内。在冷热水管14的传热部14A下游侧,设置有测量在该冷热水管14内流通的载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61。附图标记15表示用于使冷却水依次在吸收器2及冷凝器7流通的冷却水管,形成在该冷却水管15的一部分上的各传热部15A、15B分别被配置在吸收器2及冷凝器7内。附图标记50表示对吸收式冷热水器100整体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吸收器2具有使从蒸发器1蒸发的制冷剂蒸气被吸收液吸收且将蒸发器吸收器主体3内的压力保持成高真空状态的功能。在该吸收器2的下部,形成有供吸收制冷剂蒸气并稀释而成的稀吸收液滞留的稀吸收液滞留部2A,在该稀吸收液滞留部2A,连接有设置了被变频器51可变频地控制的稀吸收液泵Pl的稀吸收液管21的一端。该稀吸收液管21在稀吸收液泵Pl的下游侧分支成第一稀吸收液管21A和第二稀吸收液管21B,第一稀吸收液管 21A经由制冷剂排出热交换器16,第二稀吸收液管21B经由低温热交换器12后再合流。稀吸收液管21的另一端经由高温热交换器13后,分支成第三稀吸收液管21C和第四稀吸收液管(吸收液管)21D,第三稀吸收液管21C向位于形成在高温再生器5内的热交换部(燃烧室)5A的上方的气层部5B开口,第四稀吸收液管21D经由废气热回收器40后,向高温再生器5的气层部5B开口。在高温再生器5的下部收容有具有对例如城市燃气等燃料点火的点火器4A和控制燃料量而使热源量可变的燃料控制阀4B的燃气燃烧器4。在高温再生器5中,形成有在燃气燃烧器4的上方将该燃气燃烧器4的火焰作为热源对吸收液进行加热再生的热交换部 5A。在该热交换部5A上,连接有供在燃气燃烧器4燃烧而成的废气流通的排气路径17,在该排气路径17上设置有废气热回收器40。在热交换部5A的侧方形成有供在该热交换部 5A加热再生而成的中间吸收液滞留的中间吸收液滞留部5C。
在中间吸收液滞留部5C的下端,连接有中间吸收液管22的一端,该中间吸收液管 22的另一端通过高温热交换器13向形成在低温再生器6内的上部的气层部6A开口。高温热交换器13通过从中间吸收液滞留部5C流出的高温的吸收液的热量对在稀吸收液管21 中流动的吸收液进行加热,实现高温再生器5中的燃气燃烧器4的燃料消耗量的降低。另外,中间吸收液管22的高温热交换器13上游侧和吸收器2通过设有开闭阀Vl的吸收液管 23连接。低温再生器6是以被高温再生器5分离的制冷剂蒸气为热源对形成在气层部6A 的下方的吸收液滞留部6B中滞留的吸收液加热再生的部件,在吸收液滞留部6B中配置有在从高温再生器5的上端部向冷凝器7的底部延伸的制冷剂管31的一部分上形成的传热部31A。使制冷剂蒸气在该制冷剂管31中流通,由此,通过上述传热部31A,制冷剂蒸气的热量被传递到吸收液滞留部6B中滞留的吸收液,该吸收液进一步被浓缩。在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滞留部6B的下端连接有浓吸收液管M的一端,该浓吸收液管M的另一端通过浓吸收液泵P2及低温热交换器12与设置在吸收器2的气层部2B 上部的浓液喷雾器2C连接。低温热交换器12通过从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滞留部6B流出的浓吸收液的热量对在第二稀吸收液管21B中流动的稀吸收液加热。另外,在浓吸收液泵P2的上游侧设置有相对于该浓吸收液泵P2及低温热交换器12旁通的旁通管25,在浓吸收液泵P2的运转停止的情况下,从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滞留部6B流出的吸收液通过旁通管25而不经由低温热交换器12地向吸收器2内供给。如上所述,高温再生器5的气层部5B和冷凝器7的底部通过制冷剂管31连接,该制冷剂管31经由配置在低温再生器6的吸收液滞留部6B上的传热部31A及制冷剂排出热交换器16,该制冷剂管31的传热部31A上游侧和吸收器2的气层部2B通过设有开闭阀V2 的制冷剂管32连接。另外,冷凝器7的底部和蒸发器1的气层部IA通过设有U形密封部 33A的制冷剂管33连接。另外,在蒸发器1的下方形成有供液化的制冷剂滞留的制冷剂液滞留部1B,该制冷剂液滞留部IB和配置在蒸发器1的气层部IA上部的喷雾器IC通过设有制冷剂泵P3的制冷剂管34连接。该制冷剂管34的制冷剂泵P3下游侧和吸收器2的吸收液滞留部2A通过制冷剂管35连接。另外,冷却水管15的传热部15B出口侧和冷热水管 14的传热部14A的出口侧通过设有开闭阀V3的连通管36连接。吸收式冷热水器100通过控制装置50的控制在从冷热水管14取出冷水的制冷运转和从该冷热水管14取出热水的制热运转之间切换运转。在制冷运转时,通过控制装置50 控制向吸收式冷热水器100投放的热量,以使通过冷热水管14向未图示的热负载循环供给的载冷剂(例如冷水)的蒸发器1出口侧的温度成为规定的设定温度例如7°C。具体地,控制装置50启动所有的泵Pl P3,并且,在燃气燃烧器4中使燃气燃烧,控制燃气燃烧器4 的火力,以使温度传感器61测量的载冷剂的温度成为规定的7V。此外,在制冷运转时,关闭开闭阀Vl V3。从吸收器2通过稀吸收液管21被稀吸收液泵Pl抽起的稀吸收液经由制冷剂排出热交换器16或低温热交换器12、和高温热交换器13,并且一部分经由废气热回收器40送向高温再生器5。输送到高温再生器5的稀吸收液在该高温再生器5中被燃气燃烧器4产生的火焰及高温的燃烧气体加热,从而该稀吸收液中的制冷剂蒸发分离。在高温再生器5 中蒸发分离制冷剂而浓度提高的中间吸收液经由高温热交换器13送向低温再生器6。在该低温再生器6中,中间吸收液从高温再生器5通过制冷剂管31被供给并被流入传热部31A 的高温的制冷剂蒸气加热,制冷剂再分离而浓度进一步提高,该浓吸收液经由浓吸收液泵 P2及低温热交换器12送向吸收器2,并从浓液喷雾器2C的上方喷射。另一方面,在低温再生器6中分离生成的制冷剂进入冷凝器7并冷凝。而且,在冷凝器7中生成的制冷剂液经由制冷剂管33进入蒸发器1,通过制冷剂泵P3的运转被抽起而从喷雾器IC向冷热水管14的传热部14A上喷射。喷射在传热部14A上的制冷剂液从通过传热部14A内部的载冷剂夺取气化热而蒸发,从而通过传热部14A内部的载冷剂被冷却,这样温度下降了的载冷剂从冷热水管14向热负载供给而进行制冷等的冷却运转。而且,在蒸发器1中蒸发的制冷剂进入吸收器2,被通过低温再生器6被供给并被从上方喷射的浓吸收液吸收,而滞留在吸收器2的稀吸收液滞留部2A,并通过稀吸收液泵 Pl向高温再生器5输送,反复进行上述循环。此外,吸收液吸收制冷剂时产生的热通过配置在吸收器2内的冷却水管15的传热部15A冷却。在制热运转时,通过控制装置50控制向吸收式冷热水器100投放的热量,以使通过冷热水管14向热负载循环供给的载冷剂(例如热水)的蒸发器1出口侧的温度成为规定的设定温度例如^°C。具体地,控制装置50启动所有的泵Pl P3,并且,在燃气燃烧器 4中使燃气燃烧,控制燃气燃烧器4的火力,以使温度传感器61测量的载冷剂的温度成为规定的55°C。另外,停止冷却水向冷却水管15的流通。此外,在制热运转时,打开开闭阀 Vl V3。该情况下,在高温再生器5中从稀吸收液蒸发的制冷剂从制冷剂管31的中途主要通过流路阻力小的制冷剂管32并进入吸收器2、蒸发器1,与从冷热水管14供给的水通过传热部14A进行热交换而冷凝,通过此时的冷凝热对在传热部14A的内部流动的水加热。这样温度上升了的载冷剂从冷热水管14向热负载供给而进行制热运转。在蒸发器1中发挥加热作用而冷凝的制冷剂从蒸发器1的底部的制冷剂液滞留部 IB因制冷剂泵P3的作用通过制冷剂管35进入吸收器2,在该吸收器2内,与通过吸收液管 23及开闭阀Vl而从高温再生器5流入的吸收液混合,并通过稀吸收液泵Pl的运转,从稀吸收液管21经由制冷剂排出热交换器16或低温热交换器12、和高温热交换器13,并且一部分经由废气热回收器40送向高温再生器5。图2是表示高温再生器5及废气热回收器40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侧视图。此外,下述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表示在如图3所示地设置的状态下从废气热回收器40前面侧观察废气热回收器40时的方向。在该图3中,为理解废气热回收器40所具有的传热管的配置结构,局部地明确示出了内部。如图2所示,高温再生器5具有配置在架台55上的横长的主体52,在该主体52内分别形成有收容燃气燃烧器4的燃烧室、热交换部5A和气层部5B。另外,在主体52的左侧面的下部形成有用于安装上述燃气燃烧器4的凸缘53,在主体52的前面,供被热交换部5A 加热再生的中间吸收液滞留的中间吸收液滞留部5C向前面侧突出地形成。另外,在高温再生器5中,在上述凸缘53的上方安装有废气热回收器40。该废气热回收器40具有收容第四稀吸收液管21D的一部分,并通过来自高温再生器5的燃烧室的废气加热在该第四稀吸收液管21D中流动的稀吸收液的热交换室40A ;将热交换后的废气向设备侧的烟道排气的沿大致铅直方向立起的烟 40B。在本实施方式中,废气在热交换室40A内从下方向上方流动,此时,废热被在第四稀吸收液管21D中流动的稀吸收液回收, 该稀吸收液被加热。如图2所示,废气热回收器40具有形成为大致箱状的框体41,在该框体41的上表面形成有烟 40B,在该框体41内形成有成为排气路径17的一部分的热交换室40A。在热交换室40A内,如图3所示,具有多级多列地配置的多个传热管43,这些传热管43沿框体41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与在该框体41内向大致铅直上方流动的废气的流动方向大致正交地设置。另外,在框体41的前面41A及背面41B(图2),分别形成有与传热管43的端部连接的联管箱42A、42B。在这些联管箱42A、42B内,如图3所示,由多个隔板44上下分隔传热管43、43之间,由此,流入废气热回收器40的吸收液通过传热管43的各级依次流动。另外,在联管箱42A、42B上,分别连接有入口管45及出口管46,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这些入口管45、出口管46、联管箱42A、42B及各传热管43形成上述的第四稀吸收液管21D。在出口管46上连接有从高温再生器5的主体52的上面向上方延伸的防溢液管 (液抜K防止用配管)54。如图3所示,该防溢液管M的上部形成为双管构造,出口管46 在比内管54A的上缘稍低的位置与外管54B连接。通过出口管46流入防溢液管M内的稀吸收液滞留在该内管54A和外管54B之间,液面比内管54A的上缘高时,通过该内管54A流入高温再生器5的主体52内。通常情况下,由于防溢液管M内的液面保持在内管54A的上缘附近,所以废气热回收器40内的稀吸收液也被保持在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由此,避免该废气热回收器40内的稀吸收液溢出的情况,实现防止干烧。然而,在热交换器中,一般公知,使流体彼此作为逆流进行热交换时,热交换效率提高。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废气热回收器40中,在联管箱42A、42B的上部设置有连接有入口管45的流入口 47,在下部设置有连接有出口管46的流出口 48,使稀吸收液从热交换室40A内的上级的传热管43向下级的传热管43依次流动,由此实现热交换效率的提高及该废气热回收器40的框体41的小型化。另一方面,稀吸收液通过废气被加热时,该吸收液中的制冷剂(水)沸腾而产生制冷剂蒸气(水蒸气),并且有时会产生不溶于制冷剂的不冷凝气体(例如,氢气或氮气等)。 由此,在使稀吸收液从上级的传热管43向下级的传热管43流动的结构中,虽然热交换效率提高,但在加热时产生的气体容易滞留在联管箱42A、42B内。在本结构中,在各联管箱42A、42B的上表面(上部)42A1、42B1,设置有使滞留在该联管箱42A、42B内的气体返回高温再生器5内的回流管49。从联管箱42A、42B的上表面42A1、42B1延伸的各回流管49、49合流而作为一个回流管49延伸,并与防溢液管M的上部连接。该回流管49通过防溢液管M连接在高温再生器5的主体52的上表面并向该主体52内的气层部5B开口。而且,通过废气热回收器40和高温再生器5的压差,使滞留在联管箱42A、42B内的气体返回高温再生器5内。这里,在高温再生器5中,加热并浓缩稀吸收液时,与废气热回收器40同样地产生制冷剂蒸气及不冷凝气体。这些气体如上所述地通过低温再生器6流入冷凝器7,在该冷凝器7中,制冷剂蒸气被冷凝,不冷凝气体通过与该冷凝器7连接的抽气装置(未图示)从循环路径被排出。由此,通过由回流管49连接废气热回收器40的各联管箱42A、42B的上表面42A1、42B1和高温再生器5这样的简单结构,能够将滞留在该联管箱42A、42B内的气体排出到废气热回收器40外,并且能够对该气体在外部进行处理(冷凝及抽气)。而且,由于高温再生器5接近废气热回收器40地配置,所以能够简单地进行回流管49的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回流管49通过防溢液管M与高温再生器5连接,所以该防溢液管M作为保持回流管49的支架发挥功能,能够更简单地进行该回流管49的配置作业。流入废气热回收器40的稀吸收液通过稀吸收液泵Pl的排出压力被输送,从而该废气热回收器40内变得比大气压高。另一方面,在法律方面要求高温再生器5内设定成比大气压低的压力,从而废气热回收器40内的气体因废气热回收器40和高温再生器5的压差而返回。该情况下,有可能压差大时,通过回流管49,连废气热回收器40内的未热交换的稀吸收液都会返回高温再生器5,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回流管49中设置有用于对联管箱42A、42B内的气体的压力进行减压的节流孔板(减压机构)60,来调整废气热回收器40和高温再生器5的压差。形成在该节流孔板60上的孔(未图示)的直径被设计成通常运转时的压差成为规定值以下。根据该结构,通过节流孔板60时,气体的压力被减压,从而能够控制气体从废气热回收器40向高温再生器5的返回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减压机构的一例对设置节流孔板6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只要能够调整上述压差,不限于节流孔板60,可以采用例如通过毛细管等的细管连接联管箱42A、42B的上表面42A1、42B1和高温再生器5来对气体减压的方式,或在回流管49配置减压阀的方式。以下,对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回流管49上设置节流孔板60来调整废气热回收器40和高温再生器5的压差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在该其他实施方式中,鉴于废气热回收器40中产生的气体的大部分是制冷剂蒸气,如图4所示,在回流管49上设置疏水器62。该疏水器62用于将回流管49内中由制冷剂蒸气冷凝而成的冷凝制冷剂排出。在该实施方式中,疏水器62被安装在防溢液管M的上部,并经由该疏水器62,通过回流管49 连接废气热回收器40和高温再生器5。疏水器62内滞留有冷凝的制冷剂时,阀口因该制冷剂打开,冷凝的制冷剂返回高温再生器5。由于不冷凝气体比制冷剂蒸气少,所以冷凝的制冷剂被排出时,与该制冷剂一起返回高温再生器5。在该实施方式中,鉴于废气热回收器40中产生的气体的大部分是制冷剂蒸气,在回流管49上设置疏水器62,从而能够通过该疏水器62使存留在联管箱42A、42B中的制冷剂蒸气作为液制冷剂返回高温再生器5。在该结构中,只要在疏水器62内滞留有冷凝的液制冷剂,就返回高温再生器5,从而能够管理向高温再生器5的返回量。而且,在该结构中, 无论吸收式制冷机的能力如何,将具有比废气热回收器40中产生的制冷剂蒸气量大的处理能力的疏水器配置在回流管49即可。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从高温再生器5的燃烧室排出的废气的排气路径 17上具有通过该废气对从吸收器2向高温再生器5流动的稀吸收液加热的废气热回收器 40的吸收式冷热水器100中,废气热回收器40具有在成为排气路径17的一部分的热交换室40A内与废气的流动方向正交地配置的多个传热管43 ;设置在这些传热管43的端部的联管箱42A、42B。还具有回流管49,其连接该联管箱42A、42B的上表面42A1、42B1和高温再生器5,使滞留在联管箱42A、42B内的气体返回高温再生器5,从而能够排出联管箱42A、 42B内的气体,由此,废气热回收器的传热管43内的稀吸收液的流动性提高,所以稀吸收液和废气的热交换效率提高,能够有效利用该废气的废热。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回流管49具有用于对气体的压力减压的节流孔板60,通过节流孔板60时气体的压力被减压,由此能够控制气体从废气热回收器40向高温再生器 5的返回量。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回流管49具有疏水器62,所以能够通过该疏水器62 使存留在联管箱42A、42B的制冷剂蒸气作为液制冷剂返回高温再生器5,能够容易地管理向高温再生器5的返回量。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废气在框体41内从下方向上方流动,并且稀吸收液与废气相对地从框体41的上方的传热管43向下方的传热管43流动,从而废气和稀吸收液的热交换效率提高,并且能够实现废气热回收器40的小型化。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一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适当地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具有连接废气热回收器40的联管箱42A、42B的上表面42A1、42B1和高温再生器5的回流管49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如图5所示,也可以采用具有连接废气热回收器40和冷凝器7的回流管63的结构。在该图5中,省略了记载,但回流管63连接在废气热回收器40的联管箱42A、42B的上表面42A1、42B1。如上所述,存留在联管箱42A、42B内的气体为制冷剂蒸气(水蒸气)和溶于制冷剂中的氮气和氢气等不冷凝气体,使这些气体返回蒸发器1或吸收器2内时,主体内压力与其相对应地上升,吸收式冷热水器100的性能降低,从而是不希望的。而冷凝器7原本就具有冷凝制冷剂蒸气的功能,而且,在该冷凝器7中,连接有将混合于制冷剂蒸气的不冷凝气体抽出的抽气装置(未图示),从而即使气体返回冷凝器7 内,也不会使吸收式冷热水器100的性能大幅变化。但是,冷凝器7内的压力比高温再生器5内的压力充分地低,从而在回流管63上设置节流孔板60的情况下,该节流孔板60的压差调整与返回高温再生器5时相比要求更高精度。而且,冷凝器7与高温再生器5相比,与废气热回收器40的联管箱42A、42B之间的距离长,在配置结构方面,希望返回高温再生器5的一方。此外,在使存留在联管箱42A、 42B内的气体返回冷凝器7的结构中,当然也能够在回流管63上设置疏水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作为通过高温再生器5加热吸收液的加热结构而具有使燃料气体燃烧并进行加热的燃气燃烧器4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具有使煤油或A重油燃烧的燃烧器的结构、或者使用蒸气或废气等的热量进行加热的结构。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吸收式冷热水器100形成为将从高温再生器5流出的吸收液向低温再生器6供给的所谓串列流量循环(》‘卜文7 口一寸4 ” > ),但不限于此, 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以下的这样的吸收式制冷机,即其形成为例如向从吸收器延伸的高温再生器及低温再生器分支成两部分的所谓并列流量循环(^,> > 7 口一寸彳々> )、 或者将从低温再生器流出的吸收液向高温再生器供给的所谓可逆流量循环('J口一寸4夕A )。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吸收式制冷机是双效型,当然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单效型、单双效型及三效型的吸收式制冷机及吸收式热泵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吸收式制冷机,具有高温再生器、低温再生器、蒸发器、冷凝器及吸收器,通过配管连接它们并分别形成吸收液及制冷剂的循环路径,在从所述高温再生器的燃烧室排出的废气的排气路径上,具有通过该废气对从所述吸收器向所述高温再生器流动的吸收液进行加热的废气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热回收器具有在所述排气路径内与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交叉地配置的多个传热管、和设置在这些传热管的端部的联管箱,还具有回流管,其连接该联管箱的上部和所述高温再生器或所述冷凝器,并使滞留在所述联管箱内的气体返回所述高温再生器或所述冷凝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具有对所述气体的压力减压的减压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机构是节流孔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具有疏水器。
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在所述排气路径内从下方向上方流动,并且所述吸收液与所述废气相对地从所述排气路径的上方的传热管向下方的传热管流动。
6.一种废气热回收器,在从吸收式制冷机的高温再生器的燃烧室排出的废气的排气路径上,通过该废气对从吸收器向所述高温再生器流动的吸收液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所述排气路径内与所述废气的流动方向交叉地配置的多个传热管、和连接这些传热管的端部的联管箱,还具有回流管,连接该联管箱的上部和所述高温再生器或冷凝器, 并使滞留在所述联管箱内的气体返回所述高温再生器或所述冷凝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够实现传热管内的吸收液的流动性的提高的废气热回收器及吸收式制冷机。该吸收式制冷机,在从高温再生器(5)的燃烧室排出的废气的排气路径(17)上,具有通过该废气对从吸收器(2)向高温再生器(5)流动的稀吸收液进行加热的废气热回收器(40),其中,废气热回收器(40)具有在成为排气路径(17)的一部分的热交换室(40A)内与废气的流动方向正交地配置的多个传热管(43)、和设置在这些传热管(43)的端部的联管箱(42A、42B),还具有回流管(49),其连接该联管箱(42A、42B)的上表面(42A1、42B1)和高温再生器(5),并使滞留在联管箱(42A、42B)内的气体返回高温再生器(5)。
文档编号F25B15/00GK102538275SQ20111044332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7日
发明者小林崇浩, 德田彻哉, 池田弘树, 海老泽笃, 百瀬恒仁, 石崎修司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